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萬用表課程設計

萬用表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0-11-29 00:38:55

⑴ 萬用表的設計與安裝課程設計怎麼寫

論據
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⑵ 誰有電路課程設計的論文啊課題是關於指針式萬用表的原理設計以及調試

你到電子網站上找,上面也許會有的!

⑶ 急求數字萬用表的安裝與檢測的實訓報告!!!

第一部分: THT實訓
第一部分序言:通孔安裝(英文縮寫THT),在20世紀60-70年代時其代表元器件有:晶體管、軸向引線元件;其安裝基板為:單、雙面PCB;安裝方式—手工/半自動插裝;焊接技術:手工浸焊;20世紀70-80年代,代表元器件有單/雙列直插IC、軸向引線元器件編帶;安裝基板為:單面及多層PCB;安裝方法:自動插裝;焊接技術—波峰焊、浸焊、手工焊。
實驗目的:通過THT實習、了解THT產品生產試制的全過程、熟悉基本工藝過程、訓練動手能力、培養工程實踐觀念。
實驗內容:通過手動完成各種THT元器件及導線的焊接,將成品板A板、實習自製板B板用排線連接在一起,最後製成成品。
實驗器材:電烙鐵、印製電路板(A板和B板)、錫絲、排線、導線、各種THT元件、拔動開關、十字插頭線、電源變壓器、機殼元件、成用表等。
實驗過程:①檢測元件 ②按照印製板裝配焊接圖手動焊接安裝各元器件 ③全部焊接完成後按印製板裝配圖檢查無吳後整機裝配 ④檢測整機安裝情況 ⑤通電檢測電路是否能夠正常運行 ⑥如果電路無法正常工作則進行故障檢測。
第一部分完

第二部分: SMT實習
第二部分序言:電子系統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當代技術革命的重要標志,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日新月異的各種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微型化、輕型化的電子產品,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
安裝技術是實現電子系統微型化和集成化的關鍵。20世紀70年代問世80年代成熟的表面安裝技術(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縮寫SMT)已經在很多領域取代了傳統的通孔安裝(Through Hole Technology縮寫THT),並且這種趨勢還在發展。預計未來90%以上的產品將採用SMT。所以我們安排了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
實習目的:通過SMT 實習,了解SMT的特點、熟悉基本工藝過程、掌握最起碼的操作技藝、掌握小型SMT 設備的使用方法。
實習內容:用小型SMT設備(焊膏印製機。台式自動再流焊機)進行片狀電阻、片狀電容、表面貼裝分立元器件、表面貼裝集成電路的安裝。
實驗過程:用焊膏印製機在印製電路板上印上焊錫膏,然後用攝子將片狀阻容元件、表貼元件在印製電路板上相應位置將其貼放好。最後將貼有元件的印製電路板送入台式自動再流焊機進行焊接。
第二部分完。

第三部分:製作水晶接頭(RJ45)
實驗目的:了解和掌握網路連線的兩種接線標准,學會RJ45接頭的製作過程。
實驗器材:雙絞線一根、水晶接頭4個、測試儀器一個、專用鉗子一把。
實驗過程:實驗過程較為簡單,不作詳細說明。
第三部分完。

實訓心得:
在以前的課程設計時,初次接觸到焊接工藝,當時只是充滿好奇心,並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去。製作過電路板和焊接過程中馬馬虎虎、草草了事,並沒有仔細注意每一個環節,當時由於粗心大意或不了解焊接工藝,並且未掌握基本的焊接技術,導致最後未能得到滿意的作品。這次實訓,我總結了課程設計的經驗和教訓,認真聽從指導老師的指導,牢記指導老師的講解。在實訓過程中,腳踏實地、努力做好第一步,最後獲得了自己滿意的結果。
在這次實訓中,我懂得了焊接的基本原理。也掌握了更多的焊接技術,比如:如何防止虛焊和脫焊、如何把握焊接的時間等等。同時這次實訓中我也知道認認真真、腳踏實地地焊接每一個焊點才能得到一件成功的作品。所以焊接過程十分重要,工廠的自動化焊接過程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各門課程,在以後的工作過程中才能做出出錯率極小的自動化機械為人類勞動。
在此我不定期要感謝各位指導老師在這次實訓過程中給予我們耐心的講解和熱情的幫助。

