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兒歌課程設計意圖

兒歌課程設計意圖

發布時間: 2021-02-04 14:09:47

A. 幼兒教師怎樣寫好教學設計意圖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麼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麼,怎麼樣才能准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 1、認知 2、能力 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 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 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煉; 目標3 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後.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並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慾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准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後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麼教、怎麼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麼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裡,要如何安排,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後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一個好的活動設計在結束時也是留有懸念的,一節好課上完了也不應該是嘎然而止,而應該是餘味無窮,意猶未盡. 四、教具的准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准備即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 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教具的製作要精巧,但不要花俏.可以利用現成的實物,也可以利用廢舊物品製作,但絕不可粗製濫造,以免給人造成不負責任的感覺.但也不必太多花俏,既浪費時間,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甚至有時候會中看不中用. 在寫教案時只要把本課有關的教具寫清楚就好了,當然,教案里寫到的准備並不單單只是教具的准備,還包括幼兒的知識准備,如有一些特殊的活動還要有天氣准備等等.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 1、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 2、活動目標 3、活動准備 4、活動過程 如有必要,還可以加上第五點:活動延伸. 總之,要寫好教案,首先要選擇適合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學習的教材,然後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確定活動的目標,圍繞目標展開流程設計,每一個環節都要切實為目標服務,以達到教得輕松、學得開心的目的,每一次活動都能真正讓幼兒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

B. 中班兒歌刷牙歌的教案與設計思路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學習邊唱邊用動作表演。 2.在間奏處,創編不同的刷牙節奏和快樂的象聲詞。 3.體驗牙齒健康和快樂的情感。 活動准備: 1.有正確的刷牙習慣和保護牙齒的基本常識。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健康衛士穿白衣,上下兩排真整齊,口中飯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小朋友們,你們猜出這個謎語的答案了嗎? 二、復習第一段歌曲。 1.教師播放錄音,請小朋友小聲的跟著音樂唱第一段歌曲,合著音樂拍手,掌握樂曲節奏。 2.教師彈琴,小朋友跟著鋼琴演唱第一段歌曲。 三、學唱第二段歌曲。 1.教師演唱第二段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2.教師彈琴,幼兒和老師一起學唱歌曲1-2遍。聽教師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間奏處做刷牙的動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間奏處,發出表示漱口和哈哈大笑的快樂象聲詞。如:咕嚕咕嚕嚕,哈哈哈哈哈。 3.跟著音樂,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創編刷牙動作和象聲詞。 1.幼兒創編第一段刷牙時的動作,並把動作做出來,大家學一學。 2.創編漱口的聲音,如"咕嚕咕嚕嚕",創編表示快樂的象聲詞,如"啦啦啦啦啦,哈哈哈哈哈"等。 3.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表演,在第一段歌曲的間奏處做刷牙的動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間奏處,發出表示漱口和哈哈大笑的快樂象聲詞。如:咕嚕咕嚕嚕,哈哈哈哈哈。 4.請表現好的孩子表演歌曲。 五、參加牙膏舞會。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的這首好聽的歌的名字是什麼?我們唱著歌曲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那品是你們刷牙的時候,還要用到誰呢?(牙膏),今天,班級里的小朋友們為我們准備了一場"牙膏舞會",你們想參加嗎?讓我們出發吧!

C. 小班兒歌《小雪花》教案的設計思路怎麼寫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內編寫意圖、完成容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D. 兒歌大小多少教案 活動設計意圖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精品教案全集: 網路文庫裡面有很多類似的,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E. 適合上公開課的兒歌

