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約自主招生成績查詢
1. 2011年 北約 華約 的各學校自主招生分數線通過分數線
上一屆 2011年「華約」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錄取人數情況
2011年,清華大學、上海交大、中科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大、中國人民大學這七所在自主選拔工作中展開合作,共同舉辦「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學業能力測試」簡稱「AAA」測試,這七所院校組成的聯盟俗稱「華約」。
2011年,全國共有10萬余名學生報考,6萬餘人獲得初試資格。人數較多的考點:江蘇南京考點6000人,杭州考點5700人,上海考點4300人,北京考點3700人,合肥考點3400人,西安考點3000人,武漢考點2900人,成都考點2700人,鄭州考點2600人,濟南考點2500人,長沙考點2100人,廣州考點2100人。
聯考測試科目:閱讀與寫作(測試時間3小時,滿分200分),其中中文閱讀與寫作佔100分,英文閱讀與寫作以及中英文綜合應用佔100分。數學(測試時間1.5小時,滿分100分);自然科學(測試時間1.5小時,滿分100分)其中物理佔70分,化學佔30分。人文與社會(測試時間1.5小時,滿分100分)歷史佔40分,政治和地理各佔30分。
招錄情況
清華大學 2011年,有超過1萬名考生報名,5000人獲得筆試資格,1000餘人入圍面試,與上年保持基本穩定,最終130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人數較多省份為:北京216人,江蘇101,上海95人,浙江88人,湖北87人。
上海交大 2011年,有超過3萬人報名其中上海近6000人,1.8萬餘人獲得筆試資格,其中上海約4000人。最終有76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人數較多的省份為:上海158人,北京69人,湖北60人。此外江浙滬自主 選拔錄取改革試驗計劃共錄取750餘人,其中上海545人,江蘇107人,浙江114人。
中國科技大 2011年,有超過1萬人報名考生獲得筆試資格,人數較去年增長50%以上,最終有31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人數較多的省份為:湖北41人,安徽40人,江蘇35人,北京:25人。
南京大學 2011年有2萬餘人報名,60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最終60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江蘇293人),北京19人。
浙江大學 2011年有1.3萬餘人(其中浙江3000餘人)報名,1000餘人獲得面試資格,其中浙江150人。最終79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浙江128人,北京43人。
西安交大 2011年有1萬餘人報名,1200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70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河北165人,江蘇103人,湖北87人,河南67人,遼寧56人。北京9人。
中國人大 2011年,有接近2萬人報名,較去年增長100%,45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是上年的4倍,1400餘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有78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人數較多的省份為:北京154人,遼寧77人,湖北59人,山東50人,河北50人。
由此可得出以下結論:
1.自主招生過關率保持在5%—8%左右。
2.很多院校學生報名人數不斷增加,並且獲得自主選拔資格的人數不斷增加,這對裸分考試的學生來說挑戰性越來越強。
上一屆 2011年「北約」院校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錄取人數情況
2011年,北京大學(含醫學部)、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北航、北師大、南開大學、華中科大、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這13所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展開合作,很多人稱之為「北約」,每名考生可填報盟內的三所高校。這13所高校中,只有北航、華科以工科為主流,其餘的學校都是綜合性的大學。在2011年,全國共有10萬多名學生報名,3萬多名學生獲得筆試資格,聯考設7門學科,理科生考語數外物化五科(每科一小時,滿分100分),文科生考語數外歷政(每科一小時,滿分100分)。復旦大學要求所有學生均參加七科考試(全科)。考試時,語數外三科試卷同時下發,3小時後同時交卷。
招錄情況統計
北京大學 2011年有一萬餘人報名,其中三分之一的考生獲得筆試資格,1700餘人獲取面試資格,最終有1700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北京283人,江蘇114人,浙江109人,河北96人,上海87人,黑龍江81人。
香港大學 2011年有800餘人進入面試。
復旦大學 2011年江浙滬單考有9000餘人參加,其中上海5700人,浙江1800餘人,江蘇1516人。有1500人獲得面試資格,其中上海1100人(含300名直推生),浙江、江蘇各200人。最終江浙滬「自主選拔錄 取改革試驗計劃」共錄取693人,其中上海397人,江蘇145人,浙江151人。另外全國通過聯考獲得自主選拔資格的考生有290餘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1年有500餘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有478人獲得自主選拔考試資格,其中北京124人。
北京師范大學 2011年有35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北京98人。
南開大學 2011年,有11000餘人報名,4500人獲得筆試資格,300人獲得面試資格,另有101名成績特別優秀者免面試直接獲得自主選拔資格,最終有36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天津85人。
武漢大學 2011年共有2.4萬餘人(單招省份1.9萬餘人,聯考省份 5100餘人)報名,較去年增長75%。95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其中單招省份6500餘人,聯考省份2900餘人,較去年增長30%,聯考省份有 270餘人(文科100餘人,理科170餘人)進入面試,最終有54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單考省份340餘人,聯考省份200餘人。
