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課程教學
1. 掌握課堂禮儀教育的五種教學方法有哪些
就像高爾基所說:「愛孩子,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單純憑愛是無法教育和影響小孩的,父母的潛移默化形成了對孩子禮儀教育的根本。
家長都鼓勵教育孩子學禮儀,其實,少兒禮儀更應該從父母學起與做起。一次,好友軍和麗為我餞行。到達大堂時,看到倆人正聚精會神研究什麼。席間,麗問我:「知道我們剛才在看什麼嗎?軍正在給我講解《弟子規》呢。」我轉向軍,他一笑,說:「我正在學習《弟子規》,以教育我15 歲的兒子。」我知道軍是知名品牌專家,沒想到,還是一位身體力行的好父親。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但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就像餐桌上如果有人問你要鹽或胡椒粉,你該如何傳遞?就餐時,你的手機和手袋應放在何處?握手時,總是女士先伸手嗎?什麼時間可以/不可以往別人家中打電話?無人接聽時,電話響幾聲才可以掛掉?我經常在禮儀講座時向成年人詢問,而結果是,幾乎無人全部答對。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孩子應做或是應該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一旦把孩子熟識的人或榜樣給他們看了,同時說明它們為什麼漂亮或丑惡,那種吸引或阻止他們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夠給予他們的說教都大的。」
影響先從母親開始。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注重培養女性和家政。如今,日本整體素質在世界獲得認可,母親功不可沒。我認識的一位長輩,在政府任職,勤勤懇懇從普通職員做到高官。盡管她沒有在生活上對孩子呵護備至,但她的女兒從小就目睹了母親的堅韌與勤奮。後來女兒隻身到國外留學,獨自打拚多年,成為某跨國公司高管。接受采訪時,她說:「我從母親那裡學會的堅韌和積極,伴我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對孩子影響至深的另一位是父親。心理學研究表明,父親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源泉。在父親的支持下,孩子更能面對和克服生活的壓力與挑戰。心理學家哈瑞曾說過:「親密而有愛心的父親,可以幫助年幼兒童建立一種自我認同與安全意識。」對女兒來說,父親是她對男人期望的模式;對兒子來說,父親是他的第一個模範。
1:神奇的話
「您好、請、謝謝、不客氣」,是開啟良好人際關系的金鑰匙。少兒經常聽到這些話,就會進行模仿,繼而成為個人熟悉而自然的語言。不卑不亢地說「不」也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通過觀察與實踐,孩子會逐步理解到採用適當的態度,即使拒絕也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稱贊和被稱贊
人們都願意獲得稱贊,卻都吝於稱贊。尤其在中國,人們更不善於表達感激、喜悅和心儀。調研證明,經常接受稱贊的人,更願意贊美別人,而更願意贊美別人的人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和幸福指數。家長們通過捕捉孩子成長中的點滴,多多贊美表揚會更大程度激發和樹立孩子們的自信。當然,教會孩子禮貌面對贊美,對別人的贊美說聲「謝謝」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沒有必要以贊美回復贊美,但直接否定別人的贊美可是不禮貌的。如「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回答:「我一點都不喜歡。」
3:准時
准時是主要靠言傳身教的一項基本禮儀。即使因為各種原因而遲到,其實也是對等候人的不尊重。如果成年人經常遲到,就會使孩子形成別人時間不重要,為他人著想不值得的錯誤理念。「言必信,行必果」,少兒如果從小就在此氛圍成長,就會形成准時、守信、負責的好品質。
4:主動分享
分享不是人類本能,只有經過多年教育和督導才能使孩子學會主動分享。餐桌是父母實施分享教育的好場所,例如,將美食分享送與他人等。在客人來前將美食藏匿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學到自私自利。記得小時候在體校,一位鞍山來的女孩為了不讓其他室友分享到食物,每天夜晚都在感覺大家入睡時才開始咯吱咯吱進食。女孩獲得「老鼠」美名,幾乎沒有朋友。盡管我們曾在一個房間和一個運動隊並肩作戰了一年,我除了記得大家都叫她「老鼠」,根本想不起她的名字了。
5:恰當幫助
