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微課設計與開發課程設計

微課設計與開發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01 17:43:24

❶ 如何寫微課教學設計的方案

一份優秀的微課設計抄方案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老師的文案策劃,另一部分是錄課機構的拍攝以及視頻處理方案。

❷ 如何設計與製作微課

一定注意要突出的地方鏡頭要有推拉,可以一邊操作,後配音,要提前組織好下一步的操作語言,形成完整的微課程,時間最好控制在5分鍾內。在錄制過程中。也可以用已有的視頻資料,再加工.編輯
錄制好的視頻。
2,可以剪輯,教師必須熟悉教材的整體規劃。可以χ繞微課程的內容進行材料的准備。不是增加工作量,還要根據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明確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這樣效果明顯,充分挖掘課時教學中的難點,可以補錄,一邊配音,准確把握教學難點,以好的策略或創意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3、錄像機等進行錄制。比如要錄制給試管里的固體加熱的實驗.錄制、修飾,學生的困惑點和障礙點在哪裡,文字的組織----等等。錄制時,接下來的就是藉助手機。
(2)基於教材和學情,充分研究學情。
有了微課程的設計內容。
二,一遍就行,不用重錄,重、包裝等等。
(3)有好的教學策略或創意。也就是說錄制前要先對實驗的操作進行詳實的語言組織,找到教學的難點,可以剪輯、難點,如果講錯了,是成功錄制的前提。對某一課時的教學、手持dv,而是簡化教學設計,可以改,也就明確了微課程的設計思·;也可以只操作、照相機。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
1.微課程簡單化、製作微課程時的注意事項.准備
(1)教師要熟悉教材和學情,一邊錄制、整合,課標要求,就是微課程的內容1

❸ 企業內訓師如何快速學會微課設計與開發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專實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屬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❹ 如何設計和開發中學化學微課

1、中學歷史學科的微課應用素材與資源分類研究;

2、微課資源開發和利用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前景研究

3、如何開發(設計與製作)中學歷史學科微課資源的研究;

4、微課資源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5、微課資源開發利用與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類型,微課在歷史教學工作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課研究的相關理論建設正在完善充實中,微課資源建設處於剛起步階段,探索微課技術在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重大現實意義:
(1)從理論方面看,把微課引入中學歷史學科,有利於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普及微課概念,遵循學生學習心理的規律,落實新課程理念。
(2)適合於中學學生自學,因為視頻時間短,有利於學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徹理解視頻中的教學內容。微課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規律,尤其適合在沒有教師督促的情況下學生自學。
(3)本課題的研究能夠帶動一線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錄像軟體和視頻處理軟體方面的能力。微課技術在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應用,能夠促成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恰當的使用微課,一批優秀教師掌握微課的設計與製作。
(4)由於微課的概念不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識內容合理呈現即可。通過對微課技術在新課程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資源開發和應用研究,可以促使教師集中精力對微課內容濃縮精煉,優化資源質量。
(5)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學校做得好的或比較成熟的微課,也期望我們課題組的教師為微課技術發展「添磚加瓦」,推動參與課題研究學校教師的優質微課資源輻射到其他兄弟學校去,做到資源共享。
(6)在大數據時代,微課細化到了知識點和具體某一教學環節,可以很方便的進行資源庫索引,同時,微課作為知識體系的一個「標准零件」,可以適用於各種教材版本,而不像過去,教材一經改動,配套的教學光碟馬上作廢,過去,教學資源是被教材版本綁架的。微課,將會變革資源庫建設理念。

❺ 《授課呈現與課程開發設計》

課程這一章的內容是比較抽象的,也是做題的時候容易出現錯誤的章節。因為課程這一章會出現很多的專有名詞,例如:課程類型、課程設計、課程計劃、課程標准、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評價等等。很多同學對於這些概念區分不開,做題就無從下手。接下來主要對於其中的重要考點課程內容,進行細致地介紹。

考點:課程內容

首先,課程內容還有兩個別稱是需要知道的:課程內容又叫做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又叫做課程的文本表現形式。從宏觀到微觀涉及到三個方面: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材。

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課程計劃其實就是一個指導性文件,這個指導性文件當中規定了一些具體內容,包括:教學科目的設置;學科順序;課時分配;學年編制與學周安排。其中,課程設置是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這部分的知識點要作為重要的單選題來進行備考。

除此之外,還要知道課程計劃的作用:是指導和規定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

我國義務教育的課程計劃應當具備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的特徵。這個知識點要注意和義務教育的特點: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進行區分。

課程標准: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也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其中包括以下內容: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附錄。這個知識點要作為多選題備考。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是課程目標,這里要進行單選題備考。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這里經常會考查多選題,教材包括哪些。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故人們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

教材編排的兩種模式: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與直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

(1)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復的編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關於教材編排的兩種形式要把握其中的關鍵詞,其中直線式的特點是內容不重復,螺旋式是內容重復出現。

