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課程設計教學建議
1. 美術學畢業生對學院專業課程設計或教學方面的建議!!
以前我就是討厭這事,暈。給你個建議就圍繞著教學應與現實結合。比如內學校多組織一些容設計招標之類的事給學生去做,這樣能學習說不定中個標你就有一堆零花錢。還有就是出來找工作的時候這些東西說不定比你的畢業證有用。試試看圍繞這個寫肯定有用的,除了你們學院的老師都是歷史系過來的,那我就無語啦呵呵!~~~~
2. 網路課程設計與一般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有何相同點不同點
網路課程設計的主要特色主要是利用網路資源用於遠程教學,網路課程的設版計要注意網路資源的選擇,權學生的需要,網路課程設計也要集教育與娛樂性於一體,使學生易於接受。多媒體設計是死的東西,不必通過網路資源,只需要多媒體硬體即可,設計上主要就是考慮把知識搬上講堂。
3. 對VFP課程教學和課程設計的認識體會以及建議
建議: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課的自我的學習,從而使我認識到了時間是檢驗真內理的唯一容標准。所以我認為在平時的上課中也應該多安排一些這樣的實訓課,使我們學以致用。並且可以 開設一些課外的資料庫應用程序設計課題,來激大家的學習興趣。最後就是可以結合我們大學學生的學科特點,與各個專業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安排學生學習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知識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並且學習一些有利於以後工作常用的計算機知識,使計算機真的成為一種好的學習、工作的好工具。
還有就是這門課程趣味性強,不僅鍛煉能力,而且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過程中,互動學習,將知識融會貫通。老師提出的革新非常的好,認為本學期的實驗模式非常實用。但是提議可以申請將課程濃縮,在一定時間內只做這個,只有高度的集中才能作出好的東西。時間的緊缺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也希望老師可以為我們指導一下以後的發展方向。如果可以讓每個人都有動手參與其他的各個流程,有專門的指導就更好。
4. 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教學設計:根據課程標准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有序地安排教學要素,回確定適當答的教學方案和思路。
2、課程設計:制定課程計劃(教學計劃)、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材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活動。
二、目的不同
1、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多學習知識,在各方面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
2、課程設計:一項具有教育經驗的計劃,旨在使學生在學校教育環境中獲得、促進遷移,並進一步促進其的全面發展。
(4)網路課程設計教學建議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方法:
1、教學設計應從「為什麼要學習」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決定學習什麼;
3、為了達到特定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所需的教學內容,即如何學習,應採取哪些策略?
4、對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修改上述環節,以保證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的順利進行。
5. 對體育課線上教學和線下鍛煉的想法和建議
想法、建議:
1、網路上關於在線體育教育內容豐富多樣,但是存在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專,標准不一,不成體系屬,示範講解不全面等問題課堂質量堪憂。
2、在已有的課程中,大多數課程沒有針對學生真正需要到達的目的,無法滿足學生們不同的需求。各地方體育教學進度不同。
3、學生遇到問題也不盡相同,有些省市在線課堂統一教學,無法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最終在線體育課程只能流於形式,缺乏實際價值。
4、課程設計方面,老師應該針對性的開展在線教學。豐富在線課程資源如:籃球,足球,排球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體育項目。
5、同時設計多種激勵方式促進師生互動,融入多種課堂評價方法。
6、在線體育教育課程應與社會上的健身課區分開來,做好課程資源的整合。為體育教師提供統一的課程指導與培訓,形成系統的課堂教學體系。
7、體育教育應該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在線體育教育要簡單,學生可以通過視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難度較大或者容易犯錯的動作留待課堂教學解決。
6. 對本次遠程教育課程設計學習有哪些意見建議
樓主
你說的是什麼遠程教育
意見就是
希望不要收費
讓大家免費學習
7. 提高網課教學質量的方法有哪些
疫情之下,教育部門倡導“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網課之於傳統課堂,優勢在於教學資源可以互享。好的網課,可以幫助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然而,各方對網課褒貶不一,如何提升在線教育質量成為每一個教育者都要回答的問題。本期,記者邀請到四位校長從不同角度闡述對線上教育的看法。
