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內支撐結構課程設計
㈠ 基坑內支撐
一般內支撐工藝流程:在地面上施工圍護樁、格構立柱(含立柱樁)、工版程樁、止水帷幕------坑內土方權開挖至內支撐底標高------施工內支撐構件------開挖至坑底------澆築底板(將底板沿槽澆築至支護樁形成換撐傳力帶)------繼續施工地下室至內支撐以下樓層(將樓層樓板按一定間距延伸至支護樁形成換撐傳力帶)------拆除支撐。多層支撐一次類推,總之形成換撐傳力帶後才可拆除支撐。
㈡ 基坑支撐結構分為內支和外拉錨!各是什麼意思呢
內支是指基坑內設置支撐系統,即用鋼管支撐、型鋼支撐或鋼筋混凝土支撐對圍護結構進行支撐。外拉錨是指利用錨索對基坑圍護結構進行支撐的方法,保證基坑圍護結構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確保基坑開挖施工。
㈢ 內支撐設計的探討
內支撐3.4.1 說明內支撐的結構體系及所採用的材料。3.4.2 說明內支撐結構的計算模式包括各層內支撐自上而下設置和自下而上拆除時的各種工況。3.4.3 繪制內支撐結構計算簡圖,標明內支撐和換撐的平面 布置及標高,各構件的截面尺寸及節點。3.4.4 內支撐支護設計應提交以下計算成果:3.4.4.1 支撐結構內力計算,包括各承力構件的軸向力、剪力及彎矩;3.4.4.2 支撐結構截面承載力、變形及穩定性驗算,包括節點強度驗算;3.4.4.3 圍囹內力計算及截面強度驗算;3.4.4.4 立柱截面承載力、變形及穩定性驗算;3.4.4.5 拆除支撐時,換撐體系的設計計算。3.4.5 內支撐支護設計應提交以下施工圖:3.4.5.1 支撐結構平面圖;3.4.5.2 支撐構件及節點詳圖;3.4.5.3 圍囹及節點詳圖;3.4.5.4 立柱詳圖;3.4.5.5 換撐構件詳圖;3.4.5.6 工況說明圖。3.4.6 施工說明及監測要求:3.4.6.1 重點說明各構件的構造要求及分工況開挖和拆除要求;3.4.6.2 監測設計除按規定要求外應重點做好:1 支撐軸力監測;2 支撐主要構件的變形監測;3 立柱的豎向位移、水平變形及傾斜監測。
㈣ 在深基坑支護工程中經常採用內支撐結構,請你談談鋼筋混凝土內支撐與鋼管內支撐各自的優缺點
一鋼筋混凝土內支撐:
優點:
①發揮材料的優點。深基坑土方施工中,基坑深度往往較大,擋土結構的水平壓力也較大,因此,鋼筋混凝土支撐表現為水平受壓為主,由於鋼筋混凝土支撐與鋼支撐不同,它具有變形小的特點,加上採用配筋和加大支撐截面的方法,可以提高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強度,用以作為支撐的混凝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剛度大和變形小的受力特性,它能確保地下室施工和基礎施工以及周邊鄰近建築物、道路和地下管線等公共設施的安全,因此,它是作為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新形式和新材料。
②加快土方挖運速度。在軟地基深基坑施工時採用鋼筋混凝土支撐,由於它的跨度大,尤其是採用圓環拱形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形式,基坑內的平面形成大面積無支撐的空曠,空曠面積可達到整個基坑面積的65%~75%,形成開闊的工作面,滿足挖土機械回轉半徑的要求,有利於多台大型挖土機械自如運轉作業,在基坑內可以留坡道讓運土車直接駛入基坑裝土,並採用逐層開挖或留島形式開挖,這樣,最後剩餘小量土方用吊土機吊起即可。挖土速度可以提高三倍以上,達到縮短土方施工工期的目的,同時有利於基坑擋土結構變形的時效控制和縮短基坑內的降水時間,保證鄰近建築物的安全。
③降低工程造價。採用了大跨度鋼筋混凝土內支撐梁或圓環拱形鋼筋混凝土內支撐形式,材料便宜,節省了其它支撐結構(如鋼結構)一次性投入的大筆資金。另外,由於採用機械化挖土,工效大大提高,降低了工程造價,從而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④不受周邊場地不足的限制。如果基坑周邊狹窄或沒有用於通道的場地,也不會影響鋼筋混凝土支撐的施工,在沒有大型機械(如吊機)和沒有周邊道路的情況下,就可以進行支撐梁的鋼筋混凝土施工。在設計上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借用支撐梁格構上搭設平台和施工便道,用以堆放材料、安裝施工機械設備、輸送混凝土和布設電纜等,以便於地下室和基礎施工。
缺點:①自重大②不易於材料的回收,對環境有害③造價比鋼內支撐稍貴
二鋼管內支撐:
優點:自重輕,利於施工。造價低,可回收利用,保護環境。 缺點:剛度小,易失穩,需要豎向水平支撐。
㈤ 請教基坑內支撐設計計算軟體哪個比較好
國內設計軟體就這兩個了,國外的有REWARD, MSheet 軟體!
