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學設計與
❶ 學習中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對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教師在教學數學時首先最主要的是端正自己的心態,
如同思政教育一樣,
數學也有一個思想陣營,
也是一種信仰,
如果立基不對,
何以教人,
就連自己都不理解數學的真正含義,
那該如何是好???
中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的學習,
就是對教師立基的問題,
但這種研究目前的科學性,
可操作性,
也是良莠不齊,是個不斷摸索。
不斷前行的過程,
不過我對數學學習也有一些心得,
可以參考一下,
數學有靈魂,數字有三十六變,你知道嗎?
數學是很玄幻的東西,他有一個活的靈魂,
這個靈魂賜予了數學生命,
我們在學習數學時,總是死記硬背,
這是錯誤的,
數學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他是成長、變化、發展的,
是需要我們來認識的,
來培養感情的,
只有我們和數學作為好朋友,
我們才能讀懂數學。
那麼數字也有三十六般變化,
你知道嗎?
數字中有整數、分數、小數、根數、根分數、實數、虛數、正數、負數、復數、指數、質數、合數、自然數、奇數、偶數等等成百上千種,那他們之間是可以無限變化、互相轉換的,你知道么?
數學就是這樣關於數、形以及他們之間變化關系的一門具有活的靈魂的生命體,而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千變萬化的,是一種活生生的靈魂體存在,我們該如何把握和認識呢?
下面看一個例子:
我教你如何讀懂數學,如何認識數學這個人。
例:
有人問:
兩個正整數除法可能會得出循環節為9的小數嗎?
例如0.1999……,0.2599999……之類的
有人說:
完全不可能。
因為有一道著名數學題,0.9999......是恆等於1的,有很多種證明方法,那麼0.1999......=0.2,0.2599999......=0.26,所以不會出現9的循環。
還有人說:
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也就是說不可能有循環節為 9 的小數。
拿 0.1999…… 來說,令其等於 X
則 10X=1.999……
所以,10X-X=1.999…… - 0.1999……=1.8
即 9X=1.8
所以,X=0.2
也就是說,循環節為9的話,就進一位,比如:
0.999……=1
0.1999……=0.2
0.25999……=0.26
但也有人說:
會的。
因為0.19999……就是0.2,0.2599999……就是0.26;而0.2=1/5,即1和5的除法;0.26=13/50,即13和50的除法。
以0.1999999……為例:
設0.19999999……=x,則1.9999999……=10x,那麼10x-x=1.8,解得x=1.8/9=0.2=1/5;
以0.2599999……為例:
設0.25999……=x,則25.999……=100x,那麼100x-x=25.74,解得x=25.74/99=13/50.
所有的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都可以寫在分數的形式,即兩個整數的除法的形式,他們都叫有理數。只有無限不循環小數才不能寫成分數的形式,他們叫無理數。
再舉一個例子,如0.292929……:
設0.292929……=x,則29.2929……=100x,那麼100x-x=29,解得x=29/99.
那麼究竟什麼是對的呢?
因為九九歸一,
就是循環數最大的一個,
相當於一個非循環節,
也就是九九歸一
0.1=十分之一
······················
0.9=十分之九
0.111111111·····=九分之一
·························
0.8888888888····=九分之八
0.99999999·····=九分之九=1;不是循環小數,
所以是九九歸一,
0.0111111111······=九十分之一
····························
0.088888888·······=九十分之八
0.099999999=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一=0.1不再是循環小數,
所以是九九歸一
循環小數可以幻化成整數或者非循環小數。
所以我想是可能也是不可能。
因為數學是活的,
數學是一種哲學思維的存在,
是沒有絕對的是與不是的,
是要辯證看待的。
可能是因為他存在著一種形式上的可能,
是由整數或者分數轉化而來的,
本質上是整數或者分數。
不可能是因為他的存在的細分,
已經不再是循環小數,
所以數學是非常玄妙的東西,
數可以變成形,
形可以變成數,
不同的數也可以互相轉換,
數是不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
這就是數學的靈魂。
文一博士數學基礎知識補充:
有限小數:有限個數的小數。
純循環小數:循環節從小數第一位。
混循環小數:循環節不是第一位。
❷ 高中數學每節課的教學設計與課標的要求怎樣結合之我見
外射入天光來來,雷自橫道:「東方動了,小人告退,好去縣中畫卯。」晁蓋道:「都頭官身,不敢久留。若再到敝村公幹,千萬來走一遭。」雷橫道:「卻得再來拜望,不須保正分付。請保正免送。」晁蓋道:「卻罷,也送到庄門口。」
兩個同走出來,那伙土兵眾人都得了酒食,吃得飽了,各自拿了槍棒,便去門房裡解了那漢,背剪縛著帶出門外。晁蓋見了,說道:「好條大漢!」雷橫道:「這廝便是靈官廟里捉的賊,……」說猶未了,只見那漢叫一聲:「阿舅,救我則個!」晁蓋假意看他
❸ 求初中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急
http://ke..com/view/2227963.html
初中數學學科教學常規
一、備課
包括制訂學期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兩項內容。
(一)制訂教學計劃
通讀《初中數學課程標准》,特別是要領會課程標准中對本冊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課程標准對本冊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學期數學教學目標分析;
2.情況分析。數學尖子生、學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3.目標要求。理解並把握《數學課程標准》關於7-9年級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階段目標;
4.教學進度。寫出單元和課時的教學時數,包括課題學習、復習、檢測等時間安排(要寫明具體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最好由學校統一設計)。
(二)教學設計
數學課教學要精心設計,注重知識的落實,必須超前備課1~2課時,並做到:
1.鑽研教材。研究並熟悉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思想、特點、體例、呈現方式,例、習題的編排意圖,難易度、層次;
2.了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基礎,學習態度與方法;明確學生在本節課的數學學習中,難在哪裡?為什麼難?怎樣破難?
