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論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論文

論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04 13:06:27

Ⅰ 如何做新課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師教研論文

如何做新課改背景下的新型教師教研論文方面的提綱和文章我發給你

Ⅱ 新課改論文

新課程標准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重視知識傳授相比,是一大跨躍。以這一新理念為靈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模式,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性教學觀念。筆者作為在政治教學第一線的政治教師就新課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改變教學理念,面向素質教育 傳統應試教育培育的人才「高分低能」,教學陷入為考試而教書的誤區,而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的陷入了講不雅概念、講概念、講理論的誤區,教員把教材當成教授常識的獨一載體手段,把學生算作記不雅概念、概念、理論的容器,而把育人的目的拋在一邊,使學生失去了進修的樂趣,更使思想政治課失去了活力和 威信。 課程改革後的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由學科本位轉向以酬報本,育酬報本,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成長,潛能的開發,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應成為課堂教育教學的根柢使命。 二、加強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努力探索師生互動,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和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啟發、引導學生善於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於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等。 三、巧妙設計問題,提高課堂有效性 教學問題設計是否有效決定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果,如果問題設計得過於簡單或過於深奧都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真正能激發學生思維火花的有效問題應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能想到的、通過討論或教師啟發能悟出的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考的快樂、享受思考的成功感。有效問題的設計要在「趣」「懸」「巧」「精」上下工夫,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探索性、靈活性、層次性。適當地引入直觀材料、軼聞趣事、謎語來設計新穎有趣的問題,可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興奮的狀態,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並進一步主動地去探索尋求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識,把握重點,體味思路,突破難點,激發學生思維的層次性,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發揮教材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新教材的改革,不同於以往的教材改革,只是內容的增減刪補,而是根據素質教育制定的新課標,內容更加精煉,知識更加鮮活,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在形式上,直觀、多樣、趣味性相融合,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和能力目標,展現了大量的生活範例與「相關連接」的內容,巧妙設疑,隱藏觀點。因此,領會教材,以人為本,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立足課本,課前把握課標,精心備案,吃透教材,課中突出重點和難點,與學生一道,靈活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方法,解讀教材範例,揭示觀點,並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觀點。只有在認清「廬山」真面目、全面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才能圓滿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會在這種教學中知識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養。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開拓,銳意進取,努力追求和諧課堂,讓教師和學生在愉悅有效的課堂教學中,掌握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為培養高素質的新一代而做出新的貢獻。 新課改論文來源: http://www.qikan120.com/qydtInfo.asp?Articleid=75308

Ⅲ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淺談在新課程下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近年來,在創新教育理論指引下,在教學實踐中,我盡量注意做到注重自主探究,注重體驗感悟,注重合作研討,注重求異創新,並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但是,經常一節課下來感到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在課後就經常思考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學是指在有限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所以,提高教學有效性是促進發展、減輕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造
雖然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已經逐步趨於完善,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地區甚至同一個地區不同的學生身上也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教教材」。
(一)、對教材加工、歸類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力、再生力的有效知識,有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為了便於小學生理解和接受,教材往往呈現一些基本現象和事實,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加工、提煉;另外,對教材所呈現的一些知識點,也需要教師進行歸類處理,確定重難點。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一冊教學《9加幾》時,教材中只出現了幾種不同的演算法,究竟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裡都是自己不斷地琢磨,通過對教材的學習我認為不僅要讓學生經歷探究演算法的過程,還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演算法,更要讓學生掌握至少一種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程度。
(二)、轉化例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學習效率。
教材中有些例題與學生生活聯系不緊,學生常常感到這些學習內容與自己無關,因此探索活動顯得不夠主動積極。所以,在設計教學與施教時要從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方面考慮,注意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思想素材,為盡可能多的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分析綜和、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方法,使學生會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來增強效率。
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但這並不意味教學採取純理性的辦法。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在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學習潛力,促進智慧更加有效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主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來增強效率。
(一)、激發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就是求知慾,來源於知識本身。間接動機來源於與學習相關的外部,教學時必須採取適當措施,激發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動機。如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很有用,激發強烈的求知慾望等。
(二)激發興趣

Ⅳ 教育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發揮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在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中運用自如;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