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邊城集體備課課程標准

邊城集體備課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1-30 15:40:06

Ⅰ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推薦書目」有哪些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推薦書目
小學:
成語故事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中外神話傳說 格林童話精選 安徒生童話精選 伊索寓言精選 克雷洛夫寓言精選 小學生必備古詩70篇 中國短篇童話精選 外國短篇童話精選 小兵張嘎
初中:
西遊記 水滸傳 朝花夕拾 駱駝祥子 繁星 春水 芙蓉鎮 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詩歌精選 魯濱孫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名人傳 童年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二十世紀外國散文精選 初中生必備古詩文50篇 中國歷史故事精選 外國歷史故事精選 中國民間故事精選 外國民間故事精選 城南舊事 賈平凹散文精選 海底兩萬里 文學名著導讀(小學初中版)
高中:
論語通釋 孟子選注 莊子選譯 三國演義 紅樓夢 西廂記 吶喊 魯迅雜文精選 子夜 家 茶館 邊城 雷雨 女神 朱自清散文精選 圍城 談美書簡 平凡的世界 歷史的天空 二十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 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精選 哈姆雷特 堂吉訶德 歌德談話錄 巴黎聖母院 歐也妮葛朗台 匹克威克外傳 復活 普希金詩選 泰戈爾詩選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 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歐享利短篇小說精選 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精選 高中生必備古詩文40篇 文學名著導讀(高中版)

Ⅱ 2011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內容是什麼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附錄
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關於誦讀篇目的建議

關於誦讀篇目提出如下建議:

先秦散文,如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等》;

唐宋散文,如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等;

《詩經》,如《氓》等;

楚辭,如《離騷》等;

唐詩,如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等;

唐宋詞,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等;

白話詩文,由教科書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

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課外讀物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從文《邊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海》、莫泊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等;

詩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詩、泰戈爾詩、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

劇本,如王實甫《西廂記》、曹禺《雷雨》、老舍《茶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

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如呂叔湘《語文常談》、朱光潛《談美書簡》、愛克曼《歌德談話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學與人文方面的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二、選修課程舉例

選修課程,要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按照課程目標,逐步加以建設。

選修課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可以是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讀」、「中外小說名作選讀」,這樣的課程有利於使課內的學習擴展、延伸到課外,學生在課內學到某一作者著作的選篇,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進一步了解作者全部著作的願望,課外多方搜集,系統學習;也可以選擇一本書或某一個時期、某一位作者的著作,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地閱讀與探究。學生在一段時間里專注地讀好一兩本書,會終身受益。

有的選修課,其內容實踐性很強,可以到生活實踐中學習,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如「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系列課程的學習,應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注意觀察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語言文字現象,思考從現實中提取出來的文化問題,積極參與本地區文化建設。

以下所列關於選修課的設想,詳略不等,目的在於提供一些思路,供建設選修課時參考。

課程舉例一:唐詩選讀

選讀唐代不同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詩歌流派和詩人的代表作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了解作品的價值取向,領略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認識唐代詩歌創作的傑出成就,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鑒賞的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對作品進行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對作品的意蘊力求有新的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就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評述。

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運用詩詞格律知識鑒賞唐詩作品。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唐詩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詩組編在一起,進行專題性閱讀鑒賞。從書刊、網路等渠道搜集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作品評論資料,幫助閱讀鑒賞;組織學生詩社等業余社團,開展專題研究活動;依託本地自然、人文資源,圍繞所讀的唐詩作品組織游覽、考察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類似課程,如宋詞選讀、杜甫詩歌選讀、東坡詞選讀等。

課程舉例二:中外戲劇選讀

選讀、觀摩若干中外戲劇(包括影視劇)的經典作品,可以是篇幅短小的獨幕劇,也可以是一部劇本的節選。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正確理解中外戲劇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從中吸取思想和藝術的營養,提升藝術欣賞品位,豐富精神生活。

