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切削拉刀課程設計
❶ 金屬切削刀具 文獻
這些對於寫論文來說比較合適,好的話加分。
1 引言
高速銑削工藝在汽車、飛機和模具製造業中應用廣泛。由於銑刀高速旋轉時刀具各部分承受的離心力已遠遠超過切削力本身的作用而成為刀具的主要載荷,而離心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造成刀具變形甚至破裂,因此研究高速銑刀的安全性技術對發展高速銑削技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 高速銑刀安全性基數研究的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德國就開始了對高速銑刀的安全性技術研究,並制訂了DIN6589-1《高速銑刀的安全要求》標准草案,規定了高速銑刀失效的試驗方法和標准,在技術上提出了高速銑刀設計、製造和使用的指導性意見,規定了統一的安全性檢驗方法。該標准草案已成為各國高速銑刀安全性的指導性文件。
2.1 高速銑刀的安全失效形式與試驗方法
標准草案規定了高速切削的速度界限,超過該速度後離心力將成為銑刀的主要載荷,必須採用安全技術。在刀具直徑與高速切削范圍關系圖中,曲線以上區域為該標准規定的銑刀必須經過安全檢驗的高速切削范圍:對於直徑d1≤32mm的單件刀具(整體或焊接刀具),其切削速度超過10000m/mm為高速切削范圍;對於直徑d1>32mm的裝配式機夾刀具,高速切削范圍為線段BC以上區域。
高速銑刀的安全失效形式有兩種:變形和破裂。不同類型銑刀的安全試驗方法也不同。對於機夾可轉位銑刀,有兩種安全試驗方法:一種方法是在1.6倍最大使用轉速下進行試驗,刀具的永久性變形或零件的位移不超過0.05mm;另一種方法是在2倍於最大使用轉速下試驗,刀具不發生破裂(包括夾緊刀片的螺釘被剪斷、刀片或其他夾緊元件被甩飛、刀體的爆裂等)。而對於整體式銑刀,則必須在2倍於最大使用轉速條件下試驗而不發生彎曲或斷裂。
2.2 高速銑刀強度計算模型
高速刀具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是否發生失效的關鍵在於刀體的強度是否足夠、機夾刀的零件夾緊是否可靠。當把離心力作為主要載荷計算刀體強度時,由於刀具形狀的復雜性,用經典力學理論計算得出的結果誤差很大,常常不能滿足安全性設計的要求。
為了在刀具設計階段對其結構強度在離心力作用下的受力和變形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可通過有限元方法計算不同轉速下的應力大小,模擬失效過程和改進設計方案。高速銑刀有限元計算模型中包括刀體、刀體座、刀片和夾緊螺釘。首先計算刀體(包括螺釘、刀片等零件質量)的彈性變形,再對分離出的刀座作詳細分析,把所獲得的刀體彈性變形作為邊界條件加到刀座分離體;然後由切出的刀座、刀片、螺釘及無質量的摩擦副組成刀片夾緊系統的模型,進行夾緊的可靠性分析。有限元模型能模擬刀片在刀座里的傾斜、滑動、轉動以及螺釘在夾緊時的變形,可計算出在不同轉速下刀片位移和螺釘受力的大小。
3 提高高速銑刀安全性的措施
結合高速銑刀安全性標准,通過有限元計算模型的分析,為適應安全性要求,可採取以下措施:
(1)減輕刀具質量,減少刀具構件數,簡化刀具結構
由試驗求得的相同直徑的不同刀具的破裂極限與刀體質量、刀具構件數和構件接觸面數之間的關系,經比較發現,刀具質量越輕,構件數量和構件接觸面越少,刀具破裂的極限轉速越高。研究發現,用鈦合金作為刀體材料減輕了構件的質量,可提高刀具的破裂極限和極限轉速。但由於鈦合金對切口的敏感性,不適宜製造刀體,因此有的高速銑刀已採用高強度鋁合金來製造刀體。
在刀體結構上,應注意避免和減小應力集中,刀體上的槽(包括刀座槽、容屑槽、鍵槽)會引起應力集中,降低刀體的強度,因此應盡量避免通槽和槽底帶尖角。同時,刀體的結構應對稱於回轉軸,使重心通過銑刀的軸線。刀片和刀座的夾緊、調整結構應盡可能消除游隙,並且要求重復定位性好。目前,高速銑刀已廣泛採用HSK刀柄與機床主軸連接,較大程度地提高了刀具系統的剛度和重復定位精度,有利於刀具破裂極限轉速的提高。此外,機夾式高速銑刀的直徑顯露出直徑變小、刀齒數減少的發展趨勢,也有利於刀具強度和剛度的提高。
(2)改進刀具的夾緊方式
模擬計算和破裂試驗研究表明,高速銑刀刀片的夾緊方法不允許採用通常的摩擦力夾緊,要用帶中心孔的刀片、螺釘夾緊方式,或用特殊設計的刀具結構以防止刀片甩飛。刀座、刀片的夾緊力方向最好與離心力方向一致,同時要控制好螺釘的預緊力,防止螺釘因過載而提前受損。對於小直徑的帶柄銑刀,可採用液壓夾頭或熱脹冷縮夾頭實現夾緊的高精度和高剛度。
(3)提高刀具的動平衡性
提高刀具的動平衡性對提高高速銑刀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刀具的不平衡量會對主軸系統產生一個附加的徑向載荷,其大小與轉速的平方成正比。
設旋轉體質量為m,質心與旋轉體中心的偏心量為e,則由不平衡量引起的慣性離心力F為:
F=emω2=U(n/9549)2
式中:U為刀具系統不平衡量(g•mm),e為刀具系統質心偏心量(mm),m為刀具系統質量(kg),n為刀具系統轉速(r/min),ω為刀具系統角速度(rad/s)。
由上式可見,提高刀具的動平衡性可顯著減小離心力,提高高速刀具的安全性。因此,按照標准草案要求,用於高速切削的銑刀必須經過動平衡測試,並應達到ISO1940-1規定的G4.0平衡質量等級以上要求。
4 結語
高速銑刀安全性技術是研究高速刀具的一個重要內容,應加強刀具安全性的定量分析,精確確定影響高速銑刀安全性的微量因素,並從刀具的材料、結構、製造工藝等方面解決好高速銑刀的安全性。
[編輯本段]
刀具的分類
刀具按工件加工表面的形式可分為五類:
■ 加工各種外表面的刀具,包括車刀、刨刀、銑刀、外表面拉刀和銼刀等;
