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課程設計
Ⅰ 課程設計:圖書管理系統 要求:建立圖書資料文檔,要求具有插入,更新,刪除,查詢等功能,使用菜單顯示
的發展背景
資料庫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因此,他們已成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應用的基礎與核心。的數據對於任何一個企業的重要資產,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數據為企業的發展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市場經濟,並在持續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圖書館藏書的樹木逐漸增加,這也挑戰的圖書管理技術,在人工管理風格不再適合在環境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國家的最先進的圖書館管理系統,使用PowerBuilder庫管理系統,讓管理人員方便快速管理,查詢,借閱,錄入工作。
2。需要分析
2.1系統目標
圖書管理信息系統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其開發主要包括建立和維護後端資料庫和前端應用程序的開發兩個方面。對於前者要求建立起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數據安全性好的庫。而對於後者則要求應用程序功能完備,易使用等特點。
整個系統的開發任務是實現各種系統化,規范化,自動化。
2.2的需求定義
圖書館管理系統的開發。整體設計,系統開發的目標是實現系統化,規范化和自動化圖書館管理,集中管理的書籍。
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功能為管理的讀者,書籍,借閱,查詢,刪除,和管理員信息。該系統結構分為讀者品類管理,閱讀器文件管理,管理類型的書籍,書籍和記錄管理,流程管理以及書籍,讀者管理可以查看讀者的信息,讀者信息維護。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查看圖書的信息,可以保持圖書信息。貸款管理可以顯示當前資料庫中的圖書借閱,借閱信息保持。該系統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使用關鍵字來查詢資料庫。
系統的功能框圖如下:
圖2-1系統功能框圖
需求一般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圖書館管理內容的過程和數據流分析,設計,如數據項,如下圖所示:
讀者
屬性:讀者學號姓名的讀者,讀者的性別,電話號碼,這里的老師,有效日期,到期日期,非法狀態,累計庫
主鍵的讀者了解
書籍,信息
屬性:ISBN,標題,作者,出版商,日出版,介紹
主鍵:ISBN
管理員信息
屬性:主鍵的工號,姓名,性別,電話,家庭住址
:作業號 /> 2.3數據流
作為學生圖書館管理系統的要求2.3.1讀者:
1。各種方式(如標題,編號)查詢圖書館的館藏情況。
2。方便的圖書借閱,續借,歸還圖書。
3。可查詢的基本信息,借閱圖書情況。
4。熟悉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的使用。
讀者進入系統的工作流程圖如下:
2-1進入系統的工作流程圖
2.3.2館員作為一名圖書管理員,他們庫管理系統要求:
方便的登記簿條目,取消舊的書。
能夠方便地新生登記或者注銷畢業的學生信息(基本信息,借用信息)。
3。釋放,如各高校學生借閱圖書擴展的情況下,博物館收藏的情況下,在任何時間和其他高校學生的信息庫中的信息可隨時了解。的
圖書管理員的工作流程圖如下:
2-2館員工作流程圖
3。
說明系統功能分析系統開發的總體任務的基礎上完成的。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第5部分:
(1)基本入門,,刪除等基本操作。
1。的書分類標准,分類信息的輸入,包括的類別編號,類別名稱,關鍵字,注釋,信息等。
2。類的書籍信息的查詢,,包括的類別編號,類別名稱,關鍵字,注釋,信息等。
3。輸入圖書信息,書號,書名,圖書類別,作者姓名,發布者的名稱,出版日期,書頁,關鍵詞,登記日期,備注信息等。
(2)申請借書證模塊。
1。新生申請借書證。
2。辦理借書證丟失。
(3)庫函數。
1。圖書館信息輸入,包括#庫,讀多讀者的名字,書號,書名,借書日期,備注。
2。圖書館信息查詢,,包括庫#讀卡器ID讀卡器名稱,書號,書名,圖書館日期,票據,信息等。
(4)還書。
1。圖書信息的輸入,數字閱讀器ID讀碼器名稱,書號,這本書的名字,庫日期,包括書籍,書日期備注。
2。查詢和信息的書籍,其中包括#的書,讀多讀者的名稱,書號,書名,借書日期,日期的書籍,筆記,資料。
(5)可以方便地查詢書籍。自動延長給定的消息
設計
概念模型ER圖如下:
(1)的讀者信息類實體ER圖
4-1讀者實體ER圖
(2)類的書籍實體ER圖
4-2類的書籍實體ER圖
(3)庫實體ER圖:
4-3圖書實體ER圖
(4)投訴管理實體ER圖:
4-4投訴管理實體ER圖
4-5實體之間的關系ER圖
BR />
借用關系(讀者,管理員,圖書三元關系)
圖4-6 CDM圖
。邏輯模型設計和優化
「關系模型」的理論「ER模型理論的完成轉換,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你可以得到以下關系模式:<BR
屬性/>的借貸關系:工作數量,讀者學號,ISBN,是否續借圖書館日期截止日期備注。
主鍵:工號,讀者學號,ISBN
管理員_書關系
屬性:工號,ISBN,添加時間,無論在博物館
主鍵:作業號,ISBN
經理_師生關系
設計的概念屬性:工號,讀者學號,確認後也
主鍵:工號,讀者學號模型得到PowerDesigner的CDM圖,轉換成相應的PDM圖:
BR />
PDM圖
5.1圖書信息表
列名數據類型為空
ISBN數據類型為varchar
標題數據類型為varchar否否
的數據類型為varchar
出版varchar是
出版日期日期時間數據類型為varchar
5.2讀者信息表
出的數據類型的名稱可以空
讀者學習號數據類型為varchar
讀者姓名VARCHAR
讀者性別數據類型為varchar
電話數據類型為varchar
教師VARCHAR BR />
5.3管理員信息表
列名數據類型的可行性空
號的工作VARCHAR是否
名稱為varchar
性別數據類型為varchar無
手機數據類型為varchar
首頁地址數據類型為varchar
表5.4借貸
難道是空
號字元的數據類型的列名不
ISBN字元
讀者了解數字字元無
借日期日期時間
日期的日期時間沒有
是否續約字元是否
5.5管理員_書 BR />列名
工號為空數據類型char無
ISBN字元無
添加時間datatime是
廳字元是否是
5.6管理員_學生
列名數據類型可能會清空
號字元
否
讀者學習也確認字元沒有
物理設計和數字字元實施
\實施的「資料庫」,安排的物理文件並建立索引的索引
6.1為了提高搜索的速度表中的元組從理論「關系模式」,實現實際執行的關鍵代碼索引表索引表項,應根據如下:
(1)讀者(讀者學習數)
(2)圖書信息( ISBN)
(3)管理信息(工號)
(4)貸款(工號,讀者學號,ISBN)
(5)的管理員_書(工號,ISBN)
(6)管理員_學生(工號,讀者的學生人數)
6.2 SQL語句
如下:
/ * ======== ================================================== ==== * /
/ *表:圖書信息* /
/ * ========================== ==================================== * /
創建表的圖書信息</(
ISBN CHAR(20)不為空,
書名CHAR(20),
CHAR(10),
出版CHAR(15),
出版日期CHAR(30),
介紹CHAR(160),
圖書信息的主要約束PK_鍵(ISBN)
)
/ * = ================================================== =========== * /
/ *索引:圖書信息_PK * /
/ * ================== ============================================ * /
創建唯一索引圖書信息_PK上的圖書信息(
ISBN ASC
)
/ * ============ ================================================== * /
/ *表:投訴* /
/ * =============================== =============================== * /
創建表的投訴
(
工作號CHAR(10)不為空,
學生ID CHAR(10)不為空,
一個字母的意見CHAR(100),
投訴日CHAR(30),在
受訴??日期CHAR(30),
約束PK_投訴的主要關鍵(工號,學號)
)
/ *() ================================================== ====================================== * /
/ *指數:投訴_PK * /
/ * ========================================== ==================== * /
創建唯一索引的投訴(投訴_PK
ASC,號
學生ID ASC
)
/ * ============================== ================================ * /
/ *指數:投訴_FK * /
