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教學課程領域的專家

教學課程領域的專家

發布時間: 2021-01-31 08:22:05

Ⅰ 什麼是有效性課堂教學 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認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版、情感態度、價權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Ⅱ 教學系統設計專家.瑞奇魯斯的個人資料

瑞奇魯斯(1983)對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提出了很多富有創見的觀點。他認為,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就是"教學科學";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是規定性的教學理論;他還提出了建立關於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知識庫的構想。 他主編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和模式:這個領域的狀況》(1983)及其姊妹篇《發展中的教學理論》(1987)是教學系統設計理論方面被引用頻率最高、影響最大的文獻。

他把教學理論的變數分為教學條件、教學策略和教學結果,並進一步把教學策略變數細分為教學組織策略、教學管理策略和教學傳輸策略(後面我們將詳細地談到這個理論框架)。但是,他沒有提出關於教學結果和對於具體的教學結果應該採用何種教學策略的理論,也沒有把一些重要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和模式納入到這個廣義的框架之中。

瑞奇魯斯等人(1983)還就教學內容的宏觀組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這就是教學的細化理論(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簡稱ET)。他認為這種理論綜合了布魯納的螺旋式課程序列、奧蘇貝爾的逐漸分化課程序列、加涅的分層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徑序列,是一種通用的課程序列化的理論。

瑞奇魯斯等人的細化理論(ET)和梅瑞爾(1983)的成分顯示理論(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簡稱CDT)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前者(ET)是關於教學內容的宏觀展開,它揭示學科內容的結構性關系,可用來指導學科知識內容的組織和知識點順序的安排;後者(CDT)則考慮教學組織的微策略,即能提供微觀水平的教學"處方"--給出每個概念或原理的具體教學方法。

Ⅲ 求知我國教育學領域知名專家、教授

一個信息來源是去各個學校的師資信息裡面去查,還有一個就是去一些專們的網站去看,回我知道的一個網站上就有答很詳細的北師大師資的介紹,那個網站是三人考研.com,是這幾個字的漢語拼音。
建議樓主先有一個大概的方向,然後再在全國查一下這個方向的著名學者有哪些,因為教育學這個范圍實在是太大了,比如說教育基本理論與哲學、教育法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比較教育學、課程論等等。如果樓主有進一步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哦。本人在北師大。

Ⅳ 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專長有哪些類型

專家型教師的特點是:在專業知識方面,專家教師運用知識比新手更有水平。在其專長的領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在處理突發的狀況問題時,專家教師更能找到新穎和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這就是所謂的專家型教師。中外專家學者對專家型教師的評判提出了不同標准,並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培養專家型教師的策略。
立足點
使教師成為研究者。專家型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所具有的素質外,還必須具備教育科研素質--"有求知慾、主觀能動性和自學願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識、有演繹、歸納和類比的能力;在進行一項活動時具有確定其不同階段所必須遵循的邏輯順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設,擬定觀察計劃或實驗計劃以及理出事實與現象之間聯系的能力;對收集到的數據材料能夠加以處理,使之系統化,並且予以說明,從而得出結論;有獨自做出科學根據的決定的能力;有清楚、確切、簡潔的表達能力。"眾多的課程研究者認為,教師除了應當具備傳統所界定的專業特徵外,還必須擁有一種"擴展的專業特徵"。其內容包括:把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質疑和探討作為專業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有研究自己教育實踐的信念與技能;有在實踐中對教育教學理論進行質疑和檢查的意向;願意接受其他教師或研究人員來觀察、討論他的教學實踐。由此可見,培養專家型教師必須立足於使教師成為研究者,使其具有一定的科研知識和方法,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著眼點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下存在的問題是:教授教育科學的可以不研究教育,實踐教育的卻可能不研究教育學。結果使理論與實踐嚴重脫離,導致教育科學發展遲緩、教師的工作失去了科學研究的創造性。事實上,理論與實踐相互依存,本身具有共生性。理論不是遠離實踐的純粹思辨,它需要一個實踐上可證明的架構來說明其意義。故而,教師在教育科研中產生的觀點和理論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靼實踐中去檢驗去證明,而方法本身又必須是與理論相統一的,它們都需要在實踐的運用中得到驗證。
切入點
從經驗性認識上升到理論性認識。任何一門學科的科學水平都是以其理論的成熟度為重要標志的,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理論上的突破。然而,正如葉瀾老師所指出的,當前教師所進行的教育科研中,很多還只是停留在經驗性認識的層面;有些研究是對具體工作的經驗總結,但由此得出的結論卻常常被提升到最一般、普通適用的原理水平;有些研究只是用自己的經驗總結來證明教育學理論中某些觀點的正確性,在理論上沒有什麼新的或微小的突破;有些教師較重視實際工作的改進或學生成績取得明顯的提高,並誤以為這就等於科研出成果,從而忽視了從經驗到理論的上升過程。要完成從經驗到理論的轉化,教師不僅需要相應的對教育事實的科學認識,而且需要了解從經驗性認識到理論性認識轉化的過程與實質,提高自己的分析、抽象、概括、綜合等認識能力,努力掌握和善於使用理性思維的工具和方法。
生長點
運用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激勵必須從教師的需要出發,教師的需要有其特殊性。特點在於"精神文化需要的優先性;物質需要的精神豐富性;創造、成就需要的強烈性;自尊、榮譽需要的關切性等"。因此,在運用激勵機制培養專家型教師的過程中,要注意:正確認識、理解並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關注教師的多層次的精神需要;注意教師的多樣性要求。