⑷ 求萬用表電路圖

免費下載http://www.jfsky.com/SoftView/SoftView_9733.html

在線查專詢屬http://www.hz-qj.com/kkgw/1144.htm

⑸ 電子課程設計

以實現頻率波段的轉換,R4及RP2的取值不變。取平衡電阻。

三角波—>正弦波變換電路的參數選擇原則是:隔直電容C3、C4、C5要取得較大,因為輸出頻率很低,取,濾波電容視輸出的波形而定,若含高次斜波成分較多,可取得較小,一般為幾十皮法至0.1微法。RE2=100歐與RP4=100歐姆相並聯,以減小差分放大器的線性區。差分放大器的幾靜態工作點可通過觀測傳輸特性曲線,調整RP4及電阻R*確定。

4.5 總電路圖

三角波-方波-正弦波函數發生器實驗電路

先通過比較器產生方波,再通過積分器產生三角波,最後通過差分放大器形成正弦波。

5.電路的安裝與調試
5.1 方波---三角波發生電路的安裝與調試
1.按裝方波——三角波產生電路

1. 把兩塊747集成塊插入麵包板,注意布局;

2. 分別把各電阻放入適當位置,尤其注意電位器的接法;

3. 按圖接線,注意直流源的正負及接地端。

2.調試方波——三角波產生電路

1. 接入電源後,用示波器進行雙蹤觀察;

2. 調節RP1,使三角波的幅值滿足指標要求;

3. 調節RP2,微調波形的頻率;

4. 觀察示波器,各指標達到要求後進行下一部按裝。

5.2 三角波---正弦波轉換電路的安裝與調試
1.按裝三角波——正弦波變換電路

1. 在麵包板上接入差分放大電路,注意三極體的各管腳的接線;

2. 搭生成直流源電路,注意R*的阻值選取;

3. 接入各電容及電位器,注意C6的選取;

4. 按圖接線,注意直流源的正負及接地端。

2.調試三角波——正弦波變換電路

1. 接入直流源後,把C4 接地,利用萬用表測試差分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

2. 測試V1、V2的電容值,當不相等時調節RP4使其相等;

3. 測試V3、V4的電容值,使其滿足實驗要求;

4. 在C4端接入信號源,利用示波器觀察,逐漸增大輸入電壓,當輸出波形剛好不失真時記入其最大不失真電壓;

5.3 總電路的安裝與調試
1. 把兩部分的電路接好,進行整體測試、觀察

2. 針對各階段出現的問題,逐各排查校驗,使其滿足實驗要求,即使正弦波的峰峰值大於1V。

5.4調試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數發生器電路是由三級單元電路組成的,在裝調多級電路時通常按照單元電路的先後順序分級裝調與級聯。

1. 方波-三角波發生器的裝調

由於比較器A1與積分器A2組成正反饋閉環電路,同時輸出方波與三角波,這兩個單元電路可以同時安裝。需要注意的是,安裝電位器RP1與RP2之前,要先將其調整到設計值,如設計舉例題中,應先使RP1=10KΩ,RP2取(2.5-70)KΩ內的任一值,否則電路可能會不起振。只要電路接線正確,上電後,UO1的輸出為方波,UO2的輸出為三角波,微調RP1,使三角波的輸出幅度滿足設計指標要求有,調節RP2,則輸出頻率在對應波段內連續可變。

2.三角波---正弦波變換電路的裝調

按照圖3—75所示電路,裝調三角波—正弦波變換電路,其中差分發大電路可利用課題三設計完成的電路。電路的 調試步驟如下。

(1)經電容 C4輸入差摸信號電壓Uid=50v,Fi =100Hz正弦波。調節Rp4及電阻R*,是傳輸特性曲線對稱。在逐漸增大Uid。直到傳輸特性曲線形狀入圖3—73所示,記 下次時對應的 Uid即Uidm值。移去信號源,再將C4左段接地,測量差份放大器的 靜態工作點I0 ,Uc1,Uc2,Uc3,Uc4.

