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成績查詢 » 學習策略與中學生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研究

學習策略與中學生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研究

發布時間: 2020-12-30 10:05:54

『壹』 英語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學習策略怎麼寫

The vineyards of Constantia originally took their pretty name from the fair daughter of one of the early Dutch governors,

『貳』 國內外學者對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成果有哪些

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預習。預習既是學習方法問題,也是學習習慣的問題。預內習的內容很容多,如:課前要預習生詞、課文和語法內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去聽課,課堂上盡力去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仍不懂,課後應馬上問老師。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聽課要做到:緊跟各個教學環節,如復習、引入、呈現、練習和鞏固等;要集中精力,聽懂教師的講解,並做好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對話、角色扮演和復述等。
3、作業。要認真完成課後作業。英語作業分口頭和筆頭兩種。對語言學習來說,朗讀、記憶、背誦等課後作業十分重要。
4、復習與總結。課後要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使知識條理化;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5、自備一本詞典。對於重點詞彙或易混詞要勤查詞典,學會用簡單的英語去解釋生詞,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今後能正確使用英語詞典等工具書,准確地理解詞義。

『叄』 關於學習方面的技巧.!

1、根據課程表安排好每天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在一張表上寫明早晨幾點到幾點讀什麼書,中午幾點到幾點午睡,傍晚幾點到幾點體育活動或閱讀,晚上幾點到幾點各安排哪幾科學習,每一科安排多少時間,其間休息幾分鍾,幾點鍾睡覺及起床都安排得一清二楚。每一天所安排的時間和內容都應兼顧當天的課堂學習內容,又能兼顧到第二天的新內容,力求使每一科都有保證的學習時間,不至於發生偏科現象。訂下學習時間和學習計劃後,能不受任何外界影響,雷打不動地執行,也不受學習成績一時波動所左右。在學習時遇到不可避免的外界干擾(如別人請酒、朋友偶而拜訪),而把某一科學習時間沖掉,則要在近兩天內擠出一些時間補上。

2、安排好休息時間,早上六點多起床就足夠了。一般先鍛煉十幾分鍾,然後安排兩科朗讀、背誦(側重語文、英語科,其它科也可安排讀讀)。中午要午睡一下,在家睡不著,可提早到學校,看看一會兒書,然後伏睡半個鍾頭(冬天伏睡要注意防著涼)。若中午沒午睡,下午三點左右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人易處於半昏睡狀態,接受力極差,容易浪費課堂45分鍾。而課堂未接受老師所教的內容,自己弄清楚則大約要花費2小時左右。這樣一比較,別人用45 分鍾掌握老師所教的內容,而自己自學一般要花費三倍以上的時間,且知識運用還不會熟練,因而效率就達不到別人的1/3。同時,中午未午睡,晚上六點到八點這段時間內人往往昏昏沉沉,不得不伏睡一下,這樣又易把其它兩科的學習時間沖掉。若晚上伏睡一下,晚上十一點過後又很難入睡,時間一長,容易出現惡性循環狀況。每天晚上能好好鑽研三~四科,每科安排四十~六十分鍾就足夠了,切不可在一科上花費過多的時間。一個晚上專攻一科看似收效很大,但其它科學習時間被擠掉,會影響到其它科學習。而貪多學上六七科,表面上看似乎科科兼顧,但學得一定很淺,思考問題也一定不深,也等於白花時間。晚上不要超過十一點睡覺,超過時間人還未睡,頭腦會越來越興奮,以後往往難以入睡。雖說當天可接受較多內容,但第二天就會疲憊不堪,整天想睡覺,這一天不僅白費,也許還得許多天才能補上,可以說晚睡得不償失,自己身體也會因此搞壞掉。

每天晚上學完一科(尤其是動腦量大的學科)後,應安排十分鍾左右的休息時間,這個時間不要呆在教室或房間里,最好到靜靜的校園里或房子外大路上散散步,這樣做既可以借機休息一下,又可以幫助你理一下學習頭緒,許多新奇的思路、方法往往可以在這時候萌生出來(平時遇到難題時不妨也這樣散散步,通過散步思考解決難題)。一直坐在教室不動,連續性看書做作業,表面上時間抓得緊,但所學的內容容易被後面所學的內容沖淡,吸收力極差。

晚上學習時間的安排上要注意思維科(數、理、化)與識記科(語、英、史、地、生)插開,睡前不要安排思維科練習和閱讀,只適於閱讀一些課外內容,這樣容易入睡。

如果上課常打瞌睡,便說明時間安排上肯定存在問題,學習效率也絕對很低。許多原本基礎較好的同學就因為不注意這一點而在高考中失利。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最好重新調整自己的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

如果感覺一周學習很累,則有必要安排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白天好好休息一下,在家看看電視或去看看電影,也可外出走走,爬爬山或逛逛街都可以。這樣做身心既可得到充分休息,又可乘機觀察外面的世界,接近大自然,從中汲取靈感,尋得一些文章素材,得到一些啟迪,寫出有血有肉帶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這個時間最好不要有緊張激烈的活動。

