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學生為主體在課程標准第幾頁

學生為主體在課程標准第幾頁

發布時間: 2021-02-10 07:57:25

1.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學校的發展以學生為主體還是以老師為主體,我們是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如何真正確保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教師的啟發誘導。應該說,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應被忽略,而是更應加強。那麼,教師如何在自主性學習中發揮作用呢?

一、教師要時刻記住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

教師在思想上一定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擺正教師與學生的位置,改變以往那種以「教」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取而代之以「學」為主的自主性學習。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談不上發揮。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首先要把科學探索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新課程在此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是:「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麼形成的。」同時還有過程和方法的目標:「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以往的教學中更多的注重「成像特點」這一規律的掌握,而對於整個探究過程並不在乎。《新課程標准》把它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為學生的科學素質不僅局限於知識規律的掌握,科學的探究精神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而科學探索既是學生學習的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它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在觀念上一定要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切都應以學生為中心而展開,教師的作用是啟發和誘導。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某門課程教師而喜歡某門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若能與學生融合在一起,以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就能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象前面所說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在探索虛像的特點時,可以引導學生與前面所示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實像進行比較,可以在平面鏡後尋找像,感受「虛」的含義。在探究「像物等大」時,若用蠟燭做,像雖很清晰,但難以比較像物的大小,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換用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如兩支相同較粗的鉛筆)豎在玻璃的前後,若像不清晰,引導學生想辦法怎麼可以使像清晰,可以試著讓學生在玻璃板前鋪一張白紙,而在玻璃板後鋪一張黑紙,效果是否好一些,然後移動後面的鉛筆,可以看到與前面鉛筆的像恰好重合,從而得到了物和像等大。所有這些活動,教師事先都要很好地設計,層層深入,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而學生的興趣也會在成敗得失中得到保持。

三、教學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教學活動本質是一個認識過程,不能無視學生的認識規律,更不能強行把學生的思維活動納入教師設計的軌道。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為什麼學生可以從一年級就學習語文、數學,只有到八年級才學習物理?因為只有到了這一年齡,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中的物理方面的體驗,在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科學研究的學習和科學知識的學習一樣,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於探究能力的培養,也要有計劃有層次的進行。第一階段,模仿教師的行為或指令,就現成儀器進行操作和評估。第二階段,就現有儀器,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設計步驟進行操作和評估。第三階段,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目標和要求,自行設計(包括計劃、儀器、步驟等),自行探究和評估。每次探究都要根據它所處的階段組織安排,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這是學生學習物理以來在課本上出現的第七次探究活動,學生已有了前幾次探究的一些經驗,但它比前面的幾個復雜,教師可以在前幾次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制定計劃,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哪些特點,怎樣觀察,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學習探究的能力,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同時又為以後的物理學習打好了基礎。

四、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和情境

教學過程,教師要想方設法創造一些條件和情境,特別是時間安排要留有餘地,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不要怕完不成所謂的「教學進度」而緊縮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平面鏡成像的目標中就提到了「在探究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一探究活動應是這節課的主題,因為探究過程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甚至探究過程比探究結果本身更重要。物理課程應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探索精神、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這就是新課程標准所要求的。

五、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手段和形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自己進行知識構建,而不是去復制知識。傳統教學 各種模式弊病太多,大多是因為過分重視所謂的「知識要點」,忽視了對這些要點的獲取過程,新課程從培養目標上就徹底否定了以前的教學理念,對以前的教學模式當然也要改變。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的同時,自身也應探究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方法。

總之,新課程標准構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無論怎樣,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矛盾轉化過程。學生能動性是否能調動起來,發揮程度如何,取決於教師的引導作用。隨著學生主動性的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只有擺正「教」與「學」的位置,在教改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才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步入自主性學習的軌道,真正實現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

2.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分目標分別在第幾頁到第幾頁。寫論文急用,一定要准確的,O(∩_∩)O謝謝

幾年級?我可以告訴你

3. 談談在 教學實踐中是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設計教學活動要把握課程的核心,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麼樣的教學設計,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諸多因素。「如果孩子沒有願望的話,我們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由此可見,教學策略的選擇應立足於學生,服務於學生。依據學生的差異特點,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能得到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被動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學,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學生應該起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教學知識。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經歷、感受、體驗,不僅獲得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基。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做到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好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努力尋找學生喜歡的、身邊發生的且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活動,以幫助學生學習。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將教學的重心完全置與學生身上,著眼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下面我就來談談老師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幾點做法。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倡導「問題討論,學會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了使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形式,倡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小組合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感覺「合作學習」的樂趣。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積極,主動有效的討論,由學生自由結合,自由選擇問題的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課堂,思維都在跳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例如:《我們在這里生活》一課我是這樣設計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的。 教師:環境對南北民居的影響是怎樣的?在課下我們開展了一個研究活動,同學們從南北民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語言、習慣……選一個課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了解南方和北方民居的不同,探究地域環境對民居的影響。下面就請我們每個專家小組向大家匯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幻燈:活動建議:1.每個研究小組派一名小專家代表匯報研究成果,聲音洪亮。2. 聽的同學要踴躍參與,積極思考。3.為認真調查研究的專家小組鼓掌加油。 學生:分組匯報。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學生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對屋頂、屋內、房子的窗和牆壁進行了小組合作研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我們共同進步》一課,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游戲。 小游戲「說說夥伴身上的美」。 (1)教師: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見,有的美,卻需要用心去體會。我們如何去用心體會夥伴的美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 活動要求: ①請你邀請一群好朋友和你一起參加活動。 ②先在地上圍上椅子圍成一圈,同學們坐在椅子上,一個同學敲鼓,另一個同學拿一束花在同學們的背後跑,鼓聲停,花放在誰的背後誰就說說同伴的「美」。 (2)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發現。: 通過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只要用心發現,你會驚嘆——原來我的夥伴個個棒!」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空間。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教學是雙邊活動,老師的教學目的就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所以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4. 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如何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方式,實質是教師為中心,它強調教師如何教,不管學生怎樣學。在教師的內心中,學生不容是生動活潑的認識主體,而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是可愛的「聽眾」和勤奮的「書記員」。在教學中,教師習慣於從復習、新授、到鞏固練習,從讀題、審題、分析題意到解答方法,給學生作徹底的解剖,甚至包括練習的答案也包辦代替。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把以教師「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時間真正還給學生。要創設機會多讓學生動手、動員、動腦參與學習過程,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多讓學生質疑問難,多讓學生互相交流,多讓學生討論爭辯等等,教師再也不應該居高臨下地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給學生,而應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學生一道去實踐、去探究、去體驗,和學生一同分享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5.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分目標分別在第幾頁到第幾頁。急用,一定要准確的,O(∩_∩)O謝謝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在它(2001年,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第5頁上,分目標在第5-6頁上。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