■ 孔加工刀具,包括鑽頭、擴孔鑽、鏜刀、鉸刀和內表面拉刀等;
■ 螺紋加工刀具,包括絲錐、板牙、自動開合螺紋切頭、螺紋車刀和螺紋銑刀等;
■ 齒輪加工刀具,包括滾刀、插齒刀、剃齒刀、錐齒輪加工刀具等;
■ 切斷刀具,包括鑲齒圓鋸片、帶鋸、弓鋸、切斷車刀和鋸片銑刀等等。
此外,還有組合刀具。
按切削運動方式和相應的刀刃形狀,刀具又可分為三類:
■ 通用刀具,如車刀、刨刀、銑刀(不包括成形的車刀、成形刨刀和成形銑刀)、鏜刀、鑽頭、擴孔鑽、鉸刀和鋸等;
■ 成形刀具,這類刀具的刀刃具有與被加工工件斷面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形狀,如成形車刀、成形刨刀、成形銑刀、拉刀、圓錐鉸刀和各種螺紋加工刀具等;
■ 展成刀具是用展成法加工齒輪的齒面或類似的工件,如滾刀、插齒刀、剃齒刀、錐齒輪刨刀和錐齒輪銑刀盤等。
[編輯本段]
刀具的結構
各種刀具的結構都由裝夾部分和工作部分組成。整體結構刀具的裝夾部分和工作部分都做在刀體上;鑲齒結構刀具的工作部分(刀齒或刀片)則鑲裝在刀體上。
刀具的裝夾部分有帶孔和帶柄兩類。帶孔刀具依靠內孔套裝在機床的主軸或心軸上,藉助軸向鍵或端面鍵傳遞扭轉力矩,如圓柱形銑刀、套式面銑刀等。
帶柄的刀具通常有矩形柄、圓柱柄和圓錐柄三種。車刀、刨刀等一般為矩形柄;圓錐柄靠錐度承受軸向推力,並藉助摩擦力傳遞扭矩;圓柱柄一般適用於較小的麻花鑽、立銑刀等刀具,切削時藉助夾緊時所產生的摩擦力傳遞扭轉力矩。很多帶柄的刀具的柄部用低合金鋼製成,而工作部分則用高速鋼把兩部分對焊而成。
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產生和處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斷碎或卷攏的結構、排屑或容儲切屑的空間、切削液的通道等結構要素。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切削部分,如車刀、刨刀、鏜刀和銑刀等;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則包含切削部分和校準部分,如鑽頭、擴孔鑽、鉸刀、內表面拉刀和絲錐等。切削部分的作用是用刀刃切除切屑,校準部分的作用是修光已切削的加工表面和引導刀具。
刀具工作部分的結構有整體式、焊接式和機械夾固式三種:
■ 整體結構是在刀體上做出切削刃;
■ 焊接結構是把刀片釺焊到鋼的刀體上;
■ 機械夾固結構又有兩種,一種是把刀片夾固在刀體上,另一種是把釺焊好的刀頭夾固在刀體上。
硬質合金刀具一般製成焊接結構或機械夾固結構;瓷刀具都採用機械夾固結構。
刀具切削部分的幾何參數對切削效率的高低和加工質量的好壞有很大影響。增大前角,可減小前刀面擠壓切削層時的塑性變形,減小切屑流經前面的摩擦阻力,從而減小切削力和切削熱。但增大前角,同時會降低切削刃的強度,減小刀頭的散熱體積。
在選擇刀具的角度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性質(粗、精加工)等,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通常講的刀具角度,是指製造和測量用的標注角度在實際工作時,由於刀具的安裝位置不同和切削運動方向的改變,實際工作的角度和標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通常相差很小。
[編輯本段]
刀具的材料
製造刀具的材料必須具有很高的高溫硬度和耐磨性,必要的抗彎強度、沖擊韌性和化學惰性,良好的工藝性(切削加工、鍛造和熱處理等),並不易變形。
通常當材料硬度高時,耐磨性也高;抗彎強度高時,沖擊韌性也高。但材料硬度越高,其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就越低。高速鋼因具有很高的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現代仍是應用最廣的刀具材料,其次是硬質合金。
聚晶立方氮化硼適用於切削高硬度淬硬鋼和硬鑄鐵等;聚晶金剛石適用於切削不含鐵的金屬,及合金、塑料和玻璃鋼等;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現在只用作銼刀、板牙和絲錐等工具。
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現在都已用化學氣相沉積塗覆碳化鈦、氮化鈦、氧化鋁硬層或復合硬層。正在發展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不僅可用於硬質合金刀具,也可用於高速鋼刀具,如鑽頭、滾刀、絲錐和銑刀等。硬質塗層作為阻礙化學擴散和熱傳導的障壁,使刀具在切削時的磨損速度減慢,塗層刀片的壽命與不塗層的相比大約提高1~3倍以上。
由於在高溫、高壓、高速下,和在腐蝕性流體介質中工作的零件,其應用的難加工材料越來越多,切削加工的自動化水平和對加工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刀具的發展方向將是發展和應用新的刀具材料;進一步發展刀具的氣相沉積塗層技術,在高韌性高強度的基體上沉積更高硬度的塗層,更好地解決刀具材料硬度與強度間的矛盾;進一步發展可轉位刀具的結構;提高刀具的製造精度,減小產品質量的差別,並使刀具的使用實現最佳化。
刀具材料大致分如下幾類:高速鋼、硬質合金、金屬陶瓷、陶瓷、聚晶立方氮化硼以及聚晶金剛石。
我主要提下陶瓷,陶瓷用於切削刀具的時間比硬質合金早,但由於其脆性,發展很慢。但自上世紀70年代以後,還是得到了比較快的發展。陶瓷刀具材料主要有兩大系,即氧化鋁系和氮化硅系。陶瓷作為刀具,具有成本低、硬度高、耐高溫性能好等優點,有很好的前景。 目前國內國外產品差別很大,刀具算是高技術的消費品!
