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標准四年級科學教案

新課程標准四年級科學教案

發布時間: 2021-02-02 19:20:35

1. 四年級語文上冊新課標人教版教案

新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全套教案[原創] ,共79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新的一學年又開始了,為使本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我在假期里借閱了第七冊語文書和《教師教學用書》,現結合教材特點和教學要求及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特擬定了如下計劃:
一、基本情況
本班有學生10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4人。根據上學年抽考的情況來看,全班參考10人,均分67分,及格8人,及格率80%,優生5人,優生率50%。
二、教材理解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按專題編組。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並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3—5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後課文連接起來,並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後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幫助了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教材後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另有「寬頻網」「趣味語文」「展示台」「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本冊要求認識200字,會寫200字。本冊教材改變以往幾期將每課詞語列在書後,而是將每篇課文的詞語列在每組課文後為「詞語盤點」,分「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兩欄。
2、教材重難點
①重點學習18篇精讀課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詞語,重視朗朗訓練、默讀訓練。練習朗讀和默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語言;向課外擴展延伸。
②學會寫書信。
③積累語文園地和精讀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三、教學目標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受到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造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和學會生存的啟蒙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拼音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多音字,能辨別形近字。
3、繼續學寫鋼筆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本冊的200個生字,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4、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表達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藉助中心句,正確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能分清文章中的事物與聯想;能提高默讀的速度;能選擇句子的表達方式;學會積累詞語,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會讀科普文章,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科普文章的語言特點。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並能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結合課文的學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6、能有中心有詳有略地記一件事;能用先概括後舉例的方法寫人;練習從內容、詞語、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把自己寫得不具體的作文改具體;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能寫書信和其他常見應用文;會在文章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逐步養成課外讀物閱讀的習慣。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於20萬字。
四、教學策略:
1、要熟悉本冊教材的學期教學目標,把握單元教學和課文教學目標,並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好課時教學目標。
2、扎實進行語言訓練,本學期著重進行分段的訓練,但仍應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朗讀、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基本的訓練,本冊教材有兩個單元著重進行默讀和背誦的訓練,課堂教學中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教師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本冊教材的單元訓練點編排,考慮到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聯系。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注意表達的方法,從讀中學寫。聽說訓練除了教好4次聽說訓練外,閱讀教學中要練習聽話說話。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落實各單元訓練重點,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本冊教材的一個特點是各單元有明確的閱讀、習作、聽說訓練點,教學中要把這些訓練點的要求落到實處。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為重點組織教學,從內容分析導向轉移到訓練目標導向上來。一篇課文教學2-3課時,要著重考慮怎樣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基本技能,避免字、詞、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內容分析,忽視訓練重點。在進行閱讀訓練時,要發揮「學習提示」的作用,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提示」的教學,有的可以放在學習課文前;有的可以放在學習課文中進行;還有的可以在學完課文後再鞏固、加深認識。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本計劃以提高教師素質為基礎,以解放思想、一心一意抓課堂教學為重點,以幹事創業、放開手腳抓質量為突破口,以新課程標准為指針,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為目的,真抓實干,扎實工作,為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成績而努力奮斗。
6、給學生推薦讀課外書《格林童話》和《愛的教育》。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時間 教學內容
1 8.25—8.29 1 觀潮
2 9.1—9.5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3 鳥的天堂 4 火燒雲
3 9.8—9.12 語文園地一 5 古詩兩首
4 9.15—9.19 6 爬山虎的腳 7 蟋蟀的住宅 8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5 9.22—9.26 語文園地二 9 巨人的花園
6 9.29—10.3 "國慶"假
7 10.6-10.10 10 幸福是什麼 11 去年的樹 12 小木偶的故事
8 10.13—10.17 語文園地三 13 白鵝
9 10.20—10.24 14 白公鵝 15 貓 16 母雞
10 10.27—10.31 語文園地四 17 長城
11 11.3-11.7 18 頤和園 19 秦兵馬俑 語文園地五
12 11.10—11.14 20 古詩兩首 21 搭石 22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3 11.17—11.21 23 卡羅納 24 給予是快樂的 語文園地六
14 11.24—11.28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7烏塔
15 12.1—12.5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語文園地七
16 12.8—12.12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30電腦住宅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17 12.15—12.19 32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語文園地八
18 12.22—12.26 期末復習
19 12.29—08.1.2 期末復習
20 1.5—1.9 期末考試

