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油菜校本課程
Ⅰ 地理校本課程題目怎麼定
1、立足鄉土特色,充分展現地方風采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鄉土性。泰州市位於里下河平原的南緣,是蘇中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人傑地靈,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泰州又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是國家的商品糧、優質棉生產基地之一,盛產水稻、棉花、油料、小麥、淡水魚類等。泰州的銀杏栽培歷史悠久,產量全國第一。泰州還是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故鄉。我校所在地沈高鎮河橫村,由於重視農村環境保護,生態在農業建設成績顯著,1991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境保護「全球500佳」光榮稱號。今年3月23日,全國春耕工作現場會在泰州舉行,家鄉河橫千畝雙低油菜示範方引起與會人員的興趣,姜堰市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油菜種植效益雖有所下降,但舉辦「菜花節」等文化活動,進一步調動老百姓種植油菜的熱情,河橫的農業旅遊豐富了農業的內涵,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所有這些給我們的校本課程帶來了十分豐富和寶貴的課程資源。鑒於此,我開設了「走進菜花節」、「濕地資源的優勢」等校本地理課程。
2、注重教育效能,充分張揚地域優勢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教育性。要充分挖掘地方課程資源,突出家鄉生態特色,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認識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並立志建設好自己的家鄉。河橫的綠色產品遠近聞名,「河橫」牌大米今年已獲得地理標志性產品,在市場上價格不菲,供不應求,成為南極科考隊專供大米,「三泰」牌醬菜如今也走俏市場,據統計上海每六人中就有一人選用「三泰」牌醬菜作為佐餐小菜,「如春」牌紅心鹹蛋也批量出口東南亞,成為海外華人青睞綠色食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教育更加生動、更加具有感染力。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體驗、實踐,得到了最真切的感受,加上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恰當引導,這種教育也更為深刻。
3、緊扣進代脈膊,充分挖掘人文資源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時代性,要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靈活多樣的校本課程契合著時代的發展。泰州正在建設碧水長流、藍天白雲,清新宜人的「綠色泰州」,一個體現以人為本的美麗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新泰州正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校本活動中緊扣時代訊息,設計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如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爺爺奶奶或村中的老幹部,聽他們講講河橫發展的歷史,從而使他們感受到家鄉河橫人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硬是肩挑背扛,把164個小丘陵平整成三千多畝的良田,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現在他們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身邊社會,更加深了對河橫發展過程中人文歷史內涵的理解,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就更強了。
4、培養探究意識,充分開發創新潛能
地理校本課程應具有探究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鑒於此讓學生通過收集家鄉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料,運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探究和實踐中能進一步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進而促進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形成。
Ⅱ 記一次讀書活動作文
一次難忘的語文實踐活動
今天,我們班別開生面的語文實踐活版動開始了。 這次,語文實踐活動的名稱是權講名人故事,學名人品質。
第一個上台的是谷家族.他大大方方的上了台;他講的是羅蒙諾索夫的故事。故事中講的是:一天諾索夫正在讀書,突然,他的繼母亂打亂吵得進來了,繼母把諾索夫趕出了家門。諾索夫只好住在那破破爛爛的房子里讀書。諾索夫不怕嚴寒,冬天,雪花紛飛著,像蝴蝶一樣飄落下來。可是諾索夫在房間里冷得不能再冷,但是他還是繼續讀書。從這里我能看出諾索夫是刻苦學習.不怕困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諾索夫刻苦學習的精神。
谷家族講完後,老師又讓我們讀了名人名言,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是: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通過這句話讓我懂得,任何事要用自己的勞動創造,才會有自己的收獲。以後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成為一位名人。
下課鈴響了,我覺得這次的收獲真多啊!