[編輯本段]
刀具的塗層技術
對刀具進行塗層是機械加工行業前進道路上的一大變革,它是在刀具韌性較高的基體上塗覆一層、二層乃至多層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耐高溫材料的薄層(如TiN、TiC等),使刀具具有全面、良好的綜合性能。未塗層高速鋼的硬度僅為62~68HRC(760~960HV),硬質合金的硬度僅為89~93.5HRA(1300~1850HV);而塗層後的表面硬度可達2000~3000HV以上。在工業生產中,使用塗層刀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延長壽命、降低成本。
近30餘年來,刀具塗層技術迅速發展,塗層刀具得到了廣泛應用。現在,塗層高速鋼刀具和塗層硬質合金刀具已佔全部刀具使用總量的50%以上。在西歐,由於資源匱乏和機械加工的高效化,以及數控技術進步及難加工材料增多,塗層刀具正以驚人的發展速度被動式向前挺進。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使用的塗層刀具占可轉位刀片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26%上升到2005年的90%,新型的數控機床所用的刀具中80%左右是塗層刀具。
塗層刀具有以下優點:
■ 由於表面塗層材料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且耐高溫。故與未塗層的刀具相比,塗層刀具允許採用較高的切削速度,從而提高了切削加工效率;或能在相同的切削速度下,提高刀具壽命。
■ 由於塗層材料與被加工材料之間的摩擦系數較小,故塗層刀具的切削力小於未塗層的刀具。
■ 用塗層刀具加工,零件的已加工表面質量較好。
■ 由於塗層刀具的綜合性能良好,故塗層硬質合金刀片有較好的通用性,一種塗層硬質合金牌號的刀片具有較寬的使用范圍。
中國的刀具塗層技術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塗層刀具的數量也差得很遠,大致只佔全部刀具的20%。其中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上使用得居多,在普通的非數控機床上則相當少,主要是受到認識問題和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中國,刀具塗層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都有很多潛在的提升空間。
[編輯本段]
切削刀具的發展趨勢
根據製造業發展的需要,多功能復合刀具、高速高效刀具將成為刀具發展的主流。面對日益增多的難加工材料,刀具行業必須改進刀具材料、研發新的刀具材料和更合理的刀具結構。
■ 硬質合金材料及塗層應用增多。細顆粒、超細顆粒硬質合金材料是發展方向;納米塗層、梯度結構塗層及全新結構、材料的塗層將大幅度提高刀具使用性能;物理塗層(PVD)的應用繼續增多。
■ 新型刀具材料應用增多。陶瓷、金屬陶瓷、氮化硅陶瓷、PCBN、PCD等刀具材料的韌性進一步增強,應用場合日趨增多。
■ 切削技術快速發展。高速切削、硬切削、干切削繼續快速發展,應用范圍在迅速擴大。
❷ 學了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的收獲有哪些
本學來習領域課程中包括金屬切削過自程的基本規律及其在實際加工中的應用、刀具的結構分析和幾何參數的擬定、金屬切削過程的分析及工藝參數選擇、刀具材料的分析及選擇、車刀的結構分析與應用、孔加工過程分析、刀具的結構分析與應用、拉刀的結構特點與使用、銑削過程分析與銑刀的選擇和其他刀具的結構與應用等學習情境,通過對各學習情境的學習,能熟練掌握機械加工的切削原理,掌握各種零件的加工方法,學習常用加工方法所用加工參數的選擇。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加工過程的基本規律,機械加工刀具的選擇方法和加工參數的應用能力,具有應用基本切削理論和規律來解決切削過程中有關表面加工質量、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等方面問題的初步能力;運用基本切削理論和規律、刀具的選用和設計知識,能初步分析和解決切削加工中的有關工藝技術問題。
❸ 急需從動半聯軸器的課程設計!!!!
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設計任務書
適用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設計題目:左聯軸器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規程
一、設計前提:中批生產
二、設計內容:
1.零件圖 1張
2.課程設計說明書 1份
3.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1套
三、課程設計工作計劃
第一周周一、二:繪制零件圖
第一周周三、四、五:撰寫課程設計說明書草稿
第二周周一、二:修訂並完成課程設計說明書
第二周周三、四:制定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第二周周五:答辯
設計內容成績:
答辯內容成績:
總內容成績:
指導教師簽字:
系主任簽字:
年 月 日
序言
《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設計》學習完大學階段的機械類基礎和技術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程並在進行了生產實習之後進行的下一個教育環節。這次設計使我們能綜合運用過去所學過的全部課程、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的基本理論並結合生產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鍛煉我們進行工藝及結構設計的基本能力,另外,也為以後搞好畢業設計及未來從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機械製造工藝課程設計,學生應該在以下兩個方面得到鍛煉:能熟練地運用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中的基本理論,以及在生產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正確得解決一個零件在在加工中的定位、夾緊及合理安排工藝路線等問題,以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學會使用手冊及圖表資料,掌握與本設計有關的各種資料的名稱及出處,並能夠做到熟練應用。
對於我本人來說,希望能通過本次課程設計的學習,學會將所學理論知識和工藝課程實習所得的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並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之中,從而鍛煉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廠的實際生產工藝,而將有利於加工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應用到機器零件的製造中,為改善我國的機器製造業相對落後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徑,並為未來先進的加工工藝的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零件的工藝分析及生產類型的確定
1、零件的作用
題目所給定的零件為左聯軸器的零件圖,那麼聯軸器的作用是什麼那?周所周知:由於製造和安裝聯軸器的不可能絕對精確,以及工作受載時基礎、機架和其它部件的彈性變形與溫差變形,聯軸器所聯接的兩軸線不可避免的要產生相對偏移。聯軸器的被聯兩軸可能出現的相對偏移有:軸向偏移、徑向偏移和角向偏移、以及三種偏移同時出現的組合偏移。
