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澳大利亞數學課程標准

澳大利亞數學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03 05:53:46

㈠ 數學課程標准數學" 四基"和" 四能"有哪些

「四基」是指: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專

「四能」是指:屬 發現問題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課程目標從"雙基"到"四基"、從"兩能"到"四能",在原有"雙基"基礎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在原有"兩能"基礎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

(1)澳大利亞數學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數學學業質量水平是六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綜合表現。每一個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劃分成三個水平,每個水平通過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和體現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進行質量表述,這四個方面為:情景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

數學學業質量分為三個水平:數學學業質量水平一是高中畢業應當達到的要求,也是高中畢業的數學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依據;

數學學業質量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也是數學高考的命題依據;

數學學業質量水平三是基於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的某些內容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提出的要求,可以作為大學自主招生的參考。

㈡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 中使你印象深刻的觀點是哪些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觀點是"大眾數學的理論"
「大眾數學」(Mathematics for All)是「新數運動」和70年代的「回到基礎」相繼受挫之後,為改變數學教育現狀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口號。
一、「大眾數學」的歷史來由
「大眾數學」(Mathematics for All)首先是由德國數學家達米洛夫於1983年,在華沙國際數學大會的數學教育會議上提出來的。隨即受到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重視,並進而提出了「大眾科學」Science for All)。華沙會議之後,1984年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CME Ⅴ)上設置了「大眾數學」專題討論組,從而使「大眾數學」成為國際數學教育界共同關注的問題。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根據這次大會的討論編輯出版了「大眾數學」的文集。後來,「大眾數學」又成為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在科威特召開的「90年代的中小學數學」專題討論會的重要問題。會後出版了由A.G.豪森(Howson)等編輯的總結報告《90年代的中小學數學》,「大眾數學」的口號逐漸廣為人知,流傳至今。幾乎已成為數學教育界廣泛認同的行動綱領。
二、大眾數學的內涵
「大眾數學」一詞從詞意來說是比較直接、樸素的,幾乎人人都能夠理解。就我國義務教育來說,由於義務教育是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接受的教育,因此,它的數學課程就應該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而且是能夠學習的。這種為現代化生產發展和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且為所有學生能夠學好的數學課程,我們稱之為「大眾數學」。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潮流下形成的大眾數學的思想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人們可以從哲學、社會學、數學以及教育學等各個角度去研究它,也可以用它考察數學教育所涉及的各個方面。
從文化的角度看,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大眾數學」是大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內容,如何挖掘各民族文化中的數學因素?如何在教育中發揮這些因素的積極作用?如何處理民族語言與數學語言的相互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中講授數學,是充分利用學生各自文化背景中的數學因素,還是讓學生盡量不受已有因素的影響,把數學當作一個全新的天地考察,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問題。當我們把數學當作一種文化現象來研究時,「大眾數學」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從生活的角度看,「大眾數學」就是大眾生活中的數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數學,有些為人們所意識到,有的則有待進一步挖掘。「大眾數學」的客觀存在性表明,人們通過對這方面的研究可以發展或產生一門大眾化的學問——生活中的數學,它將對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的改革和完善產生重大影響。
從數學的角度看,「大眾數學」即數學大眾化。數學發展到今天,純數學已經不可能為普通百姓所理解,更談不上應用。但我們總是在嘗試著以某種方式向社會滲透數學,特別是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因為我們應該積極地考慮把未來社會公民所必需的現代數學及思想方法盡快大眾化,以便學生真正能夠學習它,掌握它。
從教育的角度看,大眾數學是義務教育的基本精神在數學教育的反映。實施義務教育意義下的數學教育與以往選拔、淘汰式的數學教育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此。因此表現在課程上,大眾數學旨在建立一種在學生現實生活背景下可以發展起來的、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新數學課程;表現在評價上,「大眾數學」將促進人們形成新的觀念,使每個學生都學習有用的數學,而且都能學會有用的數學;表現在教學上,與「大眾數學」相適應的是改革「類型十方法」的教學模式,倡導「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
三、「大眾數學」的基本觀點
「大眾數學」的基本觀點是:人人需要學習數學,人人都能學好數學。這就是說數學教育必需重視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對數學的要求,使每個人都能從數學教育中獲得提高,同時又要重視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實際差異。從這個基本觀點出發,對於大眾數學,又有如下的兩種看法,這就是:
大眾數學是教育目標,這個目標要求每個青少年都應掌握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數學。所以說大眾數學是人人需要學習的基礎的、起碼的數學,要達標的數學,是生存所需要的數學。
大眾數學是一種教育思想,這個思想體現在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育應為「一切人」,而不只是為少數的數學英才。要相信人人都能學會為生存所需要的數學。學習數學是為了教會人們如何思考,要授人以才智,是為素質的提高,而不是為了考試。要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教育功能,而不僅僅是選拔的功能。所以,我國提出的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只是這一教育思想的體現和落實。

㈢ 如何解讀數學課程標准

數學是人們來對客觀世界定性自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20世紀中葉以來,數學自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與計算機的結合,使得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數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並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伺時為人們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簡捷的手段。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