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課程教學大綱
『壹』 教學大綱與課程標准有何區別
首先得確定兩個概念的定義:
1、教學大綱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2、課程標准現在也叫新課程標准(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簡言之:教學大綱是以前的叫法,新課程標準是教學改革後的叫法。沒有本質區別。
『貳』 新課程標准與以往的教學大綱在目標和內容框架上有什麼區別和突破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教育階段之後的結果所做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為此,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學大綱已不足以完整地體現課程的變化。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完整體現課程改革理念的表現形式。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人們在重新思考,在國家的課程標准中,究竟應當規定些什麼?經過反復醞釀討論,眾多專家、學者、一線教師一致認為,面對21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的全球化,為培養在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在國家的課程標准中應當首先規定國家對未來國民各方面素質的基本要求,而不是過多地規定通過怎樣的教學過程達到這一要求。為此,對未來國民素質的目標要求和各學科應達到的標准,應當成為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各學科應達到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學科的性質與地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都做出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每一學科課程的性質、價值與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闡述了本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做了詳細的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整體把握課程。比如,物理課程標准開篇闡述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發展,改變學科本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這一闡述對物理課程的價值功能做了清晰的定位。
『叄』 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區別是什麼
教學大綱:
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內求、教學內容以容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學計劃:
(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肆』 教學大綱表格怎麼設置
教學大綱:
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專以及講屬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學計劃:
(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伍』 如何從教學大綱,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學思想的管理
學校教導主任或鄉(鎮)業務幹部抓教學管理,首先要把著眼點放在對教學思想的管理上,以保證教學工作的方向性,體現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的要求;體現傳授知識、塑造思想、發展智力、增強體質的要求;體現教學工作具有社會性、科學性、繼承性和創造性等特點的要求;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的、思維為核心的要求。以這些要求統帥教師的思想行為和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以這些要求來開展教學研究和實驗改革等活動。如玉溪一中的教學思想是:「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抓好雙基,發展智能;課堂為主,課外為輔;改革教法,促進學法;繼承傳統,發展電教;發揮特長,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全面提高。」
(二)教學環節的管理
教學環節指的是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定等活動。這些活動,是基於教學規律、學生的認識規律而形成的先後銜接、各具智能、互相作用、互相制約的活動程序。這個活動持續猶如一條鏈條,上述的每一個活動都是這一條鏈條上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學環節的管理是整個教學管理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內容是,按照教育方針的要求,按照課程計劃、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各環節的質量標准,通過質量檢查、質量評估、質量分析等活動,進行質量管理;按照教學任務的要求,通過你們管理能力的發揮,強化計劃管理工作、教師管理工作、教學實驗改革工作,建立起合乎教學規律的穩定的有活力的教學環境、教學秩序;貫徹開放的原則,克服封閉式的缺點,實現課內外結合,努力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教學體系。
(三)教學事務管理
學校教學事務的管理,是一項細致、復雜的工作,是教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服務於教學,又管理教學,對保持正常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有教學計劃的擬訂(含周歷)、招生編班、學籍管理、排課程表、教學檔案資料、實驗教學、圖書室及校內外活動時間安排等的管理;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的落實;教學檢查、教學評估、教學經驗的總結等。因此,各位要充分發揮指導、調度、參謀、研究、視導、評價、服務的功能,強化自己的工作。
(四)教學質量管理
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在教學管理中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質量是教學的生命,教學質量管理就是通過抓質量來實施管理。具體地說,實施教學質量管理,一是要研究質量標準的確定,二是教學質量的控制;三是教學質量的評估。三者中,確定標準是起點,控制是保證,評價是工具。三者缺一不可,都是直接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教學常規管理
教學常規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教學的實際而制定的管理和規范的行為准則。主要包括教學計劃、教學總結的管理、教學「五環」的管理,它是管理和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基準。
(一)計劃的管理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規劃或打算,盲目地去做,是不會把事情做好的。因此,教導主任或業務幹部除了搞好本單位教學計劃的制定外,還要引導教研組長、教師搞好教學計劃的制定和管理。因為計劃是實現目標的行動指南。
