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校本課程教學手冊
A. 校本教材是什麼
校本教材的內涵一般是指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內校本課程目標,達容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並共同開發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與學素材,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這些素材構成了校本教材。
B. 校本課是什麼意思比如校本數學 校本英語等
校本課程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在中國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校本課程成為了新課改的重點。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決定的課程,它的開發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專家合作,但不是專家編寫教材,由教師用。
教師開發課程的模式是實踐—評估—開發,教師在實踐中,對自己所面對的情景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要做出評估,確定目標,選擇與組織內容,決定實施與評價的方式。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小組,而不是單個教師。
(2)英語校本課程教學手冊擴展閱讀:
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主要有四個階段:
(1)需要評估。需要評估是設計校本課程時首先必須要做的研究性工作。主要涉及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評估學校的發展需要,評價學校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分析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等。
(2)確定目標。確定目標是學校對校本課程所做出的價值定位。它是在分析與研究需要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的審議,確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制定校本課程的大致結構等。
(3)組織與實施。組織與實施是學校為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課程結構,制定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申報課程。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根據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對教師申報的課程進行審議。
審議通過後,編入《學生選修課目錄與課程介紹》。學生根據自己的志願選課,選課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後,才准許開課。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後或過程中,寫自己承擔課程的《課程綱要》(教師用的材料)。
(4)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評價的結果向有關人員或社會公布。
C. 小學英語校本課程收獲
在群里,有家長對有不滿的意見啦,說bungdee是高中的家長,居然把帖子發到小學區幼兒區去了,現在就把後續的話題發到這里吧。
其實,的確是因為,前面的說的單詞的訓練方法,對於小學生尤其是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小學生的家長來說更為重要一點。而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學習方法大致都有些定型,也就是說,都有自己的習慣了,並且有自己的主見,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說服他改掉不良的習慣,要他自己接受了自己方法不對的結論,他才會主動的配合改變和訓練。而開始學習的小學生,則沒有這一關,完全根據家長的意願,按照比較科學的方法訓練,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尤其是開始學習階段,家長的重要性猶較老師為甚。家長論壇的家長們,應該同意bungdee的觀點吧。
聽到不少家長抱怨,孩子的英語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卻效果不明顯,這里bungdee要為孩子鳴鳴冤。如果孩子不努力學習,那麼家長還可以嘆嘆氣,唉,怎麼說他都不聽啊。好像把責任歸罪於孩子不聽話不自覺,自己就可以減少負疚感了。其實,孩子愛不愛學習,怎樣去學習,雖然有先天的稟賦在內,但是家長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習慣卻是肯定,雖然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習慣和方法是一件很艱難的工作,很多家長傾全力去做也未見的做得好,但是起碼我們曾經付出過,心理還多少能找到一點平衡。那些整天只顧自己玩樂打麻將不給孩子做出榜樣的家長,遇到孩子自覺是他的幸運,遇到孩子頹廢,就不要把責任推給孩子、學校和社會了。
相信能到家長論壇來的家長,都是認真想把孩子教育好的,這是我們這些家長能在這里交流的基礎。
話題又扯遠了,現在言規正傳。
經常有家長和同學抱怨,英語聽力、口語真的很麻煩,記也記不住,讀也讀不好,費了不少力,收獲卻很少。如果是這樣的同學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一點:方法不對路。至於那些沒有付出努力而成績不好的,則不在此列。
我們家長可以想想你帶小孩子的時候,他是怎樣從呀呀學語到流利交談的?花費了幾年的時間?而青少年學習一門語言,和嬰幼兒的區別在哪裡?從這里思考,我們可以輕易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思路。
好了,不談理論依據,就談具體操作吧。在單詞習慣養好之後,我們要著重進行聽說訓練。
聽和說,重點在聽,關鍵在聽,關竅在聽,入手在聽。是想一門語言,你連聽都聽不真切,你能夠說清楚嗎?
