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成績分析和課程教學總結
Ⅰ 考試分析總結應該怎麼寫
想要取得考試的進步,是需要在每一次考試之後對自己進行分析總結的。只有在不斷的分析總結之中,才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進步的空間,才能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那麼,考試以後該如何進行分析總結呢?
首先,要重視分析自己的單科成績
這需要同班同級地比較。看看自己的每一門學科成績與班級平均分相比,是高還是低。高則說明該學科有一定優勢,低則說明該學科相對薄弱。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學科和薄弱學科分別是哪些,制定下一階段學習計劃時,才能有針對性地安排時間和分配精力。
其次,要用總成績來衡量自己
除了跟同學比較,又要縱向比。橫向比是和同學比,了解自己在班級、年段的大體位置;縱向比是與自己的過去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要認真分析進步和退步的原因,可以主動找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談談,聽聽他們對你的分析和建議,因為老師是最了解、最關心你的人。也要主動和家長談談,把你對成績的分析和認識告訴他們,爭取他們的理解和幫助。
再次,要找出丟分原因
在每次考試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都需要認真總結找出丟分的原因。因此在老師講評考卷時要特別注意自己做錯、失分的題目,老師是如何分析解答的、為什麼自己會錯。不能簡單地將正確的答案放在考卷上,而要分析答錯的原因,是知識缺漏?還是解題方法、技巧出問題?或者審題不嚴,粗心馬虎引起?在聽老師講評試卷的過程中,除了要仔細聽還要用心記,並在值得注意的地方標上警示符號。同時要注意保存好這些試卷,在今後的每次考試前拿出來看一看,以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再次,善於總結經驗教訓
這是為了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學會適應環境,適應老師。要能以班上學習好的同學為榜樣,看看他們平時是如何聽課做筆記的,他們是如何對待作業和測試的,他們是如何向老師提問的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你不能改變環境,但是你可以掌握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
但是,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成績只能說明過去,大家應看重的是未來,往後的人生路上還有數不清的考試在等待著。明天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明天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它要靠今天每位家長和孩子的努力。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換來美好的明天。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最後,家長要多做加法、少做減法
教育中肯定其優點、特長、進步屬於加法,糾正孩子缺點、錯誤、過失是減法。這相當於戰爭中的防守與進攻,要攻守平衡才能讓自己真正地強大起來。我們很多家長往往只顧著進攻(糾正孩子的缺點),而忽略了防守(守住孩子的優點)。當孩子考試得了57分的時候,其實第一步要做的是該讓孩子把得到的這57分守住,然後再去考慮失去的那43分。因為,孩子得到的分數中可能有多種情況,我們不能排除在做對的題目中有些是孩子並不理解,而是靠感覺蒙上的,也就是說在得到的分數中仍然有知識的死角和泡沫。
Ⅱ 成績分析總結與反思45字
對每一次考試進行總結和分析,可以在試卷中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找到問題並解決,彌補自己知識點上的漏洞。
成績分析總結與反思:
親愛的老師、父母:
你們好,關於我此次的期中考試我未能取得預期的成績,我感到深深地自責。我覺得有些對不起父母的關心和老師的教導,特此遞交這份檢討書,表達我的歉意。
關於我此次期中考試的成績不理想,我總結了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我的學習態度不好。在上半學期的學習當中,因為有時候上課不聽講,思想開小差常常錯過老師講到的知識點,也耽誤了學習。
第二、我在課後沒有及時復習,在上半學期的學習當中要說我上課不聽講還可以在課後通過寫練習題彌補過來,但因為總總原因我還是沒有去補習回來,因此對於不懂的知識點沒有深入分析和理解。
第三、是我的壓力過大,其實這份壓力不僅僅是父母施加的,父母對我的要求是對我的關心,是希望我有好的成績,將來能夠有出息。但我卻辜負了父母,以至於考試時候心情緊張,握筆的手都會因為做不出試題而瑟瑟發抖。
關於我此次成績不好的原因還有很多的,但歸根結底我此次未能考好期中考試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了,我在反省檢討錯誤的同時,我已經將目光投入在了期末考試。經過這段時間的思想轉變,現在的我,較之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對自己的言行也有了新的要求。
在此遞上這份考試沒考好的檢討書,懇求父母和老師的原諒。下次一定會考好的,再給我一次機會!
(2)考試成績分析和課程教學總結擴展閱讀:
總結與分析的作用:
一、通過成績給自己一個定位
既要橫向比又要縱向比。橫向比是和同學比,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的大體位置;縱向比是與自己的過去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要認真分析進步和退步的原因,可以主動找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及家長談談,聽聽他們對你的分析和建議。
二、試卷分析找出丟分原因
考試中或多或少會有些遺憾,都需要認真總結找出丟分的原因。不能簡單地將正確的答案放在考卷上,而要分析答錯的原因,是知識缺漏?還是解題方法、技巧出問題?或者審題不嚴,粗心馬虎引起?
