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多寶講寺教學課程

多寶講寺教學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04 19:17:17

Ⅰ 課堂教學

歷史課堂如何從傳統教學的樊籬中走出?怎樣才能提高的有效性?這是廣大教師非常關心的問題,以下是本人經過兩年的新課程實踐體會到一些對課改的粗淺看法和認識,不足之處供同仁指正。
一、根據學生差異准確定位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課堂行為的指南,教學的每一步驟都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和完成;課改下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既要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多元化目標思考和定位;要體現歷史學科教學的規律,還要體現為學生的發展。
目前教師中普遍存在重教材和教法研究,輕視對學情、學法的思考的現象,而學情恰恰制約著教學流程的順利進行;課程改革也面臨著學生在基礎、能力、習慣、方法等方面的差異,這是教師進行教學思考與設計以及目標定位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條件。
目標的設計與呈現方式以梯級分布最為適宜,每節課的目標不要制定得太多,要符合學情,以能夠實施和落實為好。例如《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教學目標定位如下:首先,了解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過程和內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郡縣制職能、地位和相互關系),其次,分析歸納秦朝中央官制的特徵和影響,對比郡縣制和分封制的異同(培養學生分析和對比能力)。分析和歸納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重大而深遠影響,體會中央集權制度對於形成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積極作用。知識目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為形成有序教學流程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據和指導。教學目標的准確定位是為挖掘每個學生學習能力、轉變學習方式提供了一個必要的平台,目標過高,學生可望而不可及就會失去信心,目標過低則引不起學生思維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跳起來能摘上桃子」就是根據學生差異逐步抬高達標的尺度,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感受,每個學生的能力都有相應的發展。
二、課程資源有效開發與選擇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選擇要以課程的三維目標為中心展開思考,尤其要強調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資源開發,這是新課程理念突出的體現,也是國家對歷史課程社會功能重視的體現。以下是對「屈原與楚辭」教學內容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學預設:「(師)每當我們一提起屈原,我們就想起了一個節日,什麼節日呢?(生)端午節。(師)屈原是怎麼死的?(生)投江而死。(師)屈原為什麼要投江而死?(生)小人的讒言誹謗,被楚懷王免官、流放,思想打擊太大。(生補充)秦國攻破楚國郢都,自己的一腔革新政治,強大楚國願望無法實現,悲憤絕望而死。(師)假如你是屈原你會不會投江?(生)不會。(師)為什麼?(生)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師)人應該經的起挫折,要從挫折中堅強起來,不要被挫折擊垮,只有經得起挫折將來才能有大的作為。(師)屈原的死既不能驚醒楚國的統治者,更不會改變楚國的滅亡的命運,只會留給後人多一份遺憾,遺憾其忠君思想的迂腐;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要紀念屈原呢?(生)紀念他的愛國思想。」(師)看來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永恆不變的追求。後來這一教學設計在實際操作中效果顯著,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互動中自然生成,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由此可見教材雖然是「死的」,而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實踐卻使課堂「鮮活和靈動」起來,同時也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當然課程資源的開發也不是越多越好,要學會有效選擇,要圍繞教學目標的重點、難點來選擇,否則一節課是難以容納,將使教師「疲於奔命」,難以駕馭。
三、科學靈活地處理教材,形成問題模式的教學設計
科學靈活地處理教材是教師創造性智慧的體現,是教學理念的實踐,是教學規律在課堂的演繹。科學靈活的處理教材就是要教師結合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篩選和有效的整合,以求得在教學過程中順利實施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教材的處理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例如在講述明朝後期「離經叛道」的李贄時感到這是一個難點,李贄的思想主張是課標要求掌握的重點內容,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問題先易後難,層層深入:①李贄有哪些「離經叛道」的思想?(學生閱讀教材很快找到答案,並做出標注,條理清晰,易於理解)②形成李贄思想的原因是什麼?李贄有哪些性格特徵?哪些生活經歷造就了他這種性格?教師介紹生平。④其思想主張與其性格特徵、時代有什麼關系?這樣雖然打破了教材的先後順序,但卻使學生對問題的探討由易到難,克服了學習中畏懼的心理,思維一直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學生對歷史問題探究的興趣逐步提高。
四、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以教師為本位,以書本知識為本位,以教案為本位,教師在課堂上是 「一講到底」、「目中無人」,講授和講解成為的主要模式,這一教學模式不能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課堂上學生「疲於奔命」,很少有自我獨立思考的空間,長此以往身心疲憊不堪,逐漸成為學習的「奴隸」,「哀莫大於心死」,這種教學模式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遏制」,「害人不淺」。
新課程條件下教師的角色出現了變化,杜威曾這樣描述:「教師,一個引導者,他撐著船,學生們用力地用漿把船劃向前。」新課程下教師再也不能成為課堂的主宰者和統治者,教師的「教」應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要「眼中有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有自知之明,關鍵是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準,教師是「主導」,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導」上,即教師的「教」以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規律為依據,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導思、導學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成為教學反思的實踐者。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由單一的接受性學習向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發現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過渡。2、恰當處理好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之間關系
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須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教學方式決定了學習方式。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關鍵要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有所轉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指出:「歷史教學應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是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的前提,學習方式的改進又會進一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要處理好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之間關系。
新課程條件下教師「教」體現在「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學改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不是完全否定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如教師生動的敘事,嚴密的邏輯分析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實現的有效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是要教師根據課程標准,發揮主導作用,採取恰當的教學行為達成教學目標。在學習方式轉變上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的主體性,要強調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以「學」定「教」,強調學習方式和學生活動的設計,在活動設計中體現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突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習慣和方法的培養,同時生成對歷史的興趣、愛好和學科思維方法。3、重視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激勵作用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方式轉變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往往也是很多教師忽視的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在的表現給予合理公正的評價,對每個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其作用不可小視,或許教師對某一學生的一次不經意的表揚或肯定,甚至一次贊賞的目光都會使學生非常在乎、興奮、激動,這有可能會激發起學生很長一段時間對這門學科的熱情。當然教師的表揚與批評不是隨意的,否則學生會認為那是非常廉價和庸俗的事,不會激起感情的波瀾,也不會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參考文獻: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朱漢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歷史教學:2003,
10.袁振國.
當代教育學.
教育科學出版社.
施良方,崔允淳.
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Ⅱ 各位居士,我想學習佛教知識,如何入門