怎麼聽?借用錄音吧!現在復讀機,MP3,MP4的功能多好啊。專門時間聽,不專門時間聽,吃飯聽,睡覺聽,走路聽,坐車聽,總之,一定要聽。
聽什麼?學什麼,聽什麼。先聽標準的發音,老外的發音,還要聽不標準的,環境嘈雜的錄音。
聽的要求?每個發音的音節都聽得清清楚楚,分辨得明明白白。你應該把音標里每個音標的音都能夠聽清楚分辨出來。
聽的范圍?能夠把課文全文整個的聽最好,用復讀機,聽不清的地方就反復聽,聽清了就繼續。初中高中了,千萬不要聽單詞了,和初學英語打好學單詞基礎不一樣了,畢竟,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因為單詞量太大了,除非你是在糾正學習單詞的習慣。否則,句子,最起碼是句子。
光聽不說也不好吧,是啊,但是要在先聽清的基礎上再說,聽清了,就跟著讀,沒聽清,不要跟讀。
剩下的,就是大膽開口,大膽應用了。這個,說的人太多了,bungdee也不想多啰嗦了。
聽清會讀後,需要背寫課文,乃至怎樣學習語法,容在後面有時間再介紹吧。
D. 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有什麼區別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校本課程越發得到基層學校的歡迎與喜愛,但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都習慣地把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混為一談,背離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造成了實踐中的混亂。為進一步發揮校本課程的實踐功效,實現校本課程的育人目標,本文結合有關研究成果,談一談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的主要區別。
區別之一: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的內涵有本質的不同
校本課程的內涵一般是指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它的本質內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課程的權力方面,學校擁有課程自主權;二是在課程開發的主體方面,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三是在課程開發的場所方面,具體學校是課程開發的場所。校本教材的內涵一般是指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並共同開發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與學素材,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這些素材構成了校本教材。可見,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內涵上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課程,後者是課程實施的媒介,二者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區別之二: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圍等方面有明顯不同
校本課程是基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條件、風土人情、教育環境等存在很大差異,而我國這種統一管理又往往不能關照各地的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學校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礎上作出的一項課程政策。校本課程要求每所學校都必須做到,但校本教材則不同,它是校本課程開發後,有些學校根據自己的實際由校長和教師編制的教材,而非所有學校都必須具備。換言之,校本課程是落實新課改要求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標准,是所有學校的必 l須,校本教材則不一定是所有學校的必備,即便是有些學校編寫了一部份校本教材,也因為校本課程的時效性、變化性等特點,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圍、使用周期和使用效率都受其限制,更何況考慮到教師的時間、學校和學生的經濟負擔以及課程的成本等因素,不可能使所有的校本課程都配有校本教材。所以,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存在范圍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
區別之三: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有根本不同
校本課程早在 1999年6月13日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就明確提出:「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2001年6 月8日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更明確規定:「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兩個文件中有關課程方面的規定,無疑為這種新生的順應了國際課程改革和課程決策民主化潮流的校本課程提供了課程政策上的合法性。但與之相比的校本教材則不然,盡管目前我國教材本身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概念,特別是按照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要求的「編寫教材事先須經教材審定結構審定後才能在中小學使用」,「教材的編寫、審定實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和省級行政部門兩級管理」。但目前學校編制的校本教材都不具備上述的審定條件,因為校本教材的出現,主要依附於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而校本課程自身的時效性、變化性和動態生成等特點,使校本教材的編寫必要、使用范圍、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極其有限,所以目前出現的校本教材很少要經過行政部門的審批。從這個意義上講,校本教材是不具備教材政策的合法性。所以,校本課程與校本教材在政策的合法性上是有根本不同的。
您所編謝的當屬課本教材。
——對不起,這是我的錯誤,應該是校本教材!
E. 英語翻譯 校本課程 英文翻譯
思想品德:Moral Ecation
校本:school-based
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