華中科技大學 2011年單考四省有近10000名考生報名,34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最終有53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聯考省份有4000餘人報名,10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最終有7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
中山大學 2011年,聯考有5800人報名,1700人獲得筆試資格,600餘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250餘人獲得A類資格,廣東省單考有5500人獲得筆試資格,700餘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400餘人獲得A類資格,B類選拔僅6人入圍面試,最終只有一人獲得B類資格。
廈門大學 2011年有近8000名報名,26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最終有57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人數較多的省份福建75人,浙江52人,安徽49人,湖北49人,遼寧44人。
山東大學 2011年有16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360餘人獲得面試資格,山東單考有25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近600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有47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
四川大學 2011年,有9996人報名,1521人獲得面試資格,「雙特生」有187人報名,13人獲得面試資格,最終有540餘人獲得自主選拔資格,其中四川270餘人。
蘭州大學 2011年有2600餘人報名,較去年增長100%,1100餘人獲得筆試資格,較去年增長70%,最終有460人獲得優惠資格,較去年增長40%,其中山東83人,河南74人,河北71人。
2. 華約自主招生可以用計算器嗎
不可以。
清華大學聯盟的7所學校簡稱「華約」。7所高校初試採用筆試形式,即「高水平大學自主選拔學業能力測試」。包括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其中中國人民大學退出2014年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報名條件 思想品德合格、身心健康,且符合條件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可以報考。需要注意的是,自主招生對學生的成績還是非常看重,同時,對學生的心理、體質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考試要求: 一、誠信考試,服從監考人員管理,遵守考場秩序。 二、憑《准考證》和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等有效身份證件,按規定時間和地點參加考試。 三、考生入場,除2B鉛筆、書寫黑色字跡的簽字筆、直尺、圓規、三角板、橡皮外,其他任何物品不準帶入考場。 2B鉛筆用於選擇題的作答,其他試題用書寫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 考場內不得自行傳遞文具、用品等。 四、嚴禁攜帶各種通訊工具(如手機、尋呼機及其他無線接收、傳送設備等)、電子存儲記憶錄放設備以及塗改液、修正帶等物品進入考場。考生入場時接受監考人員使用相關檢測設備的檢查。 五、入場後對號入座,將《准考證》、身份證等證件放在桌子上以便核驗。領到答題卡後,應在指定位置立即准確清楚地填寫姓名、准考證號和粘貼條形碼。 遇試卷、答題卡、條形碼分發錯誤及試題字跡不清等問題,可向監考員詢問;涉及試題內容的疑問,不得向監考員詢問。 六、開考信號發出後方可開始答題。 七、開始考試15分鍾後不準進入考場參加當科目考試,考試結束前不得離開考場。 八、考試結束信號發出後,立即停筆,根據監考員指令依次退出考場,不準在考場逗留。 九、如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服從考試工作人員管理,有違紀、作弊等行為的,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進行記錄,並提供給相關高校。
3. 自主招生是什麼,北約、華約、卓約又是啥
1、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又稱自主選拔,是高校選拔錄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環節。通過高考自主招生筆試和面試之後,可以得到相應的高考降分政策。
2、北約
北約指的是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這11所大學組成的自主招生聯盟。
3、華約
華約指的是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等6所高校組成的自主招生聯盟。
4、卓約
卓約指的是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和重慶大學9所高校組成的自主招生聯盟。
(3)華約自主招生成績查詢擴展閱讀:
具體內容:
1、自主招生
高中畢業生通過考核後,可提前確定意向高校的錄取名額,並在參加高考後享受降分優惠。根據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
入選考生均須參加全國統考,成績達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與試點學校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省級招辦應向考生選報的試點學校投檔;試點學校進行綜合評價、自主選拔錄取。
2、北約
「北約」聯考在考查考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突出對考生視野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更加突出對考生未來學習潛能的考查。希望招收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具有獨立思考與批判性思維能力、社會責任感強的優秀學生。
3、華約
「華約」聯考考查的重點不是考生通過大量訓練獲得的解題技巧,而是重點考查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創新潛質,特別是考查考生的創造力、想像力、鑒賞能力和學習能力。
4、卓越
「卓越」選拔的考生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卓越人才培養潛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主招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主招生聯盟
4. 2012年的華約自主招生考試成績什麼時候公布啊我是報的西安交通大學。謝謝!