/ * ================================================ ============== * /
創建索引的投訴(投訴_FK
工號ASC
)
/ * ================================================ ============== * /
/ *指數:投訴2_FK * /
/ * ================ ============================================== * / />創建索引投訴(投訴2_FK的,
)學生ID ASC
/ * ================= ============================================== * / /> / *表:注冊* /
/ * =================================== =========================== * /
創建表登記
(
工作數字元( 10)
學號CHAR(10)不為空,
ISBN CHAR(20)不為空,
證書的日期CHAR(30)不為空,不為空
還預訂日期CHAR(30)NOT NULL,
非法狀態CHAR(160)
累計庫CHAR(160)
備注CHAR(160),
約束PK_注冊主鍵(工號,學號,ISBN)
)
/ * ========================= ===================================== * /
/ *指數:注冊_ PK * /
/ * ========================================== ==================== * /
注冊_PK登記(
工作號ASC
學生ID ASC創建唯一索引,
ISBN ASC
)
/ * ============================ ================================== * /
/ *指數:注冊_FK * / /> / * ============================================== ================ * /
創建索引注冊_FK注冊(
工號ASC
);
>
/ * =========================================== =================== * /
/ *指數:注冊2_FK * /
/ * =========== ================================================== * /
創建索引注冊2_FK登記(
學生ID ASC
)
/ * ========= ================================================== ==== * /
/ *指數:注冊3_FK * /
/ * ========================== ==================================== * /
創建索引注冊(注冊3_FK BR /> ISBN ASC
);
/ * ============================= ================================= * /
/ *表:管理員信息* / / * =============================================== =====名稱========== * /
創建表的管理員信息
(
作業號CHAR(10)不為空,
CHAR( 10),
色情電話服務CHAR(5),
CHAR(15),
所在院系CHAR(25),
約束PK_管理員信息的主鍵(作業號)
);
/ * ================================== ============================ * /
/ *指數:管理員信息_PK * /
/ * = ================================================== =========== * /
創建唯一索引管理員信息_PK管理員信息(
號ASC
)
/ * ================================================== ============ * /
/ *表:讀者信息* /
/ * ================== ============================================ * /
創建表的讀者信息
(
號院CHAR(10)不為空,
名char(10),
性別CHAR(5),
>手機CHAR(15),
其中,院系CHAR(25),
約束PK_讀者信息的主鍵(學號)
)
/ * = ================================================== =========== * /
/ *指數:讀者信息_PK * /
/ * ================== ============================================ * /
創建唯一索引,讀者信息_PK的讀者(
學生ID ASC
)
7。 7.1管理員操作
主要數據操作語句
(1)注冊(登記)INSERT INTO
VALUES管理員(工號,姓名,性別,電話,家庭住址,備注)( ##姓名#性別#手機##注意家庭地址)
說明:管理員,以獲得一個獨特的工號,注冊操作後,查詢和數據可以被收集的工作號碼。
(2)取消(取消注冊中)
DELETE
從供應商
WHERE(工號=#工號);
(3)個人信息(更新)
更新管理員
設置(數量=#工號,姓名=#姓名,性別=#性別,電話=#電話,家庭地址=#家庭地址)
WHERE(作業數= #工號)
(4)增加的書籍(addbooks)
INSERT INTO圖書的ISBN,書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日期,簡介,
VALUES(#ISBN, ,#,##標題按出版日期#關於#注)INSERT INTO
管理員_書表(工號,ISBN,添加時間,無論是在大廳)
VALUES(#作業號#ISBN#添加時間,到#
刪除圖書
WHERE(ISBN#ISBN)
刪除的書籍(deletebooks)無論是在霍爾)
(5)(6)書(updatebooks)
:UPDATE書(標題=#標題#按=#出版社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資料=#簡介)
WHERE(ISBN =#ISBN)
(1)注冊(登記)
INSERT INTO讀者(讀者學習數字,讀者的姓名,讀者性別聯系電話,所在之處,<BR / 7.2讀者有效日期,到期日期,非法狀態,累計圖書館,備注)
VALUES(#讀者的學生人數,#讀者姓名,#的讀者性別,#聯系電話系
生效日期,###,其中非法狀態和到期日,#累計庫,#備注)
說明:注冊操作後,讀者得到一個唯一的ID,這個ID來查詢和自己的信息。
(2)取消(注銷)
DELETE讀者
讀者學生ID =#讀者的學生人數(WHERE)
(3)個人信息(更新) UPDATE讀者集(讀者姓名=#姓名的讀者,聯系電話=#電話
地方部門=#,其中部的生效日期=#有效日期,到期日期=#到期日, />「非法狀態」=#非法狀態,累計圖書館=#累計圖書館備注=#備注)
WHERE(讀者學習數=#讀者的學生人數)
(4)查詢(選擇)
SELECT ISBN標題,作者,出版商
書
WHERE國際標准書號ISBN或標題=#標題
操作
7.3管理員的借貸關系(1)讀者的信息(插入)插入
INSERT INTO借(工作數量讀者的學生人數,ISBN,是否續借圖書館日期書籍,筆記)
VALUES(工號,#讀者學生ID# ISBN編號是否續約,#庫日期
書日期注)
(2)不斷更新的信息(更新)
①更新借給信息
UPDATE借
SET (庫日期=#庫日書日期=庫日期+30是否續約= 0)
WHERE(工號=#號和讀者學習數=#讀者的學生證和ISBN =#ISBN) BR /> UPDATE管理員_書籍
SET(無論是在館= 0)
WHERE(ISBN =#ISBN)
UPDATA學生
的SET(累計庫=累計庫+1)
WHERE(讀者學生ID =#讀者的學生人數)
的的INSERT INTO管理員_學生(工號,讀者學會數量,還ISBN確認),
VALUES(#在職號,學生#讀者,「0」,#ISBN))
該②更新更新信息
UPDATE借
SET(是否續期=#是否續約)
(工號=工作數量和讀者學習數=#讀者的學生證和ISBN =#ISBN)
(3)更新還書
UPDATE,管理員_書
SET(無論是在博物館= 1),
WHERE(ISBN =#ISBN)
UPDATE管理員_學生
的SET(確認= 1「)
WHERE(編號#工作數量和讀者的學生ID =#讀者學習數字和ISBN =#ISBN)
Ⅱ 怎樣進行閱讀教學
