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

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

發布時間: 2020-11-29 01:59:34

⑴ 語文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有什麼區別

初中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

⑵ 課程評價怎麼寫

可以按照以下這么寫:

1、教師通過對課本的獨到深入的講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能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教學內容重點突出,教學目的十分明確。

2、老師在授課中,內容深且廣,涵蓋面廣,能聯系古今,結合時代背景。

教師的教學效果極佳,可以使同學在領略知識魅力的同時提高自己實際技能。教師教課內容廣大博深,高質量,高效率。教課內容新穎,獨特,有個性。

(2)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擴展閱讀:

示例如下:

1.通過對教材的深入講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智人能夠將各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識之道。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目的明確,教師具有極高的專業技能。教學方法新穎獨特,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重視互動,課堂學習氣氛輕松愉快,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一個深刻而廣泛的內容,涵蓋廣泛,並且可以接觸到古代和現代,結合時代背景,完全理解詩人的生活經歷,詩人和其他古人,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同時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學習過程中的質量。

教學效果顯著。和同學們在學好古代文學課程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質,提高了文學品位,加強了自身的修養,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增長知識。

3、教師的教學效果優秀,能使學生在欣賞知識魅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教師講授內容廣而深,質量高,效率高。教學內容新穎、獨特、個性化。教師在教學中所表現出的熱情和精神,能夠深深地吸引和感動學生。希望老師們不斷創新,創造出更多優秀的課程。

4.教師在書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進一步拓展了教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教師的知識是淵博的,所以教學非常深入,書本知識也得到了擴展。教師在課堂上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這樣可以增強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5,在課堂上教師的整體教學效果很好,老師教學非常認真負責,老師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好的,因此,取得的效果在課堂上很好,指導是有針對性的,所以學生可以更容易提高。

在課堂上,老師很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尤其是趙老師的互動效果很好,語言也很生動,形象也很好。深受學生喜愛,老師沒有忽視學生自己動手練習,課堂互動效果很好。

6.教師在課堂上認真負責,專業技能先進,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老師經常告訴學生,書法要從心裡開始,用心去練。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課堂語言幽默,互動恰當,演示准確精彩。學生出勤率高,教學效果明顯。

7、老師能以飽滿的精神為學生講每一堂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從一個點的知識,一系列的多個知識要點,並尋求從廣度深度,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形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

這樣的教學,無論是在擴大知識面,還是在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學生接受和掌握所學知識和知識。

8.通過對文章的獨特而深入的講解,教師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知識體系深入,並可以與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刻的掌握。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目的明確,語言流利,通俗易懂,思想新穎,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與學生有更多的互動,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

9.課堂氣氛輕松、活躍,積極激發學生的興趣。課程設置合理,知識深度合適,實際操作多,教學效果好,教學內容新穎、獨特、有自身特色,能很好地啟發、驅動學生的思維。這種新觀念已很流行

⑶ 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的區別與聯系。跪求高人指點 ,謝謝!

回答要點:1、先回答什麼是課程,什麼是教學。
2、再回答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是什麼
3、聯系:大課程小教學,小課程大教學·····
4、區別: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的維度不同
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的內容不同
再看看課本上還有那些內容

⑷ 課程與教學評價有哪幾種基本取向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取向是指每一種課程評價所體現的特定的價值觀,它實際上是內對課程評價的本容質的集中概括,支配著評價的具體模式和操作取向。從取向的維度,我們可以把迄今為止紛繁復雜的課程與教學評價歸納為三種,即「目標取向的評價」、「過程取向的評價」、「主體取向的評價」。

⑸ 網路課程教學評價與傳統的課堂講授型教學評價有何異同

網路課程更開放,技術先進,傳統課堂互動性強。

⑹ 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一樣嗎,誰來救救我啊/////

不一樣,課程評價包含教學評價

⑺ 基於課程標准的教學與評價與以往有何不同

教學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為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應該是該領域的四大核心問題。然而,人們一直以來對「教什麼」和 「怎麼教」關注較多,而對「為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探討得較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沒有把教學置於「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沒有整體地、一致地關注著同樣重要的上述四個問題。