Ⅲ 求寫3篇作文,寫的快的多加150財富(在線等)
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作者:李玉
小時候就聽說過魯濱遜的故事,那時只是被其中驚險的情節所吸引。當長大後親自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時,我才深刻地理解到為什麼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全球並而且又歷久不衰,主要是魯濱遜樂觀、自信、勇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情節非常新奇,引人入勝,它講述了從小喜歡航海的魯濱孫的三次航海歷險。作者對魯濱遜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歷險進行了簡略地描寫,主要對第三次歷險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我小時候就聽說過魯濱遜的故事,那時只是被其中驚險的情節所吸引。當長大後親自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時,我才深刻地理解到為什麼這部小說一問世就風靡全球並而且又歷久不衰,主要是魯濱遜樂觀、自信、勇於與命運抗爭的精神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情節非常新奇,引人入勝,它講述了從小喜歡航海的魯濱孫的三次航海歷險。作者對魯濱遜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歷險進行了簡略地描寫,主要對第三次歷險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魯濱遜在第三次航海遇難時,不幸流落在一個人跡不至,野獸遍布的荒島上。讀到這里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條件下魯濱遜能活下去嗎?我迫不及待地繼續讀下去,發現自己多慮了,魯濱遜憑著他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擁有的知識,開始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終獲得了離開荒島返回故鄉的機會,
一個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是怎麼生活呢?看了魯濱遜的經歷;我了解他是何等的艱辛,魯濱遜的勇氣和毅力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是對魯濱孫的勇氣和毅力的考驗。
二十年的荒島生活,是對我們讀者心靈的一次洗補。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還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發。他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如何保持樂觀的自信的精神狀態。
魯濱遜在第三次航海遇難時,不幸流落在一個人跡不至,野獸遍布的荒島上。讀到這里時我不禁想在這樣的條件下魯濱遜能活下去嗎?我迫不及待地繼續讀下去,發現自己多慮了,魯濱遜憑著他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擁有的知識,開始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之久,最終獲得了離開荒島返回故鄉的機會,
一個人獨自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是怎麼生活呢?看了魯濱遜的經歷;我了解他是何等的艱辛,魯濱遜的勇氣和毅力讓我對他肅然起敬。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是對魯濱孫的勇氣和毅力的考驗。
二十年的荒島生活,是對我們讀者心靈的一次洗補。
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還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發。他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如何保持樂觀的自信的精神狀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作者:黃鈺灃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讓我明白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
自從主人公保爾被老師神甫趕走後,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他與冬妮婭結為朋友。在朋友朱赫來的引導下,保爾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解放的革命政黨。最後,他放棄了與冬妮婭的友情,加入了紅軍,成為了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在一場激戰中,保爾不幸被敵軍的大炮擊中,導致右眼發炎,右腿殘疾,最後癱疾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沮喪,而且還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從此有了新生活的良好開端。
我非常敬佩保爾不畏病魔和不怕命運挫折的百折不饒的精神。因為有一次保爾染上了傷寒,他就憑自己那堅強的毅力戰勝了死神。重新的走向火熱的工作崗位。
保爾使我最感動的,就是從他12歲開始,開始了他的勞動生涯,出來餐廳打工。老闆叫他每天都必須要保證兩個大銅壺的水是燒開的,柴火也要自己劈,另外,還要幫忙擦刀叉,倒臟水,但他並沒有因為這而退縮,而是在拚命的幹活,從這個過程中,我就感到保爾是一塊堅硬的鋼鐵。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精神;在勞動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
當我們失敗時,我們應該學習保爾的精神,分析原因,鼓起勇氣,重新開始;當我們成功時,我們應該以保爾為榜樣,嚴肅認真,謙虛謹慎,繼續努力。
保爾,這樣一位可敬可佩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我樹立了榜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是我終生都受益匪淺!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作者:俞近民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要講述了19世紀的海倫·亞當斯·凱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震撼了世界。88哥春秋里卻有87個是無聲、無光、無語的歲月。然而,正是這個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卻做出許多常人所做不出的奇跡。通過自己的勤奮,海倫·凱勒最終成為了一名偉人。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海倫·凱勒和拿破崙是19世紀兩個最傑出的人。拿破崙試圖用武力來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雖然海倫·凱勒是個殘疾人,但是她卻不像厄勢力低頭,反而更努力。「第一天,我要去看看朋友們,看看家裡美好的東西;第二天,我要去參觀博物館;第三天清晨,我要開始城市之旅,夜晚,我要去影院看一場熱熱鬧鬧的喜劇。」海倫·凱勒的三天光明世界,就是如此的美妙。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要學習凱勒頑強的意志和不向厄運低頭,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跡的心!
海倫·凱勒是如此的努力,如果將我與她相比,我將會慚愧不已。有一次,林老師要求我們背一段很長的句子,於是,我一到家,就背了起來,但我背了許久許久還不熟,就開始抱怨。但我想到凱勒,就又開始背了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啊!終於可以合上書了。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奮斗;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追求;被人瞧不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面對困難,只要有戰勝它的信心,就一定能成功。我堅信,意志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