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校本課程教學設計
Ⅰ 初中物理校本課程教學設計
三人行物理網:
http://www.srxe.net/
這里應該有你想要的東西
Ⅱ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體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一) 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體育新課標的要求《課程標准》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訂和頒布的,是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導性文件。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學段學生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具體規定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目標及內容標准等,並提出了教學與評價的建議,是國家管理與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編寫教材、進行體育教學、評定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體育新課程技術課教學設計建立在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基礎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體現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體現「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二) 教學設計要符合各地區與學校實際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人們的生活和文化習慣各不相同。新的《課程標准》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國情、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考慮了各地區在經濟、文化、生活習慣、民族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力求使《課程標准》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因此,在進行體育課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在體現新課程的目標體系的基礎上,根據地方的具體條件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三)教學設計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將目標確立為:一是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二是培養運動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四是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教師在安排教學時應給每位學生留有探究的空間,並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發展體能。教學設計要注重學生身心發展,既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體育知識和技能,又要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獲得相應能力的培養。 (四) 教學設計要注意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關系變化 體育隱性課程的影響無處不在,且內容及其豐富,而且隱性課程的接收機制是無意識的,具有持久性。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一方面,顯性課程的實施總是伴隨著隱性課程;另一方面,隱性課程也在不斷轉化為顯性課程。而這種轉化有時候是積極的,有時候是消極的。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注意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關系,教學設計要使隱性課程向顯性課程轉化過程中發揮其積極的效應,避免消極效應。同時在教學設計中還要注意新的隱性課程的產生所導致的各種效應對學生的影響。 (五) 教學設計要注重校本課程建設,突出學校和民族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學校課程自主權,實現學校特色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新課程突出了「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的新特點,並且打破了以往僵化統一的課程內容,賦予學校更多課程自主權,力求讓每一個學校辦出個性和特色,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六) 教學設計要重視體育課的教育功能。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的年代。所以,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關繫到培養什麽樣人的問題,是關系國家存亡的問題。教育是各類各級學校的本職工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學校各門課程教學的根本的任務。教師應將樹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等貫穿於體育教學設計和一切教學活動中。
Ⅲ 校本課程 在不同情況下怎樣避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在不同場合需根據不同條件,採取快速有效的避震方法,避免傷害。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討論學習、課外演練,學會在不同場合盡量避免地震傷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避震知識,提高積極應對危險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不同場合的避免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同場合的防震方法。
【教學准備】
收集有關防震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防震資料
各小組交流收集到的關於防震的資料。
二、避震之街道、開闊地
1、指導閱讀有關避震的資料。
2、小組間討論高樓和操場中避震的有效方法,並加以歸納整理。
(1)、在街道上,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 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避開立交橋、過街橋等結構復雜的構築物。
(2)、 在開闊地要躲開密集人群,就地卧倒或蹲下。
(3)、在室外要注意以下危險物或高聳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廣告牌、吊車、玻璃幕牆等;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高門臉等。
三、小結不同場合要根據實際,聽從指揮,選擇正確的避震方法和地點。板書設計:街道:選擇開闊地蹲趴,不亂跑,不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築開闊地:就地蹲趴,躲開密集人群
Ⅳ 急求小學三年級校本課程《弟子規》教學設計
《弟子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採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出示課件:《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圖片)
今天我們學習《弟子規.》你們猜猜"弟子規"是講什麼的呢?
二、自由誦讀、整體感悟。
1、 讀一讀,想一想,《弟子規》主要的內容有哪些?是什麼意思?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2、 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樣介紹這些內容的?
3、 學生或讀、或背、或唱、或演。
4、 提示:在這些內容中,作者為什麼把"學文"放在後面呢?難道學習文化知識不重要嗎?
二、 交流方法 展示成果。
1、 同學們運用了那些方法學習《弟子規》?
(隨機板書:唱、誦、舞、講、畫、演)
2、 請自由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備表演。
3、 學生交流、准備。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訴大家,展示的形式;(2)選擇這個內容的理由;(3)其他同學觀看是虛心學習。
表演(老師相機評價,點撥,)
5、小結:我們班同學真是多才多藝,學習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話改編成一個小品,唱拍手歌;畫一幅畫;編舞蹈等等。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也能用上這些有趣的方法,還可以創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趣。
同學們欣賞了古腔古韻的《弟子規》,有什麼感想和啟發嗎?
幫助學生總結:
(1) 學會做人;(2)促進語文學習;(3)取其精華、取其糟粕。
三、 課堂拓展 深化認識。
1、 老師推薦名句:(課件顯示)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學生帶讀,然後齊讀。
3、老師介紹:古代的"忠""孝""仁""義"等思想在現代社會仍然被人們所推崇。湖北有一個退休工作人員編寫了一本新《家訓》受到家長、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喜愛。
課件顯示:羊有跪乳之恩,鴨有反哺之情,孝也!
蜜蜂職責分明,大雁飛行有序,禮也!
雞非定時不鳴,燕飛春社不至,信也!
鹿得草而尋群,蟻得食而報眾,義也!
蜘蛛結網而食,鸚鵡學舌而語,智也!
諸物本無知,卻具天性美德,
人為萬物之靈,立身處世,豈肯愧對於物?
4、 最後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課件顯示)
忠心獻給祖國,孝心獻給父母,愛心獻給社會,誠心獻給夥伴,上進心留給自己。
1、 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後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並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後幾句所說的"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板書: 走進《弟子規》
孝、悌、謹、信、愛、仁、學文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