教學活動設計意圖:希望喵喵能夠幫助到您哦! 孩子們剛入園,我們班開展了「認識自己」主題活動,孩子們了解了身體各部位的名稱,學習了《小小手》的兒歌後,我選擇了這首歌曲,旨在讓孩子們通過愉快的 音樂鞏固所學的知識。這首歌曲幼兒易掌握,對剛入學一個月的小班幼兒難度不太大,在幼兒知識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孩子也能從中體驗快樂。 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願意跟隨老師大膽的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重點:學唱歌曲。難點:隨音樂合拍的演唱。 活動准備:圖片,幼兒左手貼一朵小紅。 一、節奏練習 拍手問好,練習節奏。 小朋友們,下午好!楊老師,下午好!一起和客人老師問好:客人老師,下午好! 小朋友,小朋友,大家快快來坐好。 楊老師,楊老師,我們快快來坐好。 談話:剛才我們拍著手相互問好,小朋友們認識自己的小手嗎?(認識) 二、理解歌詞內容 (一)、學習「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 1、師:你有幾只小小手? 2、幼:(兩只)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3、師:(出示圖)我們有兩只小小手,「兩只」還可以用一個詞來說,你知道嗎? 4、幼兒說 5、師:「兩只」還可以說「一雙」,我有一雙小小手。 6、幼兒跟說「我有一雙小小手」 7、師:指導幼兒認識左右手。一雙小小手,也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嗎?(拿筆的那隻手是右手)(畫紅花的那隻手是左手) 8、領讀「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 (二)、學習「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 1、師、小小手上還有手指頭,我們一起來數數小小手上一共有幾根手指頭。 2、幼、十根,幼兒數一數,完整的學說:「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根手指頭。 (三)完整地讀兒歌。 1、拍著節奏來說兒歌。 我們拍著手跟著老師說說這個兒歌。 2、做著動作來說兒歌 三、學唱歌曲 1、這首兒歌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出來,現在我們來聽老師唱一次。像老師這樣坐好了。 2、這次老師跟著琴來唱一次,前奏我們點頭。 3、老師看見有的小朋友想唱啦,那現在跟著老師來唱一次。注意前奏。 3、這次我們做著動作來唱一次。 4、男女小朋友比賽唱。 5、請小朋友表演唱。 四、結束活動 全體起立唱一次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歌兒名字叫《我有一雙小小手》,回家後把這首歌唱給爸爸媽媽聽,再和爸爸媽媽說一說我們的小小手會做什麼事?

