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古詩詞校本課課程綱要
Ⅰ 詩詞校本課程目錄
詩詞校本···
捏是學文獻的么?
推薦《古詩文要籍敘錄》金開成 葛兆光 中華書局
應該用得上
Ⅱ 什麼是《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是指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交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教師層面上的具體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從概念上講,《課程綱要》是指以綱要的的形式呈現出某門課程的各種課程元素的文本。
具體地講,是指教師依據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和相關課程的性質而寫撰寫的、包含一門校本課程生成所需的各種相關要素的計劃文本,它至少需要回答四個基本問題:即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
《課程綱要》是課程審議、實施和管理的重要依據,也是學校課程委員會及外部督導與評估部門評估該門課程質量的重要依據。
(2)二年級古詩詞校本課課程綱要擴展閱讀:
《課程綱要》在撰寫上雖有一定的要求,但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詳可略,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生成需要,充分發揮自已的創造力去撰寫。一般情況下,包括下述兩部分內容:
一般性項目:包括課程名稱、課程類型、教學材料、授課課時和主講教師、授課對象等內容。
具體內容:
(1)課程目標的陳述:必須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三個維度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以及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或安排什麼樣的活動,要求突出重點,按從易到難或恰當的先後順序排列,並處理好它們之間的均衡與銜接關系。
(3)課程實施:包括教學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設備、班級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定性、定量)、成績來源(過程、結果)、記分方式和學分給定等。
Ⅲ 人教版新課標一至二年級所有古詩詞。
一年級古詩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靜夜思 [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詠鵝 [ 唐 ] 駱賓王
鵝 鵝 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畫雞 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憫農 [ 唐 ]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曉 [ 唐 ]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村居 [ 清 ]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所見 [ 清 ]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 宋 ]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年級古詩
贈劉景文 [ 宋 ]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 唐 ] 杜枚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 [ 唐 ]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汪倫 [ 唐 ]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草 [ 唐 ]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 宋 ]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 唐 ]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 唐 ]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Ⅳ 二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賞析教學計劃
教材情況:
一)指導思想:
1、注意打好基礎。本冊教材繼續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來安排教學內容和練習形式。這樣安排,目的是讓教師圍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口語交際、寫話等重點,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扎扎實實的練好基本功。
2、滲透思想教育。
本冊課本依然注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所選課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課文語言文字規范、生動,這些都有利於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滲透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以利於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
力求便利教學。
本冊各課生字的安排繼續採用"識寫分流"的辦法,以解決學生識字與寫字之間的矛盾,詞句訓練和用部首查字典,都順應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語文學習的規律。
二)教材編排
關於識字
全冊共安排生字800個,其中要求會寫的為330個,另外的470個只要求認識。
"識字"可由以下三種形式:
詞串識字。
形近旁的比較。
特殊偏旁識字。
採用三種不同的類型讓學生識字,目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兒童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關於課文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全冊課文共36篇,其中講讀課文28課,略讀課文8課。本冊課文語言規范,淺顯易懂,便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復述,口語交際等訓練。課文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關於練習。
全冊教材共安排語文園地8個,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構字規律,掌握識字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
好的詞、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自此,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台--給學生提
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台。
三)教材特點
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每一組教材的"導語"。通過簡單的幾句話,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著眼於積累語言,啟發思維,派楊語文實踐能力。
教材的編排體現開放和彈性,增強適應性。
四)教學重、難點
能准確的拼讀音節,能藉助漢語拼音識字、學習說話。
學會330個生字,認識47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字,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詞語嫩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要求認識的字,做到離開注音、離開語言環境也能准確的認讀。
繼續學習使用鉛筆寫字,依照筆順規則,書寫要求學會的字,字要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盡量做到美觀,執筆方法、寫字姿勢合乎要求。
能藉助漢語拼音,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逐步達到有感情,能背誦指定的課文,朗讀要做到,逐步提高默讀能力。藉助拼音閱讀淺顯的拼音讀物。繼續認識逗好,句號,嘆好,問號。
能用學過的詞語補充句子,有說話的願望,能根據要求說自己想說的話。能在簡單的寫話中使用句號、問號、嘆號。
學會聽、說普通話。能聽懂別人講的一段話或一件事,能用普通話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願意和別人口語交際,能主動說,認真聽,大膽問,語句通順,態度大方,有禮貌。
二、教學目標
培養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慣用品的習慣。
2)繼續掌握些鉛筆字的正確方法,繼續培養積極發言、專心聽講的習慣。
3)繼續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4)培養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習慣。
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准確認讀47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書寫330個生字,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轉述基本內容,能講述課文所講的故事。
(2)能再看圖後用普通話說幾句完整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意思連貫。
(4)願意和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口辭清楚。
5、閱讀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3)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6、寫話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造句。
(2)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會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了解
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樂於觀察大自然,熱心參與學校、社區活動,並能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感嘆號、問號。
三、教學措施
教師在准確把握教科書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在每組課文教學過程中應安排那些教材內容,布置學生進行那些學習准備,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一)識字寫字教學。
1、教學中,要相信學生能夠用已經形成的初步識字能力來學習生字,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可採用多種方式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當小老師等。
2、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注意加強生字的復習和鞏固,防止回生。
3、要加強寫字指導,不但要寫對,更要寫好。最好每節課都讓學生寫幾個字,切實保證寫字質量。
(二)閱讀教學
1、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教學中,應盡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入境、乳清,充分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可採用多種形式,如:給畫面配音,分角色朗讀,等。
2、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書中的思考題之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
3、還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選擇好的讀物,給他們創造交流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
(三)口語交際
1、教師要重視創設情境。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在口語交際課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備工作。
2、除專門的口語交際課,還要重視日常教學的口語交際活動,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另外,教師還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校外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種植,教師要憑借教材的優勢,欻乾燥性的進行教學,通過指導學習,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使他們成為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願意與他人學習的成功的學習者。
(四)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進行情趣作文教學,把學生放到特定的情趣環境中,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受,指導寫作,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聽、所看、所想寫出來。
總之,教師要憑借教材的優勢,通過指導學習,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使他們成為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願意與他人學習的成功的學習者。
四、教學安排
年 級
周次日期 二年級
第一周 2.8-2.10 P1---p6
第二周 2.13---2.17 P7---p14
第三周 2.20---2.24 P15---p20
第四周 2.27---3.2 P21---p29
第五周 3.5---3.9 P30---p36
第六周 3.12---3.16 P37---p45
第七周 3.19---3.23 P46---p52
第八周 3.26---4.1 P53---p60
第九周 4.5---4.6 機 動
第十周 4.9---4.13 P61---p65
第十一周 4.16---4.20 P66---p73
第十二周 4.23---4.28 P74---p83
第十三周 5.2---5.4 P84---p93
第十四周 5.7---5.11 P94---p103
第十五周 5.14---5.18 P104---p111
第十六周 5.21---5.25 P112---p117
第十七周 5.28---6.1 P118---p126
第十八周 6.4---6.8 P127---p132
期末復習與檢測
第十九周 6.11---6.15
第二十周 6.18---6.21
第二十一周 6.25---6.29
第二十二周 7.2---7.
Ⅳ 小學二年級的所有古詩(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小學二年級 】
上冊:《贈劉景文》蘇軾,《山行》杜牧,《回鄉偶內書》賀知章,《贈汪倫》李容白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回鄉偶書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下冊:《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楊萬里,《望廬山瀑布》李白,《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杜甫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Ⅵ 一二年級古詩教學的課標要求
(一)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二)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