3、當天存疑的問題最好當天就問同學或老師,盡量不要拖到第二天。如果當時沒人可問,可以先把書折起來做個記號,或者記在一本專用的疑問記錄本上,另找時間問老師和同學。一個人具備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才可以比別人多懂得一些知識,最終遠遠超越別人。

4、要學會化別人的知識為自己的知識。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向同學問清楚,自己也掌握了,就可以和同學在這一點上持平;若自己已掌握了某種方法,再將別人更加巧妙的方法學會,思路便會更加開闊,以後別人遇到一個問題無法解決時,自己卻可以從多方面入手解決,思維能力便能遠超別人。所以平時做完一道題後,不妨問問其他同學,看他們有沒有想出其他更加巧妙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有就盡量向他們學習。即使自己平時成績比別人好,這時也應放下架子謙虛地向別人學習,畢竟每個人都有其長處。自己往往能通過這種謙虛的求教而贏得別人的尊敬。

5、每天力求抽一點時間看一二張含有數、理、化、語文、英語等各種內容的參考性報紙或雜志(如《中學生學習報》、《讀者》、《雜文報》、《中學生數理化》、《中學生理化報》等)。自己若沒有訂,可於傍晚抽空到校學生閱覽室看看。一方面,看看報紙中別人怎樣分析和評論一個問題,想一想別人從哪個方面入手分析評論這一問題,主要觀點是什麼,好在哪裡、不足在哪裡?不知不覺中,你就會發現,你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日漸提高,並帶有自己的見解和特色。另方面,看別人怎樣巧用公式、圖象去解決問題,想一想別人是如何著手的。想清楚了,晚上找來練習冊,在相應章節找一些題目試用一下,看能否行得通,行不通想一想問題出在哪裡。方法用熟了,別人的方法就會成為自己卓有成效的方法。這樣,解題時思維便不易受到限制,頭腦也遠比別人靈活。

6、學習某一章節時,感覺不會很清楚, 可以找一些參考書來看一看相應的章節,自然就比不看清楚得多。若還有不清楚的地方,還可以問問老師。不要怕問老師,看參考書後還有不懂的地方,往往是比較難的地方,老師也會很高興給你解答。參考書自己有最方便,隨時可以查找,若沒有參考書,可以向班上同學甚至老師借,借來只看有關的章節(沒有必要全部看,因時間不允許),看一下就還給人家,不要拖太久。這樣,別人相信你,以後還可以再借。

7、通過翻看多本參考書,力求在一些知識點上比老師懂得更多,力求在知識與能力上超越別人。

8、爭取超前學習。自己通過參考書提前學完一章或幾章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先問老師,老師看到你超前學習肯定會高興地指點你。等老師教到這一章節時,你自然就比別人學得深、懂得透徹一些,也可通過對比彌補自己超前學習的不足。

9、俗話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哪一科學習感覺比較吃力,哪一科就要多花一些時間做好相應的筆記。課後適當花費一些時間整理一下筆記,老師當天上課的情境就會重新浮現出來,對當天所學的知識的理解便會更加深入,不懂在哪裡也很清楚。另外,每天做作業之前,最好將筆記翻看一下,哪裡卡住不懂,立即問同學或老師。如果當時沒法問老師,第二天無論如何都要想方設法問老師,不要把問題堆放太久。不要怕問老師,學生有疑難問題問老師是天經地義的,不懂而不問,疑問久而久之堆成山,永遠都無法超越別人。基礎好的同學,遇到一些新問題、新難題也需適當進行記錄,在近一兩天內弄清楚,切不可自以為是,否則點滴問題長期積累下去,會限制自己能力的發展。基礎差的同學,更需要做詳細的筆記,將其作為參考資料,以便隨時查看。

10、解題過程中千萬不要滿足一個答案,關鍵要清楚地知道答案如何而來。一本練習冊要力求發揮其十倍功效,要想辦法使它變成參考書,變成新公式、新方法運用的實驗場和解題方法的記錄本。一道選擇題除標明正確答案外,要力求把每一題錯的選項改成正確的選項,並指明錯誤原因,標出具體實例。做一題要力求多向思維,爭取用多種方法做出來。這樣做一道題,就等於別人做幾道題,記憶也會更深,思維不易受到限制,能力也能遠勝別人。以後別人日久生疏,又得重新花時間做這道題,而你卻可以把時間投在其它知識點上,始終走在別人前面。

11、數、理、化三科學習過程中,要養成歸納的習慣,力爭將書讀薄。為達這一目的,學完一章後,要歸納一下該章典型題型有哪一些,高考熱點問題是什麼,解典型題時應用到哪些方法和技巧,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容易出錯在哪裡。通過歸納,真正把握各種解題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誤。

12、把握每一科學習方法,通過平常的練習和試卷分析,確定每一科要學什麼內容,確定什麼是該記的,然後有目的、有方向去看,並選擇題目加以訓練,這樣才不會無的放矢,在高考中一考而中。