阿彌陀佛!隨喜贊嘆師兄的正心正念!
師兄若是想皈依,許多寺院都可以為師兄授皈依,受皈依並不分男眾女眾,只要依一顆誠摯恭敬心,願意皈依佛、法、僧三寶,即可!皈依並非出家,所以男眾女眾皆可一起皈依!師兄可以先了解一下,附近哪裡有正法寺院,找一位戒行清凈的師父,為授皈依。許多寺院,皈依儀式有各自特定的日子,可以提前去了解一下,再做決定!
師兄說得有道理,我們皈依之前,是需要對佛法有一些了解的!對佛法深入了解之後,再行皈依,心也更誠敬,更堅定明確!
師兄,學習佛法,首先要知道佛所講的基本和核心是什麼。不論修行任何法門,這些都是基礎!其中包括:
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是非常實用的修行方法,果能依次第如理觀照,深悟其理,則看破一切虛妄顛倒,必定解脫六道!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是佛留與我們末世眾生驗證佛法與否的標准和依據。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是佛為我們總結的修行順序和次第。此八正道依次生起。我們要學習佛法,必須先有正見,有了正見,才可能有正的思維。有了正的思維才能產生正語、正業及正命。有了正命才是真正的正精進,否則,沒有正的方向,就算是再精進,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必不能導至正念,不能得以正定!
四依止:依智不依識,識義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此四依止,如果我們能深刻體悟,如實依止,能保證我們不入邪途,不墮險坑!
可以網路視頻搜索:普願講堂
裡面有《佛陀的三法印》、《心經講解》、《如何逐漸步入佛法解脫》等系列可供師兄觀看。深入淺出,比較容易懂!

Ⅲ 如何講公開課

公開課的注意事項有:

一、備課前的准備工作

抽題之前的准備工作非常重要,這是上好公開課的知識儲備階段。這時候我們可以先暫定一個課題,有目的的准備一下,這時候的准備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海選、吸收、精選、創新。海選工作也就是說圍繞這個課題,廣泛搜集各方面的備課信息,查閱網上相關課題的教案、課件等資料,學習別人的優點,看能不能為我所用。

二、備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備詳案

即教師在課堂中要說的每一句話,學生的回答情況,甚至是教師舉手投足的每個關鍵動作,預測學生可能的回答狀況等等方面,都要寫下來,這個備課過程也就相當於把書讀到由薄到厚的過程。

2、備學生

首先摸清學生的認知障礙,在備課時,應著力分析學生在學習本節課時將會遇到什麼問題,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其次,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備課時,還應該去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再次,設計對學生有效的教學方法。