對於老師們都有自己的操作方式,特別是最近又舉行了全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會,很多專家也作了點評,想必一些老師已經對閱讀教學有了一些想法。下面我們就來接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一)閱讀教學的方式 根據前面討論的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方式應該是兩種,第一種方式把閱讀材料放在每一單元的前面,作為一個單元學習的開始,在閱讀材料中包含了本單元的新詞和新句,如北師大版的「先鋒」教材和外研版「新標准」教材,在單元後面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是圍繞故事來開展的,我們可以稱這種方式為「基於閱讀的教學」;第二種方式是把閱讀材料放在一個單元的後面,作為復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閱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鞏固和補充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比如人教版的教材。這兩種形式的閱讀教學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是有些區別的。今天我們可能更多涉及的是第二種方式,將閱讀材料作為一種鞏固提高的素材。 (二)閱讀教學的准備工作 1. 分析教材(閱讀材料) 分析教材是進行閱讀教學的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目的是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分析教材的方面有:(1)教材中對閱讀材料的要求是什麼?(2)新詞和新句子有哪些?這些新詞句是否影響學生閱讀理解?(3)通過閱讀材料的學習,比較適於學習或鞏固哪些語言知識,發展學生的哪方面技能等。 下面我們就PEP教材中閱讀板塊進行以下分析。 高年級閱讀板塊(Read and write, Let's read)是在每單元的A、B項的第五或第六個板塊,前面幾個板塊,如:Let's learn、Let's find out、Let's try、Let's talk.等的作用是學習新詞和新語句,練習新詞和新句。如果我們把這些稱作單項練習的話,Read and write板塊就是綜合練習,把在前面幾個板塊中學到的新詞和新語句,放在一個情景里,通過一小篇閱讀文章,再一次呈現給學生,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和感知新語言的使用場景,這一板塊起著復習鞏固的作用。這一作用正好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閱讀教學的第二種方式,「把閱讀放在一個單元的後面,作為復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閱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鞏固和補充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閱讀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在學習這一板塊的時候,是為了讓學生對本單元的新語言知識學得更牢固和扎實。 教材中閱讀板塊的特點是什麼呢?(1)有情景。舉例,在B5U1 part B中,兩人正在談論學校的新老師,在B7U1 part A中,兩人在談論怎樣去公園。(2)絕大部分的語言是學生學習過的。(3)有一些新的語言,這些新的語言是場景對話時所必需要的,這些新語言不太影響學生的理解。 (4)都有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和發展相應的技能。如:B5U1 part B:Describe Jim's new math teacher. B7U1 part A:Answer the questions. 閱讀理解的練習已經設計好了,教師可以利用,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在重新設計。 2. 分析學生 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基於學生發展,關於學生發展,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應該是我們所有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英語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發展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分析學生的方面有:(1)學生生活經歷與閱讀材料之間的關系。所謂生活經歷主要包括學生自身、家庭、社區等方面的經歷,是學生熟悉的,有親切感的內容,能夠反映他們的思想和感受,誘發他們行動的慾望。如果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熟悉的,有親切感的內容,設計出能夠反映他們思想和感受的課堂活動,將誘發他們參與活動的慾望。比如說新起點教材里有一篇介紹愛迪生的文章,在學習這篇文章前,老師要分析學生對愛迪生知道多少,知道的多少對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的理解有關系。特別是教材當中與文化有關的閱讀材料,更需要分析學生對文化部分掌握多少。再有,農村地區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也不一樣。(2)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智能因素和認知能力等。這個分析說的是不同年級的閱讀教學,因為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心理上的差別很大,所以了解兒童心理特點有助於閱讀活動設計的實效性。(3)學生的語言能力范圍。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學生的語言能力是搞好閱讀教學的重要保證。同一篇閱讀材料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所處理的方式就不同,比如在課時比較多的學校,處理十分鍾,可能在農村校就要處理半個小時。 (4)預測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時的好的方面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為設計閱讀後的練習做准備。(5)與學生閱讀材料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學生學習了多少,掌握到什麼程度。 教育部在新課程設計中,強調學科之間的整合,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人際交往的需要,也是為了用英語獲取各方面的信息,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科內容的橫向交叉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很多教材里都會有表示方向的閱讀文章,在閱讀這類文章之前就要考慮,學生學過東西南北的概念嗎? 還以PEP教材為例(高年級Read and write, Let's read),進行學生分析:(1)學生已經學習過了閱讀材料里的大部分語言,在文章的理解方面應該問題不大,也就是說不需要老師的幫助也可以把文章讀懂。(2)文章中有些延伸的內容學生可能認識/不認識(具體列出來是哪些,是否影響學生理解文章大意)。(3)學生的哪些學習技能還有欠缺,是單詞不熟練還是句型不熟練。 3. 制定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雖然我們前面討論了閱讀教學的目的,但是由於各地區的條件不同,在閱讀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還是有所區別的。比如發達地區的學生,素質較好,課時又多,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就不單單是為了鞏固提高。條件相對比較不好的地區,學生需要利用閱讀材料鞏固新知識。老師們一定要根據自己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閱讀教學的目的弄清楚,這樣才能談到。 我們先來看教材中給出的教學建議: B4U1 part ARead and write1. 請學生觀察Read and write部分的情景圖,預先空出來需要書寫的四會單詞,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充對話。2. 強化練習拼讀單詞picture,可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3. 練習書寫句型「Is this a ... ?」時可從陳述句「This is ....」中衍生問句。先請學生排列一組單詞成為新句子,然後改正新句中的錯誤,如:打頭單詞的第一個字母需要大寫;第二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不需要大寫;句末句號改為問號等。用這種形式可以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當中突破難點。4. 讓學生聽錄音並跟讀,教師還可設計一些簡單問句檢查學生對於對話的理解程度。5. 游戲。學生A從書包里拿出一件文具放在身後,問同桌:What's this? 同桌回答:Is this a ... ? 如果答對,學生A給同桌敬個禮。 B5U1 Part B Read and write1. 教師先讓學生仔細看本部分掛圖,請學生描述圖中女教師,敘述錯誤也沒關系,鼓勵學生盡量多說。2. 學生閱讀對話,提出不理解的單詞和句子,教師解答或請其他學生嘗試解答。3. 看掛圖、聽錄音帶跟讀對話,注意理解和體會,然後完成句子填空。4. 教師指導書寫,讓學生在練習本上仿寫句子,可進行「看誰寫得好」的競賽活動。(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寫」的能力) B8U3 part ALet's read (說明:在做這個活動以前,教參建議先學習story time)1. 