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程標准
『壹』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解讀培訓。
在網路里有,我找了一個,沒有上傳成功。
建議你可以自己找,多找幾個參考一下。
『貳』 教師培訓筆記:如何構思一節課
備課是教師的第一次創作,可以拉升教師的創造性,還可以提升教師 的幸福感。 備課是教師的第一次創作,是教師教學的第一大基本功,是教師從教材到教案的創作過程。這作曲家作曲、畫家作畫是一個道理。不會備課,備不好課,就不可能上好課。 備課的最終作品就是通過解讀課程標准、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材、構思教學流程等項思維活動,最後形成一個書面的教學設計,即教案。這個教案包括了教師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材分析、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師生活動、教學語言、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板書設計等一系列教學要素的思考,所以說它是教師走進課堂前的一個創造。 創造教學設計可以提升教師的創造性,還可以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同一個教學內容,同一課的教材,如果你的設計和別的老師不一樣,給人家耳目一新的感覺,你會覺得非常得意,內心充滿幸福。通常我們拿去比賽的課都是特別有創意的,有創意的教學設計才有可能得大獎。所以你們千萬不要為了應付去下載別人的教案,這不但會讓你失去創作的機會,喪失從創造中尋找教師幸福感的體驗,甚至還有可能觸犯法律,侵犯知識產權。一、備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怎麼確定?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中師生所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准。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依據,它應該根據以下兩點來確定: 一是依據《課程標准》來確定。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新的《課程標准》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課程標准,所以教師備課一定要先解讀本學科的課程標准,了解課程標准對整個高中階段的要求,對本學期的要求,對具體每一節課的要求是什麼。現在有的老師教了多年,還不知道課程標準是什麼,還沒見過課程標准這本書長的什麼樣,光憑著前些年的老經驗來上課,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手上現在都還沒有這本小冊子的話,趕緊到圖書館去領。我們在課堂上哪些內容一定要講,哪些技能一定要練,哪些能力一定要培養是由課程標准說了算。比如,你教高三,就要清楚哪些題要學生做,哪些不需要做,連課程標准都沒有要求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在考試命題中的,讓學生做豈不是浪費時間么? 二是根據你所教學生的學情,即不同的年級、學科、課型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來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改所倡導的是大眾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因為依據新課改理念所制定的《課程標准》是絕大多數兒童、學生都能達到的標准,是水平考試的標准,它與精英教育、選拔性考試的高考是不能等同的。當你面對不同的學生時,要根據他們學習能力的差異來確定合理的標高,就是教學目標的高度、水準。比如,你同時擔任高一兩個班的學科教學工作,但這兩個班的學生有明顯的差異,那麼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要有所區別:你可以把好一點的班教學目標定得高一些,而另一個班的目標定得低一些,但不得低於《課程標准》的要求。一些初到深圳來的老師總是抱怨深圳的學生不好教,上課時怎麼那麼多學生不聽課,考試後怎麼那麼多學生不及格,卻沒有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他們把深圳普通中學的學生當成自己在內地重點中學的尖子生來要求,當然就會出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即使是兩個老師教同樣的教材、同一課的書,可能你的教學目標也會有所差異,但是有一點,所教同一節課的知識目標、重點應該相同。如果兩個老師設計同一節課的知識目標出現差異,很有可能是集體備課存在缺陷,沒有對本課的知識目標和重點進行充分的討論。但在技能的培養、難點的確定上是允許有差異的,因為有些知識或技能對於比較好的班可能就不是難點,但到了另一個班上有可能成為難點。 我曾經聽過一節課,教師的素質非常好,教學設計新穎,學生的探究活動很有創意,在活動中的表現也很積極,大家都認為上得不錯。但課後我問這個老師,你這節課是新課還是復習課?這個聰明的老師馬上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作為一節復習課,他所設計的探究活動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了復習的容量和進度,未能達到復習課的效果和要求。這個失誤就是沒有準確根據課型來確定教學目標所致。同樣的課,如果是上新課,可能是一堂好課,但復習課卻不一定。高三的課余高一的課,即使教同樣的知識點,但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卻有著不小的差異。 對於一名新教師來說,去誒的那個合理的教學目標恰恰是最難的一件事,所以,要多向老教師請教,在集體備課時要多參與集體討論。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了,再圍繞著如何實現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上課時就不容易偏離重心了。教學目標定位的准確與否決定了備課和上課的質量。 2.教學目標的書寫格式。 教學目標的書寫格式根據各學科的課程標准而定。絕大部分學科是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個別學科的寫法有所區別,或排序有所差異。一句話:照著你所任教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寫,要規范。二、備教材
『叄』 通過這次培訓有哪些收獲
通過學習科程、撰寫作業、班級研討、我要提問方式的學習,讓我收獲了許多,思考了很多。教授們的解讀、教材的詳盡介紹、給出的使用建議和獨到見解,使我對新課標的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別是開拓了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思路。各位專家話語里還蘊含著對英語教師的殷切期望,讓我們一線英語教師信心倍增,受益匪淺。但是,要對英語課程標准進行重新的認識和把握,對於我們所有的一線教師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下面我想談一談個人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 2011年版「課程標准解讀」的新特點通過學習我認識到,課標在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教學過程與方法、策略與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它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它以實現各個學科的課程整合為首要任務,超越了學科壁壘,並首次提出了外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構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解決了課程理念和目標設置的一致性問題,宣告了「知識+技能」時期的終結,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二、 2011年版「課程標准解讀」更具學科特點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新舊課標中教育教學理念的對比,改變了原來課程理念也適用於其他學科的普適性問題,使理念更加具體,更加具有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把握、理解和落實。