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蒙特梭利課程培訓

蒙特梭利課程培訓

發布時間: 2020-11-28 23:14:26

①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的教育觀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

2、不教的原則。六歲以前的幼兒是逐漸建構認知、辨別能力並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不適合說教的教育。蒙氏從日訓著手,並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及教學材料,讓兒童自發、主動的學習,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隨著幼兒成長,會出現某一段時間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事務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事務的特點,若在此時提供專向的幫助,會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4、教師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存在,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准確操作,再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兒童能夠愉快的學習。

5、著重智慧與品格的養成。幼兒教育的本質意義在於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幼教的目標不只是為小學做准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好習慣。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在蒙氏教育中沒有嚴格的課表及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循著內在需要,自由而專心地工作,若孩子的專心時常被打斷,會養成孩子不專注及草率的習性。相反,經常使孩子處於不受打擾反復練習的狀態則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相互模仿、相互學習並養成兒童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的社會行為,並在智能上相互影響、促進。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孩子用的,而是兒童工作的材料,旨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復操作,以達到
自我教育的目的。

9、摒棄獎懲制度。蒙氏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願、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

10、教學成果常以爆發的力量呈現。以循序漸進的自我教育方式訓練兒童,因此在短時間內不易察覺學習成果,但卻常以爆發力量突然呈現出內在的心智成長。

(1)蒙特梭利課程培訓擴展閱讀:

蒙特梭利教育的優點

1、每項教具的單獨和聯合使用,都有步驟和順序。而且不管在設計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其主要目的是增減培養孩子了解步驟,重視秩序,並間接地培養其「內在紀律」。

2、蒙氏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朴實、干凈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3、在設計上,具有控制錯誤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發現錯誤、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紅塔有十塊,最小的一塊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塊,最大的一塊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最大塊與次大塊剛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後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塊,量一量各塊之間的差距,他會發現恰好都是一公分。

4、由於教具的最重要目標,是為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兒童的能力為考慮范圍,例如:粉紅塔最大的一塊,孩子也可以搬得動。

5、每項教具都有能夠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粉紅塔木頭的重量、顏色;或者勺豆子時,豆子沙沙的聲音。

6、由步驟、秩序中培養孩子的邏輯習性和推理的能力。

7、教具的設計,以供給一個人操作為主要考慮目標。

8、每樣教具都具有直接與間接的教育目的。

② 150蒙氏課程是給孩子上的還是給父母上的吖具體怎樣,來說下。

蒙氏課程是給父母上的。而不是給孩子上的。
蒙氏,指的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她是學醫出身,後從事嬰幼兒及兒童的教育工作,在長期的工作中她結合自己所學到的醫學和生物學知識對嬰幼兒及兒童的成長和發育進行了大量的細致觀察和研究,提出並創立了敏感期的相關理論。隨後她又堅持結合敏感期理論對不同時期的孩子展開不同的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結果大獲成功,經過她教育過的孩子成材的幾率非常高,她創辦的兒童之家成為行業翹楚。之後她進一步把敏感期教育完善成為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教育方法,統稱為蒙台索利教育法。
蒙氏課程就是把蒙台索利教育法傳授給孩子的父母或准父母的,教給他們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是給父母上的。

③ 蒙氏教育是全天嗎還有其他課程嗎有外教嗎

是全天的,真正的蒙氏教育應該是貫穿於一日生活中的。應該會有其他課程的安排,有外教的蒙氏幼兒園也應該不少,像我小侄女所在的蒙氏幼兒園就有好幾個外教。

④ 結合所學內容,談談你對蒙台梭利課程理論的認識

蒙台梭利課程理論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

蒙台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孩子通過自我重復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蒙台梭利認為環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對兒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備的,這個環境包含兒童成長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將所有不利於兒童成長的事物加以排除。

(4)蒙特梭利課程培訓擴展閱讀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則:

1、 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 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 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 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 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⑤ 求蒙氏老師上課的流程

