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小學生考試成績
A. 中小學生怎樣正確對待考試和考試成績
怎樣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自己的考試成績
每次試卷發下來之後,總有一部分學學生悶悶不樂,老是認為自己考得不理想,進而影響以後的學習。怎樣消除這些不良情緒讓學生更好地投身學習,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考試成績的優劣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有主觀的也有有客觀的,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考試成績總體上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但並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我時常提醒學生在成績變化時多尋找自身的原因。進步是否屬於偶然,應該在進步的基礎上更加進步,防止出現驕傲情緒,驕傲必然導致退步;退步是否屬於必然,是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科學,還是解題方法的不靈活,還是考試心理的不穩定,找到原因,對症下葯,奮發圖強,爭取下一次考好。
2、考試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能夠激勵各類學生的進步;利用不好,容易導致學生討厭考試,甚至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所以必須讓學生認識考試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發現學習中的問題。而很多學生考試之後並不重視從考試中發現的問題,哪個題目錯了,為什麼錯了,是粗心大意還是知識點不明確,是答題不規范還是徹底不會。對於不會的題目必須追本逐源,尋找自身深層次的原因,直到弄清楚為止。如果把考試中所有出現的問題都徹底掌握之後,滿分和60分的就不再有差距,最關鍵的是:讓學生要徹底搞明白自己犯錯誤的地方。
B. 如何看待小學生的考試分數與正確引導
考試結束後,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快就出來了。孩子的分數,家長[微博]們怎麼看呢?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成績的優劣而呈示出喜憂不同的態度;但對於視孩子分數為命根的家長來說,就會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關注,甚至採取或獎或罰的行為。
C. 考試後家長如何看待孩子成績
第一, 無論孩子成績如何,父母都應該給予理解和尊重
孩子學習成績好壞,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成績,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學習是為了讓父母滿意。
應該讓孩子知道,考多少分是自己行為和努力的結果。一次期末的考試也僅代表一個學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內容掌握程度,這並不是一成不變。
太難了,期末考試後,父母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如果把分數看待成一個成果的話,父母首先應該問孩子,對自己一個學期學習的成果是否滿意。如果孩子滿意,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分析喜悅。如果孩子不滿意,我們也可以對孩子的感受表示認同,給予孩子共情和安慰。
第二,引導孩子分析原因,尋求解決方案。
孩子考的不好,心情必然低落。作為父母,我們沒必要雪上加霜,再對孩子加以斥責。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卷,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在哪裡。是沒有弄清楚題目意思導致扣分?是課文知識點沒弄懂不會做?還是由於孩子粗心導致的錯誤。
在此過程中,無論孩子處於哪種原因致使考試丟分,父母都不要責備。我們幫助孩子梳理考試內容,不是為了指出孩子的錯誤,而是要把孩子的關注點引回到如何學會的問題。
太難了,期末考試後,父母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問一問孩子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才能爭取下次考試做得更好。讓孩子自己體驗這個過程,而不是父母直接給予答案。
第三, 無論何時都相信孩子
電影《銀河補習班》里的馬飛是大多數人眼裡的「壞孩子」,學習成績全班倒數第一,但是馬飛的爸爸卻說: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後來馬飛重燃學習鬥志,成了大多數人眼裡的「好孩子」。
這個過程有多艱辛,只有他和爸爸知道。信任,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力量。父母信任孩子,信任他下一次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就是對孩子的肯定和愛。
太難了,期末考試後,父母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他會變得更加有安全感,在生活中和學習上遇到的難題,也更加有自信和勇氣面對。
作為一個學生,考試成績固然是很重要,但這絕不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尺。
D. 如何看待小學生的分數
你是一位家長把!對於這點我可以給你分析一下,請不要嫌我啰嗦,可能也不是很全面,但是應該有一點點的作用。既然是小學生,分數的差距根本不是問題:請你淡然看之,為什麼?因為小學生學的東西根本是很基礎的東西,那些只要一學會學習方法,很快就能全部補起來,所以不要只看分數,如果你只看孩子的分數,必然照成兩個結果,一:還在心裡自卑,沒有學習興趣。二:孩子會為了分數弄虛作假,欺騙父母,不敢講實話。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學習差距呢,小學生主要又是學什麼呢?小學的學習差距主要來自一個悟字。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個起步階段,有的孩子起步快,很快找到了學習的方法,所以自然地跑到了其他孩子的前面去。另一些還在可能走了一些彎路(情你不要誤解,這與智力沒有任何關系。)所以落後了。這個完全不影響還子後面的成長,甚至很多走彎路的孩子在智力方面明顯大於其他孩子,愛因斯坦就是一個例子。二,你的孩子之所以本應該做對的題目卻做錯了,主要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大而化之!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對孩子教育的時候,你應該避開分數,讓他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然後讓他記住這此為什麼會 做錯這樣的題,而且記得有針對性的讓他做一些比較細膩的家庭活,別怕累著孩子i,這是對他好。養成仔細的習慣,這樣的問題就自然減少!三,多和孩子交流,要知道他們心裡想的什麼,一定不要讓他們討厭老師。你也不能當面對他們說吧還子放到後面是不愛他們,這樣他們就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更加不利於學習。四,最重要的,小學學的是學習方法,和培養理想的階段。孩子的分數不要太計較,除非他什麼都不會,那就是真的有問題了。打了這么多字好累啊,給個滿意答案安慰一下我吧,謝謝了,還有不明白的可以繼續追問,先給分吧!