3、新課的教學目標力求全面

不論課程怎樣改革,一節好課首先應該是關注學生長遠全面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堂好課不僅要考慮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多少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身心、情感獲得了哪些發展,乃至在精神方面有了哪些收獲。

4、新課的導入力求新穎

好的課堂導入,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起到「一石擊破水中天」的效果。導入方法有很多,比如詩詞導入法,歌曲導入、漫畫或圖片導入、故事導入、謎語導入、諺語導入、設疑導入等等,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定能「文思泉湧」。

5、教學環節的過渡力求自然

一節課總是由好幾個環節構成,所以在備課時應注意這些環節之間的過渡應該自然,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跡。這樣,一節課的思路就顯得非常清晰而流暢,學生的思維也不會因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中斷或突兀的轉折被打斷,聽眾也會感到整節課是一個完美的整體。備課時我們要注意尋找各環節之間的邏輯聯系,然後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將它們穿起來,形成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

6、課堂檢測的選擇力求精煉

選入公開課中的課堂檢測題切忌「繁」「難」「偏」「舊」。選擇的課堂檢測題應力求緊扣教學大綱的重難點,以生動靈活的形式出現,難度要適中,讓絕大多數甚至全部學生都能順利完成,這也是你課堂效果的見證。 設計的練習中各個題目要有相應的梯度和明確的目的性,而不是練了半天,學生看似活躍,而讓評委覺得你思維混亂。

7、授課過程力求有亮點。

課上完了,要自己問一下自己:有沒有哪個環節給人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有沒有給聽課老師留下一點值得回味的地方?哪個環節會給老師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成為老師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如果沒有,說明這節課准備的不夠好,沒有亮點。這個亮點不僅僅是形式上的亮點,更重要的是,這個亮點必須為內容服務,脫離本節內容的亮點寧可舍棄。

三、反復試講,及時糾正

無論課前把教案准備得多麼熟悉,都不如進課堂給學生們試講一次所獲得的經驗來的直接和豐富,更有針對性。學生就是授課的一面旗幟,指引著我們講課的方向,左右著我們的課堂。試講不一定要有指導老師聽,只要自己在學生面前講一遍,這節課是成功還是失敗,看學生的反映和自己的情緒就知道個百分之八十。

四、正式講課

1、要考慮著裝。盡可能穿職業裝,顯得大方得體,干凈整潔。女老師可以化化淡妝,顯得人很精神,給學生和評委一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

2、克服緊張情緒。有的老師在講課之前很緊張,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克服緊張最有效地辦法就是准備、准備、再准備!准備好了,進課堂還緊張,那就需要進教室之前自我調節一下。教師可以抱著以學習研究的心態來上課,以展示的心態來上課,以「我能行」的心態來上課。

3、要有課前調動。上課之前一定要有課前調動,要找機會和學生套套近乎,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和學生做個小游戲、講個笑話等,一方面和學生交流一下,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同時也藉此穩定自己緊張的情緒。

4、在授課過程中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風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有激情,還要注重手勢等形體語言的運用。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輕松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五、撰寫教學反思

其實一節好課,不僅學生獲得了發展,老師也同樣應該得到發展,這就是教學相長。平時將每次教學過程中的感悟、反思寫下來,它會成為教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准備一節課時,我經常把以前寫過的教學反思瀏覽一遍,力求避免曾經在課堂上出現過的不足和失誤再次出現,確實對自己的授課有不少的幫助。

Ⅳ 在百度上看到的視頻講課怎麼能買到他的全課程

可能在視頻里講課,你怎麼能買到它的手?整個整個視頻里頭下載他為BB荔枝,我可以買到的

Ⅳ 怎麼講解小班課程有幾個手指

1《手指寶寶做運動》(小班)
一個手指點點點 (伸出一個手指點寶寶)
兩個回手指敲敲答敲 (伸出兩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敲)
三個手指捏捏捏 (伸出三個手指在寶寶身上輕輕捏)
四個手指撓撓鬧 (伸出四個手指在寶寶身上撓一撓)
五個手指拍拍拍 (雙手對拍)
2《小動物做游戲》(小班)
你拍一,我拍一,小雞小雞嘰嘰嘰。 (雙手食指伸出點作小雞嘴狀放在胸前)
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 (雙手食指、中指伸直其餘手指作小兔狀放到頭頂)
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飛飛飛(雙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餘手指伸直作孔雀狀一隻手放頭上一隻手放腰旁)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 (雙手大拇指放在太陽穴其餘四指並攏作小狗狀)
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雙手五指伸開放在身體兩側
我們一起爬上山 (從寶寶腳面上爬到腿上做好)