教師說:「Zoom had a busy weekend. Wu Yifan had a busy weekend, too. Please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學生默讀或朗讀課文,獨立完成短文後的填空練習。2. 挑戰記憶活動教師板書Wu Yifan's weekend,然後提問:「What did Wu Yifan do last weekend?」學生合上課本,仍記憶回答問題。教師板書相應的動詞短語,請學生分小組把短語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3. 師生一起根據板書的提示描述Wu Yifan's weekend。(復述練習,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4. 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看書跟讀兩遍後齊讀。5.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復述Wu Yifan's weekend。(強化復述練習,面對全體學生。) PEP教材培訓包對B8U3 part A部分的建議:1. 說一說Wu Yifan的周末(本單元part A 部分閱讀材料),引出張鵬的周末。2. 學生閱讀短文。3. 讀後做相應的練習。(1)回答問題。(原則是要用到文中的句子,這種方式是通過閱讀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說明:閱讀課中回答問題的練習,都要盡量遵循這一原則。)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Mike's home? What did Zhang Peng do at Mike's home? 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What happened? Who helped Mike get the kite ? How did he get the kite? (2)完成書上的練習Wu Yifan's weekend。(3)找出動詞的過去式,然後與原形連線(老師事先准備好練習紙)。(語法練習) present past is, am saw walk flew study was fly studied see swam swim walked(4)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復述。 (三)閱讀教學的基本過程 從以上的教學建議我們可以看出來,閱讀的基本環節是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那麼,每個環節的作用是什麼,我們又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更好地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呢? 1. Pre-reading(閱讀前) 在pre-reading部分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背景上的介紹,它讓學生進入這個故事的發生的背景。另外做一些准備活動,像warming up,包括知識的准備和文化背景的准備。pre-reading部分是以准備為主,實際上就是為後面學習做些准備活動。一般沒有必要呈現所有的生詞,只呈現那些對閱讀理解形成重大障礙的生詞。因為學生會在課文的語境中判斷出生詞的含義(根據語境判斷課文中生詞的含義是閱讀策略)。 Pre-reading的活動設計應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問答、討論、小測驗、游戲等,復習相關的詞彙和語言結構,或從標題和圖片入手,猜測故事的主題,使學生適度了解文章內容等。以B8U2 Part B Read and write為例,可以設計一個發指令做動作的練習,復習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如果想滲透閱讀中的句子,也可以發指令:Walk east / north / south / west for two steps。 Pre-reading在活動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高年級學生的活動最好是有思維能力的,有挑戰性的。 2. While-reading(閱讀中) While-reading是學生自己閱讀的環節。這一環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關鍵信息,去獲得關鍵信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完成一些任務,比如一邊讀一邊填寫表格、完成圖形或者摘錄信息等。這個時候重要的是訓練閱讀技能,當然也可以強化語言知識,比如一邊閱讀一邊在文章中找出某些類型的或者某些主題的詞彙,做成一組詞。有的老師會把語法也作為這個時候的一項內容,比方說一邊讀一邊把文章中的重點的某些句型找出來等。PEP教材中每篇閱讀材料後面都會有相應的練習,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完成這些練習。如果老師認為還不夠,可以再出相應的練習。 以下方式供參考:1. 把相關圖片和文章的各個部分配對;2. 把打亂順序的詞語句子和段落正確排序;3. 完成不完整的句子和完型練習;4. 通過完成清單、製表格等方式重新組織所讀內容;5. 完成能反映閱讀內容的活動:繪圖、配對、識別、選擇、分類等。 這一環節注意的是,要給學生留有充分閱讀的時間,要讓學生有眼看、腦想的時間和過程。老師盡量少提問題或講解,可以在學生閱讀後再做這些事情。 3. Post-reading(閱讀後) Post-reading是讀後理解性的檢測環節。以往的Post–reading活動僅限於知識層面的,如做一些閱讀理解題等。前面我們談到,閱讀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載體,還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載體,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按照現代教學理念來講,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來發展學生的其他英語學習技能,這些讀後回答可以是一些小的任務。 比如:1. 在圖片和詞語提示下復述故事,主要是為了鞏固和提高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2. 讀後聯系所讀的故事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做一些討論和思考。3. 畫卡通,設計書簽,介紹該故事給其他人。4. 組合式講故事——分小組的故事接龍。5. 表演短劇或者木偶戲。6. 講述類似的個人經歷。
Ⅲ 文獻檢索課程設計
哎呀
真的是很多的哦
Ⅳ 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 文學閱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
從文本現象看, 2000年以來,高中語文閱讀教材中,文學文本已佔60%以上;文學「閱讀與鑒賞」 被確立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原來僅是初步涉及作為陪襯;2003年頒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更是明確規定了必修課程的「閱讀與鑒賞」目標;在選修課程設計的五個系列中,則安排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以及「文化論著研讀」等三個與文學閱讀關系極為密切的選修模塊。
不僅如此,文本閱讀的內涵層次也有了大幅提升。例如,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的教學目標就有這樣一些規定 :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與認識。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位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著重號為筆者加)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10.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這些規定既關注隱性目標,又明示顯性目標,視閾極為廣闊。其顯性目標,要求通過文本讀解活動,建構個體與外界的多重關系或意義聯系,深入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涉及人類情感的深層領域,關注心靈世界;要求具備依據歷史發展和現代觀念審視、評價作品的能力。這說明當代語文文本閱讀已經具備較高的價值目標,文學閱讀必須強化和深化。
從文本重心變化的深層原因看,文學閱讀成為當前高中語文文本閱讀的重心,是語文教育適應外部形勢,對內尋求文本與教育目標最佳匹配的必然結果。
在全球化開放性的文本閱讀背景下,文本與主體間的意義交流呈現出多渠道、多層次、多元意義接受的新趨勢;原先的文本閱讀僅以文章閱讀為主,突出語言學習和技能訓練,文本閱讀為了適應語言學習的需要,大多人為地進行細密分解,圍繞字、詞、句、篇、語(語法)、修(修辭)、邏(邏輯)、文(文學)「八字憲法」 展開,面面俱到,過分拘泥於語言學習的基礎要求,文學閱讀在中學階段只是看作語言學習的高級形式,文學富含的人文精神根本得不到關注。
