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改革教學改革

課程改革教學改革

發布時間: 2021-01-31 01:17:43

1. 什麼叫課改,什麼是教改。有何區別

概念上,兩者有交叉,有區別,教改是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模式,媒體等。課改是課程的目標、理念、內容、課程教學方法等。
發展上:教改大於課改,教改可理解為教育教學改革。

2. 新課程改革包含哪些內容

新課程體系改革內容:      

1、改革課程功能,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學習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改革課程結構,適應時代要求及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要求,體現課程的科學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革課程內容,加強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革課程實施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革課程評價標准,要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素質提高、改進教學實踐、推進素質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課程管理,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的適應性。 

3. 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的異同點是什麼

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都屬於教育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是個人行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任課教師,他變革的是自己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
課程改革是集體行為(從某種意義上看是國家行為)。課程改革的主體是教材編寫者,他變革的是教育理念和教材內容。

4. 對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有什麼意見

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很明確——有效。無論採用新方式,還是老教法,有效才是目標,有效才是真諦。
所以不能太追求一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可以腳踏實地在尋找教學中的各種有效方法,並適當加以總結,提升。

5. 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我們依據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規律,制定「新課程背景下推進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的意見」,運用行政力量予以實施。下面是我們的具體做法:

1、 加強新課程理論的學習,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正確的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當前有些教師的教學與其說是方法的落後,倒不如說是教育思想的陳腐,教學觀念落後。也就是說,傳統教育觀念中的不合理部分還相當嚴重地支配他們的行為。陳舊的教育思想束縛著他們的手腳,使他們擺脫不了舊的教學模式,跳不出傳統教學的框框。因此,我們把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1本關於新課程理論的專著,閱讀5-10篇相關論文,學校提供參考書目,印發學習材料,定期組織培訓、交流,並對教師的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進行常規檢查。通過理論學習,要使教師轉變七種觀念,樹立七種意識:

(1)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樹立目標意識;

(2)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改變,樹立個性教育意識;

(3)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

(4)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

(5)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樹立反饋意識;

(6)由居高臨下不和諧向平等融洽轉變,樹立情感意識;

(7)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

2、加強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努力提高教學預設水平。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無疑是教學預設的結果。教學預設構成預期的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的展開則構成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教學現場。一般來說,教學預設水平決定著教學過程,也決定著教學現場、教學各環節和教學細節。沒有好的預設,很難有好的過程、現場、環節和細節。只有好的預設才能產生好的預期教學。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要求,教學預設應突出教學設計的環節,要強化通過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使教學預設落到實處。我們除每周在規定時間、地點集體備課1次,討論下一階段教學內容、進度,探討教材教法、重點難點疑點外,同時不拘形式,不拘時間、地點,及時開展研討活動。教學設計和備課的重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要落實新課程的理念,達到本學科的培養目標,對如何將「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統一的目標具體落實到教學環節中去,進行整體布局和設計。二要對形成新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習方式改變,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主動、積極、充分地發展,進行具體而周密的設計。三是要對教師如何改變教學方式,形成新的教學行為,充分顯示自身的優勢、個性和創造性,以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進行充分的考慮和設計。此外,強力推進校本教研活動,形成相互聽課制度,教師每周必須聽課2節,新教師原則上要聽1節評1節。聽課後及時開展評課活動,及時與授課老師交換意見。

3、加強師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的本質是師生間的一種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現在,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交往的橋梁和主要形式。在師生交往中,必須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同時,教師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中起主導和示範作用。「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行為,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必須把學生視為「發展的人」、「有個性的人」、「有獨立意義的人」。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必須在平等的原則下,具體做到:

(1)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海,洞悉學生的喜怒哀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適應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生的需求和期待。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出現困難時及時送上精神和物質的援助。

(2)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對學生滿腔熱忱地給予鼓勵和肯定,對學生充滿信心,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給他們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自我安排學習時機的機會。使教師和學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寬容學生。善於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課堂上允許學生出錯並鼓勵、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歧視、不厭棄,誨人不倦、耐心幫助、期待進步。

4、加強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開展師生教學互動,促使學生主動探究。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就要求師生間開展教學互動。而所謂教學互動,就是把教學過程看做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相統一的交互影響的過程,就是把教學活動看做是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的過程。為了能有效地開展師生教學互動,我們對教師作了如下要求:

(1)開展課前預習活動。新課程強調課前的預習。預習本身就是一種自主探究。任科教師課前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預習活動,採用多種形式布置預習提綱或預習練習,促使學生預習,並在課前或課堂上作適當的檢查。

(2)設置學習目標: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狀況確立每堂課的學習目標,目標要具體、明確、有層次、可操作,既要有知識、能力目標,又要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目標可在預習提綱中呈示。

(3)創設情境並設問:圍繞學習目標創設具體、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採用多種手段和形式(小黑板、現代教育技術、實物、圖示等)呈現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同時,設置有層次、能促使學生探究的問題,設問應具體指向教學目標的達成。

(4)誘思探究:啟發、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自主性學習活動。堅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提問學生在10人次以上。教師講授總時間控制在20分鍾以內,學生思考、探究時間不少於15分鍾。

(5)歸納檢測:對所討論、探究的問題,教師要作適當歸納小結,也可讓學生自己來歸納。每堂課至少預留5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即時檢測,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

每堂課必須留5分鍾時間讓學生回顧、總結、反思、提問。

6. 課改與教改有什麼區別

課改是基礎教育第復二輪課程改製革的簡稱。他把學生當成課程建設的主體,並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改具體內容就是從應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發生的有目的、有標准、有成果的新嘗試,新變化。課改的性質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階段。課改的實質就是喚起老師的教學熱情,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喚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構人生發展體系,讓學生發展走向健康之路。

所謂教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教改, 廣義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狹義上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