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小學美術課程標准
① 急求俄羅斯美術課程標准與中國美術課程標準的差異
A、俄羅斯美術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 :
1、俄羅斯美術與美術教育有兩個基本特徵:其一,它是整個歐洲美術體系的一部分,它的基本觀念與造型技巧的評價標准與西歐諸國特別是法國、義大利沒有本質性的差異;其二,它在發展過程中,結合本國社會的需要,滲進了本民族社會習俗和傳統文化的因素,形成它的某些不同於西歐美術的特點:特別強調關注社會生活,批判社會丑惡現象(俄國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
概括地說,俄羅斯美術教育特別重視下列幾個方面:強調基礎的造型訓練,在基礎造型訓練中又特別重視素描造型的功力,認為它是基礎的基礎;從現實主義藝術的要求出發,特別重視對學生構圖能力的培養;創作課在俄羅斯美術學院中特別重視,每學年學生都要有在構圖基礎上完成帶有創作性的草圖,最後一年完成畢業作品;完成每學年的創作草圖和最後一年的畢業創作,學院還在暑假前安排學生寫生和搜集作品素材,這一措施的重要目的是保證學生的創作題材來自現實生活;與上述藝術實踐相適應的是,學院安排系統的藝術歷史與理論的課程,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和灌輸現實主義創作觀念。
B、中國美術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
一、強調課程標準的導向性、選擇性
從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美術課在中小學課程中,依然處於弱勢地位。認清這一點,有助於我們制定切合實際的美術課程標准。理想的美術課程應該盡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而不是制定一個所有學生必須達到的硬性標准,並用一種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學生的發展水平。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本課程標准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
二、以美術學習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
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來劃分學習領域。美術學習方式依其特點,大致可分為創作與欣賞兩類。盡管創作和欣賞都具有外化和內化兩種活動的特徵,但創作更傾向於外化,欣賞更傾向於內化。由於美術學習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特點,所以創作活動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為了便於學習,標准將創作活動再具體劃分為「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這一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創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為為主,是上述兩個學習領域的相同點,而主要區別則是一個更注重自由性,一個更注重功能性。「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則注重通過感受、欣賞、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也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為些,本課程標准特別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全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要求美術教師在教學時,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製作、表現和展示,喚起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慾望,並體驗愉悅和成就感。
三、注意標准實施的可行性
對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學習領域案例25個,其他案例12個),以便教師能舉一反三,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四、強調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美術學習的基本動力之一。本課程標准力求從這么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第一,降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習動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
綜上,俄羅斯課程強調寫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中國的美術課程強調藝術和培養啟發人的創造力,調動學習的興趣
② 國內外對美術教育的觀點
國內外的研究觀點於研究現狀
(一)國外
匈牙利:他們「注重製定一些互相配合的學校計劃,加強同一門類各門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整合知識。
蘇格蘭:斯.豪斯在《蘇格蘭的綜合科學》一文中介紹了這個方案,內容有課程革新、課程評價等。
西班牙:主要在教育內容的重建。
法國:在小學里提出了一種「綜合課」的教學;在初中里建立一種綜合實踐活動分類學,目的有二:(1)使學生懂得各學科並非是相互隔絕的一個孤島;(2)人的活動是以動機為基礎的,均有方法論可循的,都源於許多科學領域的相關知識。
羅馬尼亞:喬治.維迪努在1962——1965年間,進行了藝術學習領域的綜合課程研究,當時他把它稱之為「混合式教學」,他們使用帶美學性質的跨學科論點或概念解釋不同門類的藝術,作者指出了其中的優點:「揭示了各門藝術的統一性和特殊性,以及在各種人類活動和產品中把美互相結合起來的原則。」(《唯迪努1967》)
美國: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是蓋蒂藝術中心推行的DBAE。它主張讓學生接觸和體驗美術學科中不同領域的知識並掌握知識內容,這些領域被概括為美術創作、美術評論、美術史、美學。
德國:教育家齊勒爾提出了「中心統一法」的課程,注重以一定的教育目的為中心,不斷地將多種學科內容相互關聯和統一起來。(大教育:21世紀教育新走向)
以上說明兩點,一是各國都十分重視綜合學習研究和實踐。二是綜合學習方法和途徑並未形成系統和經驗,仍在嘗試階段。
國內
我國對綜合教育研究是近些年的事,就美術而言,也缺少研究和實踐,雖然台灣1987年頒布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意通整能力的培養;廣州戴立德老師的「開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動」教學模式中對綜合性教學有一定的解述:「從我國目前規范性的繪畫、工藝、欣賞三種美術課業的交叉組合中進行再創造」(這是美術本位的小綜合)、北京李露老師在《美術的綜合性與人的完整性的對應》(從理論上闡述了美術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作用關系)一文中等都有所涉足,但都未形成系統理論,更缺少實踐。可喜的是,新頒布的《國家美術課程標准》融入了綜合教育理念,這為美術教育利用自身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特點,進行綜合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探索性依據和實驗目標。
相關思考
(一)促進作用:
1、向各種教育內容如平等與民主、環境和發展等為教育目的的教育敞開了大門。
2、減輕專業學習過程的負荷。
3、力求學生成功和教育民主化。
4、推行「帶著問題學的方法」以加強學習者對科學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有用的信念。
(二)協調相關問題
1、即要把各學科的教學因素整合起來,又要避免把各學科並列在一起,形成一個大雜燴。
2、既要考慮使學生掌握學科的方法和基本概念,同時也要向學生提出足夠多的例證和准確的知識。
3、既要考慮到本學科的知識邏輯,同時也要落實其他教學因素。
(三)涉及的具體問題
教材和目標
教學形式和方法
師資潛能的發揮
教師進修與培訓
這些方面構築了美術綜合教育的價值和目標,是實踐操作中不可迴避的重大課題。
③ 小學美術 新課程標准具體是指什麼標准啊
重慶來那邊是人教版。。源成都這邊是北師大版,,兩版教材內容學的順序不一樣而已。。反正都要學。。最新的應該也是這兩版吧。。個人認為人教版的編排要好一些。河南那邊啊。。差不多。。只要你搜了這兩版的目錄。。就算版本不一樣,也都會學,不吃虧、、滿意請採納,謝謝
④ 小學美術新課程標准最新版本是什麼版本
重慶那邊是人教版。。成都這邊是北師大版,,兩版教材內容學的順序不一樣而已。。反正都要學。。最新的應該也是這兩版吧。。個人認為人教版的編排要好一些。河南那邊啊。。差不多。。只要你搜了這兩版的目錄。。就算版本不一樣,也都會學,不吃虧、、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