13、要想高效率長久性記憶某些知識,力求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忘,非得採用間斷背誦不可(一些有助於加深記憶的方法也可以相應採用)。譬如,要背誦某篇文章,可以今天讀一次,明天讀一次,過一星期又讀一次,再過二星期又讀一次,然後拖一兩個月後加讀一次,有時間再隔一年甚至二年再讀一次,平時坐車或走路無聊時又可背背,以後就是想忘也困難,學語文和英語就得如此,畢竟靠平時抓。而政治、歷史科內容隨時間而變,沒有必要採取這種記憶方法,但可考慮運用簡化記憶法或口訣記憶法幫助進行知識記憶。

在背誦語文名篇名著時,可採用兩同學間相互對背或情景式背誦法加深記憶,而英語單詞不要單獨背誦,應將其置於課文中進行誦讀,產生語感。

14、保持濃厚的興趣,對學習有幫助作用的興趣小組盡量去參加,講座也盡量去聽。無論如何,所學的知識總有用到的時候。暑假時間很長,能利用其中一個月專攻一兩科難讀學科,超前完成它,以後這兩科別人就無法跟你比了,你至少可以乘機騰出一些時間彌補或超前學習其它科目。

15、做作業也好,打作文底稿也好,每次做完後盡量復查幾次,看有沒有錯的地方,有沒有字詞用錯或寫錯的,描述有無不當或多餘之處,有就立即改正或加以刪除。若錯了很多地方,就立即撕掉紙重新抄正過。這樣做看來花的時間多,其實你的知識已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鞏固,並且養成了認真習慣,以後做題時,會嚴密得讓人無懈可擊,在考試時,就能把可拿分拿到手,並一生受益於你的執著認真。基礎較差的同學,更應該這樣做。

16、多看些名篇名著,多讀一些有益於身心的課外讀物,適當加以記錄和背誦,點滴積累素材,向無聲的教師——書學習。多加品味名篇名著,了解作者生平、文章評述,吸收精華為自己所用。

17、要能跳出老師限制的圈子,自己另外再找一些較為生疏、屬薄弱知識點的題目做一做,以後不至於遇到新問題而束手無策。

18、外出散步遊玩時,不妨多觀察周圍的事物,有了感想就立即記下來,並適當加以評論(評論可長可短,不必受字數限制)。漸漸地,你的觀察能力就會遠勝別人,你也能從中領略到輕鬆散步遊玩的妙處。

19、多動手實踐,將實驗室當成提高自己動手能力的場地,永不做旁觀者。通過動手實驗使自己有一雙靈巧的手,並通過實踐過程獲取靈感,以便於自己今後遇到棘手問題時能處亂不驚,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解決,使自己成為全方位發展的人。

20、能調節自己各科學習,發現自己幾個月來學習收效不太,沒有那種一天學到很多東西的感覺,就要好好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裡,然後變更學習計劃或學習方法,再試它一二個月,最終你就會發現某一種方法會非常適合自己。切不可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某一科學得好,切不可興趣上來就把時間幾乎都用在這一科上。要學會調一些時間到薄弱的科目上。這樣做,雖然你所興趣的科目成績有所降低(但決不會降低很多,很大程度上你還會保持著優勢),而其它科卻會上升較多,總的看來,降得少而升得多,還是值得這樣做的,這一點對臨近高考的高三學生更為重要。

個別科目在安排和調節上要有一年甚至三年的計劃,不要因一時看不出結果而放棄這個計劃,只要充滿信心去學習,一定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深刻體會到高效率學習帶給你的種種好處。

『肆』 初中生英語學習中比較重要的學習策略有哪些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四會——聽說讀寫,因此相應的,要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很多同學在學英語的時候往往只是用了眼睛、或者用了手、用了嘴、用了耳,用了某一個器官,而沒有想到在一個單位時間裡面,其實可以五官並用,這樣的話可以提高自己學習英語的效率。
我覺得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既訓練了聽力,又提高了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對英語的語感。語感是在面對英語試題時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它是說不清楚的,但往往就是這種能力使我們在考試中能夠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英語的學習應該在平常的生活中見縫插針。僅僅利用在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在課後投入大量的時間以鞏固和完善。另外,就是我們的朗讀材料,不僅僅局限於課文,可以讀很多的東西,比如說一些英文雜志、英文報紙。而且這些雜志報紙上文章的內容和課文不同,經常會遇到一些生詞,是平常的課堂上可能遇不到的,但是在高考中可能會遇到,所以我們在面對生詞的時候,就可以搜索以前的一些積累。
1.堅持不懈,從不間斷。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鍾的英語,早晨和晚上是學英語的最好時間。
2.方法要靈活多樣。一種方式學厭了,可以變換其他的方式,以便學而不厭。
3.上下相連,從不孤立。記憶英語要結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記單詞和短語,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記常用語,確保准確無誤。把常用的交際用語背熟,熟能生巧。
5.盡量用第一人稱來記憶習慣用語和句型,以便記憶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來學英語。經常讀報、聽廣播、看外語電影、聽外語講座、讀課本和別人交談等方式來練習英語。
7.敢於開口說英語,不要怕說錯。只要敢說,就一定能學好。
8.要創設情景,加強交際訓練。語言的運用離不開場景的強化訓練,只有交際,才能學好。
9.勤奮和持續堅持。.多背,課文範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數人學不好英語根本的原因是懶惰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10.把英語當成一門聲音而不是文字來學。英語首先是一門聲音,敢說,加入英語學習,天天說,大膽說,大聲說,不怕錯,錯了及時糾正。
11.建議從學單詞開始就聽音背單詞,建立起人對英語單詞聲音形象的條件反射能力。

