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反思總結
①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學的是什麼課程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現在考研專業名稱是學科教學(物理),屬於師范類專業碩士【專碩】,我國大部分師范院校研究生院都有這個專業。
一、物理教育碩士專業介紹
【全日制,學制三年,碩士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物理教育教學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熟悉基礎教育改革,掌握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物理專業的教育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方式
1.主要利用寒暑假期間進行授課和指導論文。第一、二學年以課程學習為主,採用講授、自學、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注重案例教學;強調學生自學,組織咨詢輔導;加強實踐環節,安排教學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在學員原單位進行,學員實踐活動結束後,須提交兩份教案及相關的教學評價。
2.第二學年下學期除安排一定選修課外,還應開展學位論文工作,作論文開題報告,第三學年上學期進行學位論文中期檢查。學位論文答辯在第三學年下學期進行,期終完成學位授予工作。
學員修滿規定學分後方可進入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學位論文選題以研究中學教學中的重點實際問題為主,應具有開拓性。在撰寫論文期間,學員應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到校接受指導教師的具體指導。
3.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
三、課程設置與要求
應修滿34學分。其中,教育素質板塊8學分,教育能力板塊20學分,教學案例分析2學分,學位論文開題報告2學分,學位論文中期報告2學分。一般16學時計1學分。
四、實踐學習規劃
教育教學實踐是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實踐學習包括從課堂到課外、從學校到社會、從理論學習到身體力行等實踐環節組成的訓練,其目的在於使學生通過實踐訓練,能夠教育理論與教學技能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也能使學生將以往的教育教學經驗得到升華和凝煉,在實踐中提高其理論水平。教學實踐類課程將主要在我校建立的「教師能力提升基地」中完成,教育實踐研究的形式包括多種:
1. 教學設計與實踐(內容包括聽課、教學設計訓練、上課、教學反思等。)
2. 班級管理實踐。
3. 社會調查(國情調查和教育調查,包括與學位論文有關的教育調查。)
全日制教育碩士生到中學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為半年。半年內主要開展二項工作:一是盡可能採取頂崗實習的方式開展教學實踐活動,並進行自我總結;二是更多地接觸社會,深入基層體驗,做國情、社情調查,並形成一份體驗調查報告。
五、必讀、選讀書目及重要學術期刊
參考書目
1、閻金鐸主編,《物理實驗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2.閻金鐸主編,《物理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3.喬際平等,《物理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4.宋玉什等譯,《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集·物理學(第1、2卷)》,科學出版社,1985;
5.趙崢,《物理學與人類文明十六講》,高等教育出版,2008;
6. 霍金,《時間簡史》,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7. 王較過,《物理教學論》,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8.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9. 趙凱華,《定性與半定量物理學》(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趙凱華,《新概念物理學教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1. 《諾貝爾獎獲得者演講集·物理學(第1、2卷)》,科學出版社,1985;
13. 薛鳳家,《諾貝爾物理獎百年回顧》,國防工業出版社,2003;
14.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中學教師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15. 王力邦、封小超,《高等師范理科寫作》,科學出版社,2008;
16. R.P.費曼,《費曼物理學講義(第1、2、3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17. 蔡樞、吳銘磊,《大學物理(當代物理前沿專題部分)》,高等教育出版,1999;
18. 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19. 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0.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期刊類:
Physics Ecation;The Physics Teacher;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Science Ecation;
物理教師;物理教學;物理通報;大學物理;課程教材教法;新課程研究;中學物理教與學(人大復印資料);物理教學探討;中學物理教學參考;學科教育;中學物理;大學物理(教育專刊)。
② 初二物理考試總結反思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它貫穿於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本文談談筆者在習題課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法及體會。
1、從物理基礎知識著手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每堂習題課前必掌握的知識。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進行全方位復習。其次,根據認識規律要讓學生能靈活應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踐問題,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並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一的要求,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培養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規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好准備。
2、認真鑽研教材精選習題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思維和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核心任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是關鍵。
(1)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理論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例如,在運用速度公式解題時,筆者編了這樣一道題目:上午7∶35早讀課,老師家到校的距離是3km,如果騎車的平均速度是5m/s,問老師7∶30從家動身會遲到嗎?學生解題後發現老師遲到了。筆者接著提出如果要不遲到必須在什麼時刻前動身。這樣編排的習題不僅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指導學生把理論運用於實際,使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