1 觀 潮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並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教學重、難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覺自然之壯美。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反映錢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2、課件。(圖文並茂、聲樂結合)
第一課時
直奔「潮」,整體感知
1、釋題知「觀潮」。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這兒的「潮」,就是指錢塘江大潮。「觀 潮」,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吧?
2、人文理「觀潮」。
a、導人。是啊,錢塘江大潮是我國的一大自然景觀,一個旅遊勝地。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者一同走近它,觸摸它、觀賞它、感覺它!
b.讀文。請大家快速地讀通課文,讀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話,是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這么一個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現潮最好的地方。
◆這里的「這一天」和「這里」分別指的是什麼?你能聯繫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試著說一說嗎?(農歷八月十八,海寧市的鹽官鎮)
◆「據說」怎麼講?自古以來堪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我們」這些人親眼目睹了,究竟是否與「據說」的一致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問題。
品味「奇」,感覺奇觀
你認為「天下奇觀」奇在哪裡呢?
1、邊默讀課文邊用「 」劃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匯報)
2、重點品讀「潮來時」的「奇」:壯觀、奇特。
a、點撥:句l:「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句2:「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
◆感悟形象:此時此刻,你心中最想說的話是什麼?眼看潮水來了,帶給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
◆適時引導學生聯系「悶雷滾動、一條白線」的情景談感悟。(奇:聲音、形4k)
b.精讀第4自然段,立體賞「奇觀」。
◆范讀,朗讀感受:這時,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提高學生咬文嚼字品評「奇」。
潮水的長。你懂「橫貫」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好嗎?
潮頭的高。想像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牆」這樣的場面。
潮水的氣勢猛、聲音響。「齊頭並進、浩浩盪盪」,你能想像得出那是一種怎樣的場面嗎?再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那時的潮水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氣勢呢?
◆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為什麼?(由遠及近,點撥「移」字的精妙)
◆欣賞課件:同學們都談得挺不錯的,那麼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大家剛才想的一樣呢?那就請大家一起凝神觀賞這驚心動魄、壯麗奇特的一刻吧!+品讀回味:欣賞了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詞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會讀得更好了,是嗎?
◆對話追問: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做呢?(啟發學生與課文、作者、大自然對話)
◆美讀升華:你能把自己對錢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嗎?
◆配樂朗讀:「潮來時」的三、四自然段。(語速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頓挫有力)更奇的還在後頭!請往下讀。
3、自主品讀「潮去後」的「奇」。
a.讀了之後,你覺得更「奇」的體現在哪些情景里,哪個詞語里?
b.適時點撥感悟:「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義及其景象。
c「恢復」一詞能去掉嗎?為什麼?(引發學生聯系前文)
4、品讀「潮來前」的「奇」。
a.過渡:的確,錢塘江大潮還未出現時,江面是很平靜的。當然,平時的錢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過,在「觀潮日」這一天,我們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與期待,於是在江潮來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翹首相盼。
b.引讀:帶著這種心情讀好句子。(舒緩而又神秘、盼望的語氣)
深悟「奇」,回歸整體
激情;剛才我們彷彿追隨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賞了一次大潮,錢塘江大潮以它的壯麗、它的雄奇,令我們嘆為觀止,使我們深深折服!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再次投入地捧起書讀好課文,回味「觀潮」中的這美、這壯、這奇吧!

