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新課程標准選修一
㈠ 2017年全國卷生物選修一考綱
作者:KushimJiang鏈接:/question/51265736/answer/125608462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關於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教試中心函〔2016〕179號)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考試院(中心、局)、高校招生公室: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准,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是推進考試內容改革的切入點。修訂考試大綱,貫徹立德樹人任務要求,全面總結考試內容改革成果,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為實現2020年高考改革目標做積極准備,是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提升教育考試質量的重要舉措。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專家修訂、審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現將各學科考試大綱主要修訂內容(見附件)下發給你們。各地要及時傳達,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和宣傳工作,加強與基礎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部門溝通協調,做好考試大綱的解讀和適應性測試工作,幫助中學准確把握考試大綱修訂情況,及時回應教師、學生和社會關切,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高考平穩順利。附件高考各學科考試大綱修訂內容一、修訂基本原則堅持整體穩定,推進改革創新。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穩定與創新的關系,在保證考試大綱總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考試內容改革成果,確保高考內容改革的順利推進。優化考試內容,著力提高質量。把提升考試大綱的科學性和公平性作為修訂工作的核心,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准,科學設計考試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提前謀篇布局,體現素養導向。做好與新課程標准理念的銜接,在高考考核目標中適當體現核心素養的要求,梳理「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層次與關系。二、主要修訂內容1、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比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在漢語中增加文言文、傳統節日、民俗等內容,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2、完善考核目標。結合學科特點和核心素養的要求,在考試大綱中對考核目標的內涵進行修訂,在考試說明中對各個考核目標進行具體解析,並補充試題樣例,進一步說明考核目標要求,便於考生理解和復習備考。3、調整考試內容。在強調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合理設置選考模塊,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契合課程標準的修訂方向。比如,語文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均設為必考內容,適應高校對新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呼應中學教學的意見;數學減少選考模塊「幾何證明選講」,物理將模塊3-5列為必考,順應課程標准修訂的趨勢。三、各學科修訂內容語文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3、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漢語1、考試科目名稱由「漢語文」更改為「漢語」。2、新增「考核目標與要求」,明確考核目標是考生的漢語運用能力,並結合漢語的學科特點,確定了不同層級的具體要求。更注重對能力的考查,由傳統的知識化的表述轉向能力化的表述。3、調整試卷結構、強化能力立意。調整I、II卷分值比例,減少對記憶性知識的考查,並根據考生群體的特點增加對讀、寫能力進行考查的試題。閱讀材料由一篇調整為兩篇,文體覆蓋更全面。4、優化考試內容。增加了對文言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常識考查的試題。數學1、在能力要求內涵方面,增加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數學文化的要求。同時對能力要求進行了加細說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確具體。2、在現行考試大綱三個選考模塊中刪去「幾何證明選講」,其餘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2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歷史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6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歷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探索歷史的奧秘」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選考模塊「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探索歷史的奧秘」和「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其餘3個選考模塊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3個模塊中任選1個作答。地理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3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旅遊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要求學生從3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遊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思想政治對學科「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四項能力考核目標的解析內容進行了修訂完善,補充試題樣例加以說明,進一步明確考查要求。結合思想政治學科特點和核心素養的要求,突出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強調德育導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的發揮。物理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餘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化學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要求學生從4個選考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修訂後的考試大綱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考生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生物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㈡ 新課標高中生物選修1知識點歸納
我發給你,你可以再網路文庫中尋找。專題一 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一 果酒和果醋的製作
1、發酵:通過微生物技術的培養來生產大量代謝產物的過程。
2、有氧發酵:醋酸發酵 谷氨酸發酵 •無氧發酵:酒精發酵 乳酸發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4、在有氧條件下,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無氧條件下,酵母菌能進行酒精發酵。 C6H12O6→2C2H5OH+6CO2
6、20℃左右最適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發酵時一般將溫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發酵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發酵過程中,隨著酒精濃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現深紅色.在缺氧 呈酸性的發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長繁殖,而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都因無法適應這一環境而受到制約。
8、醋酸菌是單細胞細菌(原核生物),代謝類型是異養需氧型,生殖方式為二分裂
9、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菌將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
10、控制發酵條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對氧氣的含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入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控制好發酵溫度,使發酵時間縮短,又減少雜菌污染的機會。③有兩條途徑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為底物的氧化。
11、實驗流程: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果酒(→醋酸發酵→果醋)
12、酒精檢驗:果汁發酵後是否有酒精產生,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現灰綠色。先在試管中加入發酵液2mL,再滴入物質的量濃度為3mol/L的H2SO43滴,振盪混勻,最後滴加常溫下飽和的重鉻酸鉀溶液3滴,振盪試管,觀察顏色
13、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相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開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於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該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疑難解答
(1)你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麼?
應該先沖洗,然後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時引起葡萄破損,增加被雜菌污染的機會。
(2)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防止發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沖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機、發酵裝置要清洗干凈,並進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氣時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等。
(3)制葡萄酒時,為什麼要將溫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時,為什麼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溫度是酵母菌生長和發酵的重要條件。20℃左右最適合酵母菌的繁殖。因此需要將溫度控制在其最適溫度范圍內。而醋酸菌是嗜溫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因此要將溫度控制在30~35℃。
㈢ 新課標生物高中選修一三是都講嘛
選修一是生物技術實踐,包括以下專題
㈣ 生物新教材選修一高考范圍有哪幾個專題
選修一內容不好記憶,而且知識點多,我們學校一直都只學選修三,主要是前三個專題,題目也比較簡單。只要平時好好練習,基本上都能得滿分。
㈤ 人教版生物新課標的選修三和選修一有一點沖突呀,怎麼回事
最先獲得的原料是脫氧核苷酸,在細胞內部的DNA復制中因為有酶所以脫氧核苷內酸可以籠容統的說是DNA復制原料,事實上它不能直接合成DNA,需要先用酶將它上面的dNTP的高能磷酸鍵剪斷,就變成了脫氧核苷三磷酸,才可以直接進行DNA復制,所以說生物選修三上說PCR擴增的原料是四種脫氧核苷三磷酸是沒有矛盾的,PCR擴增技術是人工合成DNA,沒有剪斷dNTP高能磷酸鍵的酶,所以先要將脫氧核苷酸特殊處理變成脫氧核苷三磷酸,才可以開始進行PCR擴增。
㈥ 新課標全國高考:生物選修一哪部分知識最常考
做泡菜,腐乳,霉豆腐的製作方法,注意事項,我是今年高三畢業生
㈦ 高中生物新課標課程標準是什麼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在吸納現行高中生物學教育有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具體目標包括:1、知識。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能力。
內容標准:必修1、2、3。和選修1、2、3。
具體內容相當於以前的教學大綱太多了,很具體。但並不神秘,可以比附以前的會考目標。
㈧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課標選修一23頁,有一要求設置對照的實驗答案是什麼
A同學的抄結果與其他同學不同,可能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由於土樣不同,二是由於培養基污染或操作失誤。究竟是哪個原因,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實驗方案有兩種。
一種方案是可以由其他同學用與A同學一樣的土樣進行實驗,如果結果與A同學一致,則證明A無誤;如果結果不同,則證明A同學存在操作失誤或培養基的配製有問題。
另一種方案是將A同學配製的培養基在不加土樣的情況下進行培養,作為空白對照,以證明培養基是否受到污染。通過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實驗結果要有說服力,對照的設置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