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小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

小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

發布時間: 2020-11-29 03:59:48

① 深圳市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體現了哪些地方特色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強迫性教育,但我們面向的全體學生是由一個個有很大差異性的個體學生組成。義務教育不僅僅是「合格教育」,也不能理解為「平均教育」。理想的義務教育是全面性和差異性、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統一。以人為本,實施班集體下的個性化教育,是現代義務教育應有的新理念。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讓每個學生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人人成才,這才是教育本源意義上的真正公平。
因此,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迫切要求,也是總結和推廣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經驗、呼應我省高中課程改革、進一步促進我省基礎教育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
要實施好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必須充分認識、准確把握《指導意見》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要求。
第一,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本次深化義務教育課改的指導思想是: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總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改革育人模式,推進因材施教,保護和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和培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和特長,讓每一位學生愉快學習、幸福成長。本次深化義務教育課改的總體目標是:在體現義務教育基礎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礎上,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評價,積極推進差異化、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這一目標是我省基礎教育到達一定水準後,義務教育內涵發展的新要求,是今後一段時間指導義務教育各項改革的重要指南。
第二,加強課程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指導意見》把義務教育課程分為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兩類。基礎性課程指國家和地方課程標准規定的統一學習內容;拓展性課程指學校提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各地和學校要認真研究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按規定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各地和中小學要加強課程建設,積極開發開設體現地域和學校特色、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拓展性課程,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科目和活動,了解自己的特點,找到自己的長處,為將來選擇合適的高中和進入高中後的選課學習打基礎。
第三,改進課程實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科目過多、專題教育過多,加上各種形式的「搶跑式」提前教育和過度教育,學生課業負擔較重,主動學習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統籌課程實施,整合課程內容,讓孩子有時間參加自主選擇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有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根本上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為此,義務教育課程要做到三個「加強」:加強各學段課程的相互銜接;加強各類課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整合;加強課內外各類課程資源的統籌利用,營造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在課程整合實施過程中,特別要強化兩個領域:一是強化德育課程。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和學習、生活習慣。樹立「大德育」理念,進一步梳理每個學段的德育目標,把品德課、少先隊活動、團活動、各類專題教育等德育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教育。把德育目標滲透於各門學科教學,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二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學校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有效途徑,建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機制。不僅綜合實踐活動內部的四大塊內容可以整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也可整合實施,三者的課時由學校根據實際統一安排,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尤其要保障學生參加「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時間,課程計劃內小學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於5天,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每學年不少於10天。
第四,設立課時底線,給學校更多的教學安排自主權。新修訂的2015年版《浙江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給了學校更多的課時安排自主權,學校可根據實際積極探索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多學期等課時安排方式。但各學校課時安排不能突破兩條底線:第一條底線是不得增加周總課時和周教學時間總量,第二條底線是不得「挪用」品德、音體美、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在此前提下,學校可在國家規定的課時比例范圍內,自主安排其他課程的課時,增加拓展性課程的課時。增加課時安排靈活性有利於豐富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增強學校的課程改革活力,為中小學走特色辦學之路創造條件。今後允許不同學校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學期課程安排表,甚至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出現月課程表、周課程表。

② 小學一個班級的學生人數限制在多少人教育部規定的

根據教育部《關於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教人〔2002〕8號)的實施意見,對中小學每班學生的人數做了明確的規定,小學40至50人,中學45至50人。

(2)小學地方課程教學計劃擴展閱讀:

中小學人員編制的核定和分配

1、中小學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學要求安排班額,並根據班額組織教學班級。原則上普通中學每班學生45~50人,城市小學40~45人,農村小學酌減,具體標准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要結合近幾年高中、初中、小學各學段入學人口變化情況,綜合考慮學校校舍、教師數量等條件適當安排班額和班級數。

在入學人口高峰時期可採取過渡辦法安排班額,但要採取有力措施解決班額超過55人的現象,遏制部分中小學班額過大的勢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素質教育和教學改革的要求降低標准班額。

2、按照國辦發〔2001〕74號文件的編制標准折算,普通高中每班可配備教師3.0人;普通初中每班可配備教師2.7人;城市小學和縣鎮小學每班可配備教師1.8人;農村小學每班可配備教職工數由各省(區、市)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教師數確定後,職員、教學輔助人員、工勤人員編制按教職工總數的一定比例計算,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核定到校。

3、各地可根據國家規定的中小學各年級教學計劃和課程計劃,綜合考慮教師所承擔的備課、批改作業、指導課外活動等教育教學任務和學校分配的其他工作,結合教師編制總數等因素確定教師標准周授課時數。

4、按照國辦發〔2001〕74號文件規定,在具體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時,內地民族班中小學,城鎮普通中學舉辦民族班的學校和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的班級,寄宿制中小學校,鄉鎮中心小學,安排教師脫產進修,現代化教學設備達到一定規模的學校,承擔示範和實驗任務的學校,山區、湖區、海島、牧區和教學點較多的地區,在按照學生比例計算編制的基礎上,按照從嚴從緊的原則適當增加編制。

安排教師脫產進修所增編制以及承擔學生勤工儉學和實習任務的校辦工廠(農場)核定的少量後勤服務事業編制,按隸屬關系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安排使用。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