蒙氏教育絕不僅僅來是簡單的教具的使用源(工作毯啦,走線啦……),最為重要的是要理解蒙台梭利對於兒童 對於教育的看法,也就是她的教育哲學。這些都濃縮在《吸收性心智》和《童年的秘密》里。
自己認為關鍵的幾條如下:
1、孩子是有自己學習的能力的(吸收性的心智),能自主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營養。這個過程就是學習。這個過程在我們看來可能表現為游戲,但蒙氏認為這是孩子在「工作」。
2、follow the child 要求教育者要「跟隨著兒童」……和盧梭、杜威的兒童中心論是一脈相承的
具體可以參見 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劉曉東的著作,特別是兒童教育新論。
另外劉晶波老師是蒙氏的專家,可以搜一搜請教她~

⑥ 150蒙氏課程真的有用嗎

當然有用了,不然還有那麼多的家長給孩子報啊!我也是眾多家長中的一個,感覺150蒙氏線上課程很人性化,符合
孩子的心理

孩子學
得開心,自然就學得好。

⑦ 150蒙氏啟蒙課程有什麼用呀

1、啟發智慧
2、開發大腦

⑧ 蒙台梭利常青藤MIS蒙氏數學的啟蒙課到底是培訓什麼的

主要是數學呀,蒙氏數學成套的體系和豐富的教具獲得很好的口碑,對於小朋友開發智力、思維能力很有用處

⑨ 什麼是是蒙台梭利教學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學法是由義大利教育家瑪莉亞·蒙特梭利博士傾其畢生經歷所創造的。其教學法的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

在蒙氏教室里,有豐富多彩的教具,它們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發展敏感期所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玩具」。

蒙台梭利教學內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內容。孩子通過自我重復操作蒙氏教具創新建構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教育理念:

1,使人成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第一個人是剛剛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個人是為人,為人就是受過教育,具備了教養、具備了人格的人。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義,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2,自發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學習的慾望,就是受到與生俱來的智能所驅使,也就是孩子內在有一種執著追求知識和求發展的沖動。如果這種內在沖動不通過教育去啟動他,將會使幼兒本身存在著的巨大能量遲滯、消磨。

3,人的創造性

其實,這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自然性,對人類而言,創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認為手的活動及語言在不斷地保持調和,最後才能培養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長過程中發揮各種創造能力。

4,協助孩子自我發展

傳統的教育則是成人在那裡不斷地教導兒童怎樣怎樣去做,兒童就遵命式地去服從。那麼,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讓兒童發揮他自身的生命潛能,通過自身的實際的這種活動來發展自己各個方面,這是教育的真諦。

5,有準備的環境

蒙台梭利認為環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對兒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備的,這個環境包含兒童成長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積極意義,同時也要將所有不利於兒童成長的事物加以排除。

(9)蒙特梭利課程培訓擴展閱讀: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則:

1、 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 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 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 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 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 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 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 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⑩ 什麼是蒙特梭利課程模式的理論基礎

