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標準的總目標

課程標準的總目標

發布時間: 2020-11-29 05:12:29

Ⅰ 語文課程標准的總目標是什麼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Ⅱ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總目標包括哪三點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Ⅲ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a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內人生態度和正確容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

Ⅳ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是什麼課程總目標是什麼

l在結構上由原來的6條改為5條,將原《標准》第2條關於對數學的認識整合到理回念之前的文字之中答,新增了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此外,將「數學教學」與「數學學習」合並為數學「教學活動」。l原課標: 數學課程—數學—數學學習—數學教學—評價—信息技術l修改後:數學課程—課程內容(新增)—教學活動(合並)—學習評價—信息技術。
總體目標: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Ⅳ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總目標是什麼

「總體目標」具體闡述如下:

1 知識與技能

1)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得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

2 數學思考

1)體會代數表示運算和幾何直觀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2)了解數據和隨機現象,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和隨機觀念.

3)在參與觀察、實驗、蔡祥、鄭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3 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其他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 情感態度

1)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4)養成勇於質疑的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總體目標的四個方面,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課程組織和教學活動中,應同時兼顧四個方面的目標.

這些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志,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三個目標的實現.

(5)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擴展閱讀:

為了解決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問題,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專設「經費保障」一章,並從四個方面作出規定,以從制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明確義務教育經費總體需求,制定有關經費標准。草案要求國家制定並適時調整適應義務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職工編制標准和工資標准、學校建設標准、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

——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提出明確目標。草案要求各級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標准撥付經費,確保義務教育經費的逐步增長;對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得收取學費,並逐步免收雜費。

——明確義務教育經費來源。草案規定,義務教育經費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級政府統籌落實的體制。「由省級政府財政對該地區的義務教育全面負起責任,應該能夠解決義務教育經費問題。」

——規范義務教育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草案要求財政預算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政府決算和學校收支情況應向社會公布,審計機關應當將有關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 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2 統一性

統一性是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3 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Ⅵ 教學目標的設計為什麼必須要依據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總目標

新課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課程目標,而要把課程目標轉化為老師的日常教學行為是很不容易的,這是推進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程目標與教學設計之間,我們既要考慮 「 新課程目標的內涵有哪些 」 ,又要考慮 「 如何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設計 」 以及 「 怎樣的教學設計才是有效的 」 等問題。所以只有首先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才能說走進了新課程。

Ⅶ 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術課程標準是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的標准,目的是通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

(7)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擴展閱讀

美術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

1、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 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4、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惟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5、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Ⅷ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總目標是

標題: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理念及總體目標)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

內容:
請就課程學習的內容,找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與修訂版的內容變化的例子(至少找出三處),並談談自己的看法。

答題內容:
一、「課程基本理念」的修改《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理念能讓我認識到義務教育是「普及教育」,不同於「精英教育」。《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將「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並成一條「教學活動」,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活動的特徵。表述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重新提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並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里從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過程的特徵,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既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二、「課程目標」的修改數學課程標准修改前後的第二部分課程目標都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總目標,二、學段目標。總目標由原來的四條變為現在的三條,總目標由原來三個方面(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的具體闡述變為現在的四個方面(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具體闡述。《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在原有「雙基」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要求。,即「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這里的基本思想不是前幾年的教學實驗「數學思想方法「,是指支撐數學科學發展的思想,核心在於數學推理、數學建模。如何讓學生獲得數學思想,關鍵要讓學生經歷概念的抽象過程。這里的基本活動經驗,對學生而言,所謂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是指圍繞特定的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學生經歷了與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之後,所留下的,有關數學活動的直接感受、體驗和個人感悟。經驗的特徵:具有數學目標的一種結果;是人們最貼近數學現實的部分。基本的數學操作的經驗,基本的數學歸納的經驗,類比的經驗,思考的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等等。學生操作的未必就能獲得經驗,必須幫助學生歸納。基本活動經驗在每個領域中表現不一樣,在代數中強調代數建模;就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化的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數學直觀。《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把原有「兩能」轉化成「四能」。在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數學思想的感悟和經驗的積累僅僅靠老師的講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賴學生親自參與其中的數學活動,依賴於學生的獨立思考,在注重結果性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更要注重過程性目標。借用弗萊登塔爾的話:與其說學數學,不如說實在學習數學化。就是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規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分析問題的能力:運用用數學思想尋找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邏輯關聯。讓學生經歷發現、困惑的階段。就是讓學生會質疑,敢質疑。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數學模型,既符合數學模型的結構、規律,又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既要尋找數學問題的數學解,也要檢驗教學解與現實問題的吻合程度。三、「課程內容」(原「內容標准」)的修改《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和「綜合與實踐」四個方面的內容及要求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使用規定的課程目標術語,對某些課程目標的表述進行了修改。為了更加突出課程內容的本質,課程標准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十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十個核心概念雖然與四個部分內容沒有明確的隸屬關系,但與內容之間是有側重的。《2011版數學課程標准》四個領域中一些具體的內容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刪除了一些條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內容(包括必學和選學內容),第三是對相同內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進一步細化),具體如下。(1)刪除的內容①對有效數字的要求——沒有了有效數字的內容②關於梯形的相關要求③探索並了解圓與圓的位置關系④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⑤極差等內容此次《標准》修改,還以標注「*」的方式,增加了選學內容,具體如下:*⑥解簡單的三元一次方*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⑧知道給定不共線三點的坐標可以確定一個二次函數*⑨了解平行線性質定理的證明*⑩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程組

Ⅸ 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語文素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答:語文素養的基本內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態度,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學版習方法和習慣權,識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這樣的內涵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質屬性和三維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首先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這是愛國主義情感在語文課程上:的具體體現。其次,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正確態度。最後,語文課程中應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在知識和能力方面。首先語文課程應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其次,語文課程應不斷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識、寫字能小閱讀能小、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這些能力均適合學生實際的需要。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語文課程幾其應以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力為重任,讓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過程和方法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養成習慣,要注重語感、要用心感悟。新《課標》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素養的「個重要內涵,休現了語文課程的獨特性。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