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成績排名利弊之處
Ⅰ 學生成績到底該不該排名排名有何利弊
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當中,很多學校都會對孩子的成績進行一定的排名的,因為每一次考試之後能夠給孩子一個精準的定位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確的看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有一個合理的學習規劃讓自己穩步提升。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學校當中名次的排名有了其他的看法,有一部分人群認為學校不應該將學生成績進行排名,因為這樣可以傷害到學生們的自尊心,這部分人群主要是想要追求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但是我認為這樣的方式並不是特別好的,因為它不適合我們中國的教育情況。因為現在部分孩子們對於學習的態度本身就不是特別端正的,所以如果這個政策實施開之後就少了一種對於他們的督促,所以是有不利的影響的。這我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觀點。
一、排名很有必要首先我認為學生成績的排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只有每一個階段對於孩子的成績進行排名,才能夠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哪裡有不足之處也能夠及時的給孩子們指出,排名對於一些學習優秀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看到自己成績在前邊之後肯定非常的高興,從而獲取更加好的學習動力。
Ⅱ 學校按分數排名分班對青少年成長的利弊
有利的一面:
1、可以避免好的學生受壞的學生的影響、有利於一些學生的學習。回
2、可以促進一些答在差班但成績較好的人努力學習。
有害的一面:
1、其實,許多成績差的人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如何學。我的家鄉在山區,我們班有一個從農村轉來的同學,他可以說比任何學生都要努力,但我們老師高舉分數主義旗幟,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後面。這種憑成績分班的行為可能比這種行為更嚴重,真正愛學習的人卻因成績而不能進入好班、享受良好的教育。
2、一些差班紀律渙散,老師極不負責,也許一些混混都是從這些班裡「脫穎而出」的吧,我們這邊就如此。
3、好班的老師會阻礙與差班同學的交往,這對交往能力的養成極為不利
個人觀點:好班、差班的出現是因為學校想用好班這一部分學生來獲得聲譽,但是,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都有權利享受良好的教育,再說好班老師對差班學生的阻礙,可能會導致交往能力的減弱,畢竟我們在未來也會與像「壞班學生」一樣的人交往,其次,成績好的高高在上,成績差的被壓在塔底。悲觀,憂愁,飢笑籠罩著他們,他們哪有心思去學習。所以,不分班比分班好。
Ⅲ 高校要不要排名的利與弊
大學評價專家蔡言厚談2007中國大學排行榜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TOM教育訪談。每周二下午都是固定的訪談時間,前一段時間TOM聯合中國校友會網、21世紀人才報·大學周刊舉辦了2005年大學排行榜評選活動,目前進行的是參評高校「學校聲譽」的網上公眾投票,為了使大家更清楚我們的評選活動,我們請了中國大學評價咨詢專家、2005年中國大學排行榜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做客TOM網,跟大家暢談一下2005年中國大學排行榜活動,因為今天進行的是電話采訪可能效果稍微差一些,首先請蔡教授跟各位網友打聲招呼。
蔡言厚: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大家知道蔡教授是非常有名的大學評價專家,參與了眾多排行榜的評選活動,經驗非常豐富。首先請蔡教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評選活動的評價指標。
蔡言厚:我搞大學評價研究時間比較久了,大概是從89年搞起,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每次大學排行榜出來的時候,我還是很關注它,所以基本上了解大家對排行榜指標的意見。
現在看來要是把大學排行榜做好的話,採用的評價指標太少了的話很多方面無法覆蓋,指標過多的話又會使排名工作很復雜,做起來就很困難,所以這是一個很矛盾的事情。關鍵設計指標的時候,如確定某一個指標時應盡可能覆蓋各個類型學校的情況,這是在設計指標時候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我們現在這個指標體系比以往任何大學排行榜的指標都要多,原來只有20來個指標,目前到了50多個,考慮這么多的目的也是想盡可能地做全一點,這是設計指標時主要考慮的。
我們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首要考慮學校辦學條件,因為沒有起碼的條件,想辦好學校談不上,所以第一個就是辦學資源。第二個,對所有學校來講有3大功能,但是對大部分學校來講有2大功能,一個是科學研究功能,一個是人才培養功能,設計指標的時候應該不同學校有所偏重,我們現在進行的綜合評估來說,在選擇指標的時候應該考慮方方面面情況,但是主要還是這2個。還有就是「社會聲譽」,現在看來大家普遍要求比較高的,目前「聲譽調查」在我們國家來講是比較難的事情,我本來想要對這件事情做一個闡述,對我們的大學排行榜我已經提出專門的意見,但是目前社會反映很強烈,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的,不作的話對一個學校來講是不全面的,這個4個指標應該基本上了覆蓋高校的所有情況。
在設計具體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的時也是根據前面講的原則,既在具體選取指標時考慮到是否照顧各個類型的學校,如果照顧不到的指標,就先放棄,還有的情況就是我對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想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指標當中要有體現「質量」的指標,雖然覆蓋不到某些高校,但是應該作為大家努力的方向,通過這個排名之後,使我們的學校有個目標。
主持人:也就是說這次大學評價指標是比較全面的。
蔡言厚:我認為是比較全面,我們盡可能做到全面,就是在我們目前的所能獲取資訊的情況下。
網友:請問蔡教授,2005年大學排行榜是不是大學人數越多排名越在前面嗎?
