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目標來源
⑴ 如何認識教學目標的來源和確定教學目標的步驟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依據,是一篇課文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因為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的確定與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效果的高低與優劣,優秀教師都是根據教學目標來組織和推進教學進程的。所以,在教學准備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准確把握課程標准之上,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需要之上,建立在深入解讀文本之上,做到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
但是回過頭來看我們的閱讀教學,目標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很多時候,教學是有目標而不尊重目標,學生不明白今天這節課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聽課的教師更不知道教學的走向是什麼,因為很多時候,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師自己的事,課堂教學不需要把教學目標拿出來展示給學生、教師看,這就造成了目標制定的盲目性與隨意性,造成了課堂教學評價的模糊。欣賞語言的,設計時著力於課堂語言的優美、有詩意;喜歡思維的,把精力放在問題的難易程度上;關注生成的,注意力集中於意外生成,等等。可以說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⑵ 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區別是什麼
課程目標是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的具體化,是教學目標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目標。它是這一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是對學生通過一階段的學習以後在認知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實現期望。是課程編制過程的關鍵准則。
⑶ 簡述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的概念,意義及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一、概念
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學主體即教師的需要。
教學目標是指對學習者通過教學後應該表現出來的可見性的具體的、明確的表述。教學目標也成為行動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二、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的相同之處表現在:
1 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據相同。
無論是「教學目的」的提出還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都必須以課程標准所限定的范圍和各科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為依據,都必須服從、服務於國家的教育目的。
2 二者對教學所起的作用相同。
無論教學目的還是教學目標,都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對落實課程標准、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三、不同之處表現在:
1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
教育目的對各級各類學校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教育目的具有穩定性。
教育目的體現了社會的意志和客觀要求,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更多地帶有強制性。
教育目的不具有可測量性。
教學目的是某一歷史時期學校教學的規范,不容許隨意變更。
2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只是對特定的教學活動起指導作用。
教學目標較多地體現了教學活動主體的要求,帶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教學目標可以由教師根據需要加以調整、變更,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是教育目的和學校的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可以測量。
教學目標是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的標准。
⑷ 如何准確把握課程標准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隨著新課程標准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教師教學方式轉變越來越成為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新課標對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觀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促進了中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中學數學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而滿足新課程標准改革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能力的提升.新課程標准改革下的中學數學教學,應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學課堂教學,並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等方式,將課堂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最終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培養和發展.
⑸ 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有什麼關系
課程抄內容是當時在課堂上要講的內容,而課程的目標是在一個學年或者將來以後讀這些會有什麼前途,以及能完成什麼內容,這就是目標,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課程內容是具體的,而課程目標是比較宏觀的,往大了說,就是學完這些科目功課以後能達到一個什麼程度,自己能再學到的這一課程基礎上,能獨立的完成什麼?這就是所謂的課程目標,所以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是微觀的東西,一個是宏觀的東西。
⑹ 教學目標的要素,分別包括什麼
每門具體的學科目標都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知識與技能:即每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即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學習,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具體而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
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寬容的人生態度。
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可以說,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
任何割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6)課程與教學目標來源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
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那就是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後來,又勉強地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知識;技能;情感。
有了課堂教學目標,教案中的教學過程的撰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了。
教學目標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教學環節,即:一對一的關系。
教學目標也可以對應著教學過程的某幾個教學環節,即:一對多的關系。
⑺ 教學目標的來源有哪幾個方面
教學設計可以分為不同層次和不同階段。從宏觀層面和長期性來看,教學設計可指對一回組課題或一門課程答,乃至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由學校組織的教師團體進行,也可以由教材編寫委員會進行。從微觀層面和較短時間來看,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之前,針對一個班級或單個教學內容的教學所作的設計和准備。這是廣大教師熟悉的課堂教學設計。從教師使用的廣泛角度出發,可把教學設計界定為: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
⑻ 教學目標的課程目標
教學抄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
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所謂課程目標,實際上就是在教育部各個學科的《課程標准》里,要求每個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關注的內容。
如:信息技術學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准》中,對課程目標的描述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高中14個學科的課程目標大都是指如下的三個方面:
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注意:這絕不是課堂教學教案、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