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高層建築結構及抗震課程設計

高層建築結構及抗震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08 12:08:26

A. 抗震設計時多塔樓高層建築結構有哪些設計要點

1 各塔樓質量及側向剛度宜接近;相對底盤宜對稱布置。塔樓結構與底盤結構質心的距版離權不宜大於底盤相應邊長的20%。可利用裙樓的衛生間、樓電梯間等布置剪力牆或支撐。剪力牆或支撐宜沿大底盤周邊布置,以增強大底盤的抗扭剛度。
2 轉換層不宜設置在底盤屋面的上層塔樓內;未能避免時,應有必要的加強措施。
3 塔樓中與裙房連接體相連的外圍柱、剪力牆,從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層的高度范圍內,柱縱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適當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樓屋面上、下層的范圍內全高加密;剪力牆宜按本規程第7.2.12條的規定設置約束邊緣構件。
4 大底盤多塔樓結構,宜按整體模型和各塔樓分開模型分別計算,整體建模主要計算多塔樓對大底盤部分的影響,分塔樓計算主要驗算各塔樓結構扭轉位移比,並應符合本規程第4.4.4條的有關要求。
5試驗研究和計算分析表明,當各塔樓的質量和剛度存在較大差別時,塔樓的不同步振動對大底盤的影響較大。因此對多塔樓結構各塔樓的體量以及塔樓相對於底盤位置作了規定,同時提供增強大底盤的抗扭轉剛度的可行且有效做法。

B. 高層建築結構抗震設防的三水準要求是什麼未達到這些要求應採用哪幾階段抗震設計方法

三水準要求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應採用兩階段抗震設計方專法,第一階段針對所有進屬行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築,除了在確定
結構方案和進行結構布置時考慮抗震要求外還應按照小震作用進行抗震計算和保證結構延性的抗震構造設計。第二階段主要針對甲級建築
和特別不規則的結構用大震作用進行結構易損部位(薄弱層)的塑性變形驗算。

C. 高層建築結構的設計過程及相應內容

設計過程:1. 同建築來師一源起討論初步設計,以便確定結構方案;2. 根據建築師提供的條件圖,建模,初設各構件截面尺寸,計算荷載值,進行荷載組合;3. 將形常數、載常數輸入計算機進行承載能力極限計算、正常使用極限計算、必要時進行抗震驗算。應採用至少另一個不同的軟體核算主要部位;不必要電算的,進行手算;4. 按照確定的建築物的抗震等級,用規范有關抗震措施及抗震構造措施來調整、修改、補充計算成果;5. 校對並處理與設備(水、電、暖、通等)有沖突之處,經院總工審定後完善設計雛形;6. 繪制結構施工圖。
重要的、規模大的,其中要加入一個「擴初」階段,提供主要的經濟指標。

D. 高層建築結構抗震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

高層建築 主要看七個比值

E. 建築結構抗震設計的步驟是什麼

抗震來設計理論經歷了靜自力理論、反應譜理論和直接動力分析理論.抗震設計方法經歷了:剛性設計、柔性設計、延性設計及、結構控制設計、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幾個階段.具體的內容前者可以參考包世華所寫的《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和計算(下冊)》;後者可以參考李剛,程耿東的書《基於性能的結構抗震設計理論、方法與應用》.我國現行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著重在概念設計,框架結構在進入彈塑性階段後的抗震性能主要還是依靠抗震措施來保證。重點是在保證構件延性的同時對框架做到「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電弱桿件」。即要滿足規范6.2節的計算調整和其它一些構造措施。總之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即可。但如何實現框架結構的延性和抗震措施之間的量化關系,並在設計中實現,仍是需要研究的課題。

F. 誰有高層建築結構與抗震形成性考核冊的作業答案

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與要求]: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建築工程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土木工程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課程]:本專業涵蓋鐵道工程、公路與道路工程、橋梁及結構工程、地下結構與隧道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岩土工程、土建結構工程及市政工程等專業領域。基礎知識主線為數學—力學—結構,開設有工程制圖、工程測量、工程地質、建築材料、基礎工程、力學、結構設計原理等技術基礎課,線路工程、橋梁工程、地下工程、房屋建築工程專業平台課程,鐵道工程(選線設計、路基工程、鐵路軌道)、橋梁工程(混凝土橋、鋼橋、橋渡設計)、地下工程(地下結構設計原理與方法、地下工程量測與試驗、地下工程施工與管理)、建築工程(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建築施工技術、建築結構抗震設計)、道路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材料、道路幾何設計)、岩土工程(地基處理、岩土工程、深基坑工程)、市政工程(城市給排水工程、城市防水工程、市政結構物設計)等七個專業課群組。