『伍』 初中生出現的問題和對策

當前學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

當前中學生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辦法,很多家長和同學經常問,為什麼很多中學生雖然學習很努力,但學習效率低、效果差,成績上不去?我發現造成這個問題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不會學習。學習無計劃,學習無方法,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疲勞戰術,不能發現自己存在的薄弱環節。

由於學生無法做到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科學、系統地分析、診斷和評測,不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障礙,薄弱環節和問題成因;不清楚自己學習成績不好的問題所在,很容易造成對學習的盲目性。

第二,使用的教輔資料質量不高,不成體系,太多太濫,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起不到應有作用。

教輔資料面廣量大,對於學生而言,實際上是手足無措,盲目選擇。擔心有所遺漏,只好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多數學生都不堪重負,學習效果不理想。

第三,課下學習缺乏指導,不會主動勻找同學或者老師請教,導致碰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逐漸形成知識缺漏,埋下知識「地雷」,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和考試成績

學生課下學習往往都是忙著做作業,既找不到重點、難點,也不知道哪裡是知識點,即使自己發現了問題,也沒有地方去問,就是想問,也沒有人能給予有效的指導。作業雖然做了,但不知對錯,等到老師批改以後發下來,早已事過境遷。長此以往,「雙基」很不扎實,只要碰到考試,「地雷」就會爆炸。

第四,學習偏科。對於某一學科沒有掌握其學習規律,由不會學,進而有畏懼心理不想學,越拖成績越差。

一般地說,學生成績比較差,總分低,都是因為有偏科造成的。這往往也是造成學生中、高考失利的致命傷。

歸納起來,中學生學習差的根源在於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手段和學習工具落後。通過「診斷——反饋——矯正——問答」系統,適時引導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問題,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要以孩子為本

開學了,孩子對老師的第一印象價值千金(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對學習的興趣。)太松槲,太嚴厲,這方面不夠好,那方面不夠好……極少有老師能完全符合學齡兒童的想像和願望。

但是,一個小學生的命運,即孩子能不能在學校有好的表現,並非只取決於老師。學校教育盡管重要,但並不代表一切。

解決方法:

家長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手裡攥著讓孩子更幸福更快樂的鑰匙。如果孩子很怕老師,父母應該首先認可他/她的感覺,同時還要跟孩子解釋,老師的嚴厲不是針對他/她的,老師也是人,也可能會精神緊張或者生氣。

這么說,孩子一般都能理解。如果老師講的課無趣,父母就應該承擔起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求知慾望的任務,比如,把自己對某事或某項活動的濃厚興趣傳遞給孩子,帶孩子去博物館……孩子的好奇心其實很容易被引導。

二、學生負擔重,壓力大

很多小學生都面臨分數的壓力:考試沒考好,爸爸媽媽會不高興,老師會對自己不冷不熱。出於擔心和焦慮,孩子會對分數看成是老師和別人是否喜歡他/她的標准,而不是對他/她的功課和努力的評判。

解決方法:

即使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勤奮專注的孩子也可能會考試沒考好,做作業出錯。這並不是說他/她不討人喜歡,是個差勁的孩子。最好跟孩子解釋,分數也好,排名也罷,並不是對他/她這個人的評判。實際上,經常是父母在製造壓力。面對不好的成績,尤其不要誇大,而是要冷靜分析孩子到底哪方面做得還不夠。

『陸』 急求英語學習策略量表(ELSI)或(SILL)

談英語學習策略

李靜純

每一個中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語學習是高效的,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卻總是有高低之分。老師面對這些學習效率不同的學生終歸要有某種解釋,此類解釋通常是:基礎較差,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等等。其實,這類解釋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因為,它們過於籠統。一個基礎差的學生聽了這樣的解釋之後,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礎」好起來。事實表明,很多英語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都曾經嘗試過「努力學習」,結果,他們這樣的嘗試沒能成功。由此可見,在「基礎較差」、「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能專心聽講」一類解釋的背後還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謂「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正是本文探討的問題,即「學習策略」問題。

一、什麼是學習策略?

