不以成績排名措施
❶ 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有什麼實際意義嗎
其實,不公開,不排名,也僅僅是一種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行為。你想,同在一個班,每個人學得怎樣,己是知己知彼,一次考試下來,每個人的成績根本無法在同學中成為秘密,所有學生又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哪有互不打聽的?
有人總認為成績差的會造成心理影響,這又是杞人憂天,違背常理。人與人之間從先天開始產生差異,身材有高矮,體形有胖瘦,顏值有美醜,如果一個人內心如此脆弱,這叫不均衡者何以立足立世?
否則。我懷疑,有人在應試教育中,因為技不如人,於是想以一種似是而非,根本無法量化,優劣模糊不清,理論上高大上,實際上飄渺無著的所謂素質教育來代替直觀的,真實可信的所謂應試教育,來粉飾自已,糊弄大眾。
❷ 如何做到不以成績論英雄
那些人是白痴,不用理——一失業的中學老師——ps,自己努力就是了,想好自己的路提高自己,不自暴自棄
❸ 什麼處理方法能夠不改變排名但是提升字面成績
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怎樣才能提高成績?
(1) 自己要有決心提高成績,樹立「成績差只是暫時的」的信念,這是根本的內在動力。
(2) 要有恆心和耐力,不要三分鍾熱度。「滴水穿石」絕不是一時之功。
(3) 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克服學好學壞無所謂,混一天算一天,得過且過的想法。
(4) 改善學習方法。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就像勇士手中有了銳利的武器一樣。
(5) 確定一個競爭對手或確定一個名次,作為追趕的目標,逐步靠近,不要想著一下子提高到第一名。
(6) 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持之以恆。
例如:
他們是怎樣提高數學成績的
--中學生應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
我們從網上和書中、以及調查中發現了許多學生提高數學學習的案例,為了提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我們希望對你的今後的數學學習有所幫助。
案例1:任靜初三以前數學從未及格過,因此他爸讓老師輔導她。其實她也沒做什麼,只是每周到老師家講一次課,讓她把課堂上學的東西講給老師聽,直到老師滿意為止。半年下來,他的數學成績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高三畢業那年,她參加的二次模擬考試,一次得了 148 分,一次得了 149 分。後來保送進北大了。進北大不到一年,又考取了美國的一所大學,去美國念書去了。去年她給老師發 E-mail 說,她的美國同學說他是數學天才,可是美國同學根本就不知道她在初三以前數學是多麼的差啊!
案例2:一個老師帶著一個數學成績很差的初一班,他每周都測驗他的學生,而且公開告訴他的學生,考題全部是他上課講的例題。學生開始一片嘩然,但 90% 的學生卻有了信心拿滿分,只有班上幾個最差的學生不敢這么說,很快第一次測驗結果出來了,及格率 48% ,滿分率不到 8% ,第二次情況有所好轉,初一時這個班數學成績與同年級數學特長班平均分相差 12.5 分。初二時與數學班只差 1.5 分,比年級平均分高 10 分。初三畢業,這個班幾乎與數學特長班沒有區別。所以,學會例題學好例題才能舉一反三,是學好數學的一條捷徑。
案例3:馬一揚在學習報上看了下列對學生學習數學特點的分類:第一種,優秀型.雙基扎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第二種,鬆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不能主動發揮,學習不夠踏實,雙基不夠扎實,學習成績不穩定.第三種,認真型.學習很刻苦認真,但方法較死,能力較差,基礎不夠扎實,成績上不去.第四種,低劣型.學無興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學習成績差,處於 「 學習脫軌 」 和 「 惡性循環 」 狀態。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指導方法和重點要不同.對第一種側重於幫助優生進行總結並自覺運用學習方法;對第二種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對第三種主要解決方法問題;對第四種主要解決興趣、自信心和具體方法問題.馬一揚認為自己屬於第三種類型,於是請教老師數學學習方法,老師認真地給他指出上課、預習、復習、作業的具體操作方法,他堅持應用了三個月,在一次單元測驗中,考得 92 分。
案例 4 .馬雅萍是一名中等生,她為了提高數學學習成績,每天嚴格按數學老師說的反思卡的內容進行學習,這種反思卡按評價指標分為認知領域和情感領域。按時間分為課上課下:認知領域包括: 1 .聽課科目(幾何或代數); 2 .講課內容; 3 .課上掌握情況; 4 .沒掌握的內容及原因; 5 .做作業情況; 6 .一天中學習數學的時間。情感領域包括: 1 .聽課情緒; 2 .數學學習感覺; 3 .對任課教師說幾句話; 4 .對自己說幾句話。通過 9 周的實驗過程,馬雅萍在進行單元測驗和期中考試中,數學成績都有很大提高。
❹ 如何讓老師不念成績排名
這種情況、你要勇敢的找你老師、說明情況!不管真實事情如何、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你可以跟你老師說、不要講這個事!下次考試我爭取多多進步!