蔡言厚:不對,我們這次排名,很多人數很多的高校就不一定排在前面了。
主持人:有什麼樣的評價標准呢?
蔡言厚:目前就是考慮「數量」指標,用「人均」,如學生人均或是教師人均,總量和人均各佔50%來平衡。
網友:目前在網路上高校學子之間爭論比較多,基本上形成兩個陣營,一方是新近合並的院校,另一方是老牌院校,這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您是如何看待這個現象的?
蔡言厚:這個提法不是太全面,我在一些文章中也提到過,現在情況是這樣的,在中國校友會網的中國大學排名沒有出來之前,原有的兩個大學排行我都仔細分析了一下,大概情況是這樣的,合並的學校、地方院校、理工院校強調「量」對它有利,如果是文科院校、沒有合並的學校,部屬院校,規模比較小,強調「質」對它有利。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強調質量同時強調數量,強調人均量、相對量和總量來平衡,但主要還是看學校的實力。
蔡言厚:我看了很多大學排名,有些學校在各個體系裡都很穩,無論你怎麼排?這些學校的位次相差不過三四位,像這樣的學校無論是以「質」還是以「量」來評價它都可以。有的學校若強調「數量」它一下子就在前面了,而強調「質量」就相差很遠了,相差幾十,這樣就不正常了。因為各個排名的指標體系是不同的,高校在不同的排行榜中相差十名左右應該是可以接受的,復旦大學前校長楊家福就講過,如果某高校排名的名次相差幾十,問題也不是太大,因為各個排名指標體系不一樣,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所以才會有差別,在一定范圍之內應該是可以的。
參考資料:http://e.sina.com.cn/focus/cuaa
Ⅳ 學生按成績分班的利與弊
按成績分班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是對學習能力強(目標是重點大學)的學生以及學習能力差(目標是沖一本或二本)的學生都負責任的做法。
均衡分班又叫「一鍋亂燉」,沒有一個老師能在僅有的45分鍾一堂課的時間里能高效地教好不同層次的學生:教難了快了,差生受不了;教簡單了慢了,尖子生遭殃。如果採用中庸的難度和速度教,中上的學生必然遭殃,遭到拖累。後果就是學風整體變差,平均分整體變低,大家都考不好,大家一起完蛋。這是親身經歷,本人所在高中做過實驗,比本人高一級以及之前的學生按成績分班,而本人這一級以及往後的學生均衡分班,最後我們這一級的平均分和上一級相比暴跌,創歷史最低紀錄,高分段全軍覆沒。
很多聲討按成績分班的人最關注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師資分配不公,而並不是按成績分班本身。實際上,按成績分班 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學校會給好班配上好老師,給差班配上差老師。所以,為了因材施教,按成績分班是必須的。但師資分配必須公平。比如一個年級10個理科班,按成績分班。每個老師都要帶兩個班,那麼1班的老師必須帶10班;2班的老師必須帶9班......以此類推,也就是最好的老師,除了要帶最好的學生,也要帶最差的學生。這樣,老師會根據班級整體的水平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到自己的最高境界。舉個例子,數學任課老師A,他在1班教學的時候可以穿插奧數題發散學生的解題思維,那麼他在10班教學的時候就重點加強基礎知識點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最好。
師資的公平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妄想用「一鍋亂燉」的方式簡單粗暴地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一鍋亂燉」的方式不會有任何好處,只會造成「大家一起完蛋」的後果。當年我所在高中就用「一鍋亂燉」的方式整整廢了4屆學生,一屆比一屆爛,學風越來越差,平均分一屆比一屆低。「一鍋亂燉」的方式損人不利己。我相信這種結果不是任何人,包括學校老師以及家長想看到的。家長想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能夠達到自己的水平,甚至比自己的水平更高一點的「超常發揮」。所以千萬不要拿均衡編班這種「一鍋亂燉」的方式坑人了。
Ⅳ 按成績排名次對學生的好處
原因有兩個:一是認為能促進學生學習,二是認為對學習優秀的學生有促進作用。他們認為公布成績和排名次能鼓勵競爭,能知道自己的學習不足,能知道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能有一個保住或超越的目標。這有點像足球聯賽的積分榜一樣,看誰能奪冠,誰會降級。對於一個學生來說,考試成績是考察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唯一指標。分數是衡量學生優劣的唯一標准,成績好則一俊遮百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自覺關注自己的考試成績,並且認真經歷了學習過程、學會了學習方法和端正了學習態度。