F. 幼兒園中班小猴的尾巴一課的設計意圖

中班健康活動《揪尾巴》教學設計及反思 活動過程: 一、熱身。 老師:小朋友,森林裡什麼動物最聰明?(狐狸,兔子,猴子……) 老師:對!猴子最聰明!他們會跑會跳,還會玩游戲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當小猴吧!我是「猴王」,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鼓!) 老師:讓我們用鼓點來玩游戲吧!我的鼓聲快,你們就跑的?(快!)我的鼓聲慢,你們就跑的?(慢)我的鼓聲停下來?(我們就停下來!) 二、學抓尾巴。 1、(幼兒原地坐下)老師:小猴不僅聰明,還喜歡揪尾巴呢!小猴們,你們的尾巴呢?(我們沒有尾巴……) 老師:你們的尾巴在這兒呢!讓我們先聽一聽揪尾巴游戲的規則吧! 2、游戲規則:請參加游戲的小朋友在「猴山」(大圓圈)內分散站開,當「猴王」(老師)敲擊鼓面時,小猴們就開始相互揪尾巴,只能躲閃不能用手護住尾巴,被揪掉尾巴的小朋友要到「河邊」(休息區)休息,當「猴王」(老師)停止敲鼓時,游戲結束,手上有最多尾巴的為勝利者。 3、教師示範 教師請一名幼兒共同游戲,示範躲閃。 4、教師小結:老師能夠勝利是因為會躲閃,分享多種躲閃方式:左邊進攻向右躲閃,右邊進攻向左躲閃,躲閃後快跑。 三、集體游戲。 教師分發尾巴。 1、個人游戲:教師擊鼓開始游戲,游戲中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請勝利的幼兒分享經驗,怎樣能更好的躲閃過別人,怎樣能揪到別人的尾巴。 3、分組游戲:教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尾巴顏色進行分組,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組長保護並帶領組員去揪其他組的尾巴,游戲結束時游戲區哪組組員最多,哪組獲勝!反復游戲兩次。 4、教師點評。 四、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揪尾巴」的游戲幼兒適應性比較強,可適合大中小各個年齡階段,而且其取材便捷( 以布條為主),能動性強,不僅能提高孩子們快速跑和躲閃的能力,體驗民間游戲的快樂;而且能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活動我以提問「森林裡什麼動物最聰明?」開始,引導幼兒回答出猴子最聰明,再提示幼兒「猴子能跑會跳,還會玩游戲呢!」帶領幼兒用鼓點走,跑,停進行熱身。在學抓尾巴的環節中我先講解了規則,然後請一名幼兒共同游戲,示範躲閃。游戲分為個人游戲和分組游戲,個人游戲是孩子們分散游戲,在保護自己尾巴的同時,揪別人的尾巴,最後手上尾巴最多者獲勝。分組游戲是孩子們按照尾巴顏色分組,推選出一位組長,保護隊員,組織隊員去揪別組的尾巴,最後哪組剩下的組員多,哪組獲勝。擊鼓開始個人游戲後,孩子們興致極高,個個積極參與,大家爭著、搶著揪別人的尾巴。當然,也有一些小朋友一直在往前跑,而忽略了反追、搶的權力,還有些孩子在游戲開始時沒有迅速做出反應,馬上就被揪掉了尾巴,沒能在游戲中得到鍛煉,這些在今後的游戲中也需要我多注意和解決的。分組合作游戲時,直接游戲,沒有經過練習,許多孩子還沒有認清哪個是自己組員時就被揪掉了尾巴,甚至有的孩子揪掉了自己組員的尾巴。活動最後以摘桃子的形式進行放鬆活動。 整個活動較清晰、流暢,但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活動設計上對於大班孩子來說難度不夠,在孩子們熟悉游戲後應該適當增加難度;其次,情境帶入,角色意識都不明顯,這個環節太匆忙;再次,對躲閃技巧講解的不夠,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時間練習躲閃,游戲規則也沒有交代清楚,使得游戲過程中能力不同的孩子們落差明顯,應該在集體游戲前再講解一次規則,講清楚每一個點,使游戲能有序進行,;最後,分組合作游戲時應該給孩子們30秒分組討論的時間,認識隊友,討論揪尾巴策略,再進行一次練習,然後再開始游戲。 這些方面都是我在設計活動時考慮不夠全面,今後在選擇教材、運用教材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發展水平以及孩子的興趣點,來選取、整合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慾望和願望傾向,以各種游戲的形式開展體育活動的內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運動興趣向高層次、長久性和穩定性發展。

G. 幼兒園下期中班語言《毛毛雨》教案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慣用各種線型來表現不同的雨,培養幼兒手的控制能力。 2、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畫紙人手一份,油畫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雙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帶幼兒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掌握有關雨的知識信息。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具、雨衣,雨靴」,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這是什麼?師:為什麼今天小朋友都帶了雨衣上幼兒園呀?師小結:對, 2、前天老師還和你們一起觀察過下雨的過程是不是?(幼齊答:是)請小朋友想一想,雨是從哪兒落下來的呢?師:雨落下來的時候是什麼 樣子的,小朋友知道嗎?師: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麼時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來的? 3、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在觀察下雨過程時很仔細。的確,當下小雨時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來的,而下大雨時則是像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 來,如果刮著風的話,雨還會斜著落下來,有時向左斜,有時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樣。我們來學一學雨落下來的樣子好不好? 二、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的雨。 三、引導幼兒學慣用各種線型表現下雨的過程。 師:剛才我們說了說雨,還學了學雨落下的樣子,現在我們來畫一畫雨好嗎?師:我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來畫,先畫小雨好嗎?(好)教師邊 示範畫法,邊講解:下小雨了,雨點從天上落下來,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嘩啦啦,雨像是線一樣一根一根的落下來,刮大風了,雨被風 吹得都斜了過來。剛才我們說到的就是這三種情況,下面請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著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說邊作畫空練習。 四、幼兒大膽作畫,教師指導。 (1)師:教師發現小朋友在空中畫的雨非常的好看,我們把它們請下來,讓它們飛到我們的畫紙上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他們好嗎?畫的時候, 請大家還是先畫小雨,再畫大雨,然後畫刮風時的雨。 (2)幼兒進行創作,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五、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兒相互欣賞。 (2)師:你喜歡哪張作品,為什麼?

