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比和比例課程標准要求

比和比例課程標准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2-09 10:07:07

㈠ 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和上冊 比和比例的知識 和運算

小明和小華所存的錢數的比是3:5,如果小明再存入400元,就和小華存的錢數一樣多。小明原來存了多少錢?

㈡ 小學數學1-6年所級有的概念

太多了,傳不上來 你去http://tieba..com/f?kz=113023742
看吧,絕對全面
好的版話記得投我一票權

㈢ 比與比例的復習教案

比和比例的復習教案
課題:比和比例的復習
學段:小學高年級 年級:六 學科:數學
授課時間:2006年4月26日
授課地點:膠州市實驗初中小學部
執教教師: 洋河小學 於霞
重點研究問題: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教會學生整理和復習的方法。
教學目標:1、復習比和比例的概念,熟練掌握解比例、求比值、化簡比的方法。
2、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3、通過比例的練習,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使學生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5、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內容分析:
這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是復習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比例尺的知識。教材首先把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歸納成表,通過對比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比和分數、除法的聯系與區別,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有哪些應用。學好本課時內容為後面學習正反比例及比例應用題作好准備。本課時的重點是: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明確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學生綜合復習的能力。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面對升學考試,需要把小學的知識做一歸納和總結,可是在前面學生很少受到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對知識歸納和整理的能力非常低,導致學習出現困難,出力卻不出成績。教會學生整理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教學用品: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
師:誰能用比的知識說說咱們班男女同學的人數情況?
生:---------。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整理和復習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
(設計意圖:從現成的素材入手,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 小組交流。
昨天老師已經布置了同學們回去進行整理和復習,下面讓我們先來相互交流一下。
要求:
(1) 向你的同位說說你整理了哪些內容。
(2) 把你遺漏的地方補充完整。
(3) 向小組內整理好的同學學習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查缺補漏, 明確要求,學生有法可依。 )
三、 班內交流:
通過你和小內同學的交流,你有什麼收獲?
(設計意圖: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提高整理和復習的能力)
四、 老師和學生一起整理。
(1) 什麼是比?能舉個例子說說嗎?如:2:3=2÷3=23
8:12=8÷12=23
觀察這兩個比,可以用等號連接嗎?連接起來就是什麼?
說說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系?
判斷:任意兩個數(零除外)都能組成比。
任意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
(3) 除了和比例有關系,還和分數、除法有關系,說說比、分數、除法的聯系和區別。
小練習:24 ÷ ( )=38 =( ):24 =( )%
比和比例有聯系也有區別,在哪些地方存在著區別?
意義不一樣。
各部分組成不一樣。舉例說說
基本性質不一樣。舉例說說
比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作什麼?
練習:解比例:12 :X==3:4
化簡比:0.7:0.25=
(1噸):(250千克)=
求比值:12 :3=
想一想: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區別?
(5)比例尺:
判斷:比例尺是面積之比。
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永遠比實際距離小。
練習
學校有一個圓形花壇,如下圖:測出有關數據,計算出這個花壇的實際佔地面積。
比例尺: 0 10 20 30米

(設計意圖:本段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感受老師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注意觀點的教育)
五、|教師總結整理的方法。
(設計意圖:總結時注重方法的指導,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 展示學生整理的網路圖,通過對比,說說老師和學生整理的優缺點。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復習的方法)
七、小測驗。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重點體現了五個為主:
(1) 以學生為主。學生自己先整理、交流、匯報,教師只是起著溝通學生和教材的作用。
(2) 以課本為主。在復習中,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把課本和資料有機結合,使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3) 以課內為主。把問題盡量解決在課堂上。上課前認真作好准備,學生課前進行整理,教師精心准備教案,教學過程中,精講精練。
(4) 以練為主。教師邊講邊練,練習由淺入深,由簡到繁,體現了基礎性、層次性。
(5) 以提高學生能力為主。學生整理和復習的方法不是很熟練,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適時點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學生在學習中不但要掌握知識,而且要學會學習,這是本課時的一個重要目標。
教會學生學習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中不斷的滲透,長此以往,才能正提高學生的能力。
比和比例的練習題
★想一想,填一填
1一件工作,甲2小時完成,乙3小時完成,甲乙所用時間的比是( ),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如果兩人合作完成時,甲的工作量和乙的工作量的比是( )。
2、如果A × 3=B × 5 那麼A:B=( ): ( )
3、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互為倒數,其中一個內項為25 ,另一個內項是( )。
*4、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共長14厘米,他們的長度之比是3:4,如果斜邊長10厘米,那麼斜邊上的高是( )厘米。
★火眼金睛識真假
1、有一個機器零件長1.5毫米,在圖上表示是3厘米,那麼這幅圖的比例尺是( )
A 1:20 B 1:2 C 20:1 D 1:200
2、一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得到的數與原數的比是:( )
A: 1:3 B 3:1 C 1000:1 D:1:1000
★試一試,你能行!
從20以內的奇數中選出4個數組成一個比例。
★努力思考,相信難不倒你!
下圖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畫出的小紅家到學校和少年宮的路線圖,知道小紅家到學校的實際路程是1000米,請你幫她算算她家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

