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課程教學
⑴ 我國課程教學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一、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由於初三的中考使一些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於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於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純粹的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乃至語文素養。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等,這樣,對學生的發展就有明顯的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和本次課改,就明確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課程目標和內容的調整;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而帶來教學和評價方式的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和實施機制的調整。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要解決最突出問題,那就是「學科中心」問題,「知識本位」問題和「技能訓練至上」問題。這些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新理念之上。其中,語文素養是涵蓋三個維度目標的概念。
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我們必須要始終重視語文課程的特點、性質,一定要充分發揮好語文課程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我們只有更新教育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
二、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於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雖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這就無法實施素質教育,更無法實現高中語文課改。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內外有自主的學習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三、我們必須以德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積極的情感。
教學生愛國,這是語文教師的主要職責。讓學生在母語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民族精神、懂得民主和誠信,重視學生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培養。對此,我們要改進語文課中的德育方式,拓寬德育渠道,突出語文學科領域的德育作用,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綜合德育功能,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要重視語文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發揮積極的情感對「優教促學」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和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發展。這一點,對於我們語文教學來說尤為重要。
四、我們必須改革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聽、說、讀、寫、用等等,我們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學習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語文素養。
另外,語文課程要有利於學生語言潛能的開發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能力和發展可能,關心學生的內心需求,引導學生依據個體的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況,探索適應於自身發展的學習方法,不斷地通過以知知識,探索未知;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在動態的語言實踐過程中,掌握語言運用的規范,感受、體驗優秀作品的語言魅力;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在有選擇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為終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⑵ 課程與教學論是什麼
「課程與教學論」是「教育學」領域的一個概念,屬於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
「課程與教學論」這一學科下面有包含有「課程論」、「教學論」「學科教學論(語文教學論、數學教學論、物理教學論、化學教學論等三級學科)」。
「課程與教學論」也是師范院校為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 目 前,華南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博士生導師黃甫全教授編著的「課程與教學論」著作,是一些師范院校使用的教材。
(2)什麼是課程教學擴展閱讀:
課程意義:
1、課程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學老師每天都需要解決實際的課程與教學問題。
2、課程與教學論需要系統學習。課程與教學是老師的基本工作,系統學習是掌握學習學科知識的技術和基本途徑,學好課程與教學論將幫助你在今後更好地勝任小學教育工作。
注意事項:
1、要讀些課程與教學論的名著。
2、要豐富課程與教學的歷史知識,了解國內外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狀況。
3、多看專業雜志,了解學術前沿動態。
4、多看相關的參考書籍和專業書籍。
5、學習課程與教學論需要終生努力。
⑶ 新課程教學設計,什麼是問題式學習
一是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有經驗的教師都很注意通過質疑問難,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們或用提問法,直接將問題擺到學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間接激發學生探求問題的熱情;或用演示法,使學生因驚嘆結果的微妙而去推論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錯法,讓學生在笑過之後再反思其中的乖謬等等。
二是講究布白藝術,追求啟發思維的實效。布白藝術,即指在教學中要留有餘地,讓學生在利用想像填補空白的過程中,追求啟發思維的藝術效果。因此,這種布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探究並解決問題的興趣。一般說來,教學中過於實,往往只能使學生記住條條框框,囫圇吞棗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實為虛,使教學中有問題可供學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無窮的意味、幽遠的意境。
新興的「問題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主動性行為為特徵的,這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觀點的。馬克思說過: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觀性便是從客觀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動變為主動、能動的特徵。新興的「問題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興「問題教學」是以學生提出問題為前提的。問題式教學法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積極探索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⑷ 1.什麼是教學什麼是課程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教學抄-教學是教師的教和襲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
課程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老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⑸ 什麼是課程建,教學與評價研究
課程建設是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尤其是本科教學,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根基所在,正所謂「一流大學抓本科」。我們要建設一流大學,就要將本科教學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本科教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中,課程建設是重要的一環,是一所大學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抓課程建設,就要抓精品課程,抓教材建設,抓教法改革,抓實踐基地,抓教學成果,抓教學團隊,等等。在這方面,國家實施了多個示範性的教學教改項目,發揮了示範和引導作用,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抓課程建設,要緊緊圍繞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各個學院、各個專業要認真研究本學院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尤其要注意在對培養目標階段性的認知基礎上研究課程體系建設,理清課程間的相互關系,做好課程間的銜接,構建課程體系。拿中醫學類專業來說,基於崗位勝任能力,合理設置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和中醫臨床課,在課程內容、學時分配、學期安排、實習見習等方面體現課程間的關系和銜接,使其成為完整的體系。
抓課程建設,要研究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做好兩個課堂的結合。醫教協同創新培養醫學人才,重在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才能讓學中醫的學生會看病,學中葯的學生適應社會需求,成為卓越人才。
抓課程建設,要抓好網路課程資源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網路資源,建設網路精品課。探索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關的微課程建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計入學分。要深入研究,將網路上的課程,變成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到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網路學習相結合。
抓課程建設,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要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力求實效。比如,我們要對學校多年來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實施情況進行總結,把臨床PBL教學當做PBL教學的突破口,根據臨床實際,圍繞問題組織PBL模式的課程。
抓課程建設,要重視隱性課程建設。要充分認識隱性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主動建設,突出特色,形成符合各專業特點的隱性課程體系,營造各學院特有的教育教學文化氛圍。
抓課程建設,關鍵要發揮教師的作用。學校本科教學的水平、課程建設的水平如何,關鍵在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通過一對一,傳幫帶來培養年輕教師,通過聽課、評課來促進教師成長。好的教學最根本的體現在一支好的教師隊伍,一個好的教學氛圍上。
抓好本科教學,抓好課程建設,是一流大學內涵建設的根本問題,需要我們用實踐來回答。
(作者系長春中醫葯大學黨委書記)
⑹ 什麼是教學什麼是課程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礎。
教學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顏由 , 顏回 父,字 季路 。 孔子 始教學於 闕里 而受學,少 孔子 六歲。」《東觀漢記·鄧禹傳》:「﹝ 鄧禹 ﹞篤於經書,教學子孫。」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城西錄》:「室三楹,庭三楹,曰『一字齋』,即 徐學庵 教學處。」 李廣田 《序》:「二十年來,我一直從事教學工作,也一直以寫作為副業。」
課程是一個比教學更大的空間,是教學客觀存在的依據,但不是所有客觀存在的依據。課程界定正從盲人摸象走向整體認識,正在描述中走進實質。課程是由人制定的,總體上是主觀的,但可以通過制度使其更加客觀;同時,課程一旦制定出來,對於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它又成為客觀的依據。課程是學校教育中為學生發展提供的真正的教育空間。
⑺ 什麼是課程與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的范圍要小,包含年級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
⑻ 什麼是語文,課程,教學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意義:語文一詞在不同的學科里有不同的所指。 一般而言,語文是語言文字的簡約式統稱。在「語言文字」這一短語中,語言是狹隘的,特指口語。語言文字的實質即廣義的語言。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言語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言語文化。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 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錢威、徐越化 中學語文教學法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年6月)。 語文也是語言文字或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語文這二字,單看字面上,語文的「語」,意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通俗點說就是你說話時運用的語言),「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二字連起來的意思則為自己及他人的言論與文字。 [哲學] 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