E. 小學生對考試成績是否重要
道德修養更重要 什麼是好的修養?好的修養包括極積向上努力學習,而且小學生不存在智力上的問題,應該說,好的修養和學習成績是互輔的關系而不是對立
F. 家長應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應試教育仍為主流的今天,考試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飯」。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月考、期末考,小考大考不斷,有的學校考後還要排名(有明的,也有暗的)。一些家長自然會在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排名靠前,自然皆大歡喜;排名落後,個別家長便十分惱火。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事實上,不少家長由於缺乏正確對待孩子學習成績的態度,產生了一些埋怨、甚至打罵孩子等錯誤行為,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一、片面誇大分數的功能,以分數高低為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准,分數從形式上看簡單直觀,一目瞭然。 家長看到孩子考試分數比前次考試高了,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成績進步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肯定優秀。於是乎各種獎勵接踵而來。更有甚者,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缺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之,若分數下降了,就認為「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老師、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認為孩子分數既然不高,那麼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肯定表現不好。因此在批評幫助時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一小學生因考試分數未達到家長的要求,而被家長活活打死的慘痛事件,就是家長片面誇大分數功能而導致的惡果。 片面誇大分數功能的另一典型現象為:有部分家長將孩子的考試分數作為在單位同事、親戚朋友面前「露臉」、「爭面子」的重要內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數不如人,則覺得臉上無光,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出門矮人半截。 以上這些行為,均不考慮分數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獲取高分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忽視思想品質、性格修養、身體素質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的客觀存在,無疑會形成對孩子學習的負面壓力,導致有的孩子在獲取高分無望的情況下,採取作弊塗改分數等不正當行為欺騙家長。這樣不但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影響孩子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二、機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數,從而得出錯誤結論 產生這一誤區的原因,是有些家長不完全了解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分數的高低,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既得分數的信度與效度。有的家長,機械比較同一門學科前後幾次考試的得分多少,以此來判斷孩子此門學科的學習好壞。也有家長機械比較同一次考試中幾門學科分數的高低,以圖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弱點。有許多家長在學期初規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試必須達到的分數,作為本學期學習的「硬指標」,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確分析分數,會被表面現象迷惑,最終將使家長、孩子都被誤導而進入學習的誤區。僅因某次分數的下降就否認孩子學習的進步,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僅依據某次分數的表面分析來指導孩子學習時間與精力的分配,無疑會使孩子忽視真正的困難,得不到真正的幫助,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等到問題暴露時,很可能良機已失,悔之晚矣。 第 一,了解測試目的。測試目的不同,反映出來的問題就不同。就學科測試而言,有進度測試、摸底測試、總結性測試和診斷性測試等。也有偏重知識水平的測試與偏重於能力發展的測試等。只有弄清測試目的,才能看出測試反映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於知識識記的測試中分數高,而在偏重於知識運用的考試中分數可能不高。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以兩次分數高低,來判斷孩子學習退步或進步,忽略孩子能力發展方面的問題。再比如,學期中的進度測試題的難度,往往要小於診斷性測試和期末總結性測試。因此,期中考試的高分,並不一定就預示期末考試也會「豐收」。 第 二,認真分析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分數的真實性。有許多因素會對分數的真實性產生影響。因此,家長在分析分數時,有必要與孩子一起,認真分析此次考試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試的分數真實性。只有對分數的真實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依據「修正」以後的分數來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 三,善於從分數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以充分發揮分數的激勵功能。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當孩子學習成績後退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比如:若總分下降,單科分有無上升的?認知識結構看,有無掌握較好,丟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試一團糟,幫助他的最好辦法仍然是以發展的眼光看他,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 家長科學地分析分數,並能對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採取明智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明智的家長在孩子考試成功時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輕浮,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迎接更艱巨的挑戰;而在孩子考試失利時,首先要對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勵,然後幫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樹立不怕困難、迎頭趕上的勇氣。這樣,孩子才可能以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關心他、愛護他的父母。