通俗地講,學習策略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習方法」。但是,不少中學生會說:我們幾乎每學期都在聽老師講學習方法,可是,我們的學習狀況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根本的改變。我必須承認:情況確實如此。老師告訴學生:「你們要注意學習方法。」這樣的告誡或教導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師的告誡或教導,而是學生自己的實際體驗;重要的不是老師對「學習方法」的籠統介紹,而是學生所接受的具有實際內容和指標的訓練。

這里談的「學習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1. 學習策略是行動的過程

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都在執行某種策略。比如,你在閱讀一篇英語短文,你像以往那樣,在閱讀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到「語言點」,而且就開始記住它們。這就是你在執行閱讀的學習策略。不管這種策略是不是有利於你對文段的整體理解,你實際上在通過行動來執行你的既定策略。當你認識到這種學習策略不利於你的閱讀理解時,你不可能立即丟掉這種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動來代替原來的行動。

2. 學習策略是體驗的過程

有了學習的行動,也就有了對學習的體驗。因此,在你進行學習活動時,你就必定產生某種體驗。比如,你現在想改變自己的那種逐字逐句進行閱讀的習慣,於是,你加快了閱讀速度,忽略了語言細節,這顯然是一種新的閱讀行動,伴隨著這種行動的是發生在你內心的新體驗。

3. 學習策略是適應的過程

新的行動帶來新的體驗。但是,你曾經很適應用較慢的速度閱讀短文,你曾經習慣於探查一個個孤立的語言點,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對快速閱讀有一種不適之感,於是,你還要經歷一段適應的過程。

4. 學習策略是矯正的過程

過去,你不懂得培養有效的學習策略,不自覺地養成了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英語寫作時,你已經習慣於把心中想好的漢語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譯成英語。盡管你已經知道這樣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時間的訓練來矯正這個習慣,否則,你就會依舊執行原來的策略。

5. 學習策略是鞏固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動、體驗、適應和矯正,你會逐步獲得較為有效的學習策略。但是,你應當堅持實施這些已經形成的學習策略,為的是使之得到鞏固。

6. 學習策略是發展的過程

一個人學習外語,實際上都有一套學習策略,比如,喜歡從理性上接受外語的學生,往往更善於規范的閱讀,更重視寫作,更樂於研究語法,等等。所以,當我們說改善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時,我們實際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學習策略來逐步代替原有的學習策略,而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逐步把各項學習技能發展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統的,我們把它叫做「學習策略體系」。

二、中學生應當獲得什麼樣的英語學習策略?

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們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系統地研究學習策略問題。他們認為,學習策略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做「基本策略」,另一類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簡表所示。

僅僅從上面的簡表,就可以使我們從整體上了解學習策略指的是什麼。事實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卻是我們須臾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在實施一定的學習策略,我們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個方面的事情。

上述學習策略的分類適用於各個學科。英語學習策略又有其專業性質,又可以在一般學習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具體化。

英語學習策略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內省策略

心理學家把這類策略稱為「元認知策略」。通俗地說,這類策略就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論語》),現代學習策略實際上就是把這八個字變成具體的活動。

1. 計劃

假設你將要進行的學習任務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這項語言學習活動中可以做些什麼?可能做些什麼?應當做什麼?

——我參與這項學習活動將會涉及到哪些語言知識和技能?

——我應當為此做哪些准備?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應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麼語言項目上?

——我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某一項語法知識嗎?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選擇地使用注意力

——我應當把有關computer方面的用語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 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 use the file system, etc.

——我應當復習和熟悉一下關於比較的句型和短語,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 etc.

4. 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管理

——為了完成這項學習任務,我首先應當做什麼?

——我應當分幾步來完成我的任務?

——我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是語言知識方面的?還是語言操作方面?

5. 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監控

——我現在做得如何?有哪些問題?

——我在完成學習任務當中暴露出哪些弱點?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反應速度?

6. 確定和解決問題

——這個學習任務的關鍵點是什麼?

——我應當集中解決哪個問題?

——我所面臨的問題之間的關系如何?

7. 自我評估

——我在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優勢?

——我的語言表現有哪些改進?

——我的交際策略有哪些改進?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如他人?

——我的現場表現如何?

第二類認知策略

這方面的學習策略包括學習者如何接受語言材料,如何存儲語言材料,如何組織語言知識,如何理解語言結構(包括語法關系),如何提高語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體地說,它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 查詢和使用學習資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書?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學習材料?

——我是否使用詞典?我使用什麼樣的詞典?

——我是否對音像材料感興趣?

——我是否樂於發揮聲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練

——我是否習慣於進行語言的模仿?

——我如何進行聽說讀寫的操練?

——我在學習時是思考多於操練,還是操練多於思考?

——我更擅長記憶,還是更擅長語言的表現?

3. 分類

——我把什麼看成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是單詞,是句子,還是完整的語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 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對語言素材進行歸類?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dogs.They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learned the words by heart.We use them to express ideas.Don'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維

——我在聽一段語言材料時想到了什麼?

