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包括
①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校本課程開發可以根據學校的文化、教師的素質及能力、周邊的環境、學生的需求等等來考慮。
比如:有的學校地處茶城,就開發茶藝課。這就是很好的利用。
② 什麼是《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交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教師層面上的具體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從概念上講,《課程綱要》是指以綱要的的形式呈現出某門課程的各種課程元素的文本。
具體地講,是指教師依據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和相關課程的性質而寫撰寫的、包含一門校本課程生成所需的各種相關要素的計劃文本,它至少需要回答四個基本問題: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
《課程綱要》是課程審議、實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學校課程委員會及外部督導與評估部門評估該門課程質量的重要依據。
(2)校本課程包括擴展閱讀:
《課程綱要》在撰寫上雖有一定的要求,但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詳可略,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生成需要,充分發揮自已的創造力去撰寫。一般情況下,包括下述兩部分內容:
一般性項目:包括課程名稱、課程類型、教學材料、授課課時和主講教師、授課對象等內容。
具體內容:
(1)課程目標的陳述:必須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三個維度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以及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要求突出重點,按從易到難或恰當的先後順序排列,並處理好它們之間的均衡與銜接關系。
(3)課程實施:包括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設備、班級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定性、定量)、成績來源(過程、結果)、記分方式和學分給定等。
③ 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包含哪些內容
課程是指學來校學生所應學習的自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課程是對教育的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的規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
④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構成了我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
國家課程、地來方課程和校自本課程構成了我國的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幼兒園課程則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依據,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相結合為主。什麼是園本課程呢?園本課程來源於校本課程,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並沒有明確提出其概念,而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綱要》從本地、本園實際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並靈活地執行。」
⑤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哪四個階段
1、組建校本課程開發隊伍
校本課程開發隊伍應包括學校內部人員與學校外部人員。
2、情境和需要分析
只有對各種校內外的情境和需要進行科學、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才能開發出適合本學校的課程。
3、擬定目標
應先明確學校的教育目標,這樣才能為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
4、設計方案
目標制定好後,就要進行課程編制。
5、討論與實施
實施過程中應作好充分准備,各方面協調溝通,也需要足夠的物質支持。
6、評價與修訂
評價是課程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可以真實反映課程現狀與目標的差距、現存問題以及需修訂的方面,能及時反饋,使課程不斷完善。
(5)校本課程包括擴展閱讀
意義
1、校本課程開發可以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
2、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新世紀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
3、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意識,對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也有促進作用。
4、校本課程開發有利於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在確保國家教育整體質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於開發更多有特色的課程,滿足學校「個性化」發展需求,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⑥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向課外知識延伸。由課文的內容向相關語文課外知識延伸,擴大學生知識面。包括1、中點輻射型。以課文內容為中點,向四面八方輻射。如學習了《江姐》我們可以以「走進英雄」為主題,讓學生排一排英雄譜;講一講英雄的故事;學一學英雄不朽的詩篇;寫一寫想對英雄說的話。2、起點延續型。以課文的內容為起點,確定主題縱向延伸。如學習了《赤壁之戰》後,可以以「我對課文人物的了解」為主題,指導學生讀《三國演義》相關的章節,組織學生對人物進行討論,認識一個個豐滿的人物。
(二)向生活實踐延伸。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文內容,通過學習將課文的內容拓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包括:1、聯系學生生活。找准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相似版塊,激發學生回憶生活、記錄生活、描繪生活。如:學習了《我愛家鄉的秋白梨》,可以以「家鄉的特產」為主題,讓學生讀一讀描寫家鄉特產的文章;介紹家鄉的特產;為家鄉的特產設計廣告語等。2、開展實踐活動。根據課文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如學習了《我盼春天的薺菜》後,可以以「我眼中的薺菜」為主題,帶學生去野外認薺菜、挖薺菜;嘗一嘗薺菜的味道;寫寫自己的體會;與小作者比一比童年等。
(三)以地方特點為素材,全面開發鄉土資源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開發校本課程的優勢,讓學生走進家鄉,充分地了解家鄉,感受家鄉的一切。選擇的內容要富有鄉土氣息,根植於學生生活,存在於學生周圍,是學生平時能夠接觸和感受到的。通過梳理將這些內容確立為一個個主題,然後圍繞主題進行課程編排和實施。下面就是部分主題的課程內容確定。
主題一:家鄉的山水。學一學描寫家鄉山水風景的美文;游一游家鄉的名山秀水;當個小導游,介紹介紹家鄉的景點;用筆描繪家鄉的美景;憧憬家鄉未來的藍圖等等。
主題二:家鄉的名人。讀一讀家鄉名人小傳;調查家鄉名人的工作情況;給家鄉的名人寫一封信;采訪家鄉的名人或者名人的親人;追尋名人童年的足跡;為家鄉的名人寫傳記。
主題三:家鄉的各種農具。查一查從遠古走來的農具;設計標簽,給家鄉的農具貼上標簽;給家鄉的農具配上使用說明書;展示家鄉的農具;用一用家鄉的有關農具;談一談農具的變化;說一說你想要發明的農具;家鄉農具上的文字的考證。
主題四:家鄉的傳說故事。讀一讀家鄉傳說、故事;聽長輩講家鄉的傳說、故事;記錄家鄉的傳說、故事;把聽來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考證故事的原發生地。
還有「家鄉的工廠」、「家鄉的交通」、「家鄉的特產」等等主題,這些主題鄉土氣息很濃,當通過學生自身積極主動有效作實踐,浸潤其中時,不但提高了實踐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成了他們情感陶冶、品行養成、知識獲得、個性發展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四)以校園環境為依託,充分利用每個角落。
校園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地方了,在校園里只要我們留意,時時處處都有學習語文的機會。花壇里寫著如詩的公益廣告語;文化牆上刊有內容豐富的牆報;廣播室傳來琅琅的播音;公開欄里貼著種類繁多的應用文;學習園地里盛著同學們一份份語言文字的自主餐。這些都可以成為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低年級可以帶學生認字,學拼音;組織學生按時收聽校園廣播,學習普通話。高年級可以帶學生給校園里的花木貼上生物學標簽;為學校的花壇、食堂、閱覽室設計廣告語;參與應用文的寫作等。
(五)以時事信息為焦點,動態補充語文課程。
校本課程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變化,不斷充實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我們的周圍天天都發生著一些學生認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的發生給我們的校本語文課程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同時智力得到訓練,感情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這樣的事小到一場雪、一次運動會;大到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 「神州成功6號上天」……都可以成為校本語文課程的內容。抓住報紙、電視等有效的載體,進行讀、查、做、想、練的活動,從而使校本語文課程豐滿而富有活力。
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好各種課程資源,那麼無論從哪個角度去選擇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都將會創出一方新的天地。
⑦ 語文校本課程,語文校本課程資源,語文課程資源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語文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語文校本課程資源。是由很多東西組成的,每一個科目的資料都與其有關聯。
語文課程資源。就是在校本課程中要應用的東西。
語文校本課程從語文校本課程資源得來。
語文課程資源從很多資料得來,但最終會應用在語文校本課程。
⑧ 一門校本課程應該包括哪些要素
校本指校自編寫具自校特色教育課程我理解編寫關文化歷史說具特色再結合校實際情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