第二課時
讀文,理清層次
1、回憶;上節課我們品味了那「天下奇觀」所帶給我們壯觀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還歷歷在目!還記得一開始大家讀了課文三、四兩個自然段後,你們發現這里都是在寫什麼?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寫了什麼?
分小組讀段落。
2、點撥時間詞,嘗試分段。(按「潮來前、潮來時、潮去後」的順序分段)
積累,課外拓展
1、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處,相機點拔比喻句的樣式。如:好像、猶如、形成)
2、自主積累:自選感興趣、欣賞的精彩語句,進行美讀積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課件,圖文並茂)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4、練習課堂作業。
5、課外拓展:(任選一題)
a、上網搜索、電子閱覽、圖書館查找:我國其他「天下奇觀」的景點的資料和圖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可以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匯報交流。
c.在時而奔騰咆哮、時而溫婉低語的音樂聲中,指導學生:
◆仿寫描寫景物具體的一個片斷。
◆ 抒寫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話。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詞句。
2、學習抓住重點,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的讀書方法,並學會用自己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從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進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抓住重點,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的讀書方法
激趣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嗎?我國的青藏高原被稱為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這塊高原上還有兩個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最深、最長的河流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隨著作者足跡去領略一下那裡的神奇風光。
自由朗讀,憑借拼音讀准生字字音,並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自學反饋,質疑問難
1、指名分節朗讀,結合對生字讀音的正音。(如:「移、脈、卉、罕」等)
2、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向讀者介紹大峽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
b.……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鬱郁蒼蒼的原始林海。
c……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
3、質疑問難,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抓住要點,簡要復述
1、默讀課文,抓住每一段的要點,思考具體內容。
2、指名概括課文的內容。
深入研究,晶位語言
要求按下列問題讀書思考:
a、作者用什麼來證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b.課文中一連幾處用了「從……到……」的句式,讀了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麼了?
c.為什麼把九個垂直自然帶比做「凌空展開的一幅神奇美麗的畫卷」?
在各自研讀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然後全班討論,教師從以下幾方面點撥:
1、作者用非常具體、准確的數據來證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峽谷。結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復用「從……到……」的句式,使讀者形象地感到大峽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圍廣大,形態多樣,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
3、這些景觀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於是就有凌空的感覺;而且每一個自然帶的景色都不相同,說它是神奇美麗的畫卷是非常確切的。結合理解「人跡罕至」。
熟讀課文,積累詞語
1、選擇最精彩的語段多讀幾遍。
2、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要求學生查閱有關青藏高原神奇景觀的資料,在班級交流。

3 鳥的天堂
學習目標
1、認識「漿、耀」等14個生字,會寫「隙、暇」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應接不暇、不可計數」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描寫最美的或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激發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激發熱愛自然的情趣。
課前准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鳥、樹的詞語。
2、製作大榕樹,百鳥飛翔和畫眉的課件。
3、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揭題
1、出示「天堂」,提問:這個詞常常用來比喻什麼?(比喻羌好的生活環境,沒有煩惱,只有快樂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鳥的天堂」指什麼?
出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交流:你喜歡讀哪一節?
教師相機出示學生感到陌生或困難的詞語:
縫隙、顫動、應接不暇、靜寂。
精讀大椿樹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圖文對照:欣賞圖畫(課件——大榕樹),把能表示榕樹特點的詞寫到黑板上,可以從課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詞來概括。
3、我們來看同學們所寫的詞,有不合適的嗎?井把它劃去。
4、大榕樹的這些特點,都交叉地寫在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現在老師只要求你們通過自古的朗讀,把這些特點表現出來,你先自己試試。
5、指名讀。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3c5L生根,有許多根