Ⅵ 講20分鍾的感恩課程

點點滴滴 感恩父母

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們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也許你從沒注意到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持……
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三年前的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從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又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父母們卻毫無怨言.
小的時候,我總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總是不斷地報怨自己的父母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對父母的行為和做法挑三揀四,橫加指責,甚至於直接與父母頂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體的健康狀況,不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工作單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精力和心血啊!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猶如一張白紙,有了感恩的心,這紙上便會出現粉紅.一生都懷抱感恩,紙的底色也便是粉紅,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答養我育我的父母!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感恩,它雖說是一個行為動詞,但它不止需要行動,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實意.簡單地說,感恩便是感激,發自內心的感激.
(還有一個)世界上有許多讓我感謝的人們,我感謝無私奉獻、像園丁一樣培育著我們這些祖國花朵的老師,我感謝有困難時,幫助我的同學.而我最要感謝的是那不辭辛勞,那顆熾熱的心總是向著我的爸爸、媽媽!
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偉大神靈,是教育我們人生第一步的啟蒙老師,是培育我們茁壯成長的辛勤園丁,是提醒
我們堂堂正正做人的紅色警鍾……
母親給與我們生命,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母愛」是天下最偉大的「愛」.從我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母親就開始照顧我們、看護我們、愛護我們、給與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了.只要我們健康、開心,母親就會比我們更開心.母親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她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在社會生存.所以我們都是受母親的直接影響,才會有開心的今天、安逸的今天.
父親給與我們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技巧,教會我們要堅強、要率真、要有毅力.所以我們今天的堅強、毅力、生存之道都有父親的影響.
讓我們以感恩的心來回報我們親愛的父母.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和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扣扣子,教你洗臉、教你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贊美與欽佩.
曾記否,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裡,因為我們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曾記否,父母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我們,因為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愛的延續.
曾記否,你討厭父母的嘮叨,無意間,你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可是總要等到失敗後,才知道父母講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記否,翅膀還未硬的你,卻想擺脫父母,展翅飛翔.可是總要等到自己受傷後,才知道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會用精湛的詞藻來贊揚父母,也不會用唯美動聽的音樂來歌贊父母,我只能用點滴行動來感恩父母.生活中,你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在感恩父母.曾聽說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戶家庭的三個兒女每天必做的事是寫一封感謝信,其中的內容確是諸如「昨天爸爸買的匹薩餅真香」,「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之類的簡單句,我心頭一震,原來他們給父母寫信,不是因為父母幫了他們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感覺到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也許不知道什麼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對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聽了這則小故事,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如果有,從現在起,當父母為你嘔心瀝血時,對父母道上一句「謝謝」!當父母疲勞時,為他們到上一杯濃茶,幫他們捶捶背;當父母生病時,躲在病床前陪陪他們,陪他們多說會話;當你遠在他鄉時,給父母打上一個電話,捎上一句祝福……
風中的風鈴再次響起,似乎在奏響一首感恩之歌,感謝父母的嘮叨/因為他們是為了讓你少走彎路/感謝父母的鞭策/因為他們是為消除你前行的障礙/感謝父母的斥責/因為他們是為了助長你的智慧/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 讓我們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護.
讓我們行動起來,點點滴滴,感恩父母!