——我在讀一段語言材料時頭腦里出現什麼畫面?

——我在進行口頭表達時想到了什麼?

——我在寫東西的時候頭腦里會出現過去的經歷嗎?

——我在學習語言時頭腦能夠像演電影那樣活躍嗎?

5. 解悟

——我在接受語言時能夠提出問題嗎?

——我在接受語言時怎樣提出問題?

——我怎樣理解語言?

——當我說「我明白了」的時候,我到底明白了什麼?

6. 遷移

——我是否經常用過去的經驗來理解新的東西?

過去的經驗:我學會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 don't have to need not 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話,我是否能夠藉助母語的交際經驗來體會英語的交際活動?

母語的交際經驗:當我們說「這個房間很熱」時,我們可能是要求服務員把空調打開,或者我們是想換一個有空調的空間。

英語交際活動:我們想讓服務員把房間的燈打開,不必非說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 而是說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斷

——我在遇到新的用語時是否一定要查閱詞典?

——我是否樂於體會一下語境,以便了解新詞的詞義?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 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 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筆記

——我能夠把我認為重要的東西記錄下來嗎?

——我能夠確定記什麼和不記什麼嗎?(因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記下來。)

——我在記筆記時如何進行摘錄、概括、分析、評估、濃縮、約簡?

——我是否考慮過如何記筆記才能更有利於我日後的學習?

9. 建構

——我如何能夠說出或寫出「自己的話」?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符合基本的語法規則而不致出現嚴重的錯誤?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變得更加得體?

10. 總結

——我如何確定在一個單元里重點學習了什麼內容?

——我如何確定在學期或學年裡重點學習了什麼內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具體的優勢?

——我如何具體地確定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類情意策略

這是中學師生比較容易忽略的學習策略。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識和技能的發展上,從而沒有重視自己在行為和內心的「深層」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這些事情阻礙了我們的進步。

1. 動機

——我為什麼要接受某段語言材料?

——我要用這些語言材料做什麼?

——我說話和寫作為了解決哪些問題?

——我是否能夠做到「有感而發」?

2. 信心

——我在閱讀時遇到難詞難句能夠保持原有的閱讀心態嗎?

——我在談話時會遇到「詞不達意」的情況,我能夠繼續維持談話嗎?

——我能夠不怕出錯嗎?

3. 堅持

——我能夠不斷地積累新詞語嗎?

——我能夠在較長的時間里不斷地增加閱讀量嗎?

——我能夠不斷地進行口語的自我訓練嗎?

4. 激情

——我經常能夠被閱讀的東西感動嗎?

——我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心聲嗎?

5. 合作

——我能夠和同學討論問題嗎?

——我能夠和老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嗎?

——我能夠和同桌夥伴進行連貫的口頭表達嗎?

——我能夠向同學或老師適度地求助嗎?

以上三方面的學習策略對中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當把這些學習策略作為基本目標,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水平。

三、中學生應當如何發展英語學習策略?

調查表明,我們的中學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學習策略的素養:

1.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

2.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估能力;

3. 學習情緒的調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學習方法。

中學生應當針對自己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改進學習策略。

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策略應當及早培養,事實上,應當越早越好。但是,這並不等於說,高中學生已經無法提高學習策略水平了。我們應當認識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經過了學習策略訓練之後,也會明顯地看到效果。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按照上面的三類目標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我們應當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較准確的診斷。

2. 從改變學習習慣入手。學習策略一般都滲透在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之中,所以,我們進行學習的主要障礙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提高學習策略水平。

3. 放慢學習速度,克服急躁情緒。培育好的學習策略,必須從某一項具體的學習事件做起,放慢學習速度將有助於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們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後,就會照該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進。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能收到明顯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漸地抵達目標。

5. 注重內心檢驗。在每一次學習事件里,我們都應當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驗和反思上。比如說,你正在構思一小段英語短文,你可以先用幾分鍾想一想自己如何寫,然後停下來,「檢閱」一下自己這個「想」的過程,看看自己是怎樣「想」的,可否做一些調整,接下去,再進行幾分鍾的構思。

6. 反復磨練自己在學習事件過程中的那些瞬間活動。你讀一篇文字,說或寫一段話,那轉瞬即逝的心理活動實際上是決定你的學習質量的關鍵性環節,你要抓住這樣的關鍵環節,不斷地鍛煉自己,不斷地提高這些瞬間的「工作質量」。

在本文的結尾處,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學家R.J.斯騰伯格(R.J.Sternberg)。這位專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時把信息加工分為3類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識習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語言學習,從其本質上說是一種信息加工的過程。而我們在本文中討論的學習策略,在主要構成成份上應當說就是元認知能力。斯騰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進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騰伯格斷言:元認知結構發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較為薄弱的人。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來斷言:能夠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的學生就是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希望中學生能夠在學習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柒』 如何培養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

