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控制交換技術課程設計
㈠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
自動電話交換由「機電」方式向「程式控制」方式演變,是20世紀電話通信的又一次重大變革。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就是電子計算機控制的電話交換機。它是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用預先編好的程序來控制電話的接續工作。1965年5月,美國貝爾系統的1號電子交換機問世,它是世界上第一部開通使用的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但這還不是時分數字式的,而是所謂「空分」的。什麼叫「空分」?空分就是用戶在打電話時要佔用一對線路,也就是要佔用一個空間位置,一直到打完電話為止。過去機電式的交換機都是空分方式的。從1965年到1975年這10年間,絕大部分程式控制交換機都是空分的、模擬的。為什麼不直接實現數字化呢?這是因為交換機中的兩大部分,即公共控制設備部分和通話電路接續部分中,隨著電子器件、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解決公共控制設備的電子化、實現計算機控制比較順利;而想要把通話接續部分的金屬接點換成電子接點卻比較困難,因為沒有一種電子接點的開關性能(即開關斷開時的電阻與接通時的電阻之比)能比得上金屬接觸點。
1970年,法國開通了世界上第一部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採用時分復用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隨後世界各國都大力開發。進入80年代,程式控制數字電話交換機開始在世界上普及。
程式控制數字交換與數字傳輸相結合,可以構成綜合業務數字網,不僅實現電話交換,還能實現傳真、數據、圖像通信等的交換。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處理速度快,體積小、容量大,靈活性強,服務功能多,便於改變交換機功能,便於建設智能網,向用戶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電話服務。因此,它已成為當代電話交換的主要制式。
㈡ 關於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論文有哪些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技術具體說說你的題目要求,
㈢ AT89C51單片機可以用於程式控制交換技術設計嗎
如果不是很復雜,51單片機是也可以完成的。
懂事電子設計 Vgz
㈣ 求大神一篇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技術的論文 有目錄 有摘要 文獻 附錄的 好的話還加分 要求十頁
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技術的論文我幫助 給撰稿啊~原創的.
㈤ 誰有路由協議與交換技術的課程設計網站構建
(一)要有全局觀念,從整體出發去檢查每一部分在論文中所佔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當,篇幅的長短是否合適,每一部分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比如有一篇論文論述企業深化改革與穩定是辯證統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業為例,說只要幹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則,與職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數職工的理解。從全局觀念分折,我們就可以發現這里只講了企業如何改革才能穩定,沒有論述通過深化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職工收入增加,最終達到社會穩定。
(二)從中心論點出發,決定材料的取捨,把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棄,盡管這些材料是煞費苦心費了不少勞動搜集來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塊毛料寸寸寶貴,捨不得剪裁去,也就縫制不成合身的衣服。為了成衣,必須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材料只是為形成自己論文的論點服務的,離開了這一點,無論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須捨得拋棄。
(三)要考慮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初學撰寫論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論點和論據沒有必然聯系,有的只限於反復闡述論點,而缺乏切實有力的論據;有的材料一大堆,論點不明確;有的各部分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邏輯關系,這樣的論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這樣的論文是沒有說服力的。為了有說服力,必須有虛有實,有論點有例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論證過程有嚴密的邏輯性,擬提綱時特別要注意這一點,檢查這一點。
(四)論文的基本結構由序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組成。序論、結論這兩部分在提綱中部應比較簡略。本論則是全文的重點,是應集中筆墨寫深寫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綱上也要列得較為詳細。本論部分至少要有兩層標准,層層深入,層層推理,以便體現總論點和分論點的有機結合,把論點講深講透。
㈥ 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概念
就是程式控制交換機支持最多接2條外線, 最多同時接8個分機.
通俗說,就是你上電信申請2條電話線插在交換機上,你的辦公室或者家裡能放最多8部電話分機,可以8個電話共享兩部電話線通話,也能內部分機之間通話
㈦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基本構成
電話交換機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用戶間通話的接續。基本劃分為兩大部分:話路設備和控制設備。
話路設備主要包括各種介面電路(如用戶線介面和中繼線介面電路等)和交換 (或接續)網路;控制設備在縱橫制交換機中主要包括標志器與記發器,而在程式控制交換機中,控制設備則為電子計算機,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和輸入 /輸出設備。
程式控制交換機實質上是採用計算機進行「存儲程序控制」的交換機,它將各種控制功能,方法編成程序,存入存儲器,利用對外部狀態的掃描數據和存儲程序來控制,管理整個交換系統的工作。 用戶電路的作用是實現各種用戶線與交換之間的連接,通常又稱為用戶線介面電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根據交換機制式和應用環境的不同,用戶電路也有多種類型,對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來說,目前主要有與模擬話機連接的模擬用戶線電路 (ALC)及與數字話機,數據終端(或終端適配器)連接的數字用戶線電路(DLC)。模擬用戶線電路是適應模擬用戶環境而配置的介面,其基本功能有: .