G. 小學生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開學考試成績
觀點1. 不關注結果,只欣賞過程
有網友說: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我歷來是不關注的。我很佩服兒子,他是一個出色的孩子,我看他寫的作業,考的試卷都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他寫的數學卷子特別干凈、整潔,我經常把這樣的試卷當作書簽。兒子喜歡閱讀,寫的文章既生動有趣,又充滿了真情。所以,我不關注結果,只欣賞過程。我感受著兒子的成長給我帶來的無限快樂。一個在非常寬松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個充滿了創造性的孩子所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是無以言表的。他無需家長的督促,他會自我教育,自我關注學習成績。在談到該如何面對期中成績時,兒子說:「幾乎每個學生在考砸了以後都會很傷心,可是老師還要批評,有些家長回家再罵一頓,那就太倒霉了。」是啊,當孩子真的沒有考好而受到老師的奚落、受到同學的嘲笑時,我們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落井下石,而應該敞開寬廣的懷抱,給孩子一些安慰。
觀點2. 兒子在媽媽眼裡總是最優秀的
還有網友說:我的兒子在一所小學六年級上學,成績一直在中游徘徊,特別是兒子的數學成績更是讓我不敢恭維。說出來慚愧,在兒子班裡那個經常被數學老師請家長的人肯定是我的兒子,而那個被請的家長肯定是我。
曾經有一位知名的心理咨詢師問我,你給兒子的將來定的目標是什麼?我回答說,只要他能夠養活自己就足矣。出乎意外地是得到了她的稱贊,說我是眾多家長中唯一一個回答得讓她感覺到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在專家眼裡的「正確」確讓很多人看上去很不理解。
兒子喜歡看書,我就不顧別人說兒子會「不務正業」之嫌,給他買了大量的課外書閱讀;兒子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於是,我有時也會底氣不足地對兒子說,其實媽媽小的時候數學也不是太好……也許就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兒子自己也好像對成績好壞不是太重視吧。但是如果讓我說心裡話,我還真是對兒子的成績不是太看重,我認為成績只能衡量孩子水平的一方面,而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還有很多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需要他去學習。
又到了孩子們期中考[微博]試的時候了,又到了要檢驗孩子們這半年是不是認真學習的時候了。在這里,我要借這個機會告訴我的兒子,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績怎樣,你在媽媽眼裡都是最優秀的。
觀點3. 考試分數是孩子的隱私
我女兒上小學四年級。四年以來,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因此,接送孩子的時候,常常有家長向我討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總是把孩子的學習當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考試分數也當成孩子隱私的一部分。所以,在孩子的學習上,我除了告訴孩子「如果你需要媽媽的幫助,可以隨時提出來,媽媽會很高興幫你」以外,我並不多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包括從來不問孩子作業做完了沒有,考試考得怎麼樣等等。遇上孩子的試卷需要家長簽意見,我總是問女兒:「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還是不滿意?」在得到女兒確切的回答後,我便完全按照孩子的意見簽下「滿意」或「不滿意」,所謂的家長意見其實就是孩子自己的意見。正因為一開始就給孩子樹立了「學習是自己的事」的思想,孩子在學習上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當然,孩子自己是很在意分數的,每次考試成績發下來後,她總是一進門就告訴我,她班裡最高分是多少,她考了多少分,排第幾名,哪個地方減分了,減分的原因是什麼等等。但我總是告訴她:「孩子,不管你考多少分,在媽媽的眼裡你永遠是最優秀的!」我因此常常聽到孩子大發感慨:「媽媽,我有好多同學沒有我這么幸運,她們一旦考砸了,媽媽就會變成母老虎!」
我想,如果一個做母親的經常在孩子面前扮演母老虎,她早晚會把孩子嚇成驚弓之鳥的。別去在意孩子的考試分數,孩子應該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上面三位家長在孩子的眼中不但是合格的,而且是優秀的。其實,家庭應成為孩子幸福安寧的港灣,而不是一個懲罰站。特別是孩子考砸了的時候,懊悔悲傷之情流轉心中,是最最需要家長撫慰的時候。但有的家長在恨鐵不成鋼之時,失去了應有理智,也失去了那份父母應有的慈愛。大發雷霆者有之,謾罵打人者也有之。身處苦痛之中的孩子,是在最愛的父母那裡嘗受到了投石下井的悲哀。
對此,建議在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需做到:
A看到孩子的進步。
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進步更不同忽視。如:這次考試成績雖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沒有掌握的知識或是一直做錯的題目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長就應該狠狠的表揚,這是給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發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徑。
B 溝通、鼓勵為主。
正如上文所說,若家長不想讓孩子成為驚弓之鳥,不想讓本應溫馨的家庭變成討厭的懲罰站,那就請家長多鼓勵孩子:「考試沒考好是吧?來讓媽媽(爸爸)看看試卷,恩,這道做錯是不會還是?這道是因為粗心吧?沒事,我雖然嘴上沒說過,但心裡一直覺得你很棒,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下次就會考好的。……」
C總結經驗教訓。
像之前一樣,拿出糾錯本,與孩子一道分析考試成敗的原因,總結每一道題的得失:是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習慣欠佳,還是上課不夠專心,不懂又不敢請教老師,沒有及時消化所學知識,做事不夠仔細,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沒有及時復習功課,考試時緊張或不夠細心等等,在探查原因的過程中,一方面,家長要堅持深入地分析,要態度和藹,謹記不要發怒,不要責備孩子,使孩子能說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家長要引導孩子找到改進的方法和今後應該採取的措施。