❻ 如何製作開發優秀微課

現如今,最大的熱點當屬微課程了。不論教育行政部門,還是有關高校,均將目光投到了微課程方面。近日,筆者在山東、深圳、浙江等地培訓期間,與當地教師深入探討了微課程。微課程應該記錄什麼呢?第一點是記錄教師個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第二點記錄的是教師幫助學生認知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活動。
一問:什麼是微課程?
什麼叫微課程?網路上對微課程這一概念有很多個定義。但是總體來看,微課程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用數字化手段處理,數字化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替代老師上課,同學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反復來看。微課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聲化,如果只是有聲化就根本不需要人來讀,因為電腦可以直接讀出來。因為人具有情感、態度、價值觀,隱性知識是計算機語音翻譯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課程就是把老師的講解、對課程的理解記錄下來。
微課程應該記錄什麼呢?第一點是記錄教師個體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第二點記錄的是教師幫助學生認知的教育策略、教學方法和他與學生的情感活動。
我認為,微課程應該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李玉平老師的微課程,第二大類是佛山的微課程,第三大類是可汗的微課程。為什麼這樣分類呢?
按照三者內容來分,李玉平的微課程是課程教學的「三小」研究(關注小現象、開發小策略、積累小故事),他做成了一種PPT數字故事用於教學活動,所有的教學情景就是教學的反思、總結,其理念就是教師專業發展,這種發展確實是很受老師歡迎,在全國很多的省市,都在學習這種方式。
佛山微課程最近舉行了一個比賽,獲獎的一等獎作品,其最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是課程的實錄,然後課程實錄截取三五分鍾的一個片段,現在隨著可汗學院觀念的普及,佛山微課程也出現一部分像可汗這樣的學校,但是它的主體還是以課程實錄為主的。
國外的腦科學研究發現,學生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高,10分鍾以後降下來了,如果老師不改變方法和內容,那麼大家注意力一直會很低,然後到了下課的時候就興奮,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二問:什麼不是微課程?
1.輔助教師講課的多媒體課件
有很多老師把自己的微課程做成了一個輔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這個叫CAI課件,它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性的助手,幫助老師把講課的內容呈現在屏幕上。為什麼很多老師把微課程做成了過去講課的課件呢?學校培訓老師做課件,時間長了大家「中毒」太深,所以一做就做出課件,他們沒想到微課程和課件是兩碼事情,微課程是學生自助學習看的,課件是幫助老師講課的,它是以教師為中心或以學生為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要意識到微課程的學習是一次教育觀念根本性、顛覆性的變化,很多老師還需要有觀念更新的過程。
2.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切片
這個原因也跟過去一樣,過去搞了太多的視頻錄像,所以大家養成思維定式,一說做一個課堂錄像,就剪一段,這個不是微課程。還有就是國家精品課程,我們把它稱為優秀課程現場的數字化搬家,搬到網上,它不是微課程。因為微課程不等於課堂過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課程不等於完整課程的局部課程,它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
三問:微課程設計與編教材有何區別?
1.微課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對比下,紙質教材和微課程的區別,紙質教材是一個嚴謹的知識體系,它客觀介紹學科知識,故事感不強,那時候我在出版社講微課堂的時候,出版社的編輯告訴我:「編教材的時候,要記得三審,而且要嚴格編審制度,你編輯的課程里帶有情感的話全部刪掉,不能夠留的。」
2.微課程需要靈活的教學策略
紙質教材是通過國家統一課標,使用學術性語言來描述課間知識的,而微課程可以用更加靈活的教學策略,更加豐富多樣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另外,紙質教材是全體學生用同一個版本,同樣的教學,而微課程可以針對班上的學生,可以採用更加靈活的、個性化的施教方法。因為有些老師,他知道學生喜歡什麼,他知道學生哪些地方不足,他知道怎樣講別人才容易明白。
3.微課程可以互動,是集體的智慧
紙質教材是單一的紙質載體。而微課程可以用多媒體技術,用移動技術,可以有聲音動畫和視頻,形成互動,這一點是紙質教材永遠做不到的。因為它受到載體的限制。再看作者群,現在的紙質教材來源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編輯,是少數群體的智慧。但是微課程不一樣,全中國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發揮自己的魅力。
四問:怎麼設計微課程?
微課程和紙質教材之間,不是排斥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各有各的用處。它們結合在一起,我認為才是一個全方位的,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的教材。我們來分析一下設計微課程程序的三大要素。
首先是選題。選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如果剛開始做微課程的時候,我建議從易錯點開始。因為它立竿見影來得快,可以提高學生的中考、高考成績,一用就行。
其次是設計。設計是什麼?就是報告內容結構。但是我特別要強調創意,回顧了三五分鍾講一個點,創意視頻,如果照本宣科念,學生不喜歡。
再其次是製作。製作主要是在技術上學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們組織的教學裡面,首先是用手機和平板的攝像,老師在備課稿紙上寫,然後錄下來就可以了。
如何把握微課程的發展趨勢
1.內容為王,輔以好的形式
微課程下一步怎麼發展?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就是微課程的內容的發展和形式的發展,要注意內容是核心,內容是主體。千萬不要去追求那種漂亮的或者說是有創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內容。但是,妥當的形式可以提高內容的表達的效果。再下一個是創意和簡易。微課程最好是簡明的,越簡單越好。這個基礎上有新的創意則會使課程顯得更妙。創意和簡明是一對,內容和形式是一對,要把這幾對矛盾處理好。
2.系列化發展
無論是出版社、公司還是學校,那麼你會這樣考慮:微課程將會向著系列化,與教材配套方面發展。
現在很多老師剛開始學習微課程的時候,只是一個零散的、單獨的,或者說只是為參加他們的評比做的。倘若要深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微課程」就應該是系統化的、配套的。
3.增強浮動性
打個比方來說,可以在微課程中加入學生自成參數,讓學生可以按照設計,去調控微課程的發展,在其中增加一些必要的互動式練習。
4.增加微課程的知識管理系統
打個比方來說,讓學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筆記和共享。添加一個學習分析系統,老師可以通過它了解學生狀況。
5.創新和選題的引領發展
整個微課程的發展,應該是創新和選題的引領發展,關鍵是創意。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微課程」,又可以是教師自己做,兩者皆有利亦有弊端。由於教師自身的閱歷、時間的限制,並不能大規模地完成「微課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