三、 2011年版「課程標准解讀」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課程標准倡導體驗、參與、實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為主線,強調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如何將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應更加關注如何為學生提供最有利於語言學習的環境和盡量真實的語境;同時必須關注學校的整體課程設置與實施在行為養成上做了什麼,是怎麼做的。四、 2011年版「課程標准解讀」更加需要創新型教師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以創新的精神尋求優良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想,要做一個創新型教師,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在使用教材上要創新。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學習的情況,對教材的順序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和不斷補充擴展。我們要依靠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2、教法上要不斷創新。在積極進行課改的過程中,我們要增強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使靜態的文字變成生動活潑的語言實踐活動,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使學生在情境中用,在運用中不斷學習。3、要有新型的師生關系。我們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要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創建民主、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當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師生之間要有互動,既互相幫助又互相鼓勵,形成一個共同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局面。總之,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更加認清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切切實實地以新的角色和學生相處,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教育的主體和獲得知識的主動者,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的方法,通過英語學習了解世界,為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性格,發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識與能力盡一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盡一份心。認真學習課程標准,熟悉課程標准,才能真正地實施課程標准,才能讓課程標准對一線教師起到真正的引領作用。在此過程中,我認為最權威的解讀者就是我們一線教師自身。我會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找到突破口,挖掘出自身職業的生命動力。相信在經過無數細節的精打細磨之後,自己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肆』 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中,共設定發多少個課程主題
共27個課程主題,分別是:
1、信息技術引發的教育教學變革
2、多媒體教學環境認知與常用設備使用
3、學科資源檢索與獲取
4、素材的處理與加工
5、多媒體課件製作
6、學科軟體的使用
7、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
8、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9、交互多媒體環境下的學科教學
10、學科教學資源支持下的課程教學
11、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
12、技術支持的課堂講授
13、技術支持的學生技能訓練與指導
14、技術支持的總結與復習
15、技術支持的教學評價
16、網路學習空間的構建與管理
17、網路教學平台的應用
18、適用於移動設備的教學軟體應用
19、網路教學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0、移動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1、技術支持的探究學習任務設計
22、技術支持的學習小組的組織與管理
23、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監控
24、技術支持的學習評價
25、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解讀
26、教師工作坊與教師專業發展
27、網路研修社區與教師專業發展
(4)培訓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教師信息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證。全省中小學教師將接受每人不少於50個學時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總體發展目標。
省教育廳要求市、縣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安排專項經費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確保開展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為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伍』 小學開學前數學教師培訓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基本理念之三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2015年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015年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准,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鑽研教材,具體、准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於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2015年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文章2015年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出自。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2015年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心得體會。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願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陸』 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中,共設定發多少個課程主題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准》課程主題為三種,如下;
1、應內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容學
2、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
3、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師專業發展
共27個主題,幫助教師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
『柒』 叉車人員培訓課程標准
一般是按照考試的標准來學習的,有樁考和半坡起步,還有理論方面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