聯軸器的兩軸相對偏移的出現,將在軸、軸承和聯軸器上引起附載入荷,甚至出現劇烈振動。因此,聯軸器還應具有一定的補償兩軸偏移的能力,以消除或降低被聯兩軸相對偏移引起的附載入荷,改善傳動性能,延長機器壽命。為了減少機械傳動系統的振動、降低沖擊尖峰載荷,某些特殊的聯軸器還應具有一定的緩沖減震性能。根據性能特徵與功能的不同,聯軸器可分為:剛性聯軸器、撓性聯軸器、無彈性元件的撓性聯軸器、金屬彈性元件的彈性聯軸器、安全聯軸器、起動安全聯軸器等。具體地將,剛性聯軸器不具有補償被聯兩軸軸線相對偏移的能力,也不具有緩沖減震性能;但結構簡單,價格便宜。只有在載荷平穩,轉速穩定,能保證被聯兩軸軸線相對偏移極小的情況下,才可選用剛性聯軸器。撓性聯軸器具有一定的補償被聯兩軸軸線相對偏移的能力,最大量隨型號不同而異。
無彈性元件的撓性聯軸器具有承載能力大,但也不具有緩沖減震性能,在高速或轉速不穩定或經常正、反轉時,有沖擊雜訊。適用於低速、重載、轉速平穩的場合。非金屬彈性元件的撓性聯軸器能在轉速不平穩時有很好的緩沖減震性能;但由於非金屬(橡膠、尼龍等)彈性元件強度低、壽命短、承載能力小、不耐高溫和低溫,故適用於高速、輕載和常溫的場合。金屬彈性元件的彈性聯軸器,除了具有較好的緩沖減震性能外,承載能力較大,適用於速度和載荷變化較大及高溫或低溫場合。安全聯軸器的結構特點是,存在一個保險環節(如銷釘可動聯接等),其只能承受限定載荷。當實際載荷超過事前限定的載荷時,保險環節就發生變化,截斷運動和動力的傳遞,從而保護機器的其餘部分不致損壞,即起安全保護作用。
起動安全聯軸器:除了具有過載保護作用外,還有將機器電動機的帶載起動轉變為近似空載起動的作用。
當然,聯軸器具有種種功能是建立在左右聯軸器零件的基礎上的,換而言之,左右聯軸器零件的結構決定了聯軸器的功能,零件功能也就很明顯了。剛性聯軸器
2.零件的工藝分析
通過對該零件圖的重新繪制,對設計尺寸,尺寸公差、技術參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後發現在零件的某些地方需要較細的表面粗糙度,各裝配基面要求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否則會影響機械設備的傳動性能和精度。
因零件的結構比較簡單,大部分工序在車床加工時只需要三爪卡盤,並載入適當的力即可定位。但是對於鍵槽和孔的加工要設計較復雜的夾具才能准確的定位,並保持適當的夾緊力。 同時基準面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在加工小軸端面時應選擇大軸端面做粗基準,用銑刀銑出小軸表面,加工完後再用小軸端面作精基準加工大軸端面。加工孔 時,由於直徑較大,在加工過程應採用先鑽削再鏜削。注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安裝的次數,以減少安裝時帶來的安裝誤差。
材料為HT150,製造方法為鑄造。
二、選擇毛坯,確定毛坯尺寸
1.選擇毛坯
該零件的材料為HT150,零件為中批生產、結構簡單,在使用過程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傳遞力矩,受到的沖擊不是很大用鑄造的方法。HT150鑄鐵材料是最常見的材料,其優點是:容易成型,切削性能好,價格低廉,且吸振性好。為了得到較好的強度和表面硬度,可在加工過程中進行調質處理,淬火,同時為了消除內應力對工件的影響,可進行適當的人工時效處理(如果需要的話)。從提高生產率、加工精度方面並在生產條件許可的條件下,還可以採用一般機器造型的振壓式或高壓造型中的脫箱射壓法(P3-8) ,這里採用上採用砂型機器造型的振壓式來製造零件的輪廓。
2.確定加工餘量毛坯尺寸與公差
1)、求最大輪廓尺寸:根據零件圖計算輪廓尺寸,直徑125,高80mm,最大尺寸為125mm。
2)、選取公差等級CT (P3-13)
查表3.1-24,鑄造方法按機器造型、鑄件材料按灰鑄鐵,中批生產,得公差等級CT范圍8~12級,取為10級。
3)、求鑄件尺寸公差
根據加工面的基本尺寸和鑄造公差等級CT,由表得公差帶相對於基本尺寸對稱分布。
4)、求機械加工餘量等級
由表3.1 -26得,鑄造方法按機器造型、 鑄件材料按灰鑄鐵,得機械加工餘量等級范圍E~G級,取為F級。
5)、求要求的機械加工餘量
對所有加工表面取同一個數值,由表查得最大輪廓尺寸為125mm。機械加工餘量等級F級得RMA數值為1.5mm
6)、求毛坯基本尺寸
孔28較小,鑄成實心。兩端面屬於雙側加工,應由式
外圓屬於大外圓面的加工,RMA與鑄件其它尺寸之間的關系可由公式:
外圓屬於小外圓面的加工,RMA與鑄件其它尺寸之間的關系可由公式:
孔32可以鑄出來,RMA與鑄件其它尺寸之間的關系由公式:
毛坯尺寸公差與加工餘量見下表:單位mm
項目 端面 大外圓面 大外圓面 內孔
公差
等級 10 10 10 10
加工面的基本尺寸
80
125
58
32
鑄件尺寸公差 3.6 8 2.8 2.6
機械加工餘量等級
F
F
F
F
RMA 1.5 1.5 1.5 1.5
毛坯基本尺寸 84.6 129.8 62.4 22.7
三、選擇加工方法、制定工藝路線
1、定位基準的選擇
本零件是左聯軸器,中心軸線是設計基準,為避免由於基準不重合而產生的誤差,應該選擇已外圓為定位基準。既選擇外圓和其端面為其定位基準。
最初的工序中,用三爪夾盤 的外圓,所以 的外圓為粗基準。在加工端面時選擇未加工的毛坯表面——小端面作為粗基準。精基準選加工好 的外圓和大端面。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
本零件的加工表面有外圓,端面,內孔,材料為鑄鐵。以公差等級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參考本指南有關資料,其加工方法選擇如下:
1)、 孔的加工(P5-16)
查表得孔的公差等級為IT7,孔的粗糙度為Ra=3.2um,毛坯孔為鑄出,為實心毛坯,孔徑大於20mm根據手冊查得,加工方法可採用車床上鑽、擴、鉸即可達到所需要求。(P63)
2)、兩端面的加工
公差等級為IT11,表面粗糙度Ra=12.5um,查表得只需粗銑即可達到要求。
3)、 外圓的加工
公差等級為IT13,要求粗糙度Ra=6.3um,可用粗車、半精車就一定滿足要求,保證25的長度。
4)、 外圓的加工
要求粗糙度Ra=12.5um,可用粗車、半精車就一定滿足要求。
4)、孔 和鍵槽的加工
孔 : 要求粗糙度Ra=3.2um,加工方法可採用車床上鑽、擴、鉸即可達到所需要求。鍵槽採用拉刀加工方可滿足要求。
3.制訂工藝路線
由於是中批生產,故加工工藝採用工序分散原則。根據先粗後精、先主後次、基準面先加工、先加工端面後加工內孔的機械加工順序安排原則,先加工精基準中心孔之前必須先切端面。
工序1:鉗工劃線;以小端面為粗基準,劃大端面的加工線。
工序2:以小端面為定位粗基準,粗銑出零件大端面;在以大端面為精基準,銑出小端面。
工序3:以 外圓為定位粗基準,在車床上用三爪卡盤裝夾, 外圓表面,車 的外圓至 。
工序4:以 外圓為精基準,在車床上用三爪卡盤裝夾,加工 的外圓,並倒出倒角 和 和拉出鍵槽。
工序5:鑽、擴、絞孔 。
工序6:拉出鍵槽。
工序7:鉗工劃線。 的外圓和端面為基準,劃孔 和螺紋孔M8的圓心。
工序8:在鑽床上,以 的外圓和端面為基準,,鑽出通孔並絞孔至 的要求。
工序9:鑽6.8mm的盲孔。
工序10:攻螺紋盲孔M8。
工序11:鉗工去毛刺。
工序12:終檢。
四、工序設計
1.選擇加工設備與工藝裝備
1)、選擇通用機床 根據不同的工序選擇機床
1.工序2、3、4都是粗車與半精車。各工序的工步數不大,中批生產不要求很高的生產效率,故選用卧式車床就能滿足要求。本零件外擴尺寸不大,精度要求不高,故選用最常用的C620-1型卧式車床即可。銑床選X5032。
2)、選擇刀具
在車床上加工的工序,一般都選用硬質合金車刀;銑刀選用一般高速鋼端面銑刀:鑽32、28孔,選用莫氏錐柄麻花鑽,用錐柄擴孔鑽進行擴孔,錐柄機用絞刀進行絞孔。拉刀為高速鋼拉刀。絲錐選高速鋼機動絲錐W18Cr4V。
3)、確定工序加工尺寸餘量
1、兩端面
查表確定加工餘量,因兩端面留量為對稱的,可得粗銑餘量為3mm。
2、 外圓和 外圓(P108)
查表7-3確定 加工餘量,可得粗車餘量為2.3mm,半精車餘量為1.5mm;查表確定 粗車外圓加工餘量為2.5mm.,半精車餘量為1.8mm.