1、學校教學計劃內容包括:教學情況分析(主要是對上學年或上學期教學工作的估計,取得主要經驗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本學年或本學期的新情況、新特點等)、本學年或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目標和要求、本學年或本學期教學工作的內容和措施。如:每學年上學期舉辦全校性青年教師(35歲以下)的研究課;每學年下學期舉辦全校性中老年教師的研究課、示範課等,以教學活動為載體,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每學年,以教研組為單位,舉辦相應的學生競賽活動。
2、教研組計劃內容包括:對本組前學期教學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和問題的簡要分析,本學期改進教學的基本設想和教學研究的基本內容與課題,按周安排好各次教學研究活動的內容、人員及時間,本組學科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分工及時間安排。
3、教師教學計劃內容包括:前一學期所教學科的教學質量分析,所教班級優秀學生、退步生的情況分析,本期所教學科的目標(包括知識方面、「雙基」方面、能力方面、思想品德方面),教學進度(單元內容、時間安排),考核安排,針對實際的課題研究(課題提出的意義、課題研究的措施及步驟、預期目標),所教學科優秀生、退步生的輔導。
(二)總結的管理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也就是說,有開頭,就要有結尾。或者說有計劃,就要有總結。好的總結對工作起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作用,因此,搞好學校、教師的教學工作總結至關重要。
一份完整的總結包括工作的基本情況、取得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及努力的方向。
(三)教學「五環」的管理
教學「五環」包括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所遵循的規則。也包括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日常學習中應遵循的規則。
1、教師教學「五環」。
(1)備課
備課是指在上課之前所做的各項准備工作,它是上好課的前提,是上好課的基礎。備課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備課至少要做到通讀全期教材,熟讀單元教材,精讀課時教材,其基本要求是:
第一,鑽研教學大綱。要明確教學大綱所闡述的教學指導思想、學科性質和地位;明確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總目標和所教年段的具體要求;明確本科教材的內容體系及安排;明確本科教學上的特點、教學大綱提出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明確教學大綱中提出的所教學科教材的編寫原則、編寫意圖和基本結構。
第二,熟悉教材,鑽研教材。通覽教材,注意教材的系統性;熟讀教材,注意教材的科學性;研究教材,把握重點和關鍵。
第三,明確目標,考慮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確定單元和章節的教學目標。同時,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努力做到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有近及遠,由此及彼等這些符合人們認識客觀的規律。
第四,把握課堂,環環緊扣。一備復習提問,以舊引新,且問題必須忌偏、忌深、忌淺;二備教具(或演示實驗)該做則做;三備例題聯系生活,變難為易;四備語言要准確、鮮明、生動,通俗易懂;五備板書布局,字跡清楚明了,大小適中,重點突出,美觀大方;六備課外作業,要注意質量和數量,深淺恰當,由易到難。
第五,研究對象,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實際、特點備課,講課才會恰當有效。
第六,編寫教案,開拓創新。做到:內容科學、准確、全面,結構完整;形式規范、合理、清楚;詳略得當,切實可用。具有創新意識,不照搬舊教案;教案在上課前編寫好。
2、授課
授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授課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學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
第二,要全面落實教學目標,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第三,注意教學過程中進行學法指導。
第四,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啟發誘導學生,要認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
第五,要靈活恰當地選擇運用教法,有效地運用教具和演示實驗,恰到好處地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第六,課堂教學結構合理、緊湊。要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條理性;要使教學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
第七,板書設計內容合理,條理清楚;形式靈活,美觀實用;書寫規范,速度適宜。
第八,要使用廣泛的教學語言,要使用普通話和學科術語,嚴禁使用方言土語和非教學語言。講授語言要准確、清晰、通俗、生動,具有條理性、啟發性。
第九,要保證教學時間,按時上下課,不遲到、不拖堂、不善離課堂,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未經學校同意,不得隨意增減課時,不得隨意停課或串課。
第十,要衣著整齊,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教態親切自然。
第十一,要講求效果。做到精講多練,短時高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3、批改
批改作業是指對學生各種形式的作業進行檢查,它是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批改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批改作業要及時,不積壓。
第二,批改作業要認真細致,要寫好批改標記,寫出適宜的批改評語。
第三,批語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和激勵性,能夠指導學生學習,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四,批改作業要廣泛使用批改符號。符號醒目,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教師的批改意圖,有利於學生吸取經驗教訓,有利於改正錯誤。
第五,批改作業要有記錄,要及時講評,以便及時地、更好地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4、輔導
輔導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是教師在掌握了反饋信息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輔導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輔導要有針對性。輔導內容應是教材的重點內容和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內容。
第二,輔導要有層次性。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輔導內容,採取不同的輔導方式,因材施教。
第三,輔導要有啟發性。要積極調動學生思維,指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律。
第四,輔導要注意及時性。輔導要及時,一定階段教學結束後,或作業、考查批改完後,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輔導;注意輔導時間要短,內容要精。
5、測評
測評是指檢查和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調節控制,取得反饋信息,促進教與學的重要手段。測評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測評目的要求明確。或者要獲取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測評學習效果,以改進教學;或者要查明學生的學習准備狀況及影響學生成績的原因,確定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第二,測評的內容科學、全面。試題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圍繞教學目標。要能正確反映學生的學習程度,難易適中,分量適宜,要有梯度。一般比例是,基礎題:較靈活的題:綜合題=6:3:1