三、彌補知識漏洞
彌補知識上的漏洞,最重要的是有計劃地梳理學科要點,形成知識體系與綱要結構。可根據考試的內容以及半個學期所學知識去構建知識體系,整體把握所學知識。根據學科的特點,從內容上分科、按體系、分章節構建知識樹。
Ⅲ 如何進行考試反思與分析小結
1、反思對待平時考試的態度大仲馬說:「人生的意義就蘊含在兩個詞里----考試與分數!馬克-吐溫說:「生活是有考試和分數組成的一串念珠」。郭沫若說:「一個人最傷心的事莫過於無事可考。」我們對待任何一次考試,甚至練習都要有一個認真、嚴謹的態度,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達不到考試的目的。同學們,充分享受考試帶來的樂趣吧,你會做得更好的2、總結成功之處我們要學會轉換觀念,不能只找失敗的地方,還要找到成功之處。一些學生可能會說,我考的這么差,哪有什麼成功可言?哪有什麼經驗可總結?其實不盡其然。因為在每次考試中,絕大多數同學都發揮了自己的真實水平,成績不論高低都有閃光之處:比如能按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考試心態較好,書寫工整,注意審題,會做得題目能得分或得全分,達到了預期目標等。只要把總結寫出來,堅持發揚,同學們就能不斷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不斷取得進步。3、解剖不足之處 ①、統計自己的錯題數、失分總數及比例 ②、統計失分中有多少是因知識性錯誤造成的,有多少是因能力性錯誤造成的? ③、對於因知識性錯誤而失分主要是那些方面的知識(是自己沒弄清楚還是老師沒有講到這一位置) ④、對於因能力型錯誤而失分的,則要分析到每個題目: 是否是因審題不仔細(包括題目的限定條件與隱含條件未審清以及干擾因素為排除)造成的? 是否是應知識串聯不夠或不會遷移造成的? 是否是因解題時思路不清晰或拘泥於思維定勢造成的?是否是因書寫馬虎和不規范造成的?是否是因解題時為找到規律或模型造成的? 是否是因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會做得題目沒有時間做而造成的?。。。。。。⑤、有無錯題本?對於每次考試中的抽屜是否做了記載和分析?4、找出整改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用來指導今後的學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態度要端正平時的學習與考試,不能應付,必須認真對待。②、綜合—找到適合自己的做題方法和做題習慣認真對待每次考試,了解試卷的結構,了解考試內容的重點章節和非重點章節。非重點章節---多看課本重點章節----反思聽課問題計算題失誤失分----平時做題的習慣問題,不做大題,結果麻煩而不做題;綜合程度高的題目----練習少的問題,總結少的問題,反思少;重復性錯誤----同點、同題失分(錯題本的作用)總之,在正確方法指導下,經過大家的拚命學習,我們都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高考中取得更大的進步,鑄就屬於我們得輝煌。考試後如何進行反思與總結每次大考一結束,學生普遍表現出心浮氣躁,無法靜下心來學習,這種狀況要持續一周甚至更長時間。而這段時間恰好是一項重要工作的黃金時間,那就是考後的反思與總結。因此,班主任應及時指導學生進行考後的總結和反思。 一.充分認識考試總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每一次的考試都有成敗與得失,每一次考試都會有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這對於每一位同學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可是考完試後,很多同學卻只關心分數,你得多少分?我得多少分?當然這未曾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有比較才會有促進、才會有進步嗎。但不應該只關注分數,還應該認真地做好考試的總結與反思。關於考試正確的做法是考前重視考試、重視復習,考中認真對待,考後淡化分數、注重總結與反思。我們應該向學生灌輸一種思想,那就是高考前的任何一次考試,都不能說明什麼,它的作用只有一個:那就是發現問題,然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為高考豐富知識、積累經驗。 也有不少同學考後不會總結,認為只要把試卷上的錯題弄會就行了;還有的同學不認真總結,在老師安排的考試總結上寫兩句言不由衷的話來矇混過關。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考試是對自己一個階段學習情況的檢測,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對老師所講的知識點以及解題方法有沒有真正掌握,發現自己前段時間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以後的學習與考試積累成功的經驗。因此建議每一位學生要在考試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讓每一次考試發揮它應有的效用。 