在傳統的以語言學、文章學為理論根基且占據主導地位的課程編制者和教學者的潛意識中,文學教育太脫離中學生學習實際且實施評價十分困難,完全可以放在大學期間學習;中學階段就是要加強語言學習,打好語言學習的基礎。而語言學習在高中階段為了應對高考靜態的書面考試,又淪落為靜默的語言技能訓練以及標准化測試等極端狹隘的教學形式。
這種過分強調基礎語言學習的課程取向和教學形式,導致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耗費在靜態的語言技能訓練之中,割裂了語言與文本之間鮮活的意義聯系。文本的豐富的情感意義也因失去個體的情感交流而破損在語言的碎片中,失去其豐富完整的個性,滅失了思想情感圓融的智慧和光芒。這些,自然不能適應當前語文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綜合素質的需要。
當前的語文教育中以文學教育為重心的文本比例配置,實際上就是語文教育中長期被漠視剝奪的人文性的回歸,是對過分強調語言工具性的狹隘的教育取向,經歷歷史選擇後的有力反撥。因此,有人稱,重振文學閱讀是在為語文招魂。
強調整體感知,倡導綜合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階梯性統一,以開闊的視野關注語言、文本中蘊藉的豐厚的人文內涵,注重發揮文學文本閱讀的獨特功能已經成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主流方向。
Ⅳ 我國小學課程設計的原則
二、我國現行小學課程設計
1992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正式頒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制定的第7個小學教學計劃,使我國小學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一)我國小學課程設計的原則
1.高度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的統一小學課程的設計以及教科書的編寫,要在建立完備的傳授文化知識的體繫上,以人類所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教育學生;要以通俗的、小學生能理解的形式,體現高度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的原則。無論課程的總體,還是一門學科,都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各種課程自身的特點由淺人深地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教育等。
2.要以實現教育目的和學校培養目標為最終目的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普及教育,在培養目標上要緊緊把握「提高民族素質」這一點,而當前和今後我國教育的國家內部乃至世界的大背景是「我國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發展的客觀形勢以及世界各國經濟與科技突飛猛進的競爭局面」。這就要求在課程結構上體現時代精神。一方面要根據德、智、體、美、勞動教育等各育全面和諧的精神設置學科,過去一段時期內過分強調智育,因智害體、因智害德,忽視美育等現象,只能是「欲速不達」;另一方面則要將知識、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結合起來,注重兒童學會學習、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的能力。
3.要適合小學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
小學課程應突出體現社會發展要求、兒童自身身心發展要求與兒童身心現有發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師的水平、學校的設備完善程度、兒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觀條件。社會發展對課程的要求是范圍越廣泛越好,程度越深越好,兒童身心發展也是沒有限制的,但是,兒童成長、成熟條件不足,實施課程的客觀條件差,那麼,社會要求與兒童身心發展的要求再迫切、再高;也只能是理想。因此,課程的設計要正確估計兒童的智力與能力,既不可估計過高,也不可估計過低。我們認為好的小學課程應該是學生的能力、智力可能接受的,但是必須經過努力,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又能促進兒童的智力、能力、體力的發展和道德的提高。
這個原則要求課程要適合小學生的特點。課程對兒童身心特點的適應,既體現在它要適合兒童某一方面的身心特點的要求,如感知、記憶、思維的特點,又如骨骼、心臟、肝臟等特點;又體現在適應兒童發展的整體要求,例如兒童有求知的需要,有玩耍的需要,還有長身體的需要等等。
以上三條原則最重要,除此以外,還有貫徹幼兒、小學、初級中學課程銜接的原則,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等等。
(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要達到的教育目標
按照國家對義務教育的要求,小學和初中對兒童實施全面的基礎教育,使他們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1992年修訂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規定,在小學階段應達到的目標是:
第一,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初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責、誠實、勤儉、勇敢、正直、合群、活潑向上等良好品德和個性品質,養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具有閱讀、書寫、表達、計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了解一些生活、自然、社會常識,初步具有基本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和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初步養成鍛煉身體和講究衛生的習慣,具有健康的身體。具有較廣泛的興趣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第四,初步學會生活自理,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課程計劃規定了各學科的基本要求、各種活動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等,還設置了「地方安排課程」,其要求是:為適應城鄉經濟文化發展和學生自身發展的不同情況,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委員會、教育廳(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需要設置教學科目,調整時間。
關於考核的規定,課程計劃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期、學年和畢業的終結性考查、考試是對學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考核要全面,要通過學科和活動的有關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小學畢業考核,語文、數學為考試學科。其他為考查科目。語文、數學考試合格,思想品德考查合格,達到小學生體育合格標准,允許畢業。小學畢業考試在縣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一般由學校命題,農村也可由鄉、鎮教育管理機構組織命題。在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的地區,不另舉行小學升學考試。
課程計劃,對於農村復式教學點(班),簡易小學和非全日制小學,按本課程計劃全面開設全部學科尚有困難的,可適當減少學科門類或只開設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常識,或者根據課程計劃的精神採取切實措施對這些學校、教學點(班)進行指導和管理。
Ⅵ 閱讀教學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1.文學閱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
從文本現象看,2000年以來,高中語文閱讀教材中,文學文本已佔60%以上;文學「閱讀與鑒賞」 被確立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原來僅是初步涉及作為陪襯;2003年頒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更是明確規定了必修課程的「閱讀與鑒賞」目標;在選修課程設計的五個系列中,則安排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以及「文化論著研讀」等三個與文學閱讀關系極為密切的選修模塊.
