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課程名著導讀教案
㈠ 小學生軟筆書法教案教學期末總結
首先總結一學期工作中的亮點和成績,再總結工作中的不足,最後對下學期工作的展望。
例:
本學期軟筆書法校本課程的教學自開學以來,至今已按學期初計劃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為總結經驗,改進不足,更好地服務於日後的教學工作,提高軟筆書法教學效果。特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予以小結。
一、基本情況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的瑰寶,傳承祖國文化藝術遺產,弘揚祖國書法藝術魅力,要從小抓起,從基礎抓起。為了給同學打造一個良好的軟筆書法學習環境,並結合我校實際,我班本學期繼續選擇軟筆書法作為校本課內容。
一學期來,在校領導的關心下,我班堅實有效地完成了各項教學及工作任務,克服了種種困難,保證了活動的正常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過程與成績
1、通過描摹與練寫,學生們都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體驗到了中國文化藝術之美,他們更加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了。
2、在軟筆書法學習過程中,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書寫姿勢,規范了他們的執筆姿勢。
3、學生們均靈活掌握了毛筆楷書的基本筆畫書寫技法,都能夠寫出一筆漂亮的字。學以致用,對其平時的硬筆楷書的書寫、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社會交際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4、通過軟筆書法練習,學生們都養成了認真負責、專心致志、持之以恆的學習習慣和良好品質。
三、經驗與體會
1、營造一個雅緻的書寫環境。從兒童掌握軟筆書法的客觀規律出發,從腦、手、記憶、反應等諸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書寫坐姿與執筆姿勢、運筆的輕重、結構的疏密、運行的緩急、氣勢的強弱、站寫的要領等。
訓練小學生遵守漢字書寫規律,教給其正確的讀帖方法和臨帖方法,如看筆跡,悟其運筆過程,看結構悟其組合規律,臨帖時「字數宜少、遍數宜多」。,要求學生臨帖越像越好。通過一系列嚴格的學習及書寫訓練,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與書寫衛生習慣。
書寫內容包括教材內容和課內外文章、詩詞、對聯、名言、警句等。切實地培養了學生的虛心、誠懇、一絲不苟的品德。
2、為了體現學生一個時期的軟筆書法學習程度和訓練結果,在校內多參加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書法比賽,如現場寫字競賽、書法作品展覽、開辟班級寫字園地、校園書法宣傳窗等。
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使一些軟筆書法素質好、書寫水平高的學生一展才華,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3、鼓勵有較高水平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喜愛的高水平的字帖作為臨摹的範本,鼓勵學生的寫字風格多樣化,並努力追求「提筆就是練字時」的境界。
4、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布置適當的作業,而且還要講評。如對精心的作業不及時地講評或敷衍了事,這樣就無法從學生作品中獲得正確的反饋信息,從而無法准確地實施教學。
四、問題與教訓
在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我還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這些問題與教訓務必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認真研究和解決。
首先,個別同學在書寫和創作的過程中往往不能養成良好的書寫及衛生習慣,每次創作、練習都會有一些墨弄到桌面上或地下,活動結束都要重新打掃。其次,同學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自覺性比較差。在輔導教師不在的時候不能好好地把握自己,不能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
究其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還沒有意識到學習書法的重要性,看來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關於學習軟筆書法的重要性還得「老聲常談」,從而端正同學們學習軟筆書法的態度。
五、今後努力的方向
我們的軟筆書法校本課教學工作在平實中求特色,在務實中求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會在日後的寫字課上及平時的板書書寫中繼續踏踏實實、穩步向前,不斷進取、向更高目標奮進。
我一定會謹記「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以弘揚書法藝術為己任,以「認真、仔細、耐心」為學習的標准,在以後的教學及活動中,繼續保持好自己的風格,拼搏進取。
在下個學期的校本課程教學工作中,我將以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熱情去努力完成工作任務,把書法這一校本課程及我校特色活動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㈡ 小學科學校本課程教案如何製作小水輪
課題 流動的水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7--39頁--《流動的水》.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能親身體驗到流水的力量。
2、能用文學語言描述自然中不同水體的美麗。
3、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工合作製作一個供實驗用的小水輪。
4、能想出2種以上讓小水輪轉得快的方法。
過程方法:觀看、質疑、猜想、實驗
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對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產生科學探究的慾望。
2、在小組共同探究中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准備:塑料片、水輪模板、剪刀、吸管、透明膠帶、竹扦、水槽、燒杯。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
設
情
境 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觀看圖片。
2、組織學生說一說觀看後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看圖片。
學生全班交流觀看結果。
學生說出:
(1) 有的水平如鏡。
(2)有的奔騰咆哮。
(3)有的直流而下。
(4)有的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
通過讓學生觀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也為下面的科學探究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科
學
探
究
二、感受流水和靜水
1、 組織學生猜測水的力量與什麼有關。
2、 組織學生通過控制燒杯的高低和水量,反復體驗流水的力量。
組織學生說出有什麼感受,發現了什麼?