反思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內容: 2.要反思考試技巧。反思考試各階段的得失,如:試卷發下來離正式應考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做了什麼?是否全面了解本試卷後再應答?試卷的題量、題型、問題難度在應答前是否做到心裡有底?做題順序怎樣,是否有效?遇到難題是如何處理的,有無經驗值得總結?做題過程中是否會感到注意力難以集中,又是如何調節的,有無經驗值得總結,能否形成適合於自己的保持良好注意力和思辨能力的方法?考試過程中是否理解命題者的意圖,是否找到了問題的陷阱,能否確認自己所做的題目肯定正確?考試過程中是否注意到平時小心而錯的事不再發生,表述是否符合題意,是否科學,還可以從考查的知識點等方面來反思等等。 3.要反思考試結果。考試結果是否符合真實水平?若考試結果不理想,有差距,主要原因是什麼,問題根源在哪裡:是否復習不得法,應試技巧不對勁,或近階段復習不用功,或考試時心理沒准備,或身體不適應?考試結果反映出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解哪類題比較費勁,失分較多?在下階段如何調整復習,應在哪些方面下力氣? 4.要深入追思整個上課、聽課、作業和復習的狀況。每次考試應該說都是這一階段的檢驗,應當反思這階段上課、聽課、做作業的效果如何,什麼原因導致好或壞?做題目是否正常,是否能跟上復習進程,復習過程中是否遺留知識隱患點?在解哪類題目上有進步,哪類題目還有缺陷? 2、分析各科強弱的總體形勢。在中學階段,做為普通中學學生全面要求,需要分析所學各學科的情況,即哪科考的好,哪科考的不好,目的是認清自己在不同科目上的強勢和劣勢。分析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能做出具有可行性的指導和改進意向,並求得劣勢學科學習水平有所提高。當然,求得多門學科成績有所提高並不意味著「削平」,求齊頭並進。比如對於一位數學基礎非常好的學生來說,分數雖然不低,但是考試時是否由於時間較緊或者在最後的難題上出現了技術性失分?這就要認真考慮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需要改進,並及時地做出調整,以利於好中求好,「錦上添花」。 3、總結學習方法的得失。初中階段有不同於小學階段的學習方法,高中階段有不同於初中階段的學習方法,某學科還有不同於其它科目的方法。比如,初中階段的學習仍然處於基礎階段,強調思維的規則性和良好記憶力;高中階段則進入提高階段,強調思維的發散性和主動性,為此,學習方法不可避免地會有所轉變。考試一旦失利,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自己在該科的學習方法上是否存在缺陷,並做出相應的調整。成績十分理想,也應該找出原因所在,以便今後「發揚光大」。 4、整理薄弱的知識點。要全面提高考試成績,整理一下薄弱知識點是必要的。我認為,各學科的內容都是由具體知識點構成的整體,每個知識點的缺失都會影響總體成績。比如,考試之後,對試卷中耗時較多的題、思考搖擺不定的題、做錯的題,均需做出認真細致的分析,找出原因所在。一些學科是公式掌握不牢,是該記住的沒有記住,是解題方法沒有掌握,還是思考方式運用不夠熟練?都要找出原因,以求在此基礎上有獲提高。對試卷中的問題應仔細歸類,不能單純把錯誤歸為馬虎。對丟的每一分按如下原因歸類:粗心馬虎、審題不嚴、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過關、時間不夠、過程不完整、能力不及……。這樣,你就會發現你的真正弱項,也就找到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考試前最有效的復習方法是做過去做過的錯題,所以對每次考試中出錯的題應重點標注並歸類保存,記在積累與糾錯本上。 此外,還應注意考後心態的調整。考後心態的調整很大程度在於學生如何看待成績。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期中考試是暴露問題的最佳時刻。成績不理想的背後是出現了不該出現的錯誤,這就是問題的暴露,立即採取措施加以改正,這樣慢慢地就會帶來學習的提高,從而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成績的催化劑。相反,本來自己學得不好,卻由於這次考得很好,使得很多問題被掩蓋了,自己還以為沒問題了,自以為是,自欺欺人,從而放鬆學習,必然會導致下一次的落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通過這一次的失敗,找出了問題,從而導致下一次的成功,那這一次的失敗就是必要的。這次的成功如果讓你失去警惕,導致下一次的失敗,那麼這次成功就顯得毫無意義。 總之,考試之後,認真進行反思和總結的這一步的意義一點都不低於考試本身。只要同學平時刻苦努力,細心考試,考後做好反思與總結的工作,找出失敗原因,制定具體的措施並落實到行動中去,並不斷鼓勵自己,堅定必勝的信念,那麼我們的失誤就會越來越少,分數會越來越高!我們一定會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學習目標!