Ⅶ 我想學習佛教,但很是茫然,想有一套佛學理論教程。不知道那裡有這類教程,或者那位大師的講法講的好

施主 您想學佛 但問自心可曾信佛 學習佛教 首先要信 然後 願 最後 行
首先您要持一句話「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要深信 因果佛說 培養信心 多看一些佛教勵志書籍 和因果實錄 信但你不要迷信 佛教徒中有兩種一種是求 多當佛菩薩為福報求財的神俗不知獲福報財運是拜佛施捨副產品主要的還是積累功德和消除業障 然後迴向 一種是修 但問施主你是求者多還是修者多 修者要發願 正如地藏菩薩發願 願我母脫離惡苦不落惡趣 度脫三惡道眾生 如是願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您的願是什麼呢
然後您才是 行 要供養佛法僧三寶 擇依法門用心修持 現有天台宗 密宗 凈土宗 禪宗 八萬四千法門隨汝之因緣 是追隨地藏菩薩 單頌地藏經 念地藏菩薩佛號 還是 求生凈土頌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經 念阿彌陀佛 看凈空法師無量壽經解 更或者 理論高深的禪宗或者儀軌嚴謹的密宗 要有僧寶領路不能亂行容易走彎路 和初心背道而馳 那要到佛學院去 或者供養位師父由他幫你引進門
至於戒律 等你修到一定功夫 您才能明白它意義之所在 現在很多人守得住身戒卻守不住心戒 反而沉了執著 住了外道 不過五戒還是要堅持 把她融入你的生命 不去執著 正如呼吸般 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可能因外力 讓我暫時窒息 但不影響我的性命 我以後依舊在呼吸 濟公是把戒融入生命的人 但學他會下地獄 因為我們沒有學會 龜息這門功夫 當生命中有了戒就會發現 因戒你生了定力 有了定力 將生智慧
或者您希望成為一位佛哲學家 佛學家 和蘇東坡、康有為 一樣 到時候我只能敬你是位學者 而不是大德 真正的大德 不認識誰是毗盧遮那 不知道誰是華嚴三聖 不知道 印光法師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 但是他念佛的功夫 可以震盪魔宮 可以讓你親眼看到他手中的念珠 隨著他的念佛聲 粒粒發光 不過為你考慮 給你的建議 佛學 系統知識 新華書店中有專門介紹佛教的書籍 這個還不夠 有一本精裝版(金剛經圖解)那裡很多佛教術語供你形成理論體系 如果你想修佛 給你的安排個課程每天頌金剛經三遍 往生咒若干 起初你可能還是懵懂或者不解 等當熟練後 看凈空法師的金剛經解網路視頻 可能你依稀有點懂了 然後認真依照你所選擇的法門修持 有了功夫後你智慧開了就可以悟出一套屬於你的佛哲學 佛世界觀 和你人生觀 到時候 你我只要談「如來是真語者 實語者 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一句話 我就能知道您是學者 還是修者了 看看南懷瑾師父《圓覺經略說》 和凈空法師的《無量壽經解 》 金剛經解 不要因為看不懂的地方煩惱 你不懂的地方正是需要你思考 佛教是佛教授你 但未剝奪你思考 大菩薩 願您吉祥

Ⅷ HELP PASS課程是什麼今天參觀太古新蕾幼兒園,介紹老師給我講了,我忘記了...覺得教育理念很新穎。

哈哈,我翻了下相冊找到當時的照片了。HELP PASS玩&樂課程是太古新蕾幼兒園獨創的八大領專域,Health 健康課屬程、Ecation of life生命教育(這個超贊!),Language語言,Pass-on Culture 文化傳承 (贊+2), Personality健全人格,Arts藝術,Social社會,Science科學。我自己超喜歡裡面像粵劇、刺綉、圍棋這種文化傳承的課程...我也好想回到小時候讀這么好的學校。我羨慕嫉妒我女兒了~

Ⅸ 如何學會聽課

講課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聽課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在這個黃金時代里,學生的大部分寶貴光陰是在課堂里度過的,按每周5天,每天上6節課計算,一學期20周,就要上600節課,一年要上1200節課。有些學校還有「培優課」、「輔導課」、「活動課」等,實際上課節數可能還要多。一個學生如果不會聽課或聽課效率不高,那麼學習可能事倍功半或徒勞無功,聽課效果不好,學習成績必然很難令人滿意。要學會聽課,必須做到:提高認識,作好准備,集中精力,講究方法。

1.提高認識

首先要認識聽課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解難釋疑、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學生獲取正確信息、匡正錯誤、提高能力的主要渠道。離開這個主要渠道談學習,那無異於丟掉西瓜去撿芝麻。其次,要認識聽課的長期性,中學階段共6年,就得老老實實聽7000多節課。到學校學習目的就是接受思想教育、學習各科知識、鍛煉各種能力,要有耐心聽好每一節課。第三,認識課堂知識的濃縮性。從學習學科知識的角度講,學生上課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繼承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並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聽說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教師傳授的知識,一般都是人類長期實踐總結的產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教師講一節課的內容,可能是一代或幾代科學家研究的成果。從教師來看,一個受過專門師范教育的老師,每一堂課也濃縮了教師的「人生精華」。可以說,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走的是一條最近最直的認識道路。抓住了課堂學習,學習效率就能成倍提高。