1、初學者
在多年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初學口語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背專誦英文句型屬或段落。在背誦前切記要跟著錄音帶大聲朗讀5遍以上。有讀者會說,我試過了但記不住。其實,背誦時最好有中文譯文,一邊看句子,一邊背。這樣就可以確定背不下來是因為情節的連貫問題,而不是因為英語水平的問題。

2、中級水平

許多通過了四級或六級的同學只是在閱讀、聽力或寫作方面有能力,並不代表口語也有相應的水平。大家不要認為自己學的口語教材簡單,可以做個試驗:拿一篇你認為很淺顯的文章,將其翻譯成漢語,讓別人將每句漢語讀給你聽,然後你再翻譯成英文。如果沒問題,說明你口語很好,否則就需要多做這種練習。

3、特別方法

(1)每晚入睡以前躺在床上,用英文對自己自言自語,將一天發生的事情描述下來。要持之以恆。

(2)同一個英文對白的電影,每星期至少看一次,連續三個月以上,不要看不同的,口語一定大有進步

『捌』 求初中生的學習策略

【一】
提高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佳,往往起因於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率不高往往由多因素造成。較低的學習興趣、不良的學習習慣、身體的疾病等都能影響學習效率。下面,我們對此進行綜合考察。

一、學習問題自我評價

每一個學習不良者並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問題之所在,要想對症下葯,解決問題,對學習問題進行自我評價便尤其顯得重要了。對學習問題可主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l.時間安排問題

學習不良者應該反省下列幾個問題: (1)是否很少在學習前確定明確的目標,比如要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內容。(2)學習是否常常沒有固定的時間安排。(3)是否常拖延時間以至於作業都無法按時完成。(4)學習計劃是否是從來都只能在開頭的幾天有效。(5)一周學習時間是否不滿10小時。(6)是否把所有的時問都花在學習上了。

2.注意力問題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狀態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鍾。(2)學習時,身旁是否常有小說、雜志等使我分心的東西。(3)學習時是否常有想入非非的體驗。(4)是否常與人邊聊天邊學習。

3.學習興趣問題

(1)是否一見書本頭就發脹。(2)是否只喜歡文科,而不喜歡理科。(3)是否常需要強迫自己學習。(4)是否從未有意識地強化自己的學習行為。

4.學習方法問題

(1)是否經常採用題海戰來提高解題能力。(2)是否經常採用機械記憶法。(3)是否從未向學習好的同學討教過學習方法。(4)是否從不向老師請教問題。(5)是否很少主動鑽研課外輔助讀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問題,肯定的答案 (回答「是」)越多,學習的效率越低。每個有學習問題的學生都應從上述四類問題中列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例如一個學生毛病是這樣的:在時間安排上,他總喜歡把任務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力問題上,他總喜歡在寢室里邊與人聊天邊讀書;在學習興趣上,他對專業課不感興趣,對旁系的某些課卻很感興趣;在學習方法上主要採用機械記憶法。這位學生的病一列出來,我們就能夠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了。

二、自我改進法

1.SQ3R法

羅賓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幾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縮寫成的。

(1)概覽(Survey):即概要性地閱讀。當你要讀一本書或一段文章時,你必須藉助標題和副標題知道大概內容,還要抓住開頭,結尾及段落問承上啟下的句子。這樣一來,你就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有利於進一步學習。

(2)問題(Question):即在學習時,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等基本問題上,同時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學習課文,預習中的提問可增加你在課堂上的參與意識。要是研究一個課題時你能帶著問題去讀有關資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閱讀(Read):閱讀的目的是要找到問題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應注重對意思的理解。有些書應採用快速閱讀,這有助於提高你的知識量,有些書則應採用精該法,反復琢磨其中的含義。

(4)背誦(Recite):讀了幾段後,合上書想想究竟前面講了些什麼,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做一些簡單的讀書摘要,從中找出關鍵的表達詞語,採用精煉的語言把思想歸納成幾點,這樣做既有助於記憶、背誦或復述,又有助於提高表達能力,且使思維更有邏輯性。這種嘗試背誦的方法比單純重復多遍的閱讀方法效果更好。

(5)復習(Review):在閱讀了全部內容之後,回顧一遍是必要的。復習時,可參考筆記摘要,分清段落間每一層次的不同含義。復習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遺忘。一般來說,及時復習是最有效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習可逐漸減少,但經常性地復習有助於使學習效果更鞏固,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上面介紹的SQ3R法是一種學習方法,僅可解決因方法缺乏而引起的學習上的問題。對於因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學習問題,則還需綜合考慮運用其他方法,自我塑造法即是一種綜合法。

(1)選擇一個目標。經過對學習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你已經找出自己的症結所在,但對改變它你不可性急,而應該首先選擇其中較為可行的一項進行重點突破。我們常觀到某些學生在接受長輩一頓訓斥後,立即制定一個宏大的學習計劃,其實這種計劃十有八九是執行不下去的。我在學英語時,有一天忽然下決心要從閱讀原版小說入手,結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馬丁.伊登》,並且向朋友宣布,我要花一個月時間啃下此書。結果呢,我連第一頁都沒能讀完,因為裡面的生詞查不勝查。後來我選擇了比較適中的學習目標,先從世界名著簡寫本入手,結果越讀興趣越濃,不再視英語為畏途了。