㈥ 支護結構內支撐設計原則是什麼
一、設計原則:
基坑支護作為一個結構體系,應要滿足穩定和變專形的要求,即通常規范所屬說的兩種極限狀態的要求,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所謂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對基坑支護來說就是支護結構破壞、傾倒、滑動或周邊環境的破壞,出現較大范圍的失穩。一般的設計要求是不允許支護結構出現這種極限狀態的。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則是指支護結構的變形或是由於開挖引起周邊土體產生的變形過大,影響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結構的失穩。
因此,基坑支護設計相對於承載力極限狀態要有足夠的安全系數,不致使支護產生失
穩,而在保證不出現失穩的條件下,還要控制位移量,不致影響周邊建築物的安全使用。因而,作為設計的計算理論,不但要能計算支護結構的穩定問題,還應計算其變形,並根據周邊環境條件,控制變形在一定的范圍內。
二、《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對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及重要性系數規定:
㈦ 什麼是基坑內支撐
基坑內支撐是基坑支護的一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基坑回支答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對基坑支護的定義如下:為保證地下結構施工及基坑周邊環境的安全,對基坑側壁及周邊環境採用的支擋、加固與保護措施。
拓展資料:
常見的基坑支護型式主要有:
排樁支護,樁撐、樁錨、排樁懸臂;坍塌的鋼板樁基坑 地下連續牆支護,地連牆+支撐;水泥擋土牆;鋼板樁:型鋼樁橫擋板支護,鋼板樁支護;釘牆(噴錨支護);逆作拱牆;原狀土放坡;基坑內支撐;樁、牆加支撐系統;某基坑支護工程(兩種以上支護方式) 簡單水平支撐;鋼筋混凝土排樁;上述兩種或者兩種以上方式的合理組合等。
基坑內支撐系統的設計應包含以下內容:支撐的結構型式(支撐材料的選擇);支撐結構體系的布置;水平支撐的豎向設置;斜撐體系的豎向布置;支撐節點的構造;水平支撐體系的設計計算;豎向支撐體系的設計計算;坑內被動區加固設計計算;換撐設計。
㈧ 基坑內支撐的種類、形式包括哪些
內支撐結構形式很多,從結構受力形式劃分,可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類
1、水平版對撐或斜撐,包括單桿、權桁架、八字形支撐;
2、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桿系支撐;
3、環形桿系或板系支撐;
4、豎向斜撐。
每類內支撐形式又可根據具體情況有多鍾布置形式。一般來說,對面積不大、形狀規則的基坑常採用水平對撐或斜撐;對面積較大或形狀不規則的基坑有時需採用正交或斜交的平面桿系支撐;對圓形、方形及近似圓形的多邊形基坑,為能行成較大開挖空間,可採用環形桿系或環形板系支撐;對深度較淺、面積較大的基坑,可採用豎向斜撐,但需注意,在設置斜撐基礎、安裝豎向斜撐前,無撐支護結構應能夠滿足承載力、變形和整體穩定性要求。
對各類支撐形式,支撐結構的布置要重視支撐體系總體剛度的分布,避免突變,盡可能使水平力作用中心與支撐剛度中心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