[學制與學位]:學制4年,成績優秀者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適用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鐵路、公路、房建、城建、市政、機場、水利、港口工程等部門的勘察設計院、工程集團公司、管理局從事工程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科技開發和經營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相關的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從事科研、教學和科技服務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多年來一直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好。學院擬繼續在2005年新生中選拔優秀學生開辦「茅以升班」。

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介紹:

本專業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1999年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2004年通過復評,現作為江蘇省品牌專業進行重點建設。我校土木工程學科在全國排名列第7。具有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本專業領域的各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岩土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結構工程」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方面和前景及發展動向,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規;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規劃、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地基處理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工程測量與實驗、施工技術與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備工程制圖、計算機應用、主要測試和實驗儀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包括外語手段)查詢資料、獲得信息的能力,具有進行工程設計、試驗、施工組織與管理和科學研究的能力。

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語言與程序、計算機輔助設計、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制圖、工程地質與勘察、測量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房屋建築學、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鋼結構、施工技術與組織、建設項目管理、結構抗震設計以及相關的主要專業課。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有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生產實習、房屋建築學課程設計、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主要專業實驗:力學實驗、土木工程材料實驗、結構實驗、土工實驗等。

畢業後主要就業單位

近三年畢業生供需比1:6。畢業後可在房屋建築、岩土與地下工程、道路橋梁工程等土木工程方面的設計、施工、管理、投資、房地產開發、科研和教育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http://cce.hhu.e.cn/news/shownews.asp?ID=123

土木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土木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能從事土木工程的設計、施工與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項目規劃和研究開發能力。

(二) 基本規格要求
1. 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主要知識與能力要求
(1)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素養:在哲學及方法論、經濟學、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識,對文學、藝術、倫理、歷史、社會學及公共關系學等的若干方面進行一定的修習;
(2)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了解現代物理、化學的基本知識,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應用前景;
(3) 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橋梁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建築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規劃與選型、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地基處理、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有關工程測量、測試與試驗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設項目管理和環境等方面的基本內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規。
(4) 具有綜合應用各種手段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應用語言文字、圖形等進行工程表達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
(5) 具有進行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經過一定環節的訓練後,具有研究與應用開發的創新能力。
3.身體素質要求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聖義務。

(三) 主幹學科
力學、土木工程

(四) 主要(干)課程和特色課程
主幹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及基礎工程、砼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土木工程材料、工程經濟與管理。
特色課程:地下鐵道、地基加固與處理。

(五) 學制與學位
基本學制:4年,彈性學習年限3~6年。
學位:工學學士。

(六) 有關說明

1. 每個學生修滿不少於196.5學分,可予畢業.其中必修課116.5學分,選修課36.5學分,集中實踐環節37.5學分,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6學分.
2. 符合學位條例規定條件的本專業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 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根據學校規定所取得的學分,單獨記載,超過6學分的部分可以取代相應選修課的學分.

(七)各類課程學時學分分配表

課程類別 課程性質 學分 占課內總學分比例(%) 學時 占課內總學時比例(%)
公共基礎課 必修 64 32.6% 1064 42.1%
選修 12 6.1% 192 7.6%
學科基礎課 必修 52.5 62.7% 880 34.8%
選修 6 3.0% 96 3.8%
專業課 必修 15.5 7.9% 248 9.8%
選修 3.0 1.5% 48 1.9%
集中實踐環節 37.5 24.4% 39周
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 6 3.0%
合計 196.5 2528

土 木 工 程 專 業
教 學 大 綱

【說明】:根據中南大學2002年《本科培養方案》(即教學計劃)編制的由土木建築學院開出的土木工程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已匯編入《土木建築學院教學大綱》(2003年11月),分上、下兩冊。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包括以下欄目:課程編號;課程名稱;學分;總學時;實驗學時;課內上機學時;先修課程要求;適應專業(含專業方向);參考教材(含課本教材及主要參考書);課程在培養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務;課程的基本要求;課程的基本內容以及重點難點;實驗要求;課程學時分配;考核方式;制定執筆者、審核者及批准者。
《土木建築學院教學大綱》不含公共基礎課、全校性選修課及其他學院為土木工程專業開設的學科基礎選修課。
本附錄限於篇幅,主要編入了各門課程的章節內容標題及學時分配。