峽山二七一雙語小學執行校長韓相福: 網課學習必須走向深度
面對海量信息、冗雜技術、多方訴求,學校管理該如何跟進及應對?我認為,應承認網課的重要地位,從如下幾個方面構建教育教學形態。
構建“學校+互聯網”新形態。網課的問題首先要從戰略上解決。學校要抓住機遇,加大結構調整和模式轉換力度,打破教育的時間、空間限制,重構時間結構、空間結構、資源結構和課堂結構。重構時間結構,統一作息和自主作息相結合。既有規則底線,又尊重孩子學習環境的差異。重構資源結構,教師推送和自主選擇相結合。教師精選並推送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及相關資源,作為學習的基本內容。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網路資源拓展,實現課程的生本化。重構課堂結構,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相結合。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課堂推送的基本目標、內容、任務和整體進度要統一,然後才是學生個性化的選擇與生成。特別是對線上學習要進行必要的學分認定,線上線下同等價值、同等效果。
推動學科與技術深度融合。學科學習是網課的主體。網課狀態下的學科學習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障礙、資源深度和數據驅動。一是搭建自主學習的支架。當教師強勢頻繁引導更多轉向了學生自主,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盲目、無力、困難重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導學。二是提供深度學習的資源。網課學習必須走向深度。學習資源的提供必須支持學生的深度學習,這給教師帶來極大的考驗。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的課程水平,同時還要特別警惕內容整合淪為“形式主義”。三是設計數據驅動的評價。網課的推進必須由“行政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坊子區實驗小學校長劉劍鋒: 做好線上教育科學評估與研判
在抗擊疫情當中,我們教育面臨著兩個主要戰場:一個是看得見的戰場,我們必須要教育我們的師生怎樣做好自我防護、自我隔離、科學防控、避免感染。第二,我們還面對著一個虛擬的戰場。在面對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之下,如何做好這段時間的線上教育,考驗著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和每一所學校。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看到了一些誤區,比如有的學校在平台、資源毫無預期和體驗的情況下,沒有做到慎重選擇支撐場景,造成網路擁堵、卡頓、效率低下的現象。有的學校試圖將現實的校園搬上互聯網,想真正在互聯網上還原真實的物理校園。老師們輪番上陣,直播、打卡、點名、批閱,忙得不亦樂乎,但是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從大量反饋來看,這樣的學校容易造成老師極度疲倦,學生疲於應對,家長也有怨言。
因此,要想做好這件事情,必須要有明確的幾個關鍵因素:
一是前期信息化的探索非常重要。老師、學生們的認可度、參與度,這是支撐,是做好這件事情的前提。
二是對此次線上教育的科學評估與研判。防控疫情、珍愛生命是當前的頭等大事。因此,我們的線上教育,也應積極配合做好這些工作,而不僅僅是教給孩子們一些知識。
三是要打好組合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特殊時期一定要有特殊對策,沒有一個統籌的計劃和規劃,效果一定不明顯。
2018年頒布的《教育信息化2.0》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這種變化給教育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也帶來了更有利的發展契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面對的最大“敵人”並非是被熱議的“技術”,網路學習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看待教育技術與教育結構、教育形態的關系,也就是未來學習方式的變革問題。
線上學習要避免三個誤區,一是將線下課堂簡單搬到線上進行;二是無視學生真實需求,“一刀切”式的設置線上學習內容;三是忽視學生個體發展狀態的學習模式。目前的線上學習,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作為教育者,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局限於這個特殊的“停課不停學”時期,而是要從未來學校建設視角、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視角去思考,讓網路學習不僅能適應當前延期開學的需求,還能適應未來學校學習方式變革的需求,要將關注核心放在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上。
8. 怎麼寫對學院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給學校教學意見:
1
高中課程對孩子的課業壓力過大,希望大學期間學校能回有更多的團體答活動項目,團建項目,促進學生交流的同時,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獨生子女在團隊協作這方面需要更多鍛煉。
2
孩子從踏入校門的那一刻,作為家長就已經放心的把孩子交到大學這個小社會里了。學校在課程設置,以及孩子的教育培養方面想必比任何家長更權威,更可信,相信孩子經過貴校的輔導與調教,將來能是一個社會,學校,家庭都引以為豪的人!
3
最後,希望孩子從踏出學校的時候能褪去稚嫩,培養個性,不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