(2)注意一題多解擴展學生思路「一題多解」是指通過不同的思維途徑,採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有利於培養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密度應用練習,筆者選用這樣的一道題:實驗室需要購買4kg的酒精,用容積為4.5L的容器夠裝嗎?先讓學生解答,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用求4kg酒精體積的方法來判斷。為了起到一題多解的作用,筆者進而啟發學生從4.5L的容器能裝多少kg的酒精和4kg的某種液體體積為4.5L,這種液體的密度是多少等思路引伸擴散思考。通過練習,促進知識遷移,並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3)注意一題多變誘導學生思路在習題課中的「一題多變」是指從多角度、多方位對例題進行變化,引出一系列與本例題相關的題目,形成多變導向,使知識進一步精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生解答了「一列火車長200m,以15m/s的速度通過一座長1.6km的大橋,問需要用多少時間?」這道題後,教師把題目改為:「如果這列火車以相同的速度,通過另一座橋用150s,那麼橋有多長?」還可以把這道題改成:已知火車長、橋長和過橋時間,求火車過橋速度;已知橋長、火車速度和過橋時間,求火車長等題目。通過這種「一題多變」的習題探討,開拓學生思路。
3、習題課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物理習題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筆或動口解答物理問題。大部分時間是學生活動,而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指點、引路兩個方面:(1)指點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由於對物理知識理解不透,往往會出現生搬硬套現象。這時教師應抓住時機,找准症結,予以指點。例如,學生在學過二力平衡後,筆者讓學生討論:「起重機將重為GN的物體在勻速提起、靜止空中、勻速下降3種情況下起重機對物體的拉力分別為多少?」大多數學生總認為勻速上升時拉力大於重力,勻速下降時拉力小於重力,這就說明學生被物體「上升」和「下降」所迷惑而忽略「勻速」。找到症結後,教師提出:「如果物體受平衡力作用,它將如何運動?」從而解開這個教學難點,使學生對概念有了進一步認識;(2)引路對於難度較大的綜合題,教師應採用降低梯度,分設疑點的方法,突出解題思路,把學生引上正確軌道。例如,學生在做「用一動滑輪把重為100N的物體提到9m高的樓台上,所用的力是60N,那麼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由於剛學到機械效率的知識,很多學生無法解題,筆者便採用「分解肢體,化難為易」的方法分為3步解題:①求總功、②求有用功、③求機械效率,並引導學生重溫在動滑輪使用過程中,物體上升高度和手拉繩子上升移動距離的關系。由於分層降低梯度,學生在教師搭橋和引路下,順利實現認識的飛躍。總之,習題課的教學不僅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而且還應最大程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內在因素和他們的積極性,全面提高思維素質。
③ 課程與教學論通論和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有什麼區別,就業方向都有哪些
課程與教學論居然也有碩士學位,而且還是數學專業!
大概最好的出路就是到當初批准這個碩士點的部門繼續琢磨別的類似碩士博士點,
或留下來做導師助手
④ 簡述sts思想的內涵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當今社會科學和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的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從宇宙飛船、人造衛星、計算機、機器人„„到電視、行動電話、數碼相機„„大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到小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人們實實在在的感覺到科學技術的存在。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是探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自身與經濟、文化、社會、科學和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認識物理現象、物理規律時也不可能離開它們,尤其是STS。
STS教育理論的基本特點是重視科學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基本理論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強調教學內容的現代化,社會化,注意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研究.因此教師應根據STS教育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筆者從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出發淺顯的分析如下,當然教學目標隨著教學的進行,要通過教學實踐來完善。
1.知識素質目標:介紹與高中物理教學相關的現代物理知識,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的發展;介紹有關現代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科學技術的應用;介紹本地與科技聯系緊密的重大社會問題,了解急待解決的社會需求。──知識目標在新課程改革中有很好的體現。
2.技能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決策能力。──這一直是物理教學的目的,近年來物理教學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決策能力。
3.情感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品質;培養學生關心社會,參與社會的責任感;培養學生「實現現代化,科學技術是關鍵」的價值觀。──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在於此。
從上面的三個方面可以確定出具體的STS教育的內容:
1. 現代物理的新發展、新成果、新成就。如新能源、激光、新材料、航空航天神舟系列(尤其加強神舟5號的介紹)、信息技術。
2.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與技術:如家庭電路與安全節約用電、自然界的物理現象、家庭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3.社會熱點問題:如交通安全、環境污染與保護、可持續發展、三峽工程、神州系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源危機等。
⑤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課程與教學論是屬於學術的方向的教育學的,是統考的,都是要考311教育綜合,英語一和政治的,物理程程與教學論還有一個方向是不屬於教育學的,所以你最好區分一下,不知你是否是要考教育學方向的,要是教育學的話,我之前考試時還是有查過一些的,你要是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找找我哈
⑥ 對於物理課程與教學論的課程有什麼期望
當前隨抄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優質課、觀摩課、課堂調研活動層出不窮,筆者通過近百餘次物理課堂教學行為的觀摩,明顯感受到自新課程實施以來,物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改意識明顯增強,課堂交流合作的氣氛濃厚,學生的探究意識顯著增強。
⑦ 考研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到底考什麼啊
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研究方向:
01物理課程與教學
02物理教育與心理發展
03物理教育技術
04物理教育測量與評價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42物理專業綜合(普通物理、量子力學)復試科目:
一般包括外國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專業筆試、實驗操作、面試等,進一步考察考生的專業基礎、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⑧ 為什麼說《中學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是發展中學科
哈哈……我猜可能是因為重點強調那個中學教學論是發展中……並不是中學物理是發展中嘍。
⑨ 考研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這個專業研究性不強,如果你只是想要研究生學歷那就非常簡單,而且你如果畢業後還是想做老師那就非常對口的。關於具體要准備哪些知識,要根據你選的院校來確定。但是專業課知識偏重記憶類的。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