饋電(Battery feed):交換機通過用戶線向共電式話機直流饋電; .
過壓保護(Overvoltage Protection): 防止用戶線上的電壓沖擊或過壓而損壞交換機..
振鈴(Ringing):向被叫用戶話機饋送鈴流..
監視(Supervision):藉助掃描點監視用戶線通斷狀態,以檢測話機的摘機,掛機,撥號脈沖等用戶線信號,轉送給控制設備,以表示用戶的忙閑狀態和接續要求..
編解碼(CODEC):利用編碼器和解碼器(CODEC),濾波器,完成話音信號的模數與數模交換,以與數字交換機的數字交換網路介面..
混合(Hybrid):進行用戶線的2/4線轉換,以滿足編解碼與數字交換對四線傳輸的要求..
測試(Test):提供測試埠,進行用戶電路的測試。
這7種功能常用第一個字母組成的縮寫詞(BORSCHT)代表。對於模擬程式控制交換機,不需要編解碼功能;而在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中,除某些特定應用的小型交換機利用增量調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採用PCM編解碼方式。數字用戶線電路是為適應數字用戶環境而設置的介面,它主要用來通過線路適配器(LAM)或數字話機(SOPHO-SET)與各種數據終端設備(DTE)如計算機,列印機,VDU,電傳相連。 在交換機內各部分之間或者交換機與用戶,交換機與交換機間,除傳送話音,數據等業務信息外,還必須傳送各種專用的附加控制信號(信令),以保證交換機協調動作,完成用戶呼叫的處理,接續,控制與維護管理功能。按信令的作用區域劃分,可分為用戶線信令與局間信令,前者在用戶線上傳送,後者在局間中繼線上傳送。如果按信令的功能劃分,則可分為監視信令,地址信令與維護管理信令。
用戶線信令
它是在用戶與交換機之間用戶線上傳送的信令。對於模擬電話用戶線,這種信令包括:
一.監視信令 此信令反映直流用戶環路通斷的各種用戶狀態信號,如主叫用戶摘機(off-hook)(呼出佔用),主叫用戶掛機(on-hook)(正在清除或拆線)及被叫用戶摘機(應答),被叫用戶掛機(反向清除或拆線)。交換機檢測到這些信號時便會執行相應的軟體,產生有關的動作,如交換機向主叫用戶發撥號音或忙音,回鈴音等,或向被叫用戶饋送振鈴信號等。
二.地址信令(被叫號碼) 此信令為主叫用戶發送的被叫號碼,交換機識別後控制交換網路進行接續。目前廣泛應用的模擬話機有兩類:脈沖式話機與雙音頻式話機。
1.直流脈沖信號 撥號盤話機或脈沖式按鍵式話機發送直流脈沖信號,通過話機撥號控制用戶環路電路斷續而產生直流脈沖串。
2.雙音多頻信號 程式控制交換機的快速多頻按鍵話機所發送的撥號信號,不再用脈沖而用同時發送的「雙音」表示一個數字。
局間信令此信令是在交換機或交換局之間中繼線上傳送的信號,用以控制呼叫的接續。由於目前使用的交換機制式和中繼傳輸信道類型很多,組網涉及面廣,因而局間信令比較復雜。為保證通信網中交換機互通,必須建立統一的國際與國內標准。根據信令通道與話音通路的關系,可將局間信令分為隨路信令(CAS,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ling)與共路信令(CCS,Common Channel Signalling);若按信道與信號的形式,又可分為直流,交流與數字型信令。如同用戶線信令,也可將局間信令按功能分為監視信令,地址信令與管理信令。各種機電式交換機都採用隨路信令,雖然目前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仍多採用隨路信令,但它一般具有採用共路信令的功能與潛力。為充分發揮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系統的優點,採用先進的共路信令是當前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一. 隨路信令 將話路所需要的控制信號由該話路本身或與之有固定聯系的一條信令通道來傳送,即用同一通路傳送話音信息和與其相應的信令。
二.共路信令 將一組話路所需的各種控制信號集中到一條與話音通路分開的公共信號數據鏈路上進行傳送。CCITT No.7號信令是一種目前最先進,應用最廣泛的國際標准化共路信令系統,由於它將信令和話音通路分開,可採用高速數據鏈路傳送信令,因而具有傳送速度快,呼叫建立時間短,信號容量大,更改與擴容靈活及設備利用率高等特點,最適用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與數字傳輸相結合的綜合數字網和未來綜合業務數字網。
㈧ 大學通信工程的課程有哪些!!! 要具體一些!!
主幹課程:
電路理論與應用的系列課程、專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電磁場理屬論、數字系統與邏輯設計、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等。
實踐教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計算機上機訓練、電子工藝實習、電路綜合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一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不少於30周。
(8)程式控制交換技術課程設計擴展閱讀
通信工程專業培養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通信工程(也作電信工程,舊稱遠距離通信工程、弱電工程)是電子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電子信息類子專業,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應用。本專業學習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