( 2)實行新的學習程序,如果你的症結是行為拖拉,為克服這個缺點你就應該給自己訂一個規則,每天不完成預訂的任務不睡覺。如果你的贊美是注意力不集中,那麼你應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寢室讀書不集中,則應責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讀。如果讀半小時後不集中,則應略為休息一下,或改變一下學習內容。如果原因是對讀書不感興趣,則首先努力去讀自己有興趣的書或改變單調枯燥的讀書方法,將讀書與工作、娛樂、陶冶性情結合起來,或給自己的學習以一定的獎勵。堅持一段時間後,隨著良好習慣的形成,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濃厚。
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成功的必經之路,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學習方法顯得更加多樣和復雜,學習內容的變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以免造成學習上的忙亂。
2、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學會記聽課筆記。
3、隨著學習內容的擴大加深,要求學生能夠學會獨立思考,對學習材料進行邏輯加工,做到學得活、記得牢、用得上。

【二】如何盡快適應初中學習
「入學時進了全年級前30名,其中考試後退到200多名,準是沒有認真學習」。前幾天,各中學其中考試成績一下來,一位家長看到上初一的孩子來了個「開門黑」,便一籌莫展,學校舉辦家長會,家長感覺沒有面子,也不願參加。石家莊市20中教學主任鄢桂鳳老師介紹,初一上學期能否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對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一學生考試成績下降,在很大原因上是還沒有適應初中學習,這是父母抱怨、責罵是沒有意義的,應該積極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初一上學期,家長應配合孩子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
1、學習方法的轉變。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科目相對較少,能按時完成作業就可以了,以語文為例,只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基本掌握,考試就不成問題,但初中階段,課程設置增多,考試題更為靈活,講究活學活用,學生必須改變以往寫完作業萬事大吉的做法,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知識,除了老師所留的作業,還應該多做參考資料,加深理解,拓寬知識面,由依賴性學習向主動、獨立性學習轉變。
2、生活習慣的轉變。中學課程緊,內容多,在學生生活上必須有規律,緊張起來,制訂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並自覺遵守,保證作息有規律。
3、看電視的轉變。一些家長不許孩子看電視,其實翻翻一些高、中考題就會發現,部分考題與電視有不小的聯系,如上海市近年高考題有一題目就是讓考生推薦看一部電影(電視劇、或戲曲),因此學生應將電視作為學習的工具,有目的的有意識的看,不能在電視前一看就是一兩小時,或總看一些連續劇,應選擇與學習有關的積極向上、能陶冶情操的影視劇。

三種學習方法
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一、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於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對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一門學科前首先應了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中學知識范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思維品質的訓練。
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智力素質的發展。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會如何思考。

三種學習境界
一、第一層為苦學
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梁、錐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處於這種層次的同學,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種被迫行為,體會不到學習中的樂趣。長期下去,對學習必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結果,在他們那裡,學習變成了一種苦差事。
二、第二層為好學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飢似渴,常常注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的興趣,形成學習中的良性循環。
三、第三層為會學
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松,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中,第一層居多,第二層為少數,第三層次更少。我們應當明確,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學會學習,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21世紀中的文盲將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在輕輕鬆鬆中學好各門功課。
回答者: hzi666 - 助理 二級 4-19 20:25
1.去新東方。。那裡讀英文效果很好
2.先看2再看1 3就不要看了 初中物理很簡單的拉。。。我學的時候基本沒什麼問題的。。。如果你是想參加物理競賽什麼的,看點競賽題倒是可以,如果沒有必要的話就不要看啦。。浪費時間啊。。現在初中生ms作業很多。。當然你如果想考重點高中,看競賽題的事情還是留到初三吧
3.難題。。。為了你的前途著想。。。做點難題很必要阿。。我們學校基本不做教材配套的基礎題。。都是外面買書來做的。。好學校都是這樣的(本人是上海某市重點高中的。。這些都是經驗之談阿```)
4.多做。。。買本專門做文言文的書。。每天做1篇,積累很重要
5.初二的孩子啊。。。大好青春不要浪費阿,多出去走走,做做義工,當當志願者,對你考大學有好處,社會經驗很重要

1: 可以嘗試聽聽voa special English 很不錯的聽力 如果 出國更一定要聽
2:如果只為了中考 那就不必要做競賽題 多做做書上的 理解題的思路
3:數學我認為做題是重要的 許多題需要的方法都在實踐中獲得,老師課上不一定會講
4:語文文言文可是基本的知識 只要課上認真聽 一定做筆記 那就沒什麼問題了
5:筆記很重要 復習更重要 習題看興趣 考試講效率 做題速度很重要 認真也不可或缺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細心 考試時永遠不要讓自己閑著
ps: 祝你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績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