3、組織學生利用材料模擬海浪,瀑布的狀態。
組織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三、讓小水輪轉起來。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如何製作小水輪。
(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己想辦法)
2、組織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在小組內製作小水輪。
學生猜測出。
(1) 與水的高低有關。
(2) 與水的多少有關。
學生親自體驗靜水和流水。
學生說出:
(1)靜水把手放在上面,力量小,動水的力量大。
(2)靜水把手放在上面,手有些上浮,動水沒有浮力。
(3)……
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模擬。
學生爭先進行匯報。
學生根據材料共同交流討論製作小水輪的方法和步驟。
學生在小組內製作小水輪。
讓學生在足夠的活動時間內用自己的方法進行,旨在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了讓學生在「做」中學的理念。
增強學生的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充分活動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受與思想得到充分表達。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揮。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㈢ 小學環保校本課程教材,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急需
小學語文輔導網,小學英語輔導網,小學數學輔導網上都有教案,你可以取下!
急需一篇小學校本課程教材,帶教案的,各位老師幫幫忙啊
懸賞分:0
-
離
㈣ 急求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弟子規》教學設計
《弟子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採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出示課件:《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圖片)
今天我們學習《弟子規.》你們猜猜"弟子規"是講什麼的呢?
二、自由誦讀、整體感悟。
1、 讀一讀,想一想,《弟子規》主要的內容有哪些?是什麼意思?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樣介紹這些內容的?
3、 學生或讀、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這些內容中,作者為什麼把"學文"放在後面呢?難道學習文化知識不重要嗎?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學們運用了那些方法學習《弟子規》?
(隨機板書:唱、誦、舞、講、畫、演)
2、 請自由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備表演。
3、 學生交流、准備。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訴大家,展示的形式;(2)選擇這個內容的理由;(3)其他同學觀看是虛心學習。
表演(老師相機評價,點撥,)
5、小結:我們班同學真是多才多藝,學習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話改編成一個小品,唱拍手歌;畫一幅畫;編舞蹈等等。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方法,還可以創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趣。
同學們欣賞了古腔古韻的《弟子規》,有什麼感想和啟發嗎?
幫助學生總結:
(1) 學會做人;(2)促進語文學習;(3)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三、 課堂拓展 深化認識。
1、 老師推薦名句:(課件顯示)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學生帶讀,然後齊讀。
3、老師介紹:古代的"忠""孝""仁""義"等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然被人們所推崇。湖北有一個退休工作人員編寫了一本新《家訓》受到家長、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喜愛。
課件顯示: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職責分明,大雁飛行有序,禮也!
雞非定時不鳴,燕飛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尋群,蟻得食而報眾,義也!
蜘蛛結網而食,鸚鵡學舌而語,智也!
諸物本無知,卻具天性美德,
人為萬物之靈,立身處世,豈肯愧對於物?
4、 最後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課件顯示)
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夥伴,上進心留給自己。
1、 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後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並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後幾句所說的"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板書: 走進《弟子規》
孝、悌、謹、信、愛、仁、學文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