Ⅳ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從工匠型教師轉化為專家型教師

專家新手比較研究是認知心理學家研究專門領域的知識時經常採用的方法。其研究步驟大致可分三步:選出某一領域內的專家和新手;給專家和新手提出一系列任務;比較專家和 新手怎樣完成這一任務。根據研究結果,根據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前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存在差顯
一、課時計劃的差異對教師課時計劃的分析表明,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 心並具有預見性。
(一)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只是突出了課的主要步驟和教學內容,新教師卻把大量時間用在課 時計劃的一些細節上。
(二)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修改與演練所需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正式計劃的時問之外,新教師 要在臨上課之前針對課時計劃做一下演練。在兩個平行班教同樣的課時,新教師往往利用課間來修改課時計劃。
(三)一般來說,專家教師認為,教學的細節方面是由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所決定的。而新教師的課時計劃往往依賴於課程的目標,不能夠把課堂教學計劃與課堂情境中的學生行 為聯系起來。
(四)專家教師在制定課時計劃時,能根據學生的先前知識來安排教學進度。課時計劃就有很大的靈活性。而新教師僅僅按照課時計劃去做。
(五)在備課時,專家教師表現出一定的預見性。新教師則認為自己不能預測計劃執行時的情況。
二、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一)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專家教師制定的課堂規則明確,並能堅持執行,而新教師的課堂規則較為含糊,不能堅持執 行下去。專家教師集中關注於學生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事情。同時,專家教師知道許多課 堂規則是可以通過練習與反饋來習得的,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而新教師卻不會這樣去做,在闡述規則的時候,新教師往往是含糊其辭的。
(二)吸引學生注意力
專家教師有一套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師則相對缺乏這些方法。專家教師在課堂 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技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預先計劃好每天的工作任務,使學生一上課就開始注意和立刻參與所要求的活動;在一個活動轉移到另外一個活動時,或有重要的信息時,能提醒學生注意。而新教師往往在沒有暗示前提下,就要變換課堂活動;遇到突發的事情。就會自己停下課來,但卻希望學生忽略這些干擾。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以及根據意外的情況快速作出反應,果斷採取恰當教育措施的獨特的心理素質即教育機智。
(三)教材的呈現 專
家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回顧先前知識,並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新教師則不能。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專家教師通常是用導入式方法,從幾個實例出發,慢慢地引入要 講的教學內容。而新教師一上課就開始講一些較難的和使人迷惑的教學內容,而不注意此時學生還未進入課堂學習狀態。
(四)課堂練習
專家教師將練習看做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教師僅僅把它當做必經的步驟。在學生做練習 時,專家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生是否學會了剛才教的知識。而新教師把維持課堂紀律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五)家庭作業的檢查
專家教師具有一套檢查學生家庭作業的規范化、自動化的常規程序,所花費時間短,效率高,而新教師花費的時間長,效率低。
(六)教學策略的運用
專家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並能靈活應用。新教師或者缺乏或者不會運用教學策略。在提問策略與反饋策略上,首先,專家教師比新教師提的問題,從而學生獲得反饋的機會 就多,學習更加精確的機會也越多。其次,在學生正確回答後,專家教師比新教師地再提另 外一個問題,這樣可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再次,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專家教師較之新教 師更易針對同一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或者是給出指導性反饋。最後,專家教師比新教師在 學生自發的討論中更可能提出反饋。在對學生發出的非言語線索上,專家教師常利用這種線索來判斷和調整教學。而新教師 往往只注意課堂中的細節,也難以解釋他們看到的事情間的聯系。而專家教師則試圖從這些活動中做出推論。
三、課後評價的差異
在課後評價時,專家教師和新教師關注的焦點不同。研究發現,新教師的課後評價要比 專家教師地關注課堂中發生的細節。而專家教師則多談論學生對新材料的理解情況和他認為 課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動。