2.作好准備

打仗要打有準備之仗,聽課也要作好准備工作。一是心理准備,對每一門課、每一位老師的課要感興趣,應有強烈的求知慾望,應有向老師、向一切內行人虛心學習的精神。不論那一堂課所學內容是復雜還是簡單,是難還是易,是多還是少,都應充滿信心、認真對待。課前應保持最佳心理狀態,厭學情緒、無所謂的態度、逆反心理,往往使課堂學習收效甚微;二是知識准備。課前對上一節課的內容要有所了解,以便自然銜接新內容,對新知識也應有所預習,帶著目的、疑問聽課,針對性強,效果就會更好;三是物質准備。預計一堂課要用的書、筆記本、試卷、練習本、筆以及其他文具,都應作好准備。作好了各種准備,就會快一些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自然也就會好得多。

3.集中精力

一般一堂課只有45分鍾,老師備課時已將教學內容和活動設計好了,信息量大、活動多的課,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據國外心理學家統計,初中生可使注意力穩定30分鍾,高中生可使注意力穩定40分鍾。其實,從目前我們大多數學校的情況看,不少學生注意力的穩定性水平還沒有達到這個標准,上課時分心、走神的現象還較普遍。有些學生進課堂後,得幾分鍾才能平靜下來,特別是下課10分鍾因某方面事情過於興奮或做過劇烈活動的學生,人坐在座位上還氣喘吁吁,老師講了半天,他還未進入角色,一堂課前幾分鍾就耽誤了。在上課過程中,如果思想開小差,有時正是講的最關鍵的地方沒聽進去,那一段知識在自己的記憶中肯定是一片空白。接近下課時,有的學生就坐立不安了,老師到這個時候一般是對本堂課內容作歸納小結,結論性的東西不聽,將可能留下概念模糊或推導過程不清的後遺症。如果老師是講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或毛病,不聽的話,將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如果老師是對某個難題作提示性指導,不聽的話,課後做練習時,將會多走一些彎路,甚至無法下手。一堂課自始至終一定要集中精力聽課,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雖然很難,但一定要盡力做到。許多學生浪費了寶貴的聽課時間,長期下去怎麼能不影響學習成績呢。

Ⅹ 如何上好面授輔導課

上好首次面授輔導,確立遠程學習中心

—開放教育英語專業教學方法探討

孫太群 石廣銀

內容摘要: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中,學習應該是管理、教學和學習三大要素的中心。筆者通過自身教學實踐,認識到首次面授輔導課的重要性並試圖從轉變自身觀念,抓好課前「三備」工作、轉變學員觀念,抓好課堂「三正」工作、講解考試題型,增強完成學業信心三個方面對其在幫助學員改變傳統觀念、掌握遠程教育學習方法、確立遠程學習中心上所起的關鍵作用作一點探討。

關鍵詞:首次面授;遠程教育;學習中心

Make the First Tutorial Lessons Successful and Establish Learning as the Centre in Distant Ecation

An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English Specialty of Open Ecation

By Sun Taiqun and Shi Guangyin

HunanHuaihuaRadio & TVUniversity

Abstracts: In the model of modern distant open ecation, learning should be the centre among the three elements of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authors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rst tutorial lessons through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ry to make an exploration on the key function of the first tutorial lessons in helping distant learners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ideas, master distant learning skills and establish learning as the centre in distant e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hange the teachers』 thoughts and ideas and make 「three preparations」 before giving tutorial lessons.
Change the learners』 thoughts and ideas and make 「three corrections」 ring tutorial lessons.
Explain the examination sample paper and heighten their confidence in completing their studies
Keywords: First tutorial lessons; distant ecation; centre in distant learning

隨著學習化社會的到來,教育終身化和學習大眾化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電大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構築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在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模式中,客觀存在著管理、教學和學習三大要素。筆者認為,在這三者之中,學習(遠程學習)是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中心,起著主導作用。那麼,作為專業課程的輔導教師,應該怎樣對學員進行面授輔導、為學員提供學習支持服務呢?如何幫助學生確立遠程學習這個中心呢?

教學實踐證明,首次面授輔導課是幫助學員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掌握遠程教育學習方法,確立遠程學習中心,增強完成學業信心的關鍵。因此,輔導教師要拋開傳統教育中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從較高、較廣、較遠的層面上把握首次面授的內容,精心設計、全面構思,使之貫穿教師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學習的始終。筆者試圖從三個方面談談怎樣對學員進行首次面授輔導,幫助學員樹立遠程學習這一中心。

