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壓課程設計
『壹』 「直流穩壓電源課程設計 方案:輸出電壓可以在3—10v連續調節」的電路圖可以給我一下嗎 我的郵箱是
你可以找杜化廠啊,他們是「專業生產」直流穩壓電源開關電源的,他們的電內源可以從0V零伏/0A零安容起連續可調。
可以找他們要點這個資料;希望能幫到你;你可以到網上搜「杜化大功率開關電源」
「杜化大功率直流電源」
「杜化大功率直流穩壓開關電源」
「杜化大功率穩壓開關電源」
「杜化大功率可調開關電源」
「杜化數顯大功率開關電源」
「杜化大功率電源」
『貳』 求一份數字電壓表的課程設計報告,不勝感激
電壓表是測量電壓的一種儀器 1)常用電壓表——伏特表 符號:V 2)大部分電壓表都分為兩個量程。(0—3V)(0—15V) 3)正確使用:調零(把指針調到零刻度)並聯(只能與被測部分並聯)正進負出(使電流從「十」極接入流進,從「一」接入流出)量程
『叄』 課程設計要設計一個直流穩壓電源,需要直流穩壓電源課程設計電路,
我將我的課程設計要設計-----數控直流穩壓電源資料已發給你,這是我大學時的一個課程設計,可以參考一下。
『肆』 求電流電壓轉換電路的課程設計,參考一下,沒思路啊
一般都是用運放來設計的;你可以看下這個
http://wenku..com/link?url=-S7X4tegIKtbd6JqC2FlSOObbemVu_
還有這個
http://power.21ic.com/poc/technical/201306/32842.html
『伍』 數字電壓表的課程設計
不用單片機啊,那就ICL710x系列的吧,應用電路在它的數據手冊里都有.
不過0~200V的范圍要達到0.1mV的解析度,就是100uV了,要全部檢測的話那就得21位以上的ADC解析度,帶這樣高解析度ADC的東東可不好找啊,就算有你也買不起.
因此,由於位數的原因,你這個測量范圍和解析度要做成幾個量程檔位才會比較好做.
另外,你的供電電源得好好處理一下,不然它的參考電壓紋波都是這個解析度的幾百倍了,再加上你還要對待測的信號進行前級處理,也得選用低噪音高精度的運放之類,沒有個好的電源可不行..
『陸』 求直流穩壓電源課程設計方案.要求1.電網供給的交流電壓U1為220V,50HZ。 2.變壓器輸出電壓U2為5V~15V,50
這個好做 買個變壓器初級是220v的次級是 15v的 瓦數2w足矣 橋式整流(可用4個1N4007搭接,也可以買個集成的整流橋)電容濾波 後接w317即可
『柒』 跪求模電課程設計——電壓頻率轉換器~~~
A1的反饋電阻決定其直流增益。調整電位器RP1(10kΩ),使輸入頻率為30kHz時,A1輸出為3V,這樣對於輸入0~30kHz頻率,可得0~3V輸出電壓,線性度為0.005%左右。
溫漂取決於電容C2、A1的反饋電阻以及基準電壓(13腳電壓)。為此,C2採用溫度系數為-120ppm/℃的聚苯乙烯電容,R2(75kΩ)採用溫度系數為+120ppm/℃的電阻,基準電壓電路的穩壓二極體VD1採用LT1004。
本電路開關電容濾波器採用LTC1043,A1採用LF356,也可用其他訟司類似產品代替。
如圖是NE555構成的電壓/頻率轉換電路。電路中n,A1和A2構成同相積分器,VT1和A3構成恆流源,NE555構成單穩多諧振盪器。VT2是受NE555控制使其開關工作,對恆流源實行通/斷控制。
A1和A2構成同相積分器,即同相輸入電位較高,則輸出上升;反之,同相輸入電位較低,則輸出下降。恆流源電流對C1進行充電,由於A2的同相輸入為零,致使A2輸出向負方向變化。由於A2為反相器,因此,A1的輸出當然是向正方向上升。若恆流源切斷,則積分電流僅是與恆流源反向的輸入電流對C1反向充電,又使A2的輸出電壓向正方向變化,同理A1的輸出向負方向變化。由此可知,積分電流受VT2的控制改變方向,從而實現了A1的積分輸出改變方向。A1的輸出送至NE555的2腳,只要7腳內部晶體管開路,C2就由R4充電使其電壓上升,當6腳電平達到(2/3)Ucc時就會使片內觸發器翻轉,3腳變為低電平,同時C2通過7腳放電返回到零電位。由於3腳為低電平,VD1導通使VT2截止,這就切斷了恆流源向積分器的充電通路。這時,A1輸出下降,一直降到(1/3)Ucc時又使NE555的2腳為低電平並處於觸發狀態,於是又開始新的一輪循環,即3腳輸出高電平,C2通過R4充電,VD1截止使恆流源為積分器提供電流直到3腳返回到低電平為止。重復上述過程就形成振盪,將輸入0~-1OV電壓轉換為0~100kHz的頻率輸出。
『捌』 供配電課程設計
試驗變壓器
其高壓側額定電壓應不小於被試品的最高試驗電壓,額定電流不小於被試版品的最權大電容電流。被試品的電容電流和試驗變壓器所需容量計算式為:
I = 2π f Cx U × 10-6
U I = 2πf CxU 2 ×10-9
式中 I — 被試品電容電流,A ; f — 電源頻率,Hz;
Cx — 被試品電容量,μF ; U — 試驗電壓有效值,V
Se — 試驗變壓器所需額定容量, KVA
被試品電容量Cx可由交流電橋測出。常用的被試品電容量按表1選取。
『玖』 音頻電壓放大器課程設計
音頻電壓放大器的設計
技術指標要求:電壓增益大於100倍(1280),最大不失真電壓輸出幅度大於1.5伏,帶寬30Hz-20kHz,輸入阻抗大於1KΩ(1.7 KΩ),輸出阻抗小於1KΩ(980Ω)。
該課題的內容:
一、多級放大電路的耦合方式
直接耦合放大電路存在溫度漂移問題,但因其低頻特性好,能夠放大變化緩慢的信號,便於集成化,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阻容耦合放大電路利用耦合電容「隔離直流,通過交流」,但低頻特性差,不便於集成化,故僅在費用分立元件電路不可的情況下才用。
二、多級放大電路的動態參數
多極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等於組成它的各級電路電壓放大倍數之積。其輸入電阻是第一級的輸入電阻,輸出電阻是末級的輸出電阻。在求解某一級的電壓 放大倍數時應將後級輸入電阻作為負載。