第三,測評的標准要客觀、公正。試題的答案要具體、明確,評分標准要准確、統一。
第四,測評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要形成性測評、診斷性測評和總結性測評;口試、筆試和操作實踐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定成績和學生自我評定成績相結合。
第五,測評的次數要適當。嚴格控制考試次數,注重平時考查(也就是形成性測評);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第六,測評的結果要及時總結。測評結束後要進行質量分析,找出教學得失的原因,及時改進教學。
2、學生學習「五環」常規管理。
(1)預習
預習是指上課前的自學,它是上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預習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預習要及時。根據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材的難易程度,適當地提前預習新課。
第二,預習態度要認真。認真細致閱讀教材,動腦分析,不要粗枝大葉、馬馬虎虎看一遍書了事。
第三,預習要注意方法。依據知識基礎、學習情況、教材內容和學科特點等,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預習方法。要記錄好新教材中的重點問題和不懂的問題,以便上課時加以注意。
第四,預習要講求質量。基本了解教材內容,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為上好新課做准備。
第五,預習要做好筆記。記好預習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預習中尚未解決的問題,並寫好預習心得。
(2)聽課
聽課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能、培養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徑。聽課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提前做好聽課准備。包括用品准備、知識准備、精力准備和心理准備。
第二,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要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各種活動。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努力聽懂新知識。
第四,要注意聽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學法指導。
第五,要積極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第六,要圍繞教師講解的內容,積極思考,敢於發問,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第七,要認真做好聽課筆記。將教師所講的重點內容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等,摘要地記錄下來。
第八,要認真做好課題訓練題。認真地做好每一個題目,不可馬虎對付。
(3)復習
復習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加深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檢查學習效果,防止知識遺忘,提高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的重要過程,為下一次新課的學習打好知識基礎。復習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及時復習。課後復習要當天完成,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在教師講完一個單元、一個階段的知識或講完全部教材後,要及時復習,及時鞏固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第二,復習要有針對性,要抓住要點,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通過理解加深記憶。
第三,復習要注意歸納總結知識,使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注意提高能力。
第五,要記好復習筆記。通過復習,把重點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以及復習後的一些新的見解和體會,都記在復習筆記上,便於以後復習和查閱。
(4)作業
作業是學生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檢查當天的學習效果,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環節。做好作業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及時完成作業。當天的作業要當天完成。
第二,要獨立完成作業。養成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不可抄襲作業。
第三,要注意解題方法,總結答題規律,答題要有一定的速度。
第四,要正確對待作業的評價。作業發回來後,要認真總結解題規律。
(5)考試
考試是學生平時學習的總結,是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里主要指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學生考試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正確對待考試。要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對考試成績不要過分看重;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勤奮學習,講求方法,樹立信心,克服自卑感。
第二,要遵守考場紀律,不作弊,不抄襲。
第三,要注意卷面整潔。答題時不要隨想隨寫,隨寫隨改;字跡不要潦草;不要在試卷上亂勾劃,要注意保持試卷的整潔。
第四,要學會分析試卷。試卷發下來,不要只看一下分數了事,要養成分析、總結的習慣。
三 教學工作的組織管理
教學工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要求各個教師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共同組成一個教學的整體。而學校教學工作又是由各個教師分別擔任各個不同的班級,不同學科的教學,每個教師的教學又具有個體性。對教學工作不進行組織管理,就會產生忙亂現象。教學工作的組織管理包括:
1、建立有效的指揮系統。建立在校長(教辦主任)領導下的包括教導主任(教辦幹部)、各科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在內的指揮系統,做到層層有人負責,環環有人把關,上行下達,指揮靈敏,以便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導主任(教辦業務幹部)要發揮職能作用,搞好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力量、檢查督促教學活動、總結教學經驗等工作。同時,加強教研組的建設與管理。
2、建立健全各項教學工作管理制度。教導主任(教辦業務幹部)要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並把其納入教師的工作考評,學校(教辦)可成立考評組,嚴格考核,不弄虛作假,以促進教師盡快成才。
3、教學力量的組織和管理