了解中外戲劇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文化常識,了解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有關情況。學習欣賞中外戲劇的基本方法,學習解讀戲劇作品,對戲劇作品具有欣賞興趣和初步的鑒賞能力。

結合鑒賞中國古典戲劇作品,培養對傳統戲曲和地方戲曲的興趣,領略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對感興趣的中外戲劇作品進行專題研究或比較研究,開展戲劇評論。組織觀看傳統劇目的演出,請有關專家和演員作專題講座,幫助理解戲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舉行閱讀報告會、作品討論會、戲曲演唱會等,以形象生動的形式提高學習戲劇的效果。

課程舉例三:中外小說戲劇名著精讀

專選中外小說與戲劇的單部經典名著,用精讀的方法進行鑒賞和專題研討。中國古代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古代戲劇名著如《竇娥冤》、《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等,中國現代小說如魯迅、茅盾、巴金、沈從文的作品,現代戲劇名著如田漢、老舍、曹禺的作品;外國小說如塞萬提斯、雨果、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卡夫卡的作品,戲劇名著如莎士比亞、果戈理、莫里哀的作品。

課程舉例四:新聞通訊的閱讀與寫作

指導學生閱讀新聞、通訊作品,學會迅速、准確地捕捉基本信息,並能綜合其他相關知識,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文本的寫作意圖和實效,作出自己的評判。增強關注社會發展的意識,培養對時事的敏感,能及時發現相關事件、人物的社會意義和影響。

閱讀典範的新聞、通訊(含特寫、報告文學)作品,了解新聞、通訊作品的內容要素和結構特點,分析觀點與所報道的事實之間的關系,辨析其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知道搜集與處理素材的一般要求,學習寫作新聞、通訊。組織采訪小組,通過實地察訪、個別訪談、開座談會等調查方法,搜集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包括統計數據和個案),根據表現主旨的需要,對素材加以篩選,使用最具典型性的材料,進行報道和分析。

類似課程,如采訪與編輯等。

課程舉例五:傳記選讀

閱讀人物傳記,在了解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各種因素對傳主成長歷程的影響;認識傳主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產生的正面作用或負面影響,評價其功過得失;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和內心感情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獲得有益的啟示。

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理解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評價,並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認識傳記的基本特性和功用,注重作品材料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分析作品在事件敘述、人物描寫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色。

可以比較閱讀不同作家關於同一傳主的傳記作品.或者同一作家對不同傳主的傳記作品;也可以將相關題材的影視片,與傳記作品進行比較,對不同作品作出評論。

在閱讀中,了解傳記作者的基本觀點,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作出評價;通過閱讀,大體掌握傳記寫作中選擇和組織材料的方法;體會傳記褒貶鮮明、文采斐然的語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傳記的同時,適當參考閱讀相關作品進行比較閱讀,並結合傳記閱讀,介紹有關的文化背景,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舉辦讀書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特別建議選取體現時代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的傳記文學來讓學生閱讀,並結合教學,鼓勵學生嘗試寫小傳。

課程舉例六:語言文字專題

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現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練習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梳理有關語言文字結構和運用的規則,提高理性認識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可以設置文字、語法、修辭、邏輯、普通話與方言等方面的專題,閱讀相關論著,了解基本的知識、原理和方法,聯系實際問題進行探究。關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語言現象,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作出分析解釋。例如根據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對說普通話時出現的一些錯誤能夠識別並學會糾正。了解生活區域內方言的情況,分析當地人學說普通話的主要障礙和解決對策。也可以針對一兩個專門領域(如司法、商務、傳媒等領域)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嘗試分析其風格和特徵。

類似課程,如漢字專題、語法專題、修辭專題、邏輯專題、普通話與方言等。

課程舉例七:演講與辯論

討論若干典型的演講、辯論案例,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其經驗和教訓,從中獲得啟示。觀摩演講、辯論活動,感受在演講、辯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機智與藝術。分析演講者、辯論者的文化修養、思想深度、應對策略、語言技巧、神態風度等,觀察聽眾的反應,了解演講者、辯論者表達的效果。