不僅如此,文本閱讀的內涵層次也有了大幅提升.例如,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的教學目標就有這樣一些規定 :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與認識.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位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著重號為筆者加)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10.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
這些規定既關注隱性目標,又明示顯性目標,視閾極為廣闊.其顯性目標,要求通過文本讀解活動,建構個體與外界的多重關系或意義聯系,深入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涉及人類情感的深層領域,關注心靈世界;要求具備依據歷史發展和現代觀念審視、評價作品的能力.這說明當代語文文本閱讀已經具備較高的價值目標,文學閱讀必須強化和深化.
從文本重心變化的深層原因看,文學閱讀成為當前高中語文文本閱讀的重心,是語文教育適應外部形勢,對內尋求文本與教育目標最佳匹配的必然結果.
在全球化開放性的文本閱讀背景下,文本與主體間的意義交流呈現出多渠道、多層次、多元意義接受的新趨勢;原先的文本閱讀僅以文章閱讀為主,突出語言學習和技能訓練,文本閱讀為了適應語言學習的需要,大多人為地進行細密分解,圍繞字、詞、句、篇、語(語法)、修(修辭)、邏(邏輯)、文(文學)「八字憲法」 展開,面面俱到,過分拘泥於語言學習的基礎要求,文學閱讀在中學階段只是看作語言學習的高級形式,文學富含的人文精神根本得不到關注.
在傳統的以語言學、文章學為理論根基且占據主導地位的課程編制者和教學者的潛意識中,文學教育太脫離中學生學習實際且實施評價十分困難,完全可以放在大學期間學習;中學階段就是要加強語言學習,打好語言學習的基礎.而語言學習在高中階段為了應對高考靜態的書面考試,又淪落為靜默的語言技能訓練以及標准化測試等極端狹隘的教學形式.
這種過分強調基礎語言學習的課程取向和教學形式,導致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耗費在靜態的語言技能訓練之中,割裂了語言與文本之間鮮活的意義聯系.文本的豐富的情感意義也因失去個體的情感交流而破損在語言的碎片中,失去其豐富完整的個性,滅失了思想情感圓融的智慧和光芒.這些,自然不能適應當前語文教育全面提升人的綜合素質的需要.
當前的語文教育中以文學教育為重心的文本比例配置,實際上就是語文教育中長期被漠視剝奪的人文性的回歸,是對過分強調語言工具性的狹隘的教育取向,經歷歷史選擇後的有力反撥.因此,有人稱,重振文學閱讀是在為語文招魂.
強調整體感知,倡導綜合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階梯性統一,以開闊的視野關注語言、文本中蘊藉的豐厚的人文內涵,注重發揮文學文本閱讀的獨特功能已經成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的主流方向.