H. 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在應試教育仍為主流的今天,考試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飯」。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月考、期末考,小考大考不斷,有的學校考後還要排名(有明的,也有暗的)。一些家長自然會在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排名靠前,自然皆大歡喜;排名落後,個別家長便十分惱火。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關心,變為孩子學習的動力。事實上,不少家長由於缺乏正確對待孩子學習成績的態度,產生了一些埋怨、甚至打罵孩子等錯誤行為,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學習。
一、片面誇大分數的功能,以分數高低為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准,分數從形式上看簡單直觀,一目瞭然。
家長看到孩子考試分數比前次考試高了,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成績進步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肯定優秀。於是乎各種獎勵接踵而來。更有甚者,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缺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之,若分數下降了,就認為「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老師、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認為孩子分數既然不高,那麼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肯定表現不好。因此在批評幫助時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一小學生因考試分數未達到家長的要求,而被家長活活打死的慘痛事件,就是家長片面誇大分數功能而導致的惡果。
片面誇大分數功能的另一典型現象為:有部分家長將孩子的考試分數作為在單位同事、親戚朋友面前「露臉」、「爭面子」的重要內容。若孩子得了高分,就感到光彩,有面子,很自豪;若分數不如人,則覺得臉上無光,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出門矮人半截。
以上這些行為,均不考慮分數的多重功能,迫使孩子以獲取高分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忽視思想品質、性格修養、身體素質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的客觀存在,無疑會形成對孩子學習的負面壓力,導致有的孩子在獲取高分無望的情況下,採取作弊塗改分數等不正當行為欺騙家長。這樣不但不能促進學習,反而影響孩子思想品質的健康發展。
二、機械地、片面地分析分數,從而得出錯誤結論
產生這一誤區的原因,是有些家長不完全了解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分數的高低,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既得分數的信度與效度。有的家長,機械比較同一門學科前後幾次考試的得分多少,以此來判斷孩子此門學科的學習好壞。也有家長機械比較同一次考試中幾門學科分數的高低,以圖發現孩子學習上的弱點。有許多家長在學期初規定孩子期中和期末考試必須達到的分數,作為本學期學習的「硬指標」,要求孩子完成。
不能正確分析分數,會被表面現象迷惑,最終將使家長、孩子都被誤導而進入學習的誤區。僅因某次分數的下降就否認孩子學習的進步,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僅依據某次分數的表面分析來指導孩子學習時間與精力的分配,無疑會使孩子忽視真正的困難,得不到真正的幫助,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等到問題暴露時,很可能良機已失,悔之晚矣。
第一,了解測試目的。測試目的不同,反映出來的問題就不同。就學科測試而言,有進度測試、摸底測試、總結性測試和診斷性測試等。也有偏重知識水平的測試與偏重於能力發展的測試等。只有弄清測試目的,才能看出測試反映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於知識識記的測試中分數高,而在偏重於知識運用的考試中分數可能不高。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以兩次分數高低,來判斷孩子學習退步或進步,忽略孩子能力發展方面的問題。再比如,學期中的進度測試題的難度,往往要小於診斷性測試和期末總結性測試。因此,期中考試的高分,並不一定就預示期末考試也會「豐收」。
第二,認真分析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分數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分數的真實性。有許多因素會對分數的真實性產生影響。因此,家長在分析分數時,有必要與孩子一起,認真分析此次考試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試的分數真實性。只有對分數的真實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依據「修正」以後的分數來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三,善於從分數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以充分發揮分數的激勵功能。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當孩子學習成績後退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比如:若總分下降,單科分有無上升的?認知識結構看,有無掌握較好,丟分不多的部分?即使孩子某次考試一團糟,幫助他的最好辦法仍然是以發展的眼光看他,鼓勵他克服困難,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迎頭趕上,考出好的分數。那種否定孩子的可塑性,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會撲滅孩子的希望之火,使其自暴自棄。
家長科學地分析分數,並能對孩子學習分數的高低,採取明智的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明智的家長在孩子考試成功時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輕浮,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迎接更艱巨的挑戰;而在孩子考試失利時,首先要對孩子予以他最渴望得到的安慰和鼓勵,然後幫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樹立不怕困難、迎頭趕上的勇氣。這樣,孩子才可能以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關心他、愛護他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