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
①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AB版有什麼區別
AB版的主要區別在於立體幾何部分是用傳統證明方法解決,還是用空間向量……
② 什麼是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以下簡稱《課標》)是由教育部制訂的綱要性文件,從課程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內容標准、實施建議(教學、評價、教材編寫)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它是教材編寫、教學組織、考試評價的重要依據,是課程改革實踐的方向. 在《課標》框架下,目前出現了「一標多版」:人教A版、人教B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和華師大版等,教材編寫的風格各不相同,教材在把握課標方向、領會課標精神上存在著差異.現大多省份統一採用的是人教A版,在教學中借鑒和學習《課標》框架下的其它版本教材如:蘇教版,教材對比中發現「一標多版」下的兩種教材存在著許多差異和分歧,我們如何處理,只能以《課標》為依據. 各個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識點上的處理略有不同,面對這樣的情況,堅持以《課標》為綱的原則肯定是正確的.
③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五
買參考書不就知道了么,幹嘛在這里要?你也可以上網路文庫里找找
④ 如何看待《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的地位和作用
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高中數學課程將「數列與差分」作為一個新增內容納入選修系列專題中。它的引入符合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也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差分理論是離散數學的一個分支,作為近現代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計算機人工智慧、物理學、經濟學等眾多領域問題的重要工具。高中數學以選修專題的形式引入本專題,不是對該專題的簡單下放,而是將其最本質、最基礎的內容介紹給學生,這不僅有利於擴展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更是為學生和諧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那麼,高中數學教師如何認識「數列與差分」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按《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構建「數列與差分」的內容?教師在「數列與差分」專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何設計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差分理論的本質?這些都是基本而重要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新課程改革是首次將「數列與差分」內容作為選修系列4中的第3個專題安排在高中數學課程中,因此本文首先從中學數學課程改革和發展趨勢的要求、數學學科自身發展需求、社會現實生活的需要、數學教育與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四個方面探討了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數列與差分」專題設置的必要性。而後為了說明對高中數學「數列與差分」專題進行教學設計的必要性,本文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後該專題的研究現狀及其開設現狀進行深入地分析。 由於「數列與差分」專題內容的教學設計需要以實際調查數據為基礎,所以本文選取在職教師和高中生進行調查和訪談,並對調查結果予以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列與差分」專題教學內容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專題教學內容設置特點作出分析:一、數列與差分的內容設置應體現出「深入淺出」的基本原則;二、數列與差分內容的設置應著眼於數學本質,體現與實際的聯系,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三、數列與差分內容的設置應注重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四、數列與差分內容的設置要充分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預留空間;五、數列與差分內容的設置應重視與數列、導數等相關內容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差分;六、數列與差分內容的設置應重視滲透數學文化,體現人文精神;七、數列與差分內容的設置要充分體現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而後,根據「數列與差分」教學內容設置特點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筆者針對上述分析,對本專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教學設計,最後給出「數列與差分」專題的兩個教學案例。 本文對高中數學「數列與差分」專題的教學設計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本課題的研究旨在使高中生拓展數學視野,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不斷發展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希望能為一線高中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和建議,以期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⑤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的教學建議有哪幾點
一、提出的基本理念有 1、調整課程結構,壓縮必修課時,提高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 2、改進數學學習方式,培養數學應用及創新意識《標准》特別強調要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課程教學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 3、強調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淡化數學的形式化表達《標准》合理地吸納了我國數學教育中「 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的理念,強調對數學本質的認識,淡化形式化的表達。 4、教學應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標准》把數學文化作為與必修和選修課並列的一項課程內容,並要求非形式化地貫穿於整個高中課程中。這使數學文化在課程中應有地位的確立,表明了《標准》對數學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其鮮明的時代特色。這將使得數學課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夠在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發展的同時,使得學生的情感、意志、價值觀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對我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啟發主要表現在我們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上: 1、深入學習和理解《標准》,靈活彈性地使用教材。 2、突出數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合理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活動以形成積極的數學體驗。 4、挖掘教學內容,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5、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6、倡導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7、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學會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的基本技能。
⑥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頒布的時間分別是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 2001年修改稿2007年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2003-4-1
⑦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AB版有什麼區別
①A版與B版在同一模塊知識內容上有所不同。如必修2中第一章《空間幾何體》中有關四稜柱的分類、正稜柱與正稜台的概念在B版中不僅給出,而且還在運用考查,而在A版中未給出。在本章中還有B版給出的球面距離、凸多面體概念等。
②同是一知識點,在課本上的位置及地位也有所不同。如祖暅原理在B版上是課程上主要學習與講解的。而A版則在探索與發現中給出的。還有第三章直線與方程中的截距式方程,A版是在例題給出的,而B版則在練習題中給出。還有兩條平行線的距離,A版在習題中給出,B版則在例題中出現。
③同一章節訓練的側重點不同。在《空間幾何體》中A版注重空間想像思維考查,與實際問題結合的比較多。B版則著重考查概念的延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邏輯思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