Ⅶ 有小學教育讀
(一)必修課程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明確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對教育實踐的意義,以及小學教育面臨的實際的心理學任務,使學生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科學的教育觀,並根據所學的理論總結和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本課程從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探索兒童教育的規律,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並重的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圍繞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教育是發展的動因這兩個主題,闡述了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過程,兒童在認知發展和個性發展中的基本特徵、個體和群體差異,以及基本的應對策略;闡述兒童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兒童的學習差異與教師的教學差異的關系;闡述學習的准備,現代課堂教學模式,以及發展和教學的測量等問題。
2.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是"開放教育試點"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主要區別和內在聯系,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概況,認識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的具體內涵、內部結構和歷史脈絡;近現代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哲學、歷史學、文藝學以及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重要突破;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趨勢,人文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3.自然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與小學教材、教學以及課外活動有關的自然科學知識,擴大知識面,能兼教小學自然常識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與之有關的科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4.現代教育思想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是:了解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學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認識,理解教育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依據和教育基本原理發展線索,掌握現代西方和我國基礎教育實踐的發展及一般理論研究成果在學校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介中外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及當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論依據,討論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及其實踐運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課程5學分,課內90學時,其中錄音課2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目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研究課題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設計,文獻法與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設的統計推斷,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研究的評價。
6.閱讀與寫作(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將現代閱讀理論與寫作理論有機整合、貫通,是一門體現當代課程改革精神的綜合性、應用性、基礎性課程。本課程的要求是:學習和了解現代閱讀基本理論與寫作基礎理論,了解和掌握各類文章的特點和基本的文章解讀方法與寫作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水平。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習閱讀與寫作基本理論的意義,懂得閱讀與寫作的內在關系,了解閱讀心理與寫作心理,初繼續步掌握閱讀的基本規律、特點與方法,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特點、寫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與評改。
7.現代教師學導論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了解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並具備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認識現代教師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歷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包括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寬廣深厚的知識背景、教育教學技能、課堂教學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更新知識和創造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質等),以及現代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同時介紹國際視野下的教師現狀和未來發展。
8.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
本課程7學分,課內136學時,其中錄像課20學時,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改革意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使用計算機進行文本、圖表和演示文稿的製作能力,具有使用計算機上網和製作簡單網頁的能力,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學製作技術;初步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會進行課程設計;為提高教學技能,使教學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計算機文化、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辦公應用(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網路知識和相關(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術概述(概念、簡史和方法);教育傳播理論和教育媒體理論;教育媒體(宏觀、中觀、個人);教學設計(理論、過程、方法);教育媒體應用實驗。
9.美學與美育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美學與美育是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美學與美育理論知識、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塑造能力、較高的實施美育的能力的課程。本課程重視美學、美育理論向審美實踐與審美教育實踐能力的轉化,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滲透性和復雜相關性。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美學;美及其形態;美感;什麼是美育;形式美與美育;藝術美與美育;審美文化形態與美育;青少年發展與美育;教師角色與美育。
(二)限選課程
1.高等數學(B)(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有網路資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體,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微積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高等數學(B) (1)是小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專科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供小學教師進修使用。主要內容是:前言、緒論、初等數學知識、函數、極限、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微積分簡史、微分方程。
後續課程:統計與概率,數論初步等。
2.基礎英語(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語音、語調,能流利地朗讀所學課文,掌握和運用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
(三)選修A類課
1.中國古代文學(1)(2)
本課程8學分,課內學時144,其中電視課36學時,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年。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基本掌握古代漢語以及有關文化知識,提高閱讀、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學和語言修養。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分作品選和理論知識兩部分,比例約為4:1。作品選部分有說理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駢文、詩、詞、曲、短篇小說等各種文學體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強調各時期的比例;理論知識部分,以文學知識為主,適量介紹古代漢語、古代文化等知識,有些知識安排在作品選的注釋、習題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課程與文科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1)(2)(3)課程不同,對象是小學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有所不同。
2.中國通史(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中國的原始社會;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從邊疆危機到瓜分危機;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抗日戰爭;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歷史性的轉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電視課36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概括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和主要成就,選讀各個歷史時期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和評析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五四"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文學;新時期文學;港台文學。其中文學史知識與作品選讀部分的比例約為1:3。
4.現代漢語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小時,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的基礎知識,提高對漢語的理解水平,提高運用現代漢語知識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漢字結構,漢字規范化、標准化;詞彙的構成、發展和規范化;詞類,短語,句子,復句,句群;語言表達中的修辭方式。
5.文藝理論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藝理論知識,提高理解、鑒賞文藝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以文學為主,兼及書畫、音樂、影視各類藝術,鑒賞部分比重較大。
6.兒童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小學教師分析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能編寫一般的兒童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訓練小學教師獨立分析兒童文學作品,學習兒童文學的理論知識和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作品分析、創作練習和理論知識學習的比例約為4:1。
7.外國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學史的基本知識,提高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分析及鑒賞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明系統地介紹外國文學的發展過程,重點介紹從古代至現代各個歷史時期歐美主要國家的文學發展的基本狀況和特點,並簡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從目前實際出發,簡要介紹亞非文學。
8.創新教學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錄像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當前中小學教學實踐為基礎,通過教學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教學創新能力,變傳統教學為創新性教學。使教師的教學更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社會責任感,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培養適應新世紀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緒論-創新教學的時代意義;教學創新與素質教育;教學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新;創新型教師的教學特色;創新型學生的學習特色;創新教學環境。
9.基礎英語(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時30,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小學師資應具備的整體知識、文化水平和相應的業務素質。熟練掌握1200個左右詞彙,認知2000-2500個英語單詞,包括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2000-2500個英語單詞,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
Ⅷ 如何落實群文閱讀新語文讀本有效教學的研究研究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的研究》
課題開題報告