學校
小紅家 少年宮

㈣ 數學課時訓練的答案是什麼,要統計圖表(2)

(一)、數和數的運算(20課時)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1、系統地整理有關數的內容,建立概念體系,加強概念的理解(4課時),包括「數的意義」、「數的讀法與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整除」等知識點。 2、溝通內容間的聯系,促進整體感知(2課時),包括「分數、小數的性質」、「整除的概念比較」。 3、全面概念四則運算和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6課時),包括「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四則混合運算」。 4、利用運算定律,掌握簡便運算,提高計算效率(5課時),包括「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 5、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綜合計算能力(3課時)。 (二)、代數的初步知識(10課時)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統知識、加強聯系(3課時),包括「字母表示數」、「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識點。 2、抓解題訓練,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課時),包括「簡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課時),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應用題(30課時) 這節重點應放在應用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分數應用題。 1、簡單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2、復合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6課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5課時)。 4、分數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10課時)。 5、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6、應用題的綜合訓練(3課時)。 (四)、量的計量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1、整理量的計量知識結構(2課時),包括「長度、面積、體積單位」、「重量與時間單位」。 2、鞏固計量單位,強化實際觀念(4課時),包括「名數的改寫」。 3、綜合訓練與應用(1課時)。 (五)、幾何初步知識(12課時)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徵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1、強化概念理解和系統化(2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特徵」、「立體圖形的特徵」。 2、准確把握圖形特徵,加強對比分析,揭示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4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3、加強對公式的應用,提高掌握計算方法(5課時)。能實現周長、面積、體積的正確計算。 4、整體感知、實際應用(1課時)。 (六)、簡單的統計(6課時)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求平均數的方法(1課時)。 2、加深統計圖表的特點和作用的認識(3課時),包括「統計表」、「統計圖」。 3、進一步對圖表分析和回答問題(2課時),包括填圖和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五、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小學數學畢業總復習內容、過程和時間的計劃安排,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2、要注意小學數學知識與中學知識結構上的銜接,要為中學的學習做些鋪墊,適當拓展知識點。 3、要把握考綱要求,根據實際需要對計劃的復習內容、過程和時間上做出調整。既要全面學到知識,又要掌握復習知識的深淺程度。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擔負著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任。經過六年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但是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了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參差不齊。在小學生即將結束小學生活的這段時間里,我們有責任集中精力,抓住時機,系統地引導學生復習小學階段應掌握的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從「標准」入手,明確復習的要求: 學生在畢業時,應基本達到《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復習時,要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及學生「過程性」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關復習要求,各部分的重點要求是: (一)、基礎知識 1、漢語拼音。 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認識大寫字母,並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漢字。 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要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會查字典;能初步辨析字的音、形、義,掌握學過的常用的多音字,注意不寫錯別字。 3、詞語。 能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能根據詞義輕重、范圍大小、感情色彩、詞語搭配等方面辨析詞義,進行歸類或順序排列;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准確地理解詞義;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中正確運用。 4、句子。 熟悉句子的類型;能運用學過的常用詞語(包括關聯詞語)造出思想健康、用詞准確、意思完整的句子;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並加以改正;會區分和運用常用的幾種修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21778469.html?fr=qrl3

㈤ 比例的性質 名稱 定義 比和比例不同之處 誰來幫幫我

1、比例,數量之間的對比關系,或指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佔的分量,還是技術制圖中的一般規定術語,是指圖中圖形與其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在數學中,比例是一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占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2、數學上,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正比例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商)一定,兩種量就叫做[1]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的關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成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x=k(一定)
反比例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反之變化,如果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成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y=k(一定)
在學習比與比例這一章中,能否正確判斷兩個量之間的關系是比例的重點。在解決此類問題過程中要緊緊抓住正反比例的意義,一是看不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二看這兩個量之間的商一定還是積一定的。商一定,兩個量成正比例:積一定,兩個量成反比例。其次在解決實踐應用問題時要注意比和比例,以及它們和分數之間的關系。然後再綜合所學過的只是進行解答。
編輯本段解比例
比例分為比例尺和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求比例的未知項的過程,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都是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的,因為兩外項的積等於兩內項的積,所以我們可以把兩個外項和內項互相乘起來,再來解這個方程。比

3、比和比例一直是學數學容易弄混的幾大問題之一,其實它們之間的問題完全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比,等同於算式中等號左邊的式子,是式子的一種(如:a:b);
比例,由至少兩個稱為比的式子由等號連接而成,且這兩個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所以,比和比例的聯系就可以說成是:
比是比例的一部分;而比例是由至少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組合而成的.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是比的意義
比例有4項,前項後項各2個.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即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表示兩個數相除;只有兩個項:比的前項和後項。 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個項: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比的性質: 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比值不變。 比的性質用於化簡比。比例的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乘積等於兩個內項的乘積。比例的性質用於解比例。
區別1:意義、項數、各部分名稱不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只有兩個項:比的前項和後項。 如:a:b 這是比 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個項: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 a:b=3:4 這是比例。
區別2:比的基本性質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意義不同、應用不同。比的性質: 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乘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比值不變。比例的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乘積等於兩個內項的乘積相等。 比例的性質用於解比例。聯系: 比例是由兩個相等的比組成。