一、轉變自身觀念,抓好課前「三備」工作

1、「備學員」到位。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備好、上好首次面授課,就必須對學員現狀作出准確的分析,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我校2001年春、秋兩季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的112人中,普通師專畢業的56人,電大成普招畢業的42人,函授或自考畢業的14人。這些學員中,年齡最大的40多歲,最小的20歲出頭。年齡的懸殊和知識水平的差異給課堂活動的開展增添了難度。他們雖然在各級各類中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基礎和教學實踐經驗,也有願望進一步深造和再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要。但他們普遍缺乏自信和毅力,需要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幫助其樹立起成才的信心和決心。遠程開放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學員們對之缺乏了解,還有許多人持有這樣一種錯誤觀點,認為自己專科畢業,英語單詞也掌握了四、五千,對付初中課本上那一千來個單詞還不綽綽有餘?因此不想再學習,但國家又有學歷達標的規定,他們擔心沒有一張本科文憑會下崗失業,所以他們滿腹疑慮,憂心忡忡,既想拿到文憑,又不願吃苦學習,把繼續學習看作是一種強加給自己的負擔。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學習難不難?考試難不難?文憑好拿嗎?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最優秀的教師、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學方式都不能替代學員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不難想像,如果廣大學員存有上述錯誤思想,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他們哪裡還有學習的熱情、自覺性和動力呢?所以教師要研究學員,分析學員,了解他們的心理因素和特點。幫助他們分析開放教育的優勢,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配之以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2、「備知識」到位。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這是教學工作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然而,在遠程教育中,教師已無須時刻肩負著教給學員多少知識的重任,教的功能已不再是教會、教全、教得盡善盡美,而是引導學員自己學習、學會、學得融會貫通,學員學得怎樣成了衡量教師教得好壞的標准;教師已無須把教材作為教的目的,而是把現代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真正作為教的「工具」,致力於喚醒主體的主動性,以此誘發學員自覺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開闊而卓有成效的教,不必表現為「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表現為真正的引導和鼓勵,它所駕馭的知識內容「將與傳統的觀念與實踐相反,應該使它本身適應於學習者,而學習者不應屈從於預先規定的教學規則」。

課前,教師在全面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找准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分析疑點,查找資料和信息,使授課內容更有廣度和深度,更具啟發性和指導性。

3、「備方法」到位。在推進「終身教育」的世界潮流中,遠程開放教育應運而生。在遠程開放教育中,方法教育比任何其它教育都顯得更重要和更迫切,方法的知識越來越成為最重要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更多地對學員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和指導,給學員們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使他們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根據教學對象不同的基礎和需求,擬定相應的教學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員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進步。讓學員在聽課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識,了解新教法,掌握新學法。

如果教師把教的過程轉變成指導學員學習的過程,把教的評價轉變為促進學員自主學習、創造良好學習環境的過程,為學習者的學而教,為不教而教,那麼遠程學習這一中心就得以形成,終身學習將得以實現。

二、轉變學員觀念,抓好課堂「三正」工作

課前充分的准備,只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取得理想的實效,必須科學、能動地在教學實踐中實施課前的構思和設計。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讓他們主動配合教學,自覺參與學習。

1、引導學員端正學習態度。為幫助學員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在上第一堂課時,教師可組織他們分組討論第一個問題:Why do you come back to school to learn English again? (你們為什麼再次返校學習英語?) 大多數開放教育英語專業的學員都是中學英語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考試成了他們教英語和學英語的目的,標准化考試的缺陷導致他們和他們的學生們片面追逐考試技巧,發展考試能力,提高考試成績,從而忽視語言能力的培養。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英語學習,阻礙了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是與語言教學的宗旨背道而馳的。通過討論,學員可以真正明白學英語的重要性,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將其作為一種工具予以掌握和運用,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2、幫助學員糾正學習方法。死記單詞,死背語法,死啃書本,為考試而頻頻做題、答卷,搞題海戰術,是許多學員常用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考出好成績,就說明英語學得好。為糾正這一錯誤觀點,教師可以組織學員分組討論下面兩個問題:1)What』s English? (英語是什麼?) 很顯然英語是一種語言。那麼2)What』s language for?(語言的作用是什麼?) 教師可以把第二個問題分解成三個一般疑問句,引導他們開口:

Is it for remembering a list of words and grammatical rules?
Is it for remembering some sentences and articles?
Is it for communications and exchanging ideas with people?
通過討論,學員可以清楚地認識到:語言的本質是表達和交流,而不是記得住語法,背得了單詞和通得過考試。在這討論中,學員們可以從被動地學習轉為主動地學習,並主動體驗語言學習的特點和樂趣。