一般而言,孩子注意父母的行為會比觀察他人行為更多。例如:父母是否不厭其煩地為問路人指路甚至主動領路,是否在上下電梯時注意按住開門鍵等候上下行人。通過這些細微場景觀察,孩子們會將父母的行為模式銘記並不由自主進行復制。當他們開始幫助別人時,會逐漸享受到善意所帶來的「助人悅己」感覺。當然,父母也要向孩子傳授適度,即在不確定是否需要幫助時進行詢問。如:看到老者提重物前行時,要先徵得老者同意才可進行幫助;對同齡人也須遵循此原則,避免過度熱心,對他人造成不必要困擾。
家長錦囊—如何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表現得體
狀況一:孩子外出時吵鬧不休
外出前家長需要先告訴孩子,要去哪裡干什麼,讓孩子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並說好規則,確定孩子已經聽明白,並詢問是否能遵守。如果孩子在公共場合奔跑吵鬧,可問孩子:你是要安靜下來,還是要離開?如果孩子不聽勸說,就冷靜帶他回家。讓孩子清楚明白,除非學會自我控制,否則不能再出門。
狀況二:孩子見人不願打招呼
在見面前,一定要讓孩子有心理准備,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如果孩子真是害羞,那麼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後,則要稱贊孩子的表現。
狀況三:孩子不斷插嘴
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打斷別人的談話是沒有禮貌的行為。家長不要在孩子插嘴時回應其要求,否則孩子會不斷重復這種行為。但大人的談話告一段落後,要主動詢問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明白,這時候才能聽他說話,滿足其需要。
狀況四:讓家長尷尬的「童言無忌」
孩子在婚宴上當著新人的面說「媽媽,新娘好醜。」類似情況下,禮貌用語的建議會比純粹的斥責更好。家長可在事後教孩子,有什麼話可以悄悄地跟媽媽講。也要教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並提醒孩子,經常這樣說話沒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
2. 如何開展禮儀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方法
1:神奇的話
「您好、請、謝謝、不客氣」,是開啟良好人際關系的金鑰匙。少兒經常聽到這些話版,就會進行權模仿,繼而成為個人熟悉而自然的語言。不卑不亢地說「不」也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通過觀察與實踐,孩子會逐步理解到採用適當的態度,即使拒絕也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2:稱贊和被稱贊
人們都願意獲得稱贊,卻都吝於稱贊。尤其在中國,人們更不善於表達感激、喜悅和心儀。調研證明,經常接受稱贊的人,更願意贊美別人,而更願意贊美別人的人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和幸福指數。家長們通過捕捉孩子成長中的點滴,多多贊美表揚會更大程度激發和樹立孩子們的自信。當然,教會孩子禮貌面對贊美,對別人的贊美說聲「謝謝」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沒有必要以贊美回復贊美,但直接否定別人的贊美可是不禮貌的。如「你的這件衣服很漂亮」,回答:「我一點都不喜歡。」
3. 課堂組織教學禮儀有哪些
作用很復多。組織教學技能包括了制
1.教學導入技能 2.教學講解技能 3.教學提問技能 4.教學指導技能 5.教學板
書
技能 6.教學結課技能它們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教學導入的作用 ◆ 集中學生注意力; ◆ 引發學生興趣; ◆ 明確學習目標; ◆ 鋪墊後繼學習; ◆ 溝通師生心理。
教學講解的作用 ◆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 系統快捷地傳授知識; ◆ 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教學提問的作用 ◆檢查已學知識,進行教學反饋 ; ◆集中學生注意,激發求知慾望 ; ◆發揮教師作用,調控教學進度; ◆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 ◆鍛煉口語表達,提高學生能力 。
教學指導的作用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 ◆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教學板書的作用 ◆輔助教學,提高效率 ; ◆激發興趣,啟發思考 ; ◆強化記憶,減輕負擔。