根據教學力量需要和教師的專長、特點,合理分配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教學組織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關繫到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與專長的發揮,也關繫到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樣水平和數量的教師、安排,配備得當,水平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應選擇最佳的配備方案,安排教師的工作。其要求是:知人善任,用其所長;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新老搭配,以老帶新;不同情況,不同要求。
4、教學活動時間的管理
教學工作總是以時間為坐標進行全面安排的。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是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教學工作的時間安排,是教學組織工作的主要內容。安排教學時間主要體現在排好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和各項活動時間表這「三表」上。
安排「三表」,要注意全面、科學;要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教學設施,有利於教研活動和教師工作;要注意採納廣大教師的意見;要必須按照國家教學計劃規定辦事。
四 活動課程的管理
活動課程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學生特長,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它以啟發學生求知慾,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為目的。它既自成體系,有相對的獨立性,又與學科課程緊密聯系,它能充分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特長,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其內容包括:德育活動、科技活動、文藝活動、社會公益活動、文體活動和學科課外活動。
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端正教學管理思想,擺正活動課程在教學工作管理中的地位;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制宜;要處理好(課堂教學與學科課外活動、統一要求與發揮學生特長、普及與提高、思想性與科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的關系。
五 教學改革實驗管理
(一)教學改革實驗管理的意義
教學改革實驗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外地校不能照搬,因此,必須通過實驗。在實驗基礎上,總結出帶規律性的經驗,以指導教改的全面發展,否則,容易陷入「瞎指揮」的境地,造成教學工作的混亂。
(二)教改實驗的指導思想和管理目標
1、指導思想:改革傳統的教學體系,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和學生中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成為四有新人。
2、教改實驗目的:是探索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質量規律,以便指導整個學校的教學改革,這個目的也是教改實驗的目標。
(三)教改實驗管理的內容
1、做好教師參與教改實驗的思想工作,立志教改。
2、搞好實驗課題的論證、申報、實施、總結與成果推廣等工作。
3、辦好實驗班,上好實驗課。
4、總結經驗,及時推廣。
(四)教改實驗管理的基本要求
1、端正辦學思想,擺正教學改革實驗管理在教學工作管理中的位置:應以「三個面向」為辦學指針,明確辦學方向,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把教學改革實驗管理放在整個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位置上,使教改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要動員一批有志改革,敢於改革的教師,挑起重擔,先行一步。
2、正確處理和協調教改實驗中各種關系:正確處理現代教學理論與傳統教學經驗的關系;正確處理與協調實驗班與平行班的關系;正確處理「雙基」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3、教學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因時制宜。
總之,現代教學管理在學校管理中至關重要,作為主管教學的教導主任(業務幹部),要運用「三論」,採用「調查研究,數量統計、預測、反饋、協調」等方法,按照以上所述的管理內容,根據實際,靈活地、管好自己的一片天地,逐步達到教學管理序列化,教學檢查規范化,教學考核制度化,教學要求目標化。我相信,只要大家勤學習,善動腦,就一定能把本校或本鄉(鎮)的教學管理邁上一個新台階。
『陸』 課程教學大綱的章節與教學進度計劃表的章節必須一致嗎
教學大綱:
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專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屬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學計劃:
(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柒』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哪些主要區別
課程教學大綱即為課程大綱,課程大綱為課程的教學大綱,裡面標明課程各個模專塊的理論學屬時和實操學時,考試大綱為考核內容及其相應比例分配與課程大綱不一樣,另外還有個教學計劃又與教學大綱由區別。
從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框架結構看,兩者的條目並不完全對應。課程標准有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和附錄5個大條目組成;教學大綱有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教學建議、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課時安排、考核與評價6個大條目組成。
課程標准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參考了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聯的課程目標、課程基本理念、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都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較大的區別。
拓展資料: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
『捌』 課程計劃,課程標准,教學大綱有何區別
區別: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
3、課程計劃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5、課程標准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
拓展資料:
課程計劃分為實際課程與虛擬課程,所謂實際課程就是實際操作的計劃安排,例如,安排好今天要學習的課本章節,上午要學習哪些內容,下午要學習哪些內容;虛擬課程就是把將要做的任務安排記在頭腦里,不一定要立即實行。
課程安排方法
1、要認清現實情況,根據自身是否能達到任務的目標,而定好計劃,一般緊急的一些課程必須要注意這點,以免導致無法完成安排任務.。
2、首先安排整體,然後整體安排具體計劃。
3、整體安排上要清晰明確,在細節上要精細。
4、在安排課程時最好用紙筆記錄,以免忘記某項任務而全局崩潰。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
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准。其要求是: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
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