三月初,考後三周左右。
5. 華約自主招生考試成績對華約七校都能用嗎只要成績達到,華約七校中任意一所都可以報嗎
只對你填報志願的學校有用
6. 2012年華約自主招生成績怎樣查詢
通過報考學校的官網中的招生咨詢頁面進行查詢
需要你的14位準考證號,姓名還有身份證號
祝你好運同學!
7. 華約 2011 自主招生成績查詢
面試名單在人大和浙大招辦的網上公布
華約七校的分數線將在3月7日陸續出來
請耐心等待
你多少分,一二志願時什麼啊?
各校的一二志願分數是不一樣的
現在人家在統計一二志願前幾百名是多少分,分數線畫多少呢
8. 華約自主招生分數線
華約七校的分數線將在3月7日陸續出來
請耐心等待
你多少分,一二志願時什麼啊?
各校的一二志願分數是不一樣的
現在人家在統計一二志願前幾百名是多少分,分數線畫多少呢
9. 自主招生的三派分別是:華約,北約,卓越聯盟,其中分別是哪些高校
北約: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大學、復旦內大學、南開大學、廈容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華約: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卓越: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
由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組成的北京小五校也不賴 ,有興趣的可以試試這個聯盟
10. 華約自主招生考試在哪裡考
一般安排在各省會城市
大學自主招生簡章11月才會陸續公布。通過初審的2月考試,成績符合要求的會參加面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 選擇二三所大學申請.
至於某所中學是否有校薦資格 不在網上公布的 你可以打電話咨詢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老師 或高中負責自主招生的部門老師
高校自主招生評價標準的相似點
一、所在中學要求
屬於普通中學學生的機會不多,根據高校對中學的要求,可預估自己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可能性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每所中學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還是相差較大的,因此,一個學生在哪一所學校求學,是省重點、地區重點,還是一般學校,一定程度決定外界對你的整體素質的評價。由於自主招生高校都是一本院校,因此參加這些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主要集中在省重點和地區重點中學。屬於普通中學學生的機會不多,這是現在的客觀現實。
自主招生高校對學生所在中學的要求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有的學校實行學校推薦制或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目前這些學校只把推薦名額給一些好的中學;二是有的高校對申請者實行篩選,會對學校層次和學生成績排名提出建議要求等。根據高校的這種要求,同學們也可評估自己參加自主招生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可能性。
二、學業成績要求
在自主招生體系裡,學習成績很重要,不要誤以為高校要招「偏才」和「怪才」
有同學問,自主招生還要看學習成績嗎?你們不是要「偏才」和「怪才」嗎?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高校在自主招生時,通常會要求學生提供中學平時成績,包括高一、高二重要考試的成績,不僅有絕對分數,還要有你在這個班級或者整個年級里的排名,因為這樣的排名可以反映你的學習能力。
大學會以學生的排名來看他的學習能力是否達到學校的基本要求。比如,有的大學提出,申請者最好是市示範性高中的前50名,區重點的前20名,普通中學的前3名等。在學校審閱學生的材料時,會根據這所學校的總體情況和學生的成績排名,考察學生的學業。比如,如果某所中學往年考進某大學的學生,學業成績位列這所中校的前50%,那麼,大學在篩選學生時,就可能會參照這一標准,成績在這所中學50%左右者,入圍這所大學的筆試的希望就很大。
三、競賽獲獎要求
競賽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硬性競賽,也可稱為學科競賽。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都向學生提出了五大類學科競賽成績的要求。所謂五大類學科競賽,就是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科學、生物科學的全國競賽。這與教育部對保送生資格界定所要求的學科競賽成績一致,只是高校的要求相對低一些,比如獲得全國三等獎以上或者省市的二、三等獎。
另一類是軟性競賽,也可稱為非學科綜合能力競賽,比如創新大賽、創業大賽、才藝競賽、辯論賽、演講賽、技能大賽等。這些競賽可以反映出一名同學的綜合素質情況,也受到高校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