3、孔 和孔
查表7-11確定的各加工餘量:孔 的加工餘量,鑽為30.0mm,擴孔鑽為31.75mm,粗鉸為31.93mm。孔 的加工餘量,鑽為26.0mm,擴孔鑽為27.80mm,粗鉸為27.94mm。
4、鍵槽
查表7-21確定拉鍵槽的加工餘量為:0.8mm。
5、螺紋孔M8
查表7-31確定攻螺紋前的孔的尺寸為:0.68mm。
五、切削用量的確定
正確的選用切削用量,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切削效率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切削用量的選擇主要依據工件材料,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還應考慮刀具合理的耐用度、工藝系統剛度及機床功率等條件。
加工條件:工件材料HT150,鑄件,時效處理。
加工要求:銑兩端面,粗銑可使端面表面粗糙度小端面Ra12.5;精銑大端面為Ra6.3。半粗車和精車 外圓和 外圓, 外圓表面粗糙度Ra6.3; 外圓表面粗糙度Ra12.5。鑽、擴、鉸孔φ26mm,表面粗糙度Ra3.2;倒角1×45和1×45。拉鍵槽的表面粗糙度Ra3.2。
1、兩端面
查表8-18確定切削用量,可得粗銑切削用量為0.2-0.4min/z 。
2、 外圓和 外圓(P128)
查表7-3確定粗車 外圓,在被吃刀量3-5mm條件下,切削用量0.7-1.0 min/z,半精車得到表面粗糙度Ra6.3,取刀尖半徑為1.0 副偏角為10 時的切削用量0.45-0.98in/z 。粗車 外圓,在被吃刀量3-5mm條件下,切削用量1.0-1.2 min/z;半精車得到表面粗糙度Ra12.5,取刀尖半徑為1.0 副偏角為10 時的切削用量0.8-0.9 min/z 。
3、孔 和孔
查表8-10確定各切削用量:孔 的各切削用量,鑽0.7-0.80mm/r, 擴孔鑽為0.7-0.80 mm/r,粗鉸為1.6-3.2 mm/r。孔 的各加工餘量:鑽0.54-0.66m0mm/r,擴孔鑽為0.7-0.8 mm/r,粗鉸為1.30-2.60mm/r。
4、鍵槽
查表8-29確定拉鍵槽的切削用量為:0.06-0.20 mm/r。
5、螺紋孔M8
查表7-31確定攻螺紋的切削用量為:在螺距為1.25mm條件下,8.0mm/min。
附一: 零件工作圖
附二: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綜合卡片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綜合卡片
齊 齊 哈 爾 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052 產 品 名 稱 姓 名 學 號
聯軸器
時聖磊
2005111010
零 件 名 稱 零 件 圖 號 材 料 數 量
左聯軸器 HT150 1
工序號 工序名稱和內容 安 裝 簡 圖
(定位基面) 設備及工藝裝備(名稱和規格)
機 床 夾 具 刀 具 量 具
1 鉗工劃線,劃下表面的加工線 以小端面為粗基準 鉗工台
2 粗銑出零件兩端面; 銑大端面以小端面為定位粗基準;銑小端面以大端面為精基準 X5032 花盤,墊塊
輔助 直齒端銑刀 游標卡尺
3 車 外圓
以小端的外圓為粗基準,粗車、半精車大端外圓 C620-1 三爪卡盤 硬質合金車刀 游標卡尺
4 車 外圓
以已加工外圓為精基準,粗車、半精車小端外圓 C620-1 三爪卡盤 硬質合金車刀 游標卡尺
5
鑽孔
以已加工外圓為基準,鑽、擴、絞孔
C620-1 三爪卡盤 莫氏錐柄麻花鑽,錐柄擴孔鑽,錐柄機用絞刀 游標卡尺
6 拉鍵槽 以已加工外圓為基準,拉鍵槽 C620-1 三爪卡盤 高速鋼拉刀 游標卡尺
7 鉗工劃線,劃孔的加工中心線 以 的外圓和端面為基準,劃孔 和M8中心線
鉗工台
8 鑽孔
以 的外圓和端面為基準,鑽、擴、絞孔 鑽床 花盤,墊塊
輔助 莫氏錐柄麻花鑽,錐柄擴孔鑽,錐柄機用絞刀 內徑百分尺
9 鑽孔
以 的外圓和端面為基準,鑽孔
鑽床 花盤;墊塊 莫氏錐柄麻花鑽 內徑百分尺
10 攻螺紋M8 攻螺紋M8 鉗工台
11 鉗工去毛刺 鉗工台 高速鋼機動絲錐W18Cr4V
12 終檢
工序 加工尺寸 尺寸公差 使用量具
1 28 0.5 分度值為0.02mm,測量范圍為0-150mm的游標卡尺
2 12 0.2 分度值為0.02mm,測量范圍為0-150mm的游標卡尺
3 14 --- 分度值為0.02mm,測量范圍為0-150mm的游標卡尺
4 Φ10 0.013 分度值為0.01mm,測量范圍為0-150mm的內徑百分尺
Φ6 0.030
Φ9 --- 分度值為0.02mm,測量范圍為0-150mm的游標卡尺
參考文獻
[1] 王先逵,艾興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11
[2] 王凡 實用機械製造工藝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05
[3] 王啟平,王振龍,狄士春. 機械製造工藝學(第五版).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08
[4] 林景凡 王世剛 李世恆 互換性與質量控制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03
[5] 聞全意,陳集,王中雙,徐長順. 金屬工藝學實踐教程.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2004版社. 2004
❹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的5圖書信息
書名: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
作者:蘆福楨編
出 版 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3-1
版次:1頁數:134字數:208000 印刷時間:2008-3-1開本:16開紙張:膠版紙 印次:1I S B N:9787111234265包裝:平裝 本書是為適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需要而編寫的,旨在培養學生利用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相關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書在編寫中力求結合生產實際,突出應用性,形成教師好教,學生易學的教材特色;同時強調以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本書緊緊圍繞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講求實效,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簡單實用,以「夠用為准」的原則,力求以較少的篇幅完成對所需內容的介紹。