一、頻率響應描述放大電路對不同頻率信號的適應能力。耦合電容和旁路電容所在的迴路為高通電路,在低頻段使放大的倍數的數值下降,且產生超前相移。極間電容所在的迴路為低通電路,在高頻段使放大倍數的數值下降,且產生滯後相移。
二、在研究頻率響應時,應採用放大管的高頻等效模型。在晶體管的高頻等效模型中,極間電容等效為C'。
三、放大電路的上限頻率和下限頻率決定於電容所在的迴路的時間常數。通頻帶等於上限頻率和下限頻率的差。
四、在一定條件下,增益帶寬約為常量。要想高頻特性後,首先應選擇截止頻率高的管子,然後合理選擇參數使C'在迴路的等效電阻盡可能小。要想低頻特性好,應採用直接耦合方式。
五、多級放大電路的波特圖是已考慮了前後級相互影響的各級波特圖的代數和。
重點所在:
上限頻率、下限頻率以及通頻帶。電壓峰峰值、增益帶寬積。
設計框圖:
因為交流電壓源(VSIN)客觀的存在內阻,為了使電壓源充分利用,應減小其內阻值,所以使得輸入電阻阻值盡可能的大;輸出電阻阻值盡可能的小。
應採用多級放大電路頻率。
因為涉及低通電路和高通電路,所以在設計電路框圖應考慮極間電容、偶和電容和旁路電容。
因涉及靜態工作點,所以該電路圖應有直流電源(VDC)。
音頻電壓放大器電路圖
模擬模擬參數設置如下圖
模擬模擬結果:
各節點電壓
各支路電流
電壓增益
如圖:上限截止頻率 38.312K 下限截止頻率 23.815
故其通頻帶 38.312K-23.815 38.288K
輸出電壓V(7)
輸入阻抗Ri=2.752k
求輸出阻抗時的模擬模擬電路圖
模擬模擬後的各節點電壓
模擬模擬後的各支路電流
輸出阻抗R0=967.660
模擬結果說明
因為ICBO是集電結加反向電壓時平衡少子的漂移運動形成的,所以當溫度升高時,熱運動加劇,從而使少子濃度明顯增大。因而參與漂移運動的少子數目增多,從外部看就是ICBO增大。由於ICEO=(1+ )ICBO,所以溫度升高ICBO增大 比模擬值小
課程設計體會與收獲
本學期我們開設了《模擬電路》課,這門學科屬於電子電路范疇,與我們的專業有密切聯系,且都是理論方面的指示。正所謂「紙上談兵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學習任何知識,僅從理論上去求知,而不去實踐、探索是不夠的,所以在本學期模電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為我們安排了電子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提出和解決實際問題,鍛煉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這樣不僅能加深我們對電子電路的認知,而且還及時、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
緊張而辛苦的三周課程設計結束了,當我快要完成老師下達給我的任務時,我彷彿經過一次翻山越嶺,登上了高山之顛,頓感心曠神怡,眼前豁然開朗……
回顧起此課程設計,感慨頗多,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三個星期里,可以說苦多於甜,但是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不僅鞏固了以前所學的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學到了許多書上沒有的東西,同時也提高了我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學嚴謹的設計態度。當然在設計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問題,首先是不知道該如何選課題,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並根據理論課的學習情況選定課題;然後在模擬模擬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攔路虎,比如說電壓增益的模擬模擬、輸入阻抗、輸出阻抗的計算……計算值與模擬結果相差較大,這花費了我好長時間去去修改電路,後來我翻閱了大量書籍,查資料,終於在書中查到了有關章節,並參考;最後終於使理論值與模擬結果相符合。
通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干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致。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兩次因為不小心的幾翻出錯,只能豪不情願的重來,但一想起老師平時對我們耐心的教導,想到今後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的的失誤而出現的令人無比震驚的事,我不禁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養成一種高度責任,一絲不苟的良好習慣。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磨練。
短短的3周課程設計,使我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真的如此貧乏,自己的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的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學了那麼多的課程,今年才知道自己並不會用,想到這里,我真的有點心急了,老師卻對我說,這說明課程設計確實使你有收獲了,老師的親切勉勵像春雨注入我的心理,是我自信。
最後,我要忠心的感謝老師,是您的嚴厲批評喚醒了我,是您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是您的教誨啟發了我,是您的殷切期望鼓舞了我,我感謝老師您今天又為我增添了一副堅強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