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中學校本課程共開設了A,B,C,D共4門選修課,每個學生必須且只能選修1門選修課,現有該校的甲、乙、丙
(1)每個學生必須且只需選修1門選修課,每一人都有4種選擇,總共有4 3 =64(3分) (2)恰有2門選修課這3名學生都沒選擇的概率:P 2 = = (6分) (3)設某一選修課被這3名學生選擇的人數為ξ,則ξ=0,1,2,3(7分) P(ξ=0)= = ,P(ξ=1)= = ,P(ξ=2)= = ,P(ξ=3)= = , 分布列如下圖: ∴Eξ=0× +1× +2× +3× = (12分) |
❷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中小學課程設置標准,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體育(4節)藝術【包括音樂、美術】(4節)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2)中學校本課程實施方案24節氣擴展閱讀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課程管理的組成部分,它需要有領導的支持,專家的指導,教師的努力和參與,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支持和評價。總體上說,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
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❸ 鄭州市第六十八中學的校本課程
學校十分重視校抄本課程的開發,力圖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突出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達到提高總體辦學水平的目的。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宗旨,優化學科課程,強化活動課程,逐步形成了富豐富而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通過組織培訓,外出學習,課題研究,教師思想觀念先進,具有較強的改革創新意識,教學管理、科研能力、業務水平逐年上升,並初步具備課程開發實施能力。在信息技術、科研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英語教學、語文讀寫同步運行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的成功經驗。

❹ 某中學校本課程共開設了A,B,C,D共4門選修課,每個學生必須且只能選修1門課程課,現有該校的甲、乙、丙
(I)恰有2門選修課這3名學生都沒選擇的概率:P 2 = = (6分) (II)設A選修課被這3名學生選擇的人數為ξ,則ξ=0,1,2,3(7分) P(ξ=0)= = ,P(ξ=1)= = ,P(ξ=2)= = ,P(ξ=3)= = , 分布列如下圖: ∴Eξ=0× +1× +2× +3× = (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