H. 幼兒園小班兒歌教案怎麼寫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是根據小班音樂游戲《三條小金魚》改編而來的。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缺少與小夥伴一起游戲的集體活動,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明顯展露,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現在用兒歌讓幼兒體驗有朋友,與朋友在一起的開心與快樂,以促進幼兒團結、友好,喜歡集體生活。 【教學童謠】 童謠:小金魚一條小魚水裡游,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小魚水裡游,搖搖尾巴點點頭,許多小魚水裡游,快快樂樂做朋友。 【目標預設】 1.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兒歌。發揮幼兒的想像力。理解詞:孤孤單單。 2.通過兒歌,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 3.能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體驗音樂的快樂和美。 【活動准備】 1、三隻金魚缸(分別放 一、 二、許多金魚) 2、音樂《小星星》 【活動重點】 學會並理解童謠的內容。 【活動難點】 在學會童謠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圖)是誰呀?(小魚)(發出嘆氣聲)師:你們聽到了什麼?(嘆氣聲)是誰在嘆氣呢? 2.師:是誰呀?它為什麼嘆氣呢?(請小朋友說一說,幫助幼兒理解詞:孤孤單單)3.師:你想讓小金魚快樂起來嗎?怎樣幫助它呢?(請小朋友說一說)4.(出示兩條小金魚)師:瞧!老師幫它找到了好朋友,現在有幾條小金魚了呀?想想看,它們會怎樣呢?(請小朋友說一說)5.師:你們還想幫它們找朋友嗎? (出示許多小金魚)師:瞧!這里有幾條小金魚呀?(許多)許多小金魚在一起會怎樣呢?(請小朋友說一說)(豐富詞彙:親親熱熱、快快樂樂)(評: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故事情景法描述了一條魚,水裡游,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魚,水裡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三條魚,水裡游,快快樂樂做朋友的情景。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都在我的預設當中,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被我高低起伏的語氣吸引住了)二.欣賞兒歌《小金魚》 師:小朋友說的真棒!老師把你們剛才說的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 1.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師:你聽到兒歌里說了些什麼呀?(請小朋友說一說)2.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也來讀一讀剛才自己編的好聽的兒歌,好嗎?(幼兒邊看實物邊進行朗誦兒歌)3.根據兒歌進行表演。(加以動作,鞏固幼兒對兒歌的理解)(評:主要是引導幼兒與同伴愉悅的玩音樂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表情和動作表現「一條魚孤單、兩條魚、三條魚在一起快樂做朋友」的意境。從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體驗音樂的快樂和美。)三.教師小結。 1.師:小朋友,你們看,許多小金魚在一起多快樂呀,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有爸爸、有媽媽,親親熱熱到在一起,好幸福呀! 2.師:你們想不想扮演小金魚呀? 師:小魚寶寶,你們找到好朋友了嗎?我們一起去玩吧。(聽音樂《小魚游》)(評:這個環節是活動的延伸,讓幼兒體驗有朋友,與朋友在一起的開心與快樂,以促進幼兒團結、友好,喜歡集體生活。)【教學反思】 《小金魚》這是一個相對擬人化,生活化的兒歌。我們每個人都會結交朋友,與朋友在一起。兒歌通過小魚在水裡找朋友的事件,讓孩子們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提升了孩子情感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得最為積極主動。因此,將游戲作為幼兒教學活動的載體來為兒歌教學服務,就可以讓幼兒輕松學習、快樂感知。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小魚的身份,以游戲化語言和誇張的表情,肢體語言的演示來吸引幼兒,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在教這首兒歌時,我採取了以動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動環境和游戲形式結合,在活動中創設了許多讓幼兒「動」起來的機會,以延長了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讓幼兒對模仿小魚的動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力求讓幼兒「動」起來,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

I. 《有趣的兒歌》教學設計如何制定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是用以指導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如何設版計權好「三維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 「三維目標」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觀課、議課的過程中發現,同一教材內容,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甚至在不同的教學時期所體現的三維目標都是一樣的,這就使得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目標有些過於保守,有些過於牽強。毋容置疑, 「三維目標」 是在課程標准的要求下制定的,而在課標大方向的指導下很多教師忽略了目標設計的靈活性和合理性,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