2.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跳動起來會怎樣二教案及反思

一、科學教育理論指導:
《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主要採用「探究——研討」的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對跳動起來身體發生的變化進行觀察、研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以得出除了呼吸加快外(上節課內容),心臟比平靜時也加快。教學設計是以「探究、開放、自主、合作」為指導思想來組織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思想和方法。
二、生命科學領域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梳理:
生命科學以生命為研究對象,以培養全體學生的生命科學素養為主旨,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熱愛自然,形成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等觀念。《跳動起來會怎樣(二)》是新教科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中的第四課。本單元屬於生命世界領域的教學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身體的結構」和「骨骼、關節和肌肉」在人體中的作用、跳動起來呼吸加快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的,了解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並建立保護心臟的意識,為後續學習「相互協作的人體器官」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身體內部的各種活動和變化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個暗箱,學生能夠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觀察,當學生發現身體在工作中的協調工作特點之後,將會感受到人體那種精密、和諧之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十分典型的「提出問題——推測——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表達與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同時還運用演示法、講授法、多媒體輔助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從學的方面來說,本課主要採用觀察法、實驗法、游戲法、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經過將近一年半的科學學習,他們對科學課的實驗很感興趣,而且人體結構的奧秘也特別有好奇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生觀表明:學生他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接觸,已有感受,也就是說具有一定的前概念,但這種前概念往往是模糊的,與形成科學概念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知識經驗,根據本課內容引導學生形成科學概念。
四、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人體需要的氧氣又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在排出體外。
2.人體運動量的增加,需要血液運輸更多的氧氣,心臟跳動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運輸血液的數量。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的方式,了解到心臟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2.願意與同學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實驗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人體呼吸與循環過程中,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過程,感受人體構造的精巧與和諧之美。
五、教學重、難點:
了解在人體活動過程中,當肺完成氣體交換後,心臟所要完成的輸送血液的功能。
六、教學准備:吸耳球、水槽2個、水、心臟模型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故事導入:
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距離為42.193千米。這個比賽項目的距離為什麼不是整數呢?這要從公元前490年發生的一場戰役講起:
這場戰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發生的,雅典人經過奮戰最終獲得了反侵略的勝利。為了讓故鄉人民盡快知道勝利的喜訊,統帥米勒狄派一個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報信。菲迪皮得斯為了讓故鄉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個勁地快跑,當他跑到雅典時,只說了一句「我們勝利了!」就倒在地上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法?菲迪皮得斯的死因到底是什麼呢?小結: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真好,所以說我們的生命在於運動。今天我們來研究《跳動起來會怎樣(二)》(課件出示課題)
(二)激活已有經驗,提出探究問題: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跳動起來呼吸會加快,回顧:跳動後呼吸為什麼會加快?
2.那跳動起來人體除了呼吸加快外,還會有哪些變化?(流汗、心跳加快等)
3.師:心跳加快這只是我們的感受,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實驗來證明。
(三)探究運動前後心跳次數的變化
1.測試跳動前的心跳次數
(1)認識心臟和心跳
①(出示心臟模型)了解人的心臟是什麼樣子的,講解心臟的位置和大小。
② 看書了解心臟不停跳動是在干什麼。
③(播放課件)講解:我們的心跳就是心臟在跳動,也就是心臟在收縮和舒張。心臟收縮和舒張一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心跳一次。
④(播放視頻)講解: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後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板書:血液循環)
(2)心臟跳動可有規律了,你們知道平靜時自己每分鍾心跳多少次?
(3)交流:你有什麼方法能測試自己的心臟一分鍾跳動多少次。(摸脈搏、摸頸動脈……)
(4)強調測試時注意事項。
(5)學生測平靜時心跳次數並做好記錄。
(6)匯報並統計。發現:平靜時大多數同學的每分鍾心跳次數在70-90次左右。
2.測試跳動後的心跳次數
(1)根據我們上課的這個環境,你能不能設計一個運動量比較大運動項目?
(2)強調跳動時注意事項後,進行運動,測試跳動2分鍾後的心跳的次數並做好記錄。
(3)匯報交流:跳動後的心跳次數。
(4)對比跳動前後心跳次數的數據,分析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
(5)發現:跳動後人體的心跳次數明顯加快了。(板書:跳動心跳加快)
(6)提出問題:心跳為什麼會加快呢?
(四)探究劇烈運動後心跳加快的原因
1.模擬心臟的工作
(1)現在我們來做模擬心臟跳動的實驗。師介紹實驗器材、實驗要領(先慢慢擠壓十次,再較快速度擠壓十次)
(2)學生分組實驗。
(3)師問:這個實驗與心臟輸送血液有什麼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麼? (洗耳球相當於心臟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當於血管,輸送的水相當於血液,手的捏力相當於心臟收縮。)
(4)師問:實驗過程中你們的手有什麼感覺?(手感覺特別酸……)做了幾次就會有勞累感?
(5)師生共同小結:人運動所需要的氧氣是靠血液的運送,而血液必須靠心臟的跳動來推動它前進,心臟好像一個泵,它把含氧豐富的新鮮血液送到全身,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那麼,心跳加快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發生了什麼變化?(心跳加快使人體內的血液循環加快。)
2.感受心臟一天的工作量:
師:人每時每刻都要有氧氣,並且必須依靠心臟的輸送,那麼心臟必須每時每刻進行跳動,我們現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臟要跳多少次呢?
(70次×60分×24小時﹦100800次)
(90次×60分×24小時﹦129600次)
師:心臟的工作量怎樣?(繁重)。實驗時你們剛做了幾次就勞累了,而心臟每天不停地跳動十幾萬次,心臟的工作辛苦嗎?(非常辛苦)
(五)保護我們的心臟
1.合理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
心臟無時無刻地進行這樣繁重的工作,它會不會疲勞呢?讀課本73頁黑體字,再回答上面的問題。(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疲勞,合理的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2.運動可以增強我們心肺功能,使我們身體更健康。
(1)出示情境:春季運動會上400米賽跑,賽後有的同學氣喘吁吁,而有的同學呼吸卻沒多大的變化?討論:這種差別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交流匯報:400米賽跑獲得第一名的同學休息一會兒後基本恢復到平靜時正常心跳。後幾名的同學同樣休息一會兒,心跳數字還很大,說明這幾名同學要恢復到正常心跳還需要一段時間。那麼這幾名同學與第一名的同學相比,誰的心臟功能更強呢?
(3)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們的心臟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
(4)討論並交流。
(5)談話: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我們心肺功能,身體更健康。(板書:增強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6)你能分析今天上課時故事中的菲迪皮得斯的死因了嗎?心跳和呼吸有關系嗎?
(六)總結評價,體驗收獲
1.我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哪些知識?
(氧氣和血液必須依靠心臟來推動,心臟工作繁重)
2.我們應該怎樣做?說說你平時做得怎樣?
讓我們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 讓我們的心肺功能更強健,成為身心健康、學習優秀的好學生。
八、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回答問題答案進行評價,對小組的合作探究進行評價,在組織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收集數據的認真程度進行評價及科學態度的評價,為教學順利實施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還特別注重小組間的評價,生生評價,激勵學生保護心臟的健康。
九、設計特色簡介:
本課採用歷史故事引入,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也體現歷史與科學學科的整合。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由學生自主探究。科學教學最重要的是證據或數據,通過具有說服力的實驗數據的比較,理解心跳為什麼會加快,體驗心臟的辛苦工作。課堂中充分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在科學課上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具有科學課的學科特點,從人體的基本特徵和需求出發,以最接近學生的感受或體驗為基礎,促使學生領悟到健康的重要。