本書內容突出了切削原理的基礎理論和生產中常用的刀具結構及其應用。尤其對車刀、銑刀、拉刀、齒輪刀具等的選擇、使用注意事項、刃磨等更是做了詳細的介紹。全書包括金屬切削原理和金屬切削刀具兩部分內容,共九章(刀具材料、金屬切削加工的基本術語和定義、金屬切削的基本理論、切削條件的合理選擇、車刀、孔加工刀具、銑削與銑刀、其他刀具和磨削)。
本書可作為職業院校機械製造、數控技術和機電一體化等專業教材,以及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前言
緒論
第一章刀具材料
第一節刀具材料應具備的性能
第二節刀具材料的種類及其選擇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金屬切削加工的基本術語和定義
第一節切削運動及形成的表面
第二節切削用量與切削層參數
第三節刀具切削部分的幾何參數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金屬切削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切削變形
第二節切削力
第三節切削熱與切削溫度
第四節刀具磨損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切削條件的合理選擇
第一節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二節切削液
第三節刀具幾何參數的合理選擇
第四節切削用量的合理選擇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車刀
第一節焊接式車刀
第二節機夾式車刀
第三節可轉位車刀
第四節成形車刀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孔加工刀具
第一節孔加工刀具的種類及用途
第二節麻花鑽
第三節深孔鑽
第四節鉸刀
第五節孔加工復合刀具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銑削與銑刀
第一節銑刀的種類及用途
第二節銑刀的幾何角度
第三節銑削用量
第四節銑削方式
第五節銑刀的刃磨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其他刀具
第一節螺紋刀具
第二節拉刀
第三節齒輪刀具
第四節自動化加工刀具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磨削
第一節砂輪與磨削
第二節先進磨削方法簡介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版前言
第2版前言
本書採用的名詞、術語和符號
緒論
第一章 基本定義
第一節 切削運動及形成的表面
第二節 刀具切削部分的幾何角度
第三節 切削用量與切削層參數
思考與習題
第二章 刀具材料
第一節 刀具材料應具備的性能
第二節 高速鋼
第三節 硬質合金
第四節 其他刀具材料或超硬度刀具材料
思考與習題
第三章 金屬切割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切削變形
第二節 切削力
第三節 切削溫度
第四節 刀具磨損
思考與習題
第四章 提高全屬切削效益的途徑
第一節 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第二節 合理選擇切削液
第三節 刀具合理幾何參數的選擇
第四節 切削用量的合理選擇
思考與習題
第五章 車刀
第一節 焊接車刀
第二節 機夾車刀
第三節 可轉位(刀片)車刀
第四節 成形車刀
思考與習題
第六章 鑽削與孔加工刀具
第一節 鑽削與麻花鑽
第二節 深孔鑽
第三節 擴孔鑽與鍃鑽
第四節 鉸刀
第五節 孔加工復合刀具
第六節 螳刀
思考與習題
第七章 鐵削與銑刀
第一節 銑削
第二節 尖齒銑刀
第三節 硬質合金面銑刀
第四節 成形銑刀
思考與習題
第八章 拉刀
第一節 拉刀的組成
第二節 拉削概述
第三節 圓孔拉刀的結構要素
第四節 拉刀的刃磨
思考與習題
第九章 螺紋刀具
第一節 加工外螺紋的刀具
第二節 絲錐
第三節 螺紋滾壓工具
思考與習題
第十章 齒輪刀具
第一節 成形齒輪銑刀
第二節 齒輪滾刀
第三節 蝸輪滾刀
第四節 插齒刀
第五節 剃齒刀簡介
思考與習題
第十一章 數控加工用刀具與工具
第一節 數控加工用刀具的工具系統
第二節 模塊式車刀
第三節 刀具預調、尺寸控制和破損檢測
第四節 數控加工用刀具的管理與合理使用
思考與習題
第十二章 砂輪與磨削
第一節 砂輪
第二節 磨削運動
第三節 磨粒與磨削切削層參數
第四節 磨削力
第五節 磨削溫度及其對磨削表面的損傷
第六節 砂輪的磨損、損耗、壽命及修整
第七節 磨削質量
第八節 特種磨削
思考與習題
參考文獻
❺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的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基本定義
第—節 車削運動
第二節 車刀角度
第二節 切削方式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刀具材料
第一節 刀具材料應具備的性能
第二節 常用刀具材料
第三節 其他/J具材料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金屬切削過程的基本規律
第—節 切削變形和切屑形成過程
第二節 刀一屑面間摩擦和積屑瘤
第三節 已加工表面變形和加工硬化
第四節 切削力
第五節 切削熱與切削溫度
第六節 刀具磨損和刀具壽命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切削基本規律的應用
第一節 斷屑
第二節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
第三節 切削液
第四節 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第五節 刀具幾何參數選擇
第六節 切削用量選擇
第七節 切削新技術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車刀
第—節 焊接式車刀
第二節 機夾式車刀
第三節 可轉位車刀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成形車刀
第一節 成形車刀的特點和類型
第二節 成形車刀的前角和後角
第三節 成形車刀廓形設計
第四節 成形車刀的三維CAD沒計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孔加工刀具