您好,解答如下:
蒙特梭利終其一生並沒有將蒙特梭利法做過有系統的整理和歸納。她曾謙虛的說,我只不過是對兒童加以研究,只不過是接受兒童給予我的,並把它表現出來而已。但如果她在思想上沒有一個指導的原則,那麼她所設想的教育方法和蒙氏教具又怎樣能前後相應脈絡有序呢?
專家們把蒙特梭利林林總總、博大精深的理論歸納出了六大學習要領,這六大要領分別是:一、環境適應論;二、獨立成長論;三生命自然發展論;四、吸收性心智論;五、工作人性論;六、獎懲無用論。
接下來我們就依次對這六個要領進行學習。
一、環境適應論
個人的成長必須與環境相適應(狼孩的故事)
蒙特梭利曾把環境比喻為人的頭部,由此可見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因為人類的一切成長都與頭部有關,它是發號施令者,控制著生理與心理上的發展成熟度;像頭部一樣,環境則是主宰著一個人是否夠聰明的最大關鍵。在個人成長而言,個人的成長一定要與環境相適應,如果不能相適應,人的基本能力便無從發展或消失,嚴重的甚至導致不能生存。正如前面狼童的例子,他們不但失掉了人的本性,由於年齡已大,即使將他們帶回"人"的世界後,已經無法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生命也就非常短暫。
環境的好壞決定成長的好壞
也就是說,人類的各種生理和心理機能都是因為適應環境而增長的。假如能給兒童一個非常豐富,能提供學習刺激的"環境",而兒童在這環境中也能多方的去"適應",那麼智能成長的速度和品質必將是很好的!(孟母三遷)
蒙特梭利將環境列為教育的第一要素,並更進一步地兒童成長法則,設計出了適合孩子個別差異並能激發孩子成長的各類教具,使孩子在環境中真正地適應進而利用環境。
二、獨立成長論
孩子一出生,生理的各項功能尚未健全,心智也還沒有成長,當然無法獨立生存,他必得靠著親職人員的照料,提供給他生存的必需品,才能一天天長大。他一步步地會爬、會走、會跳,渴望脫離大人的擺布,使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這世界;以自己的雙腳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這不僅是孩子天天心裡想把自己"變成"大人的一種嚮往,而是所有生物自然發展的內在力量。
這一連串的過程,他人是無法替代經歷的,正如母親不能替自己的孩子呼吸一樣。成長的路相當地漫長,也並非一蹴可及,得靠不斷地促使生理及心理功能獨立(成熟),才能成為所謂"獨立的人",才有能力靠著自己的努力,完成生命發展中需要的各種活動。
三、生命自然發展論
蒙特梭利在觀察中,就注意到了生命"自然發展"的事實,她發現人的"完成",實際上是經由自己的不斷活動來達成的。(母雞孵蛋)蒙特梭利還發現,兒童在出生前,就具有了發展的預定計劃,eg.雞蛋會變成雞,人的受精卵會發展成胎變成人。於是預定計劃也按著大自然定下的步驟,產生了自我實現的活動並不斷的自我活動。
「計劃」靠著「過程」來達成,那過程又靠著什麼來推動?答案是"內在需要"。(eg.剛出生的嬰兒肚子餓了,他會閉著眼睛用嗅覺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頭,解決餓的問題)。幼兒在心理與生理上的發展速度因人而異,所以兒童成長階段的進程也會各自不同;然而相同的是:為了使身心成長,從胚胎個體開始,會有很多的內在而非外顯的需要出現,"內在需要"會導致"個體"主動地去尋尋覓覓,找它要的"東西",以滿足迅速成長的目標。(由躺倒爬)
所以就"教育"的立場來說,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任由孩子在其中去自由地選擇,不受干擾地滿足他的內在需要,使生命能夠自然地發展,一步一步建構成一個完美的大人。
四、吸收性心智論
吸收性心智:大人在面對一項新的事物時,可以借用舊經驗來學習,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聽見那兒的人發出一些嘰哩呱啦的聲音,就算你聽不懂,你仍會判斷那是"語言"。而孩子呢?從完全黑暗的母體,滑進這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沒有帶來任何經驗,智力也還沒有成熟,"吸收的心智"就像照相機的感光底片一樣,將外界的信息全部攝入,然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也就是從無到有的快速累積的過程。然而這種潛意識的攝取,大約到三歲以後,便會轉變成有意識的吸收。孩子在"吸收心智"驅動下的學習,不僅與大人不同,速度更是驚人,兒童就因為有這種能力,才會從"無"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礎。(音樂課堂,語言發展)
五、工作人性論
大人與小孩工作性質不同: 成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而兒童卻是為了工作而生活,也就是成人的工作是為了滿足生活所需,兒童的工作是以工作逐步改進自己、完成自我。因此,手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透過雙手工作,不但可以激發兒童的技能,還可以幫助他們人格正常的發展。
當兒童專心於真正有興趣的工作時,即可自然養成愛學習、能獨立、肯動腦、有毅力的好習性好品德。因此,兒童只有通過工作的引導,才能逐漸形成各種能力,而成為獨立完美的人。
蒙特梭利說:"工作是人性的特徵。"螞蟻和蜜蜂雖然會不斷地採花蜜、覓花粉,但它們不會教育自己去"動腦筋求進步",去增長智能以及改善環境。
六、獎懲無用論
蒙特梭利在兒童之家發現,觀察中發現獎賞或懲罰,對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並不能產生多大的效果。她在以前也覺得好的該賞壞的該罰。
經常受鼓勵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自己的認知和自我約束上,但是懸賞式的獎勵只會誘使他有獎才做,影響到他將來的價值觀,以名利為衡量的標准;如果孩子必須常受處罰才會停止亂來,那麼他的聽話完全是因為怕被挨打挨罵,而非自我控制,而且除了不主動以外,他也缺乏自信,做任何事都會害怕,也就不會有什麼創新或出息了。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