❺ 誰有 小學生不公布不排名制度措施,看好了是制度和措施,寫得好追加100分
今年3月1日將正式實施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規定,學校不得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南京某中學初二的李同學昨向記者反映,因為期末考試的成績即將在年前揭曉,學校又要將成績排名公布,他怕自己排名靠後,弄得年也過不好。那麼,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對學生而言到底是利是弊?社會各界的說法又是如何?南京是否也會出台類似規定呢?
學生希望取消公布排名
「自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就不斷地拿別人和我比。」李同學告訴記者,每次在開完家長會後,父母回來都會對他嘮嘮叨叨,說別人怎麼好、自己怎麼沒有用等等,尤其學校在公布完成績以後,父母會為他與成績好的同學的分數差距而耿耿於懷好幾天。對於父母的不理解,李同學感到很苦惱。
與李同學有著同樣苦惱的學生大有人在,南京一所重點中學重點班的於同學說,中學生應該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權」,考試成績公布的話,會讓很多人「評論」。考得好的萬事大吉,考得不理想的則像「過街老鼠」到處被人數落,沒有抬頭的勇氣。
大部分接受采訪的學生都認為,他們不喜歡老師在班裡或家長會上公布同學的成績和排名,萬一考砸了,會「很沒面子、感覺不好、被父母罵」等等。他們認為,把考卷發下來,各自看各自的分數,是比較好的辦法。
調查中記者發現,除了成績差的學生對公布成績和排名感到有壓力外,很多成績不錯甚至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感到不能接受這種方式,因為他們如果從前幾名的位置上掉下來,心理承受的壓力會更大。這些學生普遍希望南京也能出台不公開成績排名的規定。
然而也有支持公布排名的學生,與於同學同在一所學校的張同學認為,學校公布考試名次,方便自己知道在班上還有幾個競爭對手,可以激勵自己繼續努力,現在排名對他們是有好處的。
家長老師對此看法不一
學生們大都表示不贊同學校公布成績排名的做法那麼老師與家長們對此又有怎樣的看法呢t南京某中學吳老師說,
公布與不公布有著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如果公布成績,對於家長來說,可以盡快了解學生的成績,但對於學生們來說,他們不一定能承受這種壓力。如果不公布,家長則有可能頻繁地往老師那裡打電話,影響老師正常的工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認為,成績的高低是客觀存在的,孩子應該正確對待分數,不要選擇迴避。分數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挑戰,今後要面對的責任還有很多,他們的心理素質訓練應該從「公布分數」這一課開始。
「分數是評價學生學習的一個標准,家長只有通過這種標准才能了解孩子真實的學習情況。」一位家長說,如果分數完全成了學生的隱私,家長就少了一個了解自己孩子的途徑,很難與孩子取得完全的溝通。過分強調中小學生的隱私也會加深學生與家長、學校的抵觸情緒。如果孩子僅僅為了公布分數這樣普通的事感到傷自尊的話,那麼他們今後怎樣面對社會、面對挫折呢?
家住月苑小區的吳女士告訴記者,她現在是一心全撲在上高中的兒子身上。現在競爭很激烈,如果沒有排名的話,孩子就沒有了鬥志,家長也會感到無所適從。
「學生當然有必要知道自身的學習狀況,但學校如果公布分數,容易對學生造成傷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生家長表示,他覺得應該不公布分數和名次。只要教育得當,孩子的成功是早晚的事。然而現在整個教育環境更看重一個學生的成績,逼得學生一味地追求分數,而沒有足夠的時間挖掘自身的潛力。
這位家長說,特別是一些不善於面對挫折、或是屢「試」屢敗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方式,肯定會承受不了這個壓力的。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學生之間的歧視,以至於傷害一些學生的自尊心。
專家建議效仿上海做法
那麼,南京是否也會出台相關規定?記者從南京市教育局新聞辦一位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南京暫時不會實行這樣的規定,但是南京教育部門已經規定,學校不許單純地以考試成績公開排名。「有的學校不對學生的總體進行排名,而對進步最大的十名學生進行排名。」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有些學校雖然在搞排名公布,但是在排名方式上卻很有新意,這種方式的效果很好,值得學習。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的郝京華教授對此表示,存在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選拔教育束縛了義務教育,採取這種公布成績排名的方式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個排名本來就是學生的隱私,不需要用公布的手法來體現,家長本身自己就會通過方法為自己的孩子排名,學校也可以電話通知各個同學的家長,沒有必要弄得人盡皆知。《上海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禁止學校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的做法非常好,如有可能,南京也應該盡快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
紅辣椒評論:取消考試排名是不是開錯了葯方?