目 錄

學科基礎課
必修課: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
理論力學Ⅰ……………………………
材料力學Ⅰ……………………………
流體力學………………………………
結構力學Ⅲ……………………………
工程地質………………………………
工程測量………………………………
土木工程材料………………………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Ⅰ…………………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鋼結構設計原理……………………
施工組織及概預算…………………
工程經濟與管理……………………
選修課:
新型建築材料…………………
防災減災概論……………………
建設法規……………………………
現代預應力技術…………………
結構試驗……………………………
工程結構可靠度……………………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
彈性力學及有限元……………………
專業課(按專業方向選修)
鐵道工程方向:
選線設計及線路CAD……………
鐵路軌道………………………………
路基及支擋結構………………………
道路工程………………………………
橋梁工程………………………………
隧道工程………………………………
公路工程方向:
公路勘測設計…………………………
道路CAD…………………………………
路基路面工程…………………………
橋梁工程………………………………
隧道工程……………………………
城市道路設計…………………………
橋梁工程方向:
混凝土橋…………………………………
鋼橋………………………………………
橋渡設計…………………………………
橋梁CAD…………………………………
隧道工程…………………………………
橋梁建造…………………………………
線路工程…………………………………
房屋工程…………………………………
隧道及地下結構工程方向;
隧道工程…………………………………
地下鐵道…………………………………
岩體力學…………………………………
線路工程…………………………………
地下建築CAD……………………………
地下建築物規劃設計……………………
橋梁工程…………………………………
建築工程方向:
房屋建築學………………………………
混凝土結構及砌體結構…………………
房屋鋼結構……………………………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建築施工……………………………
建築結構CAD ……………………………
橋梁工程…………………………………
岩土工程方向:
岩石力學…………………………………
基礎工程Ⅱ………………………………
路基與邊坡工程…………………………
岩土工程測試技術………………………
道路與鐵道工程…………………………
隧道與地下工程…………………………
橋梁工程…………………………………
建築工程…………………………………
各專業方向的公共選修課程:
橋梁振動…………………………………
特種結構…………………………………
地下空間利用……………………………
給排水工程………………………………
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
地基加固與處理…………………………
工程監理…………………………………
交通規劃工程……………………………
高速及重載鐵路…………………………
交通運輸學………………………………
城市軌道交通……………………………
公路工程測試技術………………………
高速公路…………………………………
公路施工組織與概預算…………………

G. 結構設計:抗震設計時多塔樓高層建築結構有哪些設

1、各塔樓質量及抄側向剛度宜接近;相對底盤宜對稱布置。塔樓結構與底盤結構質心的距離不宜大於底盤相應邊長的20%。可利用裙樓的衛生間、樓電梯間等布置剪力牆或支撐。剪力牆或支撐宜沿大底盤周邊布置,以增強大底盤的抗扭剛度。
2、轉換層不宜設置在底盤屋面的上層塔樓內;未能避免時,應有必要的加強措施。
3、塔樓中與裙房連接體相連的外圍柱、剪力牆,從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層的高度范圍內,柱縱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適當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樓屋面上、下層的范圍內全高加密;剪力牆宜按規定設置約束邊緣構件。
4、大底盤多塔樓結構,宜按整體模型和各塔樓分開模型分別計算,整體建模主要計算多塔樓對大底盤部分的影響,分塔樓計算主要驗算各塔樓結構扭轉位移比,並應符合有關要求。
試驗研究和計算分析表明,當各塔樓的質量和剛度存在較大差別時,塔樓的不同步振動對大底盤的影響較大。因此對多塔樓結構各塔樓的體量以及塔樓相對於底盤位置作了規定,同時提供增強大底盤的抗扭轉剛度的可行且有效做法。