在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盡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中規定: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也就是說,關注「為什麼教」和「教到什麼程度」等問題的「國家課程標准」應該成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即教學應該是基於課程標準的。但是,走進中小學的課堂卻發現,這一意圖至今並未很好地得到實現。盡管在教師的日常話語中,課程標准已經代替了教學大綱,但課程標准似乎並沒有給教學實踐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新課程到底倡導什麼樣的「新」教學,教師應該根據什麼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是根據上級或專家規定的「好課」的標准上課,還是按照課程標准所倡導的理念與目標來開展教學;是根據教材按部就班(即「教教材」),還是基於課程標准自主處理教材(即『明教材教」);是模仿別人的「優質課」,還是基於課程標准創造自己的優質課。這些問題還依然存在。更進一步地,關於作為學生應知和能做的「期望列表」——課程標准如何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討論,就更是鮮見了。

因此,本文首先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我國的課程實施取向,指出當前我們應當基於課程標准來實施課程,進而探討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的基本特徵以及如何設計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以期為我國推進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個參考框架。

⑻ 什麼是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功能

一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並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作用
1、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4、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准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2)相對評價法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如將學業測驗結果與智能測驗結果相比較,根據二者的相關程度確定學生的努力程度等)。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圖減輕評價對象的壓力。但是,它只是使評價對象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觀標准進行評價,亦無評價對象間的相互衡量,容易導致信度降低,學生自我滿足,因此常與絕對評價、相對評價結合使用。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
首先,在評價主體上,更加強調學生的自評。 其次,在評價功能上,更加註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評價類型上,更加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 最後,在評價方法上,更多採用絕對評價法。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准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有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的評價結果,都應該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參入個人情感。因為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以客觀的價值判斷,如果缺乏客觀性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而導致教學決策的錯誤。
2.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組成教學活動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一概而論。由於教學系統的復雜性和教學任務的多樣化,使得教學質量往往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來,表現為一個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因此,為了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必須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綜合起來,使其相互參照,以求全面准確的判斷評價客體的實際效果,但同時要把握主次,區分輕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決定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
3.指導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並通過及時的,具體的啟發性的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4.科學性原則
這條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從教與學相統一的角度出發,以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確定合理的統一的評價標准,認真編制、預試、修訂評價工具;在此基礎上,使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統計方法,依據科學的評價程序和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嚴格的處理,而不是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主觀判斷。
二、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作用
1、 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了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2、 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3、 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4、 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准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類型
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1)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准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准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2)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並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3)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准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一般方法
(1)絕對評價法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准,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准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准,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2)相對評價法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余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3)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如將學業測驗結果與智能測驗結果相比較,根據二者的相關程度確定學生的努力程度等)。 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圖減輕評價對象的壓力。但是,它只是使評價對象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觀標准進行評價,亦無評價對象間的相互衡量,容易導致信度降低,學生自我滿足,因此常與絕對評價、相對評價結合使用。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發展趨勢
首先,在評價主體上,更加強調學生的自評。 其次,在評價功能上,更加註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評價類型上,更加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 最後,在評價方法上,更多採用絕對評價法。
[編輯本段]教學評價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准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有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的評價結果,都應該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參入個人情感。因為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以客觀的價值判斷,如果缺乏客觀性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而導致教學決策的錯誤。
2.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組成教學活動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一概而論。由於教學系統的復雜性和教學任務的多樣化,使得教學質量往往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來,表現為一個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因此,為了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必須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綜合起來,使其相互參照,以求全面准確的判斷評價客體的實際效果,但同時要把握主次,區分輕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決定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
3.指導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關系,確認產生的原因,並通過及時的,具體的啟發性的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4.科學性原則
這條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從教與學相統一的角度出發,以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確定合理的統一的評價標准,認真編制、預試、修訂評價工具;在此基礎上,使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統計方法,依據科學的評價程序和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嚴格的處理,而不是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主觀判斷。

⑼ 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課堂教學評價能夠達到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是由評價目標和相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評價目標和要求是評價的起點,不同的評價目標,其評價體系的架構內容也截然不同。如,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否完整,那麼評價體系的重點將會在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上;如果評價的目的是了解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那麼評價體系中關注更多的將是有關互動的環節。評價目的實際上體現了課堂教學評價本身的導向作用,即期望通過課堂教學評價把教學活動引入某個方面,或者在教學評價中體現某種新的思維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編審部制訂的《北京市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以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評價課堂教學,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該方案認為,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過程,教是為了學,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來反映課堂教學狀況,來反映教師的教學狀況,來體現教學過程的本質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課堂教學實踐。在這里,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即評價的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況,期望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基本狀態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和體現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觀念的情況。因此,在評價體系的建構中,核心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展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