彭陽縣第三小學課題研究組 馬鳳梅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代表課題研究組作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請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對本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予以審議、指正。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求國家課程標准「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為語文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課程標准》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所以,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下簡稱三維目標)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三維目標的提出和確立,將素質教育的責令體現在課程標准之中。課程功能由過去單純強調知識和技能轉向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新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對培養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但從整體上看,「三維」教學目標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整合」還具有一定難度。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築,基座穩固了,語文教學的根基才不會產生動搖,「上層建築」也才能發展得越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重要的一維,沒有它,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沒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將難以落實。在兼顧其它二維的情況下,知識和能力的堅實牢固,是語文新課程追求的目標,然而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學生考試的成績,只顧知識與能力的訓練,將過程與方法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置之度外。有的教師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理解發生偏差,片面追求教學方法或情感體驗的標新立異,弱化了知識和能力目標。有的教師沒有弄明白《語文課程標准》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造成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之間不匹配的現象。有的教師孤立地把文本字詞的學習當作知識與能力目標,把文本閱讀的理解當作過程與方法目標,把文本意義的感悟當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誤把三維目標當成三項目標,把三維目標中的一個個維度機械分割開來,平均體現,分步實施。課堂上,教師往往包辦代替,給予學生閱讀的時間少,不留意學生在閱讀能力形成的缺陷。學生逐步習慣於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寫,學生抄,三個維度的目標顧此失彼,三個維度的目標南轅北轍等現象,嚴重製約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因此,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切實落實三維目標是當前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至關重要的問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的研究》就是力圖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支點進行研究,以語文學科三維目標落實的大門,為促進新課改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研究的主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的研究
三、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三維教學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共分為三個維度七個亞類,即(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七項)它與和傳統的教學「目的」不同,雖一字之差,但關系重大,影響深遠,它不僅牽涉到一系列教學理念的更新,還影響
到教學過程的始終和教學活動方方面面。
著名教育改革家顧泠沅教授指出:「現代教學研究中,教學目標,占據的地位日益重要,幾乎成了全部教學活動的依據。」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指出:「目標的提出,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目標明確集中,學生達成高度,是有效教學的最重要的標志。在教學起始階段提出明確的目標,可以使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學結束時均有達標感,這是避免學生盲目被牽的關鍵所在「。「知識與技能」合二為一,強調了雙基教學血肉相關的密切關系,繼承了我國重視雙基教學的優良傳統;「過程與方法」旨在落實對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體現了時代的先進性;「情感、態度、價值觀」賦予了情感以實在的社會內涵,突出了情感教學的時效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的研究,就是從研究的視角審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否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了整合,體現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四、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研究現狀
關於三維目標的內涵和關系,國內外的研究已有了比較明確的定論和結果,三維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在不同的學科中有不同的要求,過程與方法,倡導的是「探究性學習」,強調的是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體現的是學科的人文性。它強調給學生廣博的文化浸染,包括傳統的思想教育、生命意識、現代意識、多元文化、國際理解以及學習興趣、信心、習慣的培養。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孤立的板塊,是相互交融滲透的關系。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基礎上的高樓大廈。知識與技能是實現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兩個目標維度的載體,過程與方法是鏈接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橋梁,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升華。在一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探究學習新知和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總是客觀存著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並且伴隨著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要關注學生個體生成與發展,著眼學生主體發展,就要對三維目標進行有效整合,不能彼此割裂或忽略其中的一個。
我們研究的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是從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層面的研究,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落實中是不是三個維度的簡單相加,是不是以知識和能力為主線,在過程和方法中,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出我們的思考,並在理論指導下的注重實踐,進行三維目標有效整合的方法及策略的研究。
2、研究的價值
(1)理論價值:
通過對我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的研究,了解新課程改革中三維目標落實的現狀,為實施新課程研究提供具體資料,供同仁思考;探索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三維目標落實的方法和策略,探索教學行為中整合三維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豐富新課程理論,為教育教學目標體系理論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2)實踐價值:
通過研究,促進教師從三維目標整合的視角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基於三維目標體系,改善教師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自身專業發展;通過研究,更好地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實施新課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五、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為中高年級的學生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1、目標:
(1)通過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落實現狀的調查、分析,使廣大教師進一步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以三維目標體系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從新的視角反思課堂教學中把三維目標有機的整合,使之真正意義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把握教學規律,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
(2)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的具體途徑和策略,使教師的教學行為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實現結論與過程的統一,認知與情感的統一,構建充滿生
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優化學生為主的人文性,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展,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2、內容:
(1)、調查閱讀教學中三維目標落實的現狀。
(2)影響閱讀教學三維目標整合、落實的主要因素、分析的研究。
(3)當前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研究,不同教師群體落實三維目標的差異的研究。
(4)基於三維目標,教師教學行為改進的實踐模式研究。
從教學目標的設計、表達、實施、評價、反饋改進研究,根據三維目標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流程的研究。教師根據三維目標的要求是如何進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總結反思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能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地參與學習與探討,教師的教學流程的設計,每個教學環節的處理,是否都有效地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整合。
(5)三維目標整合的評價
三維目標的整合,滲透在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過程中,根據角色的不同特點和教學流程以及課堂生成目標的情況,設計一個三維目標的多元評價體系,並在實踐中反復試驗,不斷完善。
七、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一)、思路
我們都知道,「過程和方法」或「情感、態度、價值觀」相對「知識和技能」是不好測量的,加上現行的大部分考試很難關注前兩者,結果,課堂教學仍然主要圍繞著知識和技能進行。到底該如何看待新課程追求的「過程和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我們的思路是:從我校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方面,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入手,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態度、情感,學習效果,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依據,立足解決在閱讀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中存在的問題,構建落實三維目標的對策實踐模式,綜合運用運用文獻研究,行動研究、案例研究(問卷、訪談、聽課、研討會,測試等)多種研究方法,堅持理論構建與實踐相結合,實證與個案研究相結合。
(二)、研究方法具體有:
1、參考文獻法。在研究中,通過查閱書籍、報刊、教育檔案,全面正確地掌握語文綜合性的有關資料,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
2、行動研究法。邊學習,邊研究。不斷發現、研究、反思教學中的問題,在診斷實踐問題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改進,調整思路,並在分析、反思中不斷進行總結。
3、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分析、反思研究中的經驗教訓,及時收集研究中的資料,進行有效的歸納、概括,從而科學地揭示教學研究中的規律,最後形成有一定價值的研究報告。
4、案例研究法。教師記錄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反思。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篩選法、調查法。
5、調查法。運用采訪、座談、一般統計等方法了解、掌握課題研究情況。
八、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實現三維目標整合,關注學科的人文性,促使學生健康和諧發展,落實新課程的人才觀;關注結論更關注過程,強化學生的親身體驗,落實新課程的教學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落實新課程的學習觀,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把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和目標框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使課堂教學目標真正體現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整合,張揚教師的個性,促進教師的風格的形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真正意義上落實素質教育。
Ⅸ 請問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是怎麼安排的總目錄是什麼謝謝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高中語文課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關注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語感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學生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審美能力、探究能力。
共有15本,分別是:外國詩歌散文欣賞、外國小說欣賞、文章寫作與修改、先秦諸子選讀、新聞閱讀與實踐、演講與辯論、影視名作欣賞、語言文字應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民俗文化、中國文化經典、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中外戲劇名作欣賞。
(9)現代文閱讀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下列課程目標是選修課教科書編寫、選修課教學與評價的基本依據。
詩歌與散文:本系列可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中國古代詩詞曲選讀、唐詩選讀、宋詞選讀、元曲選讀、唐宋散文選讀、中國現代詩歌選讀、魯迅雜文選讀、外國詩歌散文選讀等。
小說與戲劇: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中國古典小說選讀、中國現當代小說選讀、外國小說選讀、中外戲劇名著選讀等。
新聞與傳記: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新聞通訊的閱讀和寫作、采訪與編輯、《史記》選讀、《托爾斯泰傳》選讀等。
語言文字應用: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語言文字專題、演講與辯論等。
文化論著研讀:本系列可以開設若干選修課程,如中外文化論著選讀、《論語》選讀、《孟子》選讀、《老子》選讀、《莊子》選讀、《人間詞話》選讀、《歌德談話錄》選讀、中華文化尋根、民俗文化專題、社區文化專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