H. 高層建築的抗震設計

80年代,是中國高層建築在設計計算及施工技術各方面迅速發展的階段。各大中城市普遍興建高度在100m左右或100m以上的以鋼筋為主的建築,建築層數和高度不斷增加,功能和類型越來越復雜,結構體系日趨多樣化。比較有代表性的高層建築有上海錦江飯店,它是一座現代化的高級賓館,總高153.52m,全部採用框架一芯牆全鋼結構體系,深圳發展中心大廈43層高165.3m,加上天線的高度共185.3m,這是中國第一幢大型高層鋼結構建築。進入90年代中國高層建築結構的設計與施工技術進入了新的階段。不僅結構體系及建築材料出現多樣化而且在高度上長幅很大有一個飛躍。深圳於1995年6月封頂的地王大廈,81層高,385.95m為鋼結構,它居目前世界建築的第四位。 建築結構抗震規范
建築結構抗震規范實際上是各國建築抗震經驗帶有權威性的總結,是指導建築抗震設計(包括結構動力計算,結構抗震措施以及地基抗震分析等主要內容)的法定性文件它既反映了各個國家經濟與建設的時代水平,又反映了各個國家的具體抗震實踐經驗。它雖然受抗震有關科學理論的引導,向技術經濟合理性的方向發展,但它更要有堅定的工程實踐基礎,把建築工程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容不得半點冒險和不實。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現代規范中的條文有的被列為強制性條文,有的條文中用了「嚴禁,不得,不許,不宜」等體現不同程度限制性和「必須,應該,宜於,可以」等體現不同程度靈活性的用詞。
抗震設計的理論
1、擬靜力理論。擬靜力理論是20世紀10~4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它在估計地震對結構的作用時,僅假定結構為剛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結構或構件的質量中心上。地震力的大小當於結構的重量乘以一個比例常數(地震系數)。
2、反應譜理論。反應譜理論是在加世紀40~60年代發展起來的,它以強地震動加速度觀測記錄的增多和對地震地面運動特性的進一步了解,以及結構動力反應特性的研究為基礎,是加理工學院的一些研究學者對地震動加速度記錄的特性進行分析後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
3、動力理論。動力理論是20世紀70-80年廣為應用的地震動力理論。它的發展除了基於60年代以來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試驗技術的發展外,人們對各類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線性與非線性反應過程有了較多的了解,同時隨著強震觀測台站的不斷增多,各種受損結構的地震反應記錄也不斷增多。進一步動力理論也稱地震時程分析理論,它把地震作為一個時間過程,選擇有代表性的地震動加速度時程作為地震動輸入,建築物簡化為多自由度體系,計算得到每一時刻建築物的地震反應,從而完成抗震設計工作。 (一)高層建築抗震措施
在對結構的抗震設計中,除要考慮概念設計、結構抗震驗算外,歷次地震後人們在限制建築高度,提高結構延性(限制結構類型和結構材料使用)等方面總結的抗震經驗一直是各國規范重視的問題。當前,在抗震設計中,從概念設計,抗震驗算及構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將抗震與消震(結構延性)結合的基礎上,建立設計地震力與結構延性要求相互影響的雙重設計指標和方法,直至進一步通過一些結構措施(隔震措施,消能減震措施)來減震,即減小結構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築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經濟的抗震性能是當代抗震設計規范發展的方向。而且,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和強節點弱構件在提高結構延性方面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認可。
(二)高層建築的抗震設計理念
中國《建築抗震規范》(GB50011-2001)對建築的抗震設防提出「三水準、兩階段」的要求,「三水準」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當遭遇第一設防烈度地震即低於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時,結構處於彈性變形階段,建築物處於正常使用狀態。建築物一般不受損壞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因此,要求建築結構滿足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承載力極限狀態驗算,要求建築的彈性變形不超過規定的彈性變形限值。