Ⅵ 成績排名對學生沒什麼好處
有人說如果學生連成績排名這點打擊都承受不了,那他還怎樣在社會上立足?是的沒錯,可是憑著良心問問,又有多少老師和家長善後做的得當呢?一邊宣揚成績的
絕對價值,一邊安撫學生,你不覺得很虛偽嗎?作為老師和家長又有多少人敢把實情講出來?——學習成績不算什麼,排名只能說明你的成績現狀,而成績只能說明
你的知識掌握情況,真正到社會上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存能力、處事能力,一個人學習能力強不代表生存能力強,更不代表處事能力強。
「某校初三王老師:排名是必要的,老師需要掌握學生們的進步情況。兩次排名之間的名次比較,橫向地可以看出學生之間的差距,縱向地也可以看出某一個學生他
自身的進步或者倒退。因此,我是覺得每一次考試以後最好能對孩子有個排名,從各科到綜合,都應該有個排名,這樣掌握起來比較細化。」
那我要問上面這位老師了:你主要是為了看看學生進步沒進步,那你看他的成績就行了,你排名有個屁用?人與人本來就是有差距的,人比人氣死人,這個道理你不
懂啊?只需讓學生之前和現在比就行,上次沒優秀,這次優秀了,這就是進步,你還費時間弄個排名,你閑的沒事幹了?再者有很多老師和家長太極端太完美,簡直
是病態,學生上次考了100分,這次考了95分就對學生百般指責,你這不是有病嗎?差那麼一點至於的嗎?你在學習成績上追求那麼完美,難道想讓孩子去當科
學家嗎?
某記者說了:「不排名就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沒有壓力也就沒有動力。」一個人盡力去做就可以了,關注位置有什麼用?位置無非是統治階級來統
治被統治階級的工具,而這個工具只是對懶惰的人的一種鞭策。而為了這些懶惰的人,就要對全體的團隊成員排名嗎?你就不如專門給這些懶人定一個實質的目標,
這個月銷售額完成3萬,下個月5萬。身為統治階級,你做事能不能不羅嗦。
要清楚,本文我說的是成績排名,而沒說公布分數,對於公布分數無所謂,那是他本人的實際情況,但成績排名本質就是一種攀比。
學校里總是告誡學生不能比吃比穿,要比學習,誰又能說成績排名不是一種歪風邪氣呢,與服裝相比,都是再爭搶那種優越感,本質一樣。
Ⅶ 學校不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究竟是為什麼你怎麼看
強烈反對不公布成績的做法。
學校不公布的原因學校不公布學生成績這一措施的頒布,是基於近年來,有些個別的學生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因為被學校公布成績後,無法承受心理壓力而發生的一些自殺現象。其實孩子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因為這一點,就不公布學生的成績。
最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家庭和學校可以多進行心理方面的溝通和疏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讓學習公開透明,給家長和孩子學習的競爭和動力,對於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Ⅷ 學校實行成績排名的優缺點辯論詞
1,目前沒有臨床醫學外科七年制這個專業,只有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填報回志願的時候是不答分內外科的。一般來說,讀到大五結束的時候可以自行決定學內科還是外科,也有的可以轉麻醉專業或者去搞基礎醫學。
2,目前沒有什麼權威機構作過這個專業的排名,學校的排名也是五花八門,爭議不少,一般來說協和與北大最好,其次復旦,之後是上海交大,中山,同濟(華中科大),湘雅(中南大學),華西(四川大學),再下邊是浙大,首都醫科大,中國醫科大,武漢大學等等。(具體排名爭議較大,同一檔次的都差不太多,各有所長)
3,近三年的分數線得看是哪所學校,在哪個省的分數線了,你得說具體一點。不過一般臨床七年制的分數線都比較高,都屬於各自學校分數線最高的幾個專業之一。另外,上邊所列的前8所學校已經沒有七年制臨床專業了(浙大好像也沒了),他們只招八年制臨床專業(本碩博連讀),不過分數線都不是一般的高。
本人是七年制大六的學生,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我們可以繼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