引導學生平時加強積累,擴大知識面,熟悉一些典範的演講、辯論案例;提高思想文化修養,增強觀察事物的敏銳性和思考問題的深刻性。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指導學生在每一次活動前做好充分准備,通過反復實踐,豐富臨場經驗,提高語言藝術水平和隨機應變能力。

課程舉例八:先秦諸子論著選讀

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學派,他們的論著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對後世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開設《先秦諸子論著選讀》課程,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好學深思的探究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課程可選擇先秦諸子各學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進行閱讀探究。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有關閱讀內容,形成若干專題,如:「孔子論學」、「孟子論義與利」、「《老子》中的矛盾觀」、「《莊子》中的譬喻」等。

課程舉例九:《人間詞話》選讀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重要的近代文藝美學論著,也是古代詩詞曲鑒賞的典範之作。通讀全書,了解基本內容,初步領悟王國維詞學、美學理論的民族特色,以及它所接受的外來影響。

閱讀《人間詞話》,宜側重從作品鑒賞的角度領會其基本理論觀點,對書中涉及的古代詩詞曲作品有所接觸和感知.並用來幫助對王氏理論觀點的了解。根據自己對書中所涉及作品的熟悉程度,自主選擇精讀若干則詞話,或圍繞幾個專題,有重點地加以研讀,運用某一理論觀點(如「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詩人之境界與「常人之境界」,以及情與景、隔與不隔、自然與雕琢、雅與俗、入與出),幫助欣賞詩詞曲作品.提高運用理論觀點鑒賞評價作品的能力。不求面面俱到,一些比較偏僻的知識和比較艱深的內容可以從略。

課程舉例十:《歌德談話錄》選讀

歌德友人愛克曼整理的《歌德談話錄》一書.記錄了德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歌德的重要思想和文藝理論觀點,是世界文學的傑出成果。高中學生閱讀此書,可以接觸外國優秀文學傳統,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文藝理論修養。歌德的不少見解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鑒意義,當然也有其歷史局限,要使學生對此能有初步的認識和評價。

在通讀全書、大體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對書中涉及的文化或文學問題進行歸類,如:文學與時代、文學與民族、文學與自然、文學與現實、文學與人生、文學與作家人格、個別與一般、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文學作品的整體性、藝術創造性、美感和藝術鑒賞力、論著名作家作品(如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席勒、拜倫、莫扎特、拉斐爾)等。聯系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積累的相關知識,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熟悉程度,選擇若干專題進行探究,結合了解歌德和本書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解其主要觀點和內涵,擴展到對其他文化和文學問題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如有興趣和可能,可結合閱讀歌德傳記和他的代表作品(如《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以幫助對有關觀點的理解。對書中提及的重要文學藝術家的傳世作品,也可從各種途徑搜集品賞,用以印證歌德的相關觀點,或據以提出不同看法。

課程舉例十一:中華文化尋根

通過古代文化知識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輝煌多姿和源遠流長,以激發愛國情懷和文化尋根的興趣。積累歷史文化知識,增加文化底蘊,並融會貫通於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關心並學習調查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根源和演變軌跡,討論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以及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課程可選擇的內容專題,可包括民族、氏族、宗教、婚姻、家庭、姓氏,天文、地理、歷法、紀時、風俗,藝術、文教、漢字、文獻,衣、食、住、行、用等。不追求內容上的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若干古代文化專題作為教學的切人點。通過若干專題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自主學習中擴大古代文化的知識面。

教學方法上既要給學生介紹古代文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今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源流,使學生學會搜集材料、調查分析,說明和討論傳統文化現象的社會影響。可根據本地區歷史、民俗、文物、古跡等文化資源.設計專題內容,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做調查研究。