第一節 麻花鑽
第二節 深孔鑽
第三節 擴孔鑽、鍃鑽和鏜刀
第四節 鉸刀
第五節 孔加工復合刀具
第六節 圓拉刀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銑削與銑刀
第一節 銑刀的幾何參數
第二節 銑削用量和切削層參數
第三節 銑削力
第四節 銑削方式
第五節 銑刀的磨損
第六節 常用銑刀的結構特點與應用
第七節 可轉位面銑刀
第八節 鏟齒成形銑刀簡介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螺紋刀具
第一節 絲錐
第二節 其他螺紋刀具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切齒刀具
第一節 齒輪銑刀的種類和選用
第二節 插齒刀的結構和使用
第三節 齒輪滾刀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數控刀具及其工具系統
第—節 對數控刀具的特殊要求
第二節 刀具快換、自動更換和尺寸預調
第三節 數控刀具的工具系統
第四節 刀具尺寸控制系統與刀具磨損、破損檢測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超硬刀具
第一節 超硬刀具的類型與特點
第二節 超硬刀具的合理使用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磨削與磨輪
第—節 磨削運動
第二節 砂輪
第三節 磨削加工的規律
第四節 磨削表面質量
第五節 先進磨削技術
第六節 石材的人造金剛石磨具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❻ 金屬切削刀具應該怎麼選擇,都有哪些要求
現代製造技術的發展及數控設備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推動了切削技術的進步。隨著數控化和自動化的需要,對金屬切削刀具提出了高可靠度、高精度、長壽命、快速轉位更換、斷屑良好等更高要求。刀具結構設計及切削部分的形狀種類變得十分繁多,給機械和刀具設計人員合理選擇刀具帶來一定困難。根據不同特徵選擇所需刀具,對實現高度自動化切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簡單介紹下金屬切削工具的角度怎麼選:
一、對刀具材料的要求
(1)較高的硬度。其硬度應高於工件材料的硬度。
(2)良好的耐磨性。使刀具的時間延長,提高效率。
(3)足夠的強度和韌度。以保證對切削抗力、沖擊力與振動有足夠的承受能力。
(4)高的耐熱性。能在高溫下維持切削所需的硬度、耐磨性、強度和韌度。
二、常用的刀具材料
(1)合金工具鋼。有較高的熱硬性但價格低廉,常用來製造形狀復雜的低速刀具,如鉸刀、絲錐和板牙等。
(2)高速工具鋼。其高溫硬度、耐磨性都比合金工具鋼好。由於其熱處理性能好,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刃磨性,被廣泛用於製造成形車刀、銑刀、鑽頭和拉刀等各種機用刀具。
(3)硬質合金。是由碳化鎢、碳化鈦和鈷等材料用粉末冶金方法製成的合金。通常是將硬質合金刀片固定在刀體上使用,目前硬質合金已成為主要的刀具材料之一。
三、刀具的幾何形狀
刀具的幾何形狀主要指切削部分的幾何形狀,包括切削部分的組成、輔助平面、切削部分的幾何角度等內容。
(1)前面。切屑流出時首先接觸的表面。為使切屑捲曲、折斷,切削塑性材料時刀具的前面一般磨有斷屑槽。前面可為平面也可為曲面。
(2)主後刀面。切削時,刀具上與工件切削表面相對著的表面。
(3)副後刀面。切削時,刀具上與工件已完成表面相對著的表面。
(4)主切削刃。前面與主後刀面的交線,它擔負著主要的切削任務。
(5)副切削刃。前面與副後刀面的交線,它只擔負少量的切削任務。
(6)刀尖。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的交點。為增強刀尖的強度和耐磨性,刀尖常常修磨成一段很小的直線或圓弧。
四、車刀的幾何角度
(1)前角。它反映前面的傾斜程度,前角越大刀具越鋒利切削越輕快。但前角大會降低刀頭部分的強度,切削過程中容易崩刃。
(2)後角。後角的主要作用是減少刀具與加工表面的摩擦,但過大會降低刀頭強度散熱變差。
(3)楔角。前面與主後刀面的夾角。
(4)主偏角。它決定了主切削刀的長度、刀尖強度和徑向力。主偏角較小時切削寬度增加切削厚度減薄,主切削刀的長度增加刀具磨損較小耐用。但容易引起振動增大徑向力,頂彎細長工件影響精度。
(5)副偏角。它可以減少副切削刃與已完成表面間的摩擦。
(6)刀尖角。它反映了刀尖的強度和散熱條件。
(7)刃傾角。它主要影響刀頭的強度和排屑方向改變刀頭的受力情況,粗工時為了提高刀頭的強度常取負值,粗工時為了不使切屑劃傷已完成面取正值。
五、切削油的選擇注意事項
切削油是金屬切削工藝必須採用的一種介質,在過程中主要起到潤滑、冷卻、清洗等作用。
(1)專用的切削油含有硫化極壓抗磨添加劑成分,可以有效的保護刀具,提高工藝精度。
(2)專用的切削油與菜籽油、機械油、再生油相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不會對設備、人體、環境產生危害。
(3)專用的切削油在粘度、閃點、傾點、導熱性能等方面均通過嚴格的測試,以滿足各種切削工藝需求。
❼ 金屬切削刀具拉刀課程設計
,應該有你要的
❽ 常用金屬切削刀具的幾何要素
在選擇刀具的角度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性質(粗、精加工)等,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通常講的刀具角度,是指製造和測量用的標注角度在實際工作時,由於刀具的安裝位置不同和切削運動方向的改變,實際工作的角度和標注的角度有所不同,但通常相差很小。
製造刀具的材料必須具有很高的高溫硬度和耐磨性,必要的抗彎強度、沖擊韌性和化學惰性,良好的工藝性(切削加工、鍛造和熱處理等),並不易變形。
通常當材料硬度高時,耐磨性也高;抗彎強度高時,沖擊韌性也高。但材料硬度越高,其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就越低。高速鋼因具有很高的抗彎強度和沖擊韌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現代仍是應用最廣的刀具材料,其次是硬質合金。
聚晶立方氮化硼適用於切削高硬度淬硬鋼和硬鑄鐵等;聚晶金剛石適用於切削不含鐵的金屬,及合金、塑料和玻璃鋼等;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現在只用作銼刀、板牙和絲錐等工具。