3. 請問: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哪裡找

你可以像以前的同學去借 或者去大點的書店買

4. 小學四年級科學教案下載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套教案,共34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
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課程目標
總目標
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分目標
1.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及將自己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了解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運用感官和適當的工具,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和數據,認識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
(6)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7)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2.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小學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教學進度表
第一周 :教師備課
第二周 :空氣的性質(一) 空氣的性質(二)
第三周 :熱空氣和冷空氣(一) 熱空氣和冷空氣(二)
第四周 :空氣里有什麼(一) 空氣里有什麼(二)
第五周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單元評價
第六周 :機動
第七周 :冷熱和溫度(一) 冷熱與溫度(二)
第八周 :熱的傳遞 加熱和冷卻(一)
第九周 :加熱和冷卻(二) 吸熱和散熱(一)
第十周 :吸熱和散熱(二)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一)
第11周 :水在加熱和冷卻後(二) 單元評價
第12周 :聲音的產生 聲音的傳播
第13周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不同的聲音
第14周 :我們吃什麼 怎樣搭配食物
第15周 :食物的消化 我們的食物安全嗎
第16周 :排序 分類
第17周 :考試 (一)考試 (二)
第18周 :講評 (一) 講評 (二)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收集證據。
(2)能用文字、圖表等方式呈現收集到的證據。
(3)能對證據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等加工,並做出合理解釋。
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標准
(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氣和二氧化碳氣,知道氧氣對生命的意義。
(3)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等性質,了解人類對空氣這些性質的應用。
(4)了解人類活動對空氣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5)知道因地球的形狀,空氣冷熱不勻時形成風的主要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標准
(1)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3)願意合作與交流。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後,繼續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認識不可直接感知的空氣,同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觀察、實驗、比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課題:1、空氣的性質
課程標准:
科學探究:1、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方法來收集證據。
科學知識:1、能用一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了解人類對此性質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目標:
過程與技能
1.學慣用觀察、實驗、比較、概括等多種方法認識不易直接感知的空氣。
2. 能根據壓「氣墊」的感覺和觀察,作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用多種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科學知識
1.知道空氣是氣體,具有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等性質。
2.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細心觀察、注重證據及認真思考的科學態度。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 能描述空氣的存在、空氣占據空間和空氣有質量
? 描述空氣能夠被壓縮
? 將瓶中的紙不會濕和瓶中的氣球吹不大與空氣的存在和空氣占據空間聯系起來
? 將傾斜的天平與空氣有質量聯系起來
? 將壓不到底的針筒與空氣能被壓縮和空氣有彈性聯系起來
? 能用對比的方法,進一步認識空氣的性質
學習成果評價: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