Ⅵ 現代課程與教學論這方面的專家有哪些

1優化教學設計,做到「教」與「學」相結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的要求,基於學生的學習特點,對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學習情境、評價指導及整個教學過程所作的整體系統化策略和具體安排。精彩的教學設計應是「教」和「學」的統一,必須建立在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鑽研、個性化的文本解讀上,在對學生學情分析的基礎上,一定要關注學習者。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課堂教學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學設計就必須激勵、喚醒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學會正確地理解和表達,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當前,教學設計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師的問題設計多,而學生的活動設計少。「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具等,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在准確解讀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提煉,形成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方式靈活、學法指導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思維習慣和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2優化教學目標,做到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教學目標是指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後所要達到的學習結果,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合理的教學目標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保障。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目標重心應向非知識領域轉移,要充分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與價值觀的三位目標,做到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要使教書和育人這一教學目標統一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深鑽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教師應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深刻體會並掌握國家課程標准對學生學習目標和方向的要求。二是要真確解讀教材。教師要認真對照課程標准,通覽教材,知道本學段本學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識,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思路是什麼,進而明確這一課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性質,明確教學中德育的目標和任務。三是要找准切入點。教書和育人密不可分,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書必然育人,這是客觀規律。教師要在掌握教學內容科學性的同時,深人挖掘教學內容中內涵的哲理,適時點撥、引導,將教書育人有機融為一體,逐步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學習品質。3優化教學內容,做到繼承與創新相結合教學內容是解決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的問題。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教師要根據「教」和「學」的實際,解讀教材,活用教材,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策略。在著力尋求新知識和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的同時,要積極擴展、延伸知識,積極誘導學生去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教學生成的創新性有機結合起來。4優化教學方法,做到學科性與藝術性相結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科特點、學生基礎和教學條件等實際出發,積極倡導參與式、啟發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方法,推行探究式學習,培育推廣有利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科教學的學科性與教學的藝術性結合起來,力求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實質性提高。5優化教學過程,做到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在教學中要著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二者的關系表現為雙方目標一致,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緊密聯系。高明的教師引導學生走路,笨拙的教師牽著學生走路,無能的教師代替學生走路。教學中,教師要要完成角色的轉換,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要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給學生提供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分析、總結。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效果好起來。

Ⅶ 多領域專家將對課程教材全面把關嗎

前不久,一則消息引人注目——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工作研討會暨課程教材研究所回成答立大會在京召開。根據工作需要,國家教材委員會設立了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語文、歷史、數學、外語等10個專家委員會,作為對相關學科課程教材進行把關的專業支撐機構。專家委員會委員包括來自多個領域的專家,既有學科專家、課程專家,也有一線教師。委員產生的程序嚴格,在各方廣泛推薦和認真審核的基礎上,由教育部會同中宣部組織遴選,最後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確定。

教材建設的規律性很強。為切實履職盡責,各專家委員會正在抓緊熟悉工作。接下來,專家委員會將進一步完善工作細則,抓好業務培訓,使委員們深化對教材建設規律的認識,增強對教育教學實情的了解,為嚴格科學有效做好工作打牢思想和業務基礎。