硬質合金可轉位刀片現在都已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塗覆碳化鈦、氮化鈦、氧化鋁硬層或復合硬層。正在發展的物理氣相沉積法不僅可用於硬質合金刀具,也可用於高速鋼刀具,如鑽頭、滾刀、絲錐和銑刀等。硬質塗層作為阻礙化學擴散和熱傳導的障壁,使刀具在切削時的磨損速度減慢,塗層刀片的壽命與不塗層的相比大約提高1~3倍以上。
由於在高溫、高壓、高速下,和在腐蝕性流體介質中工作的零件,其應用的難加工材料越來越多,切削加工的自動化水平和對加工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刀具的發展方向將是發展和應用新的刀具材料;進一步發展刀具的氣相沉積塗層技術,在高韌性高強度的基體上沉積更高硬度的塗層,更好地解決刀具材料硬度與強度間的矛盾;進一步發展可轉位刀具的結構;提高刀具的製造精度,減小產品質量的差別,並使刀具的使用實現最佳化。
按切削運動方式和相應的刀刃形狀,刀具又可分為三類。通用刀具,如車刀、刨刀、銑刀(不包括成形的車刀、成形刨刀和成形銑刀)、鏜刀、鑽頭、擴孔鑽、鉸刀和鋸等;成形刀具,這類刀具的刀刃具有與被加工工件斷面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形狀,如成形車刀、成形刨刀、成形銑刀、拉刀、圓錐鉸刀和各種螺紋加工刀具等;展成刀具是用展成法加工齒輪的齒面或類似的工件,如滾刀、插齒刀、剃齒刀、錐齒輪刨刀和錐齒輪銑刀盤等。
各種刀具的結構都由裝夾部分和工作部分組成。整體結構刀具的裝夾部分和工作部分都做在刀體上;鑲齒結構刀具的工作部分(刀齒或刀片)則鑲裝在刀體上。
刀具的裝夾部分有帶孔和帶柄兩類。帶孔刀具依靠內孔套裝在機床的主軸或心軸上,藉助軸向鍵或端面鍵傳遞扭轉力矩,如圓柱形銑刀、套式面銑刀等。
帶柄的刀具通常有矩形柄、圓柱柄和圓錐柄三種。車刀、刨刀等一般為矩形柄;圓錐柄*錐度承受軸向推力,並藉助摩擦力傳遞扭矩;圓柱柄一般適用於較小的麻花鑽、立銑刀等刀具,切削時藉助夾緊時所產生的摩擦力傳遞扭轉力矩。很多帶柄的刀具的柄部用低合金鋼製成,而工作部分則用高速鋼把兩部分對焊而成。
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產生和處理切屑的部分,包括刀刃、使切屑斷碎或卷攏的結構、排屑或容儲切屑的空間、切削液的通道等結構要素。
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就是切削部分,如車刀、刨刀、鏜刀和銑刀等;有的刀具的工作部分則包含切削部分和校準部分,如鑽頭、擴孔鑽、鉸刀、內表面拉刀和絲錐等。切削部分的作用是用刀刃切除切屑,校準部分的作用是修光已切削的加工表面和引導刀具。
刀具工作部分的結構有整體式、焊接式和機械夾固式三種。整體結構是在刀體上做出切削刃;焊接結構是把刀片釺焊到鋼的刀體上;機械夾固結構又有兩種,一種是把刀片夾固在刀體上,另一種是把釺焊好的刀頭夾固在刀體上。硬質合金刀具一般製成焊接結構或機械夾固結構;瓷刀具都採用機械夾固結構。
❾ 機械課程設計求救 加工撥叉花鍵 老師不讓用拉刀,求插床型號 及切削用量
B220
❿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的6圖書信息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 第5版 書號: 33500 ISBN: 978-7-111-33500-9 作者: 陸劍中 印次: 5-1 責編: 劉小慧 程足芬 開本: 16 字數: 355千字 定價: 32.0 所屬叢書: 裝訂: 平 出版日期: 2011-08-01 前言
緒論 1
第一節我國切削加工技術發展概況1
第二節刀具在現代機械製造業中的作用與地位3
第三節本課程的內容與學習方法4
第一章刀具幾何角度及切削要素5
第一節切削運動與切削用量5
第二節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義7
第三節刀具角度的換算13
第四節刀具角度的一面二角分析法15
第五節刀具的工作角度17
第六節切削層與切削方式20
復習思考題22
第二章刀具材料23
第一節概述23
第二節高速鋼26
第三節硬質合金29
第四節陶瓷33
第五節超硬刀具材料34
復習思考題36
第三章金屬切削過程的基本規律37
第一節切削變形與切屑形成過程37
第二節切削力46
第三節切削熱與切削溫度53
第四節刀具磨損與刀具壽命56
復習思考題63
第四章切削基本理論的應用65
第一節切屑控制65
第二節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69
第三節切削液的選用75
第四節已加工表面質量77
第五節刀具幾何參數的合理選擇83
第六節切削用量的合理選擇88
第七節現代切削新技術簡介92
復習思考題95
第五章車刀97
第一節焊接式車刀98
第二節機夾式車刀100
第三節可轉位車刀102
復習思考題108
第六章成形車刀109
第一節成形車刀的種類與用途109
第二節成形車刀的幾何角度110
第三節成形車刀廓形設計113
第四節成形車刀其他部分設計簡介117
復習思考題118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第5版)[][]目錄[][]第七章鑽削與鑽頭120
第一節麻花鑽120
第二節鑽削原理126
第三節鑽頭的修磨129
第四節先進鑽型與結構特點簡介132
第五節深孔鑽136
復習思考題139
第八章擴孔鑽、鍃鑽、鏜刀、鉸刀和復合孔加工刀具140
第一節擴孔鑽、鍃鑽和鏜刀140
第二節鉸刀143
第三節復合孔加工刀具150
復習思考題153
第九章拉刀154
第一節拉刀的種類與用途154
第二節拉刀的組成與拉削方式156
第三節圓拉刀設計158
第四節矩形花鍵拉刀的結構特點163
第五節拉刀的合理使用165
復習思考題166
第十章銑削與銑刀167
第一節銑刀的幾何參數168
第二節銑削用量和切削層參數169
第三節銑削力172
第四節銑削方式174
第五節銑刀的磨損175
第六節常用尖齒銑刀的結構特點與應用177
[]Ⅴ[]Ⅵ第七節可轉位面銑刀185
第八節鏟齒成形銑刀190
復習思考題193
第十一章螺紋刀具194
第一節絲錐194
第二節其他螺紋刀具199
復習思考題203
第十二章切齒刀具204
第一節切齒刀具的分類204
第二節齒輪銑刀206
第三節插齒刀207
第四節齒輪滾刀212
第五節蝸輪滾刀簡介222
復習思考題223
第十三章數控刀具及其工具系統224
第一節對數控刀具的特殊要求224
第二節刀具快換、自動更換和尺寸預調225
第三節數控刀具的工具系統229
第四節刀具尺寸的控制系統與刀具磨損、破損檢測238
復習思考題241
第十四章磨削與砂輪242
第一節磨削運動242
第二節砂輪243
第三節磨削過程247
第四節磨削表面質量254
第五節先進磨削方法257
第六節石材人造金剛石磨具260
復習思考題262
參考文獻263
讀者信息反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