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修訂課件
Ⅰ 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都把英語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時代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一、課程性質
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外語課程中的主要語種之一。
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將課程目標設定為九個級別並以學生「能夠做某事」具體描述各級別的要求,這種設計旨在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能力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和課程要求的有機銜接,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四)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著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六)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設計思路
《標准》採用國際通用的分級方式,將英語課程目標按照能力水平設為九個級別。該設計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求和特點,也考慮到我國民族眾多,地域遼闊,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旨在體現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國家英語課程要求從3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標准》第二級為6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級為9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級為高中畢業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級為第二、五、八級之間的過渡級。過渡級別的設置既有利於對各層次教學的指導,又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
英語課程分級目標結構如圖1所示:
課程目標的級別不完全等同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個年級。但是,分級目標對3~6年級、7~9年級和高中各學段或年級的教學和評價以及教材編寫提供了循序漸進、穩步上升的指導性要求,有利於課程的整體實施。從3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的學校,3、4年級應完成一級目標,5、6年級完成二級目標;7~9年級分別完成三、四、五級目標;高中階段完成六、七、八級目標。第九級為外國語學校和外語特色學校高中畢業課程目標的指導級,該級別也可以作為部分學校少數英語特長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的培養方向。
各地區可以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規定,根據當地的條件和需要,適當調整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教育基礎和師資條件暫不具備的地區或學校,以及把英語作為第二外語開設的學校,可以適當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目標的要求。英語教育基礎和條件較好的(如從1年級起就開設英語課程的地區或學校),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提高相應學段級別的要求。
備註:高中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將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課程計劃確定之後作相應的調整。
Ⅱ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教科書「英語」-課本聽力下載
廣東地區的英語教材?
您就說說是人教版的還是什麼版的吧。如果是人教版的話,我有。~
Ⅲ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下載(必修到選修)
多聽吧!
Ⅳ 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4)重慶大學版的課文講解
!!!!!!!!!!!!!!!!!!!!!!!!!!!!!!!!!!!!!!!!!!!!111111
Ⅳ 為什麼網路上有兩個版本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
應該是仨版本吧,一個是魯科版(山東科學出版社),一個是人教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版社的),還有蘇科版的,不光取權決於省,還取決於市,你上網查 福建省xx市高中英語是哪個版 就可以了,要不直接給他們教育局打電話唄
Ⅵ 英語修訂內容在哪些方面體現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的精神
101年英語課改的主要突破 1. 明確了一素質教育為宗旨的英語教育理念 把對學生的學習興趣、 態度和自信心的培養放在英語教育的首要地位,把行 程學習策略和健全人格作為課程目的的中要組成部分。2001 版《實驗稿》提出 了面向全體學生, 注重素質教育; 整體設計目標, 體現靈活開放; 突出學生主體, 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2. 構建了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體系 打破了以往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主的目標體系,把學習策略、情感 態度、文化意識整合進來,構建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 體系。 3. 建立了連貫、銜接的中小學英語課程體系 開設小學英語課程,整體設計目標,使中小學課程猶記得銜接起來。 4. 倡導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用英語做事,\r\n1\r\n在做事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提倡採用任務型教學途徑進行教學、也產生了很多好的教學模式? 10 年英語課改的主要成就 1. 新的課程目標體系帶來了教學方式的變革 為語言學習創設有意義的情境;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注;學生的課堂自 主意識加強。 2. 新課程對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影響 教師的備課改為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綜合的教學設計,把教學的重心從關 注教轉向關注學。教師角色的變化;課堂互動模式的變化;教學資源和 媒體利用方面的變化。 3. 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材的變革 1978-1992 年是統編教材(人教社) ;1992-2000 年是一綱多本(一人教 社為主,中英合作編寫) ;2001 至今全國英語教材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2012 年英語教材的修訂變化(鏈接教研室的博客)心得體會往哪發,怎 么發。 4. 課程標准帶來評價理念與方法的變化 三多,評價機制多元化;評價目標多維化;評價方法多樣化。 5. 課程改革促進了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自主發展的概念替代了以往的繼續教育,有效地 教學反思是自主發展的有效機制。組織課例研究,校本教研等都逐步成 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方法。\r\n第二部分\r\n2011 版課標修訂情況介紹\r\n《英語課程標准》 (實驗稿)2001 年開始實驗。 經過兩年實驗後, 教育部於 2003 年在實驗區就課程標準的實驗情況進行了 調研。調研內容涉及課程標準的各個方面。同時啟動修改工作,並進行了部分修 改。\r\n2\r\n2007 年,對課改實驗區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的調研,徵求一線教師和各級 教研員的意見,此次調研涉及人達 11 萬多人次。 在調研的基礎上,教育部啟動了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經過長達 8 年的時 間,2011 年 4 月修訂工作完成。 2012 年 2 月頒布,2012 年 9 月份實施。 一、引言 關於三個版本《英語課程標准》的說明 2001 年版《英語課程標准》 (實驗稿)涵蓋了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的 內容。 2003 年版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 (實驗) 只涉及高中階段內容, 代替 2001 年版本中的高中部分。 2011 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只包括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內容。 二、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情況 為了便於大家更加准確地把握修訂後的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我們首先對 《標准》的修訂情況做一個簡要介紹。 (一) 《標准》修訂的指導思想和整體思路 1.標準的修訂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為指導思想, 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 2.鞏固和深化十年來課程改革實驗 所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3.力求使修訂後的課程標准有利於解決課程改革中尚未解 決的問題。 突出體現課程對國家發展和學生發展的意義, 進一步明確英語課程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在為學生學習英語打好基礎的同時,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育的中等發展水平為基準, 考慮全國各地英語教 育發展的階段性和地區不平衡性等因素,在保持《標准》總體結構和目標體系不 變的基礎上,適當調整部分具體目標要求,降低難度,調整話題和語法項目兼 顧城鄉差異(能模仿範例寫詞句) 以更好地反映全國廣大地區的教學實際水平和 未來發展需求。\r\n3\r\n充分反映各地在實驗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以及參與調研的專家、 學者和一線教 師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提高《標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讀性,提高《標准》對英語教育教學的指導作 用。加強小學的指導,提供二級詞彙表,增設小學教學的專門內容,提供分學段 的教學實例和評價案例 (二)修訂的主要方面 由於標准實驗稿得到了普遍的認可, 所以修訂後的標準保留了實驗稿的總體 框架、堅持核心理念,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總目標改為通過英語學習是學生形成 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分級目標個別地 方調整。 課程繼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面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