當遭遇第二設防烈度地震即相當於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基本烈度地震時,結構屈服進入非彈性變形階段,建築物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因此,要求結構具有相當的延性能力(變形能力)不發生不可修復的脆性破壞。當遭遇第三設防烈度地震即高於該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時,結構雖然破壞較重,但結構的非彈性變形離結構的倒塌尚有一段距離。不致倒塌或者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從而保障了人員的安全。因此,要求建築具有足夠的變形能力,其彈塑性變形不超過規定的彈塑性變形限值。
三個水準烈度的地震作用水平,按三個不同超越概率(或重現期)來區分的:多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63.2%,重現期50年;設防烈度地震(基本地震):50年超越概率10%,重現期475年;罕遇地震:50年超越概率2%-3%,重現期1641-2475年,平均約為2000年。
對建築抗震的三個水準設防要求,是通過「兩階段」設計來實現的,其方法步驟如下:第一階段:第一步採用與第一水準烈度相應的地震動參數,先計算出結構在彈性狀態下的地震作用效應,與風、重力荷載效應組合,並引入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進行構件截面設計,從而滿足第一水準的強度要求;第二步是採用同一地震動參數計算出結構的層間位移角,使其不超過抗震規范所規定的限值;同時採用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變形能力和塑性耗能,從而自動滿足第二水準的變形要求。第二階段:採用與第三水準相對應的地震動參數,計算出結構(特別是柔弱樓層和抗震薄弱環節)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使之小於抗震規范的限值。並採用必要的抗震構造措施,從而滿足第三水準的防倒塌要求。
(三)高層建築結構的抗震設計方法
中國的《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對各類建築結構的抗震計算應採用的方法作了以下規定:1、高度不超過40m,以剪切變形為主且質量和剛度沿高度分布比較均勻的結構,以及近似於單質點體系的結構,可採用底部剪力法等簡化方法。2、除1款外的建築結構,宜採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方法。3、特別不規則的建築、甲類建築和限制高度范圍的高層建築,應採用時程分析法進行多遇地震下的補充計算,可取多條時程曲線計算結果的平均值與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較大值。
關於高層建築防火安全問題
人類的高層建築的火災已經成為重大的災害,它涉及的范圍較廣,業主的財產以及人身安全受到重創。預防高層建築的防火安全性問題已成為重中之重。現代高層住宅建築的高度不斷延伸,往往是一層受災殃及整體建築。如何解決高層建築的火災防範問題是當今建設者們首當其沖面對的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年來,由於住宅小區火災的防範不到位,導致火災事件數量逐年攀升,對於人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損失也逐步擴大。消除這一安全隱患,應當是政府和建設部門的頭等大事。
一、高層建築的火災因素
(1)天然氣設施氣體泄漏造成的火災蔓延。
(2)家用電器使用不當而引起的火災。
(3)人為的火災因素。
(4)煙花爆竹燃放引起的火災。
(5)民用電線短路造成的火災。
(6)間接引發的火災。
二、高層建築防火材料及其技術規范問題:
(1)高層建築牆體的防火材料有質量問題。
(2)室內防火安全監控裝置失控,產品的技術性能不達標。
(3)建築材料的防火設施擴展使用問題沒有得到建設部門的支持。
(4)沒有建立高層建築自動滅火裝置的設計性規范條文。
(5)施工單位對於住宅裝飾材料的選型沒有統一的定性標准。
(6)沒有頒布完全禁止高層建築以及住宅小區煙花燃放法令。
(7)天然氣終端使用設備的安全性檢查不到位。
(8)沒有設立預防天然氣泄漏的安全監控裝置。
(9)季節性的安檢宣傳工作不到位。
三、關於高層建築的火災防範措施
(1)健全高層住宅火災的防範網路安全自動控制系統。
(2)縮減住宅建築的高度,以減少財產及生命的損失及傷害。
(3)降低高層建築的密集度。
(4)完善建築材料的防火性措施,加快研製新型的防火塗層材料和建築材料。
(5)研製新型的民用防火產品,加大推廣使用家用防火材料生產力度。
(6)防火安檢期的不定性檢查和教育宣傳。
(7)加快研製家庭民用快速自動滅火器材。
(8)制定社區防火責任人制度並落實到位。
四、建設預防火災的新型高層智能建築
建議設計院校以及建委的相關部門盡快設計出完全能夠防範火災的高層智能住宅建築。
(1)居民住宅應當安裝自動滅火裝置。
(2)門窗以及玻璃採用抗高溫防火材料。