Ⅳ 成績分析總結與反思怎麼寫
數學考試結束了,我的成績並不理想,只有101分,沒有達到110分,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對此做出了深刻思考和反省,特作出深刻的檢討,有些沒有提到之處也請老師和同學們提出批評指正。
我認為此次考試的失利,絕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確實,我在平時存在諸多不足,最終暴露在這一次的考試中。我對其進行總結有如下幾點:
1、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態度跟思想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正確認真的學習態度是一個學生成才的必備基礎,有了正確的思想態度才能正確的對待學習這件事,正確看待考試成績的重要性,考試是學校對於學生的檢測,也是讓自己找出不足改正不足的方法,也是學校對學生的一種負責的態度。
2、基本功的不扎實。平時的一個小小的東西都會影響到考試成績,這是不可否認的。一個公式的背記,每一次簡單的驗算,每一次刻苦的思考,都是很重要的,我就是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導致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這次考試第二大題是填空題,我錯了一個忘記寫數量單位了,計算題錯了兩個,應用題錯了1個。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錯誤,但是由於疏忽導致了失分,這是很不應該的。關鍵還是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有時候人會犯「惰性」,也就是偷個小懶,每個人都有這種惰性,重要的是有的人克制的較好,有的人克制的較差。平時對自己嚴格要求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待學習更要嚴格要求。
3、沒有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每一個階段都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的人,往往平時不怎麼起眼,到了考試就會大放光彩,因為他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從而最終完成一個大目標。然而光有目標沒有實際行動也是不行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度過每個目標,你會發現你成功了一大步。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人的話都是有道理的。
4、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關系著一個人的一生。有的人喜歡給英文備注,其實這也不失為是一種好辦法,久而久之就形成習慣,一看到這個單詞就能想起自己的備注,這樣對於背記有很大的提高。還有人的驗算本比有的人的作業本都整潔,這都是好的學習習慣,就算題做錯了,回頭找找看看自己的驗算本,一目瞭然,知道哪裡錯了。弄得亂七八糟,自己永遠不知道怎麼回事。
5、缺少反省自我反省的意識。每次普通考試甚至平時的作業都是對我們這階段的考核,考核完畢就要發現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時間一長,不足自己消失了,這就是反省的功
Ⅳ 寫一篇期中考試後的分析(總結、反思)
期中考試各科的成績陸續出來,以下是我覺得應該反思和改進的幾個方面。對於總體科目來說,主要拉分科目還是集中在數理化三門上,而我認為,從各科卷子上分析,問題主要出在兩方面上1.概念方面2.學習的知識不扎實.對於問題一,首先在平常學習中,做作業,上課,會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由於沒有及時解決,到了臨近考試反而會覺得自己在概念方面問題並不是很大,甚至沒有問題,總會把概念放過,而往往考試中很多相對難一點的題,歸根到底都是考察概念的靈活運用,別的同學因為每一課時都一點一點的把概念吃透,知道消化成真正自己的東西,坐起這種題來,就更加的得心應手,而這種題往往在選擇填空題更多一些,選擇填空一般都是最容易拉分的,一道題就三分而這些把概念吃透的同學,做起選擇填空就更快,從而節省時間去一一攻克後面的相對難題,而我每次都是由於概念不熟,而在選擇填空浪費很多的時間,而且准確率還不高,做選擇填空就要浪費一個小時左右,這樣看來就沒有時間去細想後面的大題,惡性循環,由於時間不夠而造成自己緊張,後面不該錯的也都錯了.就這種問題來看,我覺得老師原來期考以前給我們的那種選擇填空專練對我比較合適,即讓我熟悉概念,又把我做選擇填空的時間縮短,提高准確率.問題二,更通俗話來說就是.不細心可是歸根到底看來,就是學習不扎實,對每一課時的掌握,不是那麼的精細, 而這種問題,我覺得主要的改進方式,就是多去問老師問題,讓自己盡量做到沒有細小問題存在.這兩個問題的改進辦法,都是老師您平時對我們所說的,可對我而言,我覺得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兩種改進方法進行到底,堅持下去,每次定了目標,剛開始很好實施,但一旦過了那個新鮮勁兩三天以後又是很難堅持下去,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上了高中以後,學習到的知識難了很多,而我好像還沒有真正進入高中不同於初中學習狀態,還是像初中一樣的辦法去學習,初中好像運用那種突擊的辦法還適用,考試前突擊一個禮拜考試照樣可以考的還不是很差十幾二十名,可是到了高中就算突擊兩個禮拜,也還是沒用,這一點也是我所需要改進的。文科方面英語現在是最大問題了,前兩個月我一直都覺得英語底子好不用太在意,可是這次終於把問題暴漏的一清二楚,書上的知識太不扎實,而又沒有進一步的改進,所以從下半個學期開始,一點要開始按照老師說的辦法一點一點做吧,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追上前面同學的腳步吧。時間還在繼續,沒有一點時間讓我來悼念已經過去的時間,只有繼續向前努力罷了。還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