課程舉例十二:社區文化專題

培養社會參與意識,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在城市或農村展開社區文化的調查,搜集整理材料,對社區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文化演變等進行分析討論。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採用多種形式,開展文化交流和社區文化建設活動,積極傳播先進文化,提高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注意調查訪問與書面學習相結合,現狀調查與比較研究相結合,分析研究與參與傳播建設相結合。閱讀有關書籍,了解關於文化及社區文化的知識和資料;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方式,向社區幹部、中小學生、市民或村民等進行調查,整理分析資料,寫成調查報告、社區建設的建議書等。

類似課程,如民俗文化專題、旅遊文化專題、流行文化專題、大眾傳媒專題、網路文化專題等。

Ⅲ 沈從文的《邊城》

《邊城》在藝術表現方面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
1、作者擅長將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與心理描寫結合起來,以揭示人物的個性特徵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如對翠翠的描寫,作者靜觀、揣摩少女在青春發育期性心理所表現的各種情態,通過粗線條的外部刻畫與細膩入微的心理描寫,從而把羞澀、溫柔的個性突現出來。
2、小說結構寓嚴謹於疏放。全篇圍繞翠翠的愛情故事這一中心逐步展開,情節集中、單純;作品以儺送、天保兩人鍾情與翠翠為緯線,以老船夫關心、撮合孫女的婚事為緯線,推動故事有節奏地向前發展。又以翠翠與儺送、天保的愛情糾葛為明線,以王團總想儺送當女婿為暗線。經緯交織,明暗結合,將情節的單純性與復雜性完美結合。
3、作者特意在故事的發展中穿插了對歌、提親、賽龍舟等苗族風俗的描寫。特別是關於端午節風俗的描寫,來展示邊城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既是「邊城」鄉土性的詩意揭示,又是撲朔迷離的詩意烘托。
4、《邊城》的藝術風格,是一首抒情的詩,一曲浪漫主義的牧歌。
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故事成為詩情的載體,抒情才是小說的「本事」與目的。作者敘事的筆端,傾瀉著、流動著作者對「愛」與「美」的詩性的謳歌與詠嘆。作者還在藝術上追求詩意化的表現。以關於動作、對話的白描與韻味發掘翠翠內心豐富的「潛台詞」;情節結構方面,以經緯交織、明暗結合的手法,烘托內在的情緒節奏;在鄉土風俗描寫方面,將人物的活動置於一副副風俗風情畫面上,形成了詩情畫意的意境。
《邊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築在夢幻的基礎上。運用的是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一半是「夢」,一半是理想的「現實」,並非對當時社會的寫真。人物與故事是當時社會真實的超脫與超越。作者在「邊城」世界裡有意識地消解了種種對立因素。作品的結尾採用了比較平和、並非絕望結局,結尾更與餘味裊裊的牧歌的情韻。

Ⅳ 求沈從文《邊城》的評論 要名家的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彩。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關於翠翠這個人物形象

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從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湘西苗族幕的「本質」。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麂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裡。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在這里他們是「在家的」。
翠翠這個無所歸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邊城》里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是文化問題,性的話語和文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如乾嘉苗民義)。 翠翠是一個無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Ⅳ 《邊城及其他》中或人太太的故事簡介!

沈從文,20世紀最優秀的中國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於許多人來說,他的文學創作一直是個謎:沒有新式的留洋背景,也沒有傳統的學家淵源,而且行伍出身,卻能憑借其獨特的生活體驗為人們創造出一部部經典著作。即使在今天,沈從文先生的許多作品依然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最負盛名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整部作品在現實主義中融入了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
《邊城》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自問世以來,先後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在國內,《邊城》也成為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推薦書目,並被選入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和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為了能夠用繪畫的藝術形式來真實地表現《邊城》中這種世外桃源的美景,我國知名畫家、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沈金龍先生,憑借精湛的畫工,以及對《邊城》的深切熱愛與理解,創作了最能體現《邊城》中美景的動人畫卷。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