(3)家用電氣設備的外殼使用防火材料製成。
(4)禁止使用木地板材料,加快研製新型的防火保溫地板材料。
(5)民用電路所使用的電線絕緣層必須採用耐高溫防火材料。
(6)嚴格要求住戶安裝天然氣泄漏報警裝置。
(7)加快研製小戶型的高壓滅火簡易裝置,做到每戶安裝一部滅火設備。
(8)做到群策群防,建立防火安全員安全監察宣傳責任制度。
(9)地方政府設立預防火災安全委員會。
(10)設立小區消防安全救災小組,由火警轄區統一領導指揮。
(11)門窗牆外的上方設立防火隔離延伸罩,防止火苗竄到上一層建築。這項可納入建築設計規范。
(12)加大電力能源的利用率,減少天然氣能源的高層住宅引入,或禁止城區使用天然氣。
(13)加快新型安全的綜合性能源開發。
如果按著上述建議進行火災防範,基本上高層住宅的火災防範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和諧社會一定要建立在群策群防基礎上。火災可防,關鍵在於政府的執政保障和人民的全力支持。
關於高層建築墜落物體的安全防範問題
現代樓宇建築高度不斷提升,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高層建築密度不斷加大,防範高層建築墜落物體對人身的傷害,應當納入設計安全規范。高層住宅戶外附加物體安裝工程的安全標准、安全防盜網欄、門窗玻璃等都應當規定使用年限。物體緊固裝置的使用期限、材料的選擇、防老化工藝等一定要有嚴格的規定。不然,一旦發生高空物體墜落事故,會危及行人的人身生命以及財產安全,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一、高層建築的主要戶外設施
隨著現代化大都市的高速發展和人口密度的不斷增長,建立高層建築墜落物體對人身造成傷害的安全防範措施已迫在眉睫。城市高層住宅建築外加附屬物體包括:
(1)居民使用的戶外空調主機。
(2)防盜門窗護網。
(3)門窗玻璃。
(4)企業的戶外廣告、招牌匾額。
(5)戶外照明及通訊裝置。
(6)戶外門窗遮陽遮雨用具。
二、易碎易墜落物品
(1)門窗及玻璃。
(2)戶外照明燈具。
(3)戶外廣告的照明燈具。
(4)企業招牌匾額的易老化針織類物品。
(5)易老化遮陽遮雨材料。
三、戶外施工過程中易墜落的物體
(1)戶外空調以及固定金屬架。
(2)戶外廣告金屬架。
(3)企業戶外廣告招牌匾額的金屬框架。
(4)施工過程中的攀爬吊裝以及裝修設施。
(5)施工過程中起吊的戶外工程物體(戶外空調,防盜門窗護欄,戶外廣告金屬結構架)。
(6)戶外遮陽遮雨金屬架。
四、高層建築頂端的通訊發射接收設施
(1)企業通訊專用設備。
(2)信息產業收發信息設施。
(3)衛星通信接收設備。
(4)戶外民用天線。
五、高層建築的水暖設備
(1)原高層建築供暖系統的終端設備。
(2)冷卻塔,高水位水箱。
六、高層建築所安裝的太陽能裝置
(1)民用以及企業用太陽能供暖設備。
(2)民用及企業用太陽能供電裝置。
二、高層建築戶外物體墜落的主要因素
關於高層建築附加物體的高空墜落安全防範措施問題,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納入高層建築的設計規范。大自然的風災和人為的事故以及氧化作用是導致高層建築附加物體墜落的主要原因,包括:
(1)高等量級別的颶風災害,可導致高層建築的門窗玻璃以及廣告匾額墜落。
(2)戶外空調系統的主機,由於固定結構在長時間的氧化學反應下失去作用,從而造成物體墜落事故。
(3)高層建築外加附屬設備的金屬部分,在大自然有害氣體的侵蝕下,產生老化損壞墜落。
(4)由於施工質量低劣而造成的人為物體墜落。
在自然災害中,風災所造成的物體墜落是主要因素。
高層建築戶外附屬設施墜落的安全防範措施
(1)設立高層建築戶外附屬設備安裝標准。
(2)加強高層建築玻璃幕牆以及門窗玻璃的安全防護規范措施。
(3)在高層建築最底層的四周,增加預防高空物體墜落的外延結構,或增加每一棟高層建築的底層四周防墜落物體的金屬結構設施。
(4)將用於戶外附屬設施固定的金屬防腐材料納入高層住宅設計規范。
(5)增加空調外掛主機的預留外延建築結構平台或體外凹式牆體空間。
(6)設立高層建築地面的牆體四周外延防護欄,建築牆體與外延防護欄的安全距離標准為3米。
(7)在可能的情況下,統一實施中央空調製冷採暖系統。
(8)設立城區高層建築物體墜落安全防範巡查機構,制定高空物體墜落安全防範條例。
(9)城市居民社區委員會實施高層建築物體墜落安全防範責任制度,健全施工企業檔案登記工作。
根據調查,中國在高層建築設計標准中,還沒有制定出有關高層建築附屬設施墜落安全事故的防範措施。隨著人類住宅建設的不斷增高,預防高層建築附加設施墜落的安全事故問題已迫在眉睫。國家建委、房管機構、設計院所、人防工程委員會等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制定出關於中國城區高層建築預防墜落物體的安全應急方案和設計標准,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將高層建築物體墜落安全因素納入建築設計規范,或納入城市安全管理防範監理系統。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