教學結課的作用 ◆總結鞏固 ; ◆激發學習 ;◆承上啟下。
4. 形體禮儀課是學什麼啊
形體禮儀課主要內容包括形體訓練、初級藝術體操(包括「把桿」「芭蕾手位」「基本步伐」「華爾茲組合」等)、韻律操、健美操、墊上組合練習。
形體課是指一門通過引用舞蹈中基本功訓練的方法為主要手段,結合音樂針對人的基本姿態進行的身體活動練習,主要目的是融健身、健心、健美為一體,塑造優美體形及姿態和加強形體美的審美教育課程。
1、基本姿態練習
人的基本姿態是指:坐、立、行、卧。當這些基本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時會給人一種感覺,如:身體形態所顯示的端莊、挺拔於高雅,給人的印象是賞心悅目的美感(包括日常活動的全部)。
由於一個人的姿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也可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通過一定的訓練,可以改變諸多不良體態,如:斜肩、含胸、松垮、行走時屈膝晃體,步伐拖沓等。
2、基本素質訓練
形體基本素質練習時形體訓練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在練習中可採用單人練習和雙人配合練習兩種形式。通過大量的練習,可對人體的肩、胸、腰、腹、腿等部位進行訓練,以提高人體的支撐能力和柔韌性。為塑造良好的人體形態,改善形體的控制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形體基本功練習的內容較多,在訓練時,應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和配合者的承受能力,不能超負荷,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3、基本形態控制練習
基本形態控制練習是對練習者身體形態進行系統訓練的專門練習,使提高和改善人體形態控制能力的重要內容。是通過徒手、把桿、雙人姿態等大量動作的訓練,進一步改變身體形態的原始狀態,逐步形成正確的站姿、坐姿、走姿,提高形體動作的靈活性。
這部分練習比較簡單,個別動作要求比較嚴格,訓練必須從嚴要求,持之以恆。
(4)禮儀課程教學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課前必須做好准備活動。
2、上課時要穿有彈性的緊身服裝或寬松的休閑服、體操鞋、舞蹈鞋或健身鞋。
3、上課時不能佩戴飾物,以免發生傷害事故。
4、課程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切忌忽冷忽熱、斷斷續續。要持之以恆,力求系統的掌握形體訓練的有關知識和方法。
5、要保持訓練場的整潔和安靜。
6、在做器械練習時,要有專人指導和幫助,特別是聯合器械的運用,要注意訓練的安全。
7、在課前和課後要注意補充適當的水,同時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合理搭配。
5. 在禮儀課教學中如何用好討論教學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容易因為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英語交際時說成中國式英語或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尷尬。因此,研究根據小學英語課本內容和學生年齡的認知特點,進行了論情景教學法在中西方節日禮儀文化教學中的運用研究。選擇兩個平行班級進行對比討論。借用數字化校園平台,傳播中西方文化禮儀內容,同時對學生與家長對情景教學法進行深度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出學生在情景教學法下,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中西方禮儀文化差異,更加主動學習英語,確實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
6. 小班禮儀課程上廁所教案
教學目標1.了解上廁所時的注意事項,知道憋尿不利於身體健康。
2.培養良好的入廁習慣。
教學准備:
1.幼兒用書。
2.課件。
教學過程:
1、幼兒看書,直接引出活動主題。
(1)教師:請小朋友們打開書,看看這些畫面上都說了些什麼?
(2)幼兒觀看幼兒用書片刻並回答。
(3)教師: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做什麼?男孩和女孩解手的姿勢一樣嗎?
(4)幼兒回答。
2、出示課件,了解如廁時要注意的一些細節問題。
(1)教師:書上的女孩是怎麼上廁所的?如廁後,我們應該做什麼呢?為什麼要這么做呢?
(2)幼兒認真閱讀幼兒用書後回答。教師小結:女孩是坐在座便器上的,她用手紙從前後擦屁股。如廁後,我們一定不要忘記拉好衣褲、沖水和洗手哦!