(2) Rp3與C4連接,調節Rp3使三角波俄 輸出幅度經Rp3等於Uidm值,這時Uo3的 輸出波形應 接近 正弦波,調節C6大小可改善輸出波形。如果Uo3的 波形出現如圖3—76所示的 幾種正弦波失真,則應調節和改善參數,產生是真的 原因及採取的措施有;

1)鍾形失真 如圖(a)所示,傳輸特性曲線的 線性區太寬,應減小Re2。

2)半波圓定或平頂失真 如圖(b)所示,傳輸特性曲線對稱性差,工作點Q偏上或偏下,應調整電阻R*.

⑹ 課程設計要製作一個簡易萬用表,這方面專家幫幫忙!

到期刊網上,搜索「自製萬用表」,或者上無線電雜志網站上找,類似的文章以前有好多。

自己設計也不復雜,表頭並聯電阻分流,串聯電阻分壓,二極體整流交流信號

⑺ 大連理工大學網路教育學員模擬電路課程設計數字萬用表的使用虛擬實驗具體過程

表1數據記錄
輸出電壓(V) 0 1 1.8 5 12 18
測量電壓值(V)
萬用表所用檔位
測量電流值(mA)
萬用表所用檔位
計算R(Ω)

⑻ 如何用萬用表判別晶體管的三個極(電子元器件與課程設計簡答題)

如果是三極體的話用萬用表的x10檔或者x100檔測量。 先設定一個腳為基極b,萬用表的表筆(數字表紅色,指針表黑色)搭住它,然後分別搭住另外一個腳測量,結果有三種,通,不通,一個通一個不通。 如果是通,或者不通的話就說明基極設定為正確的,如果一個通一個不通就說明基極設定錯誤。基極設定正確以後把表筆調換一下再測,原來通的現在要不通,原來不通的現在都要通,這說明三極體是好的。 如果你的數字表紅表筆搭基極黑表筆搭其它兩個是通的,那說明三極體是npn管子;如果是都不通那就是pnp的管子(指針表剛好相反) 知道基極和管子的屬性後你就把表筆搭載另外兩只腳上,假如數字表筆搭了npn管子的一個腳 ,用手指沾濕唾液後觸及紅表筆和基極之間(就是先前測量出來現在空著的那個腳),這個時候表的讀數會變小,再把表筆調個方向再測試一遍(還是手指搭紅表筆和基極之間),比較兩次的讀數小的那一次你的數字表的紅表筆搭的那一隻是集電極c,黑表筆搭的那一隻是發射極,空著的是基極。測量時手指搭上基極時表的變化越大說明放大倍數越大,手指不搭時的讀數越小說明穿透電流(雜訊系數)越小。 一般來說,雜訊系數小的可能是高頻管,雜訊系數大的可能是低頻管。 如果是金屬封轉的圓形管子,管腳朝自己看是個等腰三角形,把三角形的長邊朝下面,左邊那個是發射極e,中間偏上那個是基極b,右邊那個是集電極c;樹脂封裝的半圓形的管子有兩種,一種的排列是ebc,還有一種是bce。還有一種to 3和to 220封裝的,它的散熱片一般是集電極c(高頻功放管可能是發射極e),以上根據管子封裝識別引腳僅供參考,你可以再用之前的方法用萬用表測量一下確認 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地址: http://..com/question/314883768.html

⑼ 怎樣設計數字萬用表電路

那就要用傳統的數字邏輯電路大組合哇,
基本的雙積分電路,主要就是一個計數器,有許多時序電路去控制嘛。
其實,老師自己都沒有做過。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