Ⅷ 網路教育應用領域專家名師有哪些,各自研究方向是什麼

網路技來術的快速發展及其自在教育領域中不斷深入的應用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教育時代,導致了傳統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而且還將引起教學模式和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網路教育應用作為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重要分支,研究網路環境下的學習過程和網路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評價與管理,同時研究網路教育的現象和規律,以期對網路技術應用於教育過程提供全面的指導。全書共分10章:前3章分別介紹網路教育應用的概念和技術、理論基礎;第4章至第8章是本書的核心,討論網路教育應用的基本原理及構成網路教育環境的要素,包括網路教育環境、網路教育應用的形式、網路教育支撐平台、網路教育資源、網路課程;最後2章介紹了基於網路的教育模式以及網路教育評價。

Ⅸ 自己想找課題方面的專注學習,中小學教學方面的課題方面的著名專家有哪些推薦好的論著有哪些

一、推廣價值 (一)成果的教育理念是新穎的、先進的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驗研究」作為我園已順利結題的市級普教科研資助金課題,其教育理念是先進的,是符合《綱要》精神的。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我的成功歸功於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可見,健康人生的基礎即是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 (二)成果的推廣是具有操作性、時效性的 通過推廣實踐,可以進一步探索出符合現代要求的、積極的、良好的各種行為習慣,尋求培養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有效對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環境,為幼兒一生身心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促進幼兒園保教水平的提高。這一成果的推廣,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推廣的過程 (一)對原成果的學習與認識、提煉 一、收集、學習、分析「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有關資料; 二、成立課題推廣小組,制定保障制度,組織管理中國絡,具體分工; 三、總結、提煉推廣重點,做好課題推廣計劃。 (二)實踐階段 一、不斷反思、探索、創新推廣方法; 二、開展觀摩活動,交流應用經驗; 三、分階段完成、落實應用目標。 (三)總結階段 一、運用多種方法對成果效益進行教育評價; 二、收集案例、活動資料,整理、匯總推廣資料; 三、形成成果應用分析報告。 三、成果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健康,保證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二)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實現了幼兒社會領域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 (三)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四、成果的創新應用措施 (一)創設推廣條件,保障成果的有效推廣 一、成立推廣領導組,實行分層管理; 二、組織學習成果,制定推廣計劃; 三、聘請專家,指導推廣工作; 四、完善考評制度,鼓勵積極進取。 (二)創新成果推廣措施,加速成果轉化 一、整合成果內容,發揮成果效能。 二、發揮幼兒園教育的作用,樹立良好行為意識。 (一)耐心說教,形成意識; (二)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三、抓住教育契機,使教育更有滲透性和隨機性。 (一)重視晨間接待,發揮文明禮貌的教育窗口作用; (二)開展行為訓練活動,強化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四、環境熏陶,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 首先,注重樹立兩方面的榜樣:一是師德榜樣,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二是樹立同伴榜樣,在班級里設置類似評比欄的「我真棒」、「好樣的」等欄目,對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現進行張榜公布,及時發現和表揚孩子良好的行為。 其次,注重環境的創設。教師們將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美化幼兒園環境相結合。 5、加強個性化施教,使教育更有針對性。 陸、深入教育科研研究,使教育更具科學性和實效性。 五、推廣成效 (一)幼兒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一、幼兒身體素質普遍提高; 二、幼兒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率有明顯提高; 三、幼兒智能素質得到較好發展; 四、幼兒獲獎捷報頻傳。 (二)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 一、提高了教師的師德素質; 二、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得到進一步轉變; 三、教師科研意識、成果推廣意識增強。 (三)形成大量有價值的有關資料 積累了大量的、有價值的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觀察記錄、活動方案、教育隨筆、經驗總等,為成果的進一步推廣提供寶貴經驗。參與教師推廣達一吧人,歷時四年多,期間整理、創編兒歌一00餘首,故事一5個,歌曲一吧首;論文三5篇,隨筆、個案分析各50餘篇,活動設計三0餘篇;按生活衛生習慣、 文明禮貌習慣、學習習慣,選出三陸個重要行為習慣,編寫了《家園共育手冊》,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方面習慣養成教育工作。建立了《人民南路幼兒園幼兒日常行為規范要求》;歸納整理出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法途徑若干。 (四)提升幼兒園辦園形象 成果的推廣應用,提升了我園的辦園形象和社會聲譽。在此期間,我園成功創建「四川省示範性幼兒園」、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省三八紅旗集體」、「省婦女兒童喜愛的單位」等榮譽稱號;被命名為首批「四川省少年兒童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踐基地」、「瀘州市德育基地示範學校」及江陽區「藝術教育特色幼兒園」稱號,在連續兩年一次的區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中均獲得了特等獎的優異成績。 六、認識與探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循序漸進的、耐心細致的工作,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今後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實踐中,我們還應做到: (一)養成教育與一日活動的充分整合。 怎樣才能把習慣養成教育貫穿於一日生活中,又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動中融入養成教育內容,是檢驗教師教育能力,教育水平,教育機智的重要方面,迫切需要教師提高養成教育與一日活動充分整合的能力。 (二)養成教育的持之以恆 由獲得對某種行為的認識到此種行為的初步習得,再到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師持之以恆的精神。 (三)養成教育做到家園同步 通過多種途徑,向家長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做到家園同步共同實施養成教育,才能使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鞏固,才能創造家園一致的和諧氛圍,才能真正使幼兒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才