3、教師始終擺正教學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工作重點不能仍然停留在單純的向學生傳授學科知識,幫助學員完成學業上。而應該向他們傳授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培養「續生存」能力。為指導他們學好英語,可組織學員討論下面一個問題:How should you learn English? (你們應該怎樣學習英語?) 我國中學甚至大學階段不同程度存在的「語法英語」和 「考試英語」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導致普遍的「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現象。通過討論,教師讓學員們明白了英語學習的排列順序應該是聽、說、讀、寫、譯。道理很簡單,嬰兒學說話,是先從聽開始的,聽得多了自然就會說了。語言的最大的功能,也應該是它的唯一的功能,就是交際:交流思想、表達意圖。我們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與他人進行交際,而交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聽說,無論見面,還是打電話,聽說是最便捷的交流方式。學了多年英語,聽不懂,不會說,等於白學。聽得懂,能表達,才算是英語學習入了門。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而教,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堅持向他們傳授學習經驗和方法,並經常組織語言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能力,使他學會學習,能獨立學習,學會思考,有創新精神。

三、講解考試題型,增強完成學業信心

集教師、家長和學生於一身的開放教育學員選擇電大遠程學習的心態是十分復雜的,他們既想學到知識,更想輕松獲得文憑。然而,繁重的工作和家務使得他們很難靜心學習,從而導致考試恐懼感。考試雖然不應該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可是他們又必須通過每門課程的考試,方能取得規定的學分,從而完成學業,拿到畢業文憑,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因此,如果學員們考試不能過關,不能按時拿到畢業證,自然會嚴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會抑制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為輔導教師,我們要理解他們,為他們著想,幫他們排憂解難。在分析考試題型時,強調平時學習過程和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引起他們對平時學習過程的重視,樹立完成學業的信心。

本文以《高級日常英語》的考試題型為例,談談怎樣分析講解考試題型。該課程期末考試總成績包括三部分:形成性考核(20%);口語考試(20%);筆頭考試(聽力、閱讀、寫作)(60%)。在講解過程中,強調平時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對各個不同考試環節提出學習要求,傳授學習方法和考試技巧。

對於開放教育英語專業的學員來說,英語寫作是學習中一大難點,因為他們平時很少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首次面授課上向他們傳授一些英語文章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尤為重要。這也是遠程學習的一個重點。下面從兩個方面談談怎樣輔導學員練習寫作:

1、怎樣提高寫作水平?筆者認為,寫作最基本的東西是詞彙、語法和知識面,同時還要學會用英語思考,多讀、多背、多記,常練筆(日記、摘抄),還要經常注意模仿文章的好結構、好句式等。

2、怎樣寫英語文章?首先,拿到題目要審題,然後擊活腦中所有與此題目有關的信息,接著以此為基礎列出提綱(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些關鍵詞),這樣才可確保寫出的文章條理清晰,內容切題,少走彎路,節約時間。再接下來便是細化提綱,即從與此題目相關的信息中提出典型的具有說服力的信息並把它填到提綱中。做好准備工作後便可動筆寫作了。

在寫作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開頭句,文章開頭的方法很多,有定義法、背景介紹法、提問法、格言法、主題句法等。其次是文章段落的安排,可印發一些資料,引導學員注意英語中的不同連詞和轉折詞的用法。最後是文章的結尾形式,結尾也有幾種不同方式,即總結式、格言式、展望式、反問式等。在分步講解時,要舉例說明,加深印象。例如,在寫The Reasons Why So Many People Are Learning English(為什麼這么多人在學英語)這篇文章時,教師可指導學員分以下四步寫:

First paragraph: Put forward the subject(提出主題): Nowadays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world…Then list different people who are learning English now. (students, scientists, businessmen, doctors, etc.)
Second paragraph: Give as many reasons as possible why so many people learn English. (分析原因):(for study and research, information, import and export, advanced technology, etc.)
Third paragraph: Give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many reasons given.(給出答案): The featur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ake people learn English. (easy grammar,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tc.)
The ending: Draw conclusions.(作出結論): From what we have discussed above, we can understand how important English is. So we should also…
首次面授的最後一個重點,是對學員課後自主學習提供指導,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布置自主學習內容,提供文字資料、網上資源、音像材料等,並傳授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促使學員適應遠程開放教育學習。

作為英語教師,應使自己所傾注的熱情顯而易見並富有感染力。我們要充分尊重開放學員的自尊心,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讓他們變得更有自信,更熟悉和習慣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與學,並以更大的熱情完成自己的學業,達到遠程學習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嚴碩勤,學習是遠程教育的中心,《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10期
柏曙鄒、金芳芳,終身學習理念與遠程教學角色觀,《現代遠距離教育》2001年第3期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