(3)教師:在幼兒園如廁時,我們還應該注意些什麼呢?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4)幼兒討論並回答。教師小結:在幼兒園如廁時,上廁所的小朋友會比較多,這時我們應注意排隊和等待,在等待時不要擁擠,推搡,注意安全。
3、引導幼兒發現及時解手和身體健康的關系。
(1)教師講述事例:君君玩游戲時興致勃勃的,老師提醒小朋友們要去解小便了,他卻說:"我沒便",其實是他不想離開自己正在玩的玩具。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收拾玩具了,君君這才覺得自己憋不住了,於是趕緊往洗手間跑去,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他控制不住自己,尿在了身上。
(2)教師:君君為什麼會尿在身上呢?他這樣憋尿好嗎?怎樣才不會尿在身上呢?
(3)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小結:有了尿意的時候要及時解手,長期憋尿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君君在玩玩具期間應該去解一次手,這樣他就不會尿褲子了。
7. 禮儀課應該怎樣才能講好
除了要講一些基本的禮儀知識外,要找一些相應的視頻。在講的過程中如果能當場示範,最好能做一下示範
8. 如何講禮儀課程
(1)禮儀的概念
禮儀是一個區域內人們交往時所認同的准則和行為規范,是在較大的較隆重的場合,為表示禮貌和尊重而舉行的禮賓儀式,是在國際交往接待時,在禮遇規格和禮賓次序方面應遵循的禮貌禮節要求。
(2)交際中常用的一些禮儀用語
1、初次見面:久仰
2、好久未見:久違
3、問年齡:高壽(對老人)、貴庚(一般人)
4、問姓名:貴姓、寶號
5、贊美別人主意:高見
6、請求原諒:包函
7、請出主意:賜教
8、請求批示:請教
9、請人讓路:借光
10、請人幫助:費心勞駕
11、要先離去:失陪
12、讓人勿送:留步
13、送客回家:請慢走
14、請客人來:光臨
15、表示等候:恭候
四、禮貌、禮節的意義:
(1)講究禮貌禮節是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2) 講究禮貌禮節是保障社會安定團結,促使人際關系和諧的需要;
(3) 講究禮貌禮節是文明公民應有的行為規范;
(4) 講究禮貌禮節是娛樂業員工的基本素質要求之一。
有了這些
你心理應該就有底了,你就不用擔心你什麼了啊.
其他的都是附帶,,上面的那些才是重點,,,一個開場白後,就可以進入正題了啊 ,比如大家好我叫某某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禮儀 就像這樣,,,然後就按上面的 次序往下說,,其中點幾個你比較熟的,,舉幾個形象的例子
最後結束時 來一句話來點明重點 最後 謝謝大家...結束搞定 走人!
9. 如何上好禮儀課
第一部分:基本禮儀 第二部分:家庭禮儀 第三部分:幼兒園禮儀 第四部分:公共場所禮儀 第五部分:節日禮儀 1、重點性程 a、根據班級實際狀況,孩子普遍存在問題的 b、根據應用范圍 家庭、幼兒園 、家庭和幼兒園 2、一般性課程:家庭、幼兒園、生活中使用機率較少; 注意事項 1、節日禮儀:首先安排 2、與氣候相關的禮儀內容 3、有順承關系的禮儀內容放一起 4、特殊情況的處理 教案撰寫: 1、活動名稱 2、活動目標:情感、技能、能力 3、活動准備 物質(環境創設)、知識(孩子、老師、家長) 4、活動過程 禮儀上課流程:一、熱身 1、禮儀操 2、禮儀小訓練 3、小游戲(三字兒歌) 二、導入:目的:引起孩子興趣 方式: 情景表演 1、考察記憶力(都有什麼) 故事啟迪、 2、強化理解力(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 光碟…… (提問) 3、情感提升(為什麼不能這么做) 4、塑造行為(應該怎麼做) 三、示 范: 1、誰來做 2、加語言描述,且簡明扼要 3、循序漸進 4、動作一致 四、練 習:做游戲(例:敲門) 六、延 伸: 1、做一做(有效使用課本) 2、布置家庭小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