素質教育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素質教育的「高招」,也時見報端。前不久,人們紛紛「聲討」三好學生的評選,現在,予頭又對准了考試排名,上海、鄭州等地,也作出了「禁止」的規定。社會各界反應如何呢?學生高興,家長犯難,教育局謹慎,教師無奈。(據《大河報》11月24日報道)
考試排名的罪過,真的如此不可饒恕?
無論評「三好」還是排名次,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學習狀況,找出差距及原因,研究對策,迎頭趕上。同時,也要藉此教會學生正確認識壓力和措折,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心理素質,長大後從容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挫折和壓力。正如報道中的「省級骨幹教師」王榮乾所言:考試是老師對學生也是學生對自己掌握知識的一種檢驗,學校舉行考試很合理,也是切實可行的。公布成績、排名次,勢必會給學生增加壓力。但作為學生應該認識到這種競爭的殘酷性,作為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得他們健康成長」。說得多好,這就是考試乃至一切評比的本意。
那考試排名為啥又讓人不滿呢?因為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沒有正確認識考試排名的目的,考試排名出來了,對於成績一時欠佳的學生,往往不是幫助他們查漏補缺,迎頭趕上,反而去歧視他們,有的老師冷嘲熱諷,家長打罵、訓斥。至於學生和社會就不用多說了。如此,學生尤其是差生的壓力能不大么?
所以,罪過不在排名本身,而在於對考試的看法和考試結果的處理。如果能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老師、家長和同學一起努力,共同幫助差生提高,並在社會上反對歧視,倡導關愛,即使還會有學生不堪重負,但絕大多數學生都會在這種競爭和關懷中更快更好地成長進步。
況且,即使把考試徹底取消了,同一班級之間,成績好壞、表現優劣仍一目瞭然,如果不加引導,歧視仍然存在,傷害不會減輕多少,反而不利於老師和學生准確了解學習狀況,難以有針對性地教學,反而不利於教學。
所以,我贊成素質教育,但把取消考試排名作為「治療」應試教育的「葯方」,顯然是開錯了葯,除了給教育部門賺些看得見的政績之外,毫無意義。(稿源:紅網)(作者:崔建民)(編輯:閔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❻ 現在很多學校都禁止公開成績排名,你對此怎麼看
如今很多學校都禁止公開成績排名,不僅是日常考試禁止公布成績排名,就連重要的期中和期末考試也都禁止公布成績排名。對此,個人覺得此項措施,標志著教育的進步。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學校和教育工作者真正去實踐,去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告訴學生,你在所在的環境排名第幾,而是通過考試讓老師、學生本人、以及家長了解到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再者,學生後續學習的重點和方向,並不是以排名的名次來決定的,而是以自己的成績來反饋的。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考試結果,看到自己那些知識掌握的比較扎實,又是那些知識需要加強,這就已經達到了考試的目的了。至於公開成績排名,和學生本身的學習沒有實際的關系,所以,公開成績排名就是不必存在的。
❼ 學校不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究竟是為什麼你怎麼看
強烈反對不公布成績的做法。
學校不公布的原因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這一措施的頒布,是基於近年來,有些個別的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因為被學校公布成績後,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發生的一些自殺現象。其實孩子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因為這一點,就不公布學生的成績。
最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家庭和學校可以多進行心理方面的溝通和疏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讓學習公開透明,給家長和孩子學習的競爭和動力,對於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❽ EXCEl中 如何不改變名字順序 而根據分數填寫排名
不改變名字順復序 而根制據分數填寫排名,操作如下:
按下圖表格中數據為例;
❾ 不允許按照成績排名的原因
因為按照成績排名會讓成績低的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導致家長壓力大孩子壓力,做出不好的行為。
❿ 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到底有何意義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全文公布。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等作出部署。
不公布成績和排名這件事上,是有多重考慮,也確實是為了學生能在校園學習中更陽光的健康成長。
至於家長們所怨念的「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學生不知道自己考試錯在哪裡,沒有意義」,事實上,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不代表不可以私下問老師成績和排名。
也就是說,家長如果想了解孩子考試的情況,是可以私下問孩子的班主任的。這樣一來,既可以得知孩子的學習效果,也不會造成以上所談到的對家長和孩子負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