Ⅹ 新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區別

一、課時計劃的差異

1、內容方面:專家型教師只是突出了課的主要步驟和教學內容,並未涉及一些細節;新教師卻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課時計劃的一些細節上。

2、修改方面:專家型教師課時計劃的修改與預演所需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正式計劃的時間之外;新教師要在臨上課之前針對課時計劃做一下演練。

3、實施方面:專家型教師在制定課時計劃時,有很大的靈活性;新教師不會隨著課堂情境的變化來修正他們的計劃。

4、預見性方面:專家型教師表現出一定的預見性,能夠預測計劃的執行情況;新教師則認為自己不能預測計劃執行時的情況。

二、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1、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專家型教師制定的課堂規則明確,執行力強;新教師課堂規則較為含糊,不能堅持執行下去。

2、吸引學生注意力

專家教師有一套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師缺乏這些方法。

3、教材的呈現

專家教師教學時注重回顧先前知識並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新教師則不能。

4、能力提升

專家教師將練習看做是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教師把它當做必經的步驟。

5、家庭作業的檢查

專家型教師具有一套檢查學生家庭作業的規范化、自動化的常規程序;新教師在程序上則按部就班,會花較長時間檢查。

6、教學策略的運用

專家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並能靈活運用;新教師或者缺乏或者不會運用教學策略。

三、課後評價的差異

專家教師和新老師關注的焦點不同。專家教師都關心那些他們認為對完成目標有影響的活動,多談論學生對新材料的理解情況和他們認為課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動,很少談論課堂管理問題和自己的教學是否成功。

新教師對課的評價各不相同:有的說了許多課的特點,有的對課的成功做了大致的評估,還有的集中關注於自己上課的有效性,即新教師比專家教師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發生的細節。

(10)教學課程領域的專家擴展閱讀:

中國專家型教師標准

中國對專家型教師標准或特徵的研究雖然不少,但沒有形成有影響的權威見解或觀點。有人把專家型教師稱為學者型教師,提出青年教師的發展分為適應、分化定型、突破和成熟四個階段。

其中成熟階段的教師是專家型教師,其標準是:不僅實現了先進的理論與科學的實踐的融合,而且推動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發展;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實踐操作體系,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或教育理念,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學風格和流派。

有人認為,專家型教師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師從事教學實踐素質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質,即掌握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的知識和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並強調科研素質是專家型教師與一般教師的最大區別所在;

有人指出,專家型教師不僅要通曉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具備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而且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等方面教學藝術高超、教學效果顯著,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教學理論,並被社會公認;

還有人提出,專家型教師的標准應該是:具有積極進取、勤奮好學的思想;具有勤於思考、求異創新的思維;具有教研結合、成果豐碩的行為,他們不僅教學成績突出,而且科研成果豐碩。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