【網路上還有很多,我就不全部貼上來了,這里是你要求的那一部分

㈥ 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有哪些知識

(一)、數和數的運算(20課時)
這節重點確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數、小數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和簡便運算上。
1、系統地整理有關數的內容,建立概念體系,加強概念的理解(4課時),包括「數的意義」、「數的讀法與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數的整除」等知識點。
2、溝通內容間的聯系,促進整體感知(2課時),包括「分數、小數的性質」、「整除的概念比較」。
3、全面概念四則運算和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水平(6課時),包括「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四則混合運算」。
4、利用運算定律,掌握簡便運算,提高計算效率(5課時),包括「運算定律和簡便運算」。
5、精心設計練習,提高綜合計算能力(3課時)。
(二)、代數的初步知識(10課時)
本節重點內容應放在掌握簡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統知識、加強聯系(3課時),包括「字母表示數」、「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識點。
2、抓解題訓練,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4課時),包括「簡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3課時),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應用題(30課時)
這節重點應放在應用題的分析和解題技能的發展上,難點內容是分數應用題。
1、簡單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2、復合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6課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5課時)。
4、分數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10課時)。
5、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分析與整理(3課時)。
6、應用題的綜合訓練(3課時)。
(四)、量的計量
本節重點放在名數的改寫和實際觀念上。
1、整理量的計量知識結構(2課時),包括「長度、面積、體積單位」、「重量與時間單位」。
2、鞏固計量單位,強化實際觀念(4課時),包括「名數的改寫」。
3、綜合訓練與應用(1課時)。
(五)、幾何初步知識(12課時)
本節重點放在對特徵的辨析和對公式的應用上。
1、強化概念理解和系統化(2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特徵」、「立體圖形的特徵」。
2、准確把握圖形特徵,加強對比分析,揭示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4課時),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3、加強對公式的應用,提高掌握計算方法(5課時)。能實現周長、面積、體積的正確計算。
4、整體感知、實際應用(1課時)。
(六)、簡單的統計(6課時)
本節重點結合考綱要求應放在對圖表的認識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求平均數的方法(1課時)。
2、加深統計圖表的特點和作用的認識(3課時),包括「統計表」、「統計圖」。
3、進一步對圖表分析和回答問題(2課時),包括填圖和根據圖表回答問題。
五、復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小學數學畢業總復習內容、過程和時間的計劃安排,在實際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2、要注意小學數學知識與中學知識結構上的銜接,要為中學的學習做些鋪墊,適當拓展知識點。
3、要把握考綱要求,根據實際需要對計劃的復習內容、過程和時間上做出調整。既要全面學到知識,又要掌握復習知識的深淺程度。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擔負著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任。經過六年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但是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了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參差不齊。在小學生即將結束小學生活的這段時間里,我們有責任集中精力,抓住時機,系統地引導學生復習小學階段應掌握的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從「標准」入手,明確復習的要求:
學生在畢業時,應基本達到《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復習時,要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及學生「過程性」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關復習要求,各部分的重點要求是:
(一)、基礎知識
1、漢語拼音。
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認識大寫字母,並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2、漢字。
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要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會查字典;能初步辨析字的音、形、義,掌握學過的常用的多音字,注意不寫錯別字。
3、詞語。
能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能根據詞義輕重、范圍大小、感情色彩、詞語搭配等方面辨析詞義,進行歸類或順序排列;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准確地理解詞義;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中正確運用。
4、句子。
熟悉句子的類型;能運用學過的常用詞語(包括關聯詞語)造出思想健康、用詞准確、意思完整的句子;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並加以改正;會區分和運用常用的幾種修

㈦ 六年級數學比和比例應用題

冒號是比號
甲:乙:丙 15:18:20 15+18+20=53(共53份)
甲:1590乘53分之15 乙:版1590乘以權53份之18 丙:1590乘以53份之20

㈧ 什麼是比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比例是一來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占自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
比例分為比例尺和比例兩種.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是比例的基本性質。求比例其中一個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舉例說明
①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
比例有四個項,分別是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在7:9=21:27中,其中7與27叫做比例的外項,9與21叫做比例的內項。
②比如:教師和學生的~已經達到要求。
③比如:在所銷商品中,國貨的~比較大。
④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後,那麼,左邊的分母和右邊的分子是內項;左邊的分子和右邊的分母是外項。
⑤比例的基本性質: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㈨ 什麼是比什麼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比的意義是兩個數的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而比例的意義是表示兩個比相等的是叫做比例。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比和比例的意義也不同。

㈩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新課標教學要求是什麼

要求如下: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內面和高容,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展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