3.熟悉課型。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進行三類課程的備課,即基礎性課程(包括新學課,復習課、評講課)、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等課型的備課;
4.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
①教案要求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明確;
②數學活動過程設計(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形成、應用、拓展過程)明晰;
③學習活動方式設計得當,評價調控處理適度;
④教學內容要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5.媒體與教具使用,根據教材內容、課型和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前備好上課必須的學慣用品。媒體的使用要適度,知識的過程展示要詳盡。
6.板書設計:對教學中關鍵性信息內容進行提煉,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圖文呈現式的設計,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有利於鞏固和反饋。
7.編寫教案
在思考上述幾個方面問題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要求、學生的智能水平,把課堂教學程序及方法步驟等寫成文本(即所謂的教案或教學設計)。以便於教學的應用和調整。一般數學教案規范格式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教案序號,授課日期、節次。
①課題:指教學課題
②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及本課教學的創造性或拓展性目標。
③重點、難點:指教學思考的要點和關鍵所在,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④教學過程:寫出教學程序的具體設計與安排。對數學問題的提出、理解、形成、應用、拓展過程要有一定的層次,突出形成性練習,注重學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識反饋與糾錯。
⑤作業布置:精選習題(在課本與作業本范圍內選),難度適當,份量適中,關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⑥板書設計:對教學中關鍵性信息內容進行提煉,有利於鞏固和反饋。
⑦教學反思:教後心得體會。要及時總結、分析,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對策。教學反思字數不限。
8.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採取以個人思考為基礎,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課件代替教案。
附:初中數學教案參考格式一
課題: 《XXXXX》 教案序號、授課時間、節次。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2、表現目標;3、情感目標;4拓展目標
二、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引入(創設情境體驗)
2.新課
①例題分析(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歸納)
②課內練習(注重反饋與糾錯)
③拓展提高(知識的應用與提高)
④板書設計(利於知識鞏固)
四、作業布置:
五、教學反思:(教學活動結束後再寫)。
初中數學教案參考格式二
課題 設計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二、上課
1.做好課前准備。熟悉教案,理清教學思路,准備好教材、教具等,准時進入課堂,不空堂、不拖課,不以任何理由拒絕學生進課堂。
2.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用普通話講授,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清晰、生動、准確;板書工整、規范、有序;合理適當使用媒體輔助教學。
3.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兼顧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遵循數學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視學生的數學理解、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5.有效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問要有思考價值,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活動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理好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6.課堂教學時間分配合理,結構科學。留有學生獨立思考和基本練習的時間。認真組織好課堂的練習與反饋,及時調節,練習要有梯度、層次,適應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困生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業布置與批改
1.作業設置。要求:①從課本作業題、作業本中精選習題;②作業難度適當,份量適中,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作業要求。
除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課型外,每節課後留3-4道作業題(解答題),選擇題、填空題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題作業。初三總復習教學階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單元或綜合檢測題。
2.作業輔導。輔導是針對班級授課制下,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要求:
①針對學生水平,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特別要面向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時關注尖子生的發展和提高,提倡多作個別輔導,多作學習方法上的輔導;
②輔導要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後。指導學生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③輔導學生應耐心,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3.作業批改。作業批改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了解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的重要渠道。
①作業全批全改,批改須及時,重視反饋;
②分層次對學生進行作業評定;
③登記學生平時作業成績;
④批改既要嚴格,更要正面鼓勵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態度和習慣。
4.作業講評
①講評及時,時間安排適當;
②對學生作業中有創見的解答或典型錯誤,要做好摘錄,作為教學資源備用。對錯誤原因要適時作出綜合分析,提出應對的措施和辦法;
③講評形式多樣,基礎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可採取面批輔導、學生互助等多種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對於普遍存在的共性錯誤,可組織全班學生展開討論、以講解的方式進行分析和糾正;
④有計劃地進行優秀作業或數學實踐成果的展評(每學期1-2次)。
四、質量測評
教學質量檢測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測評,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1.數學教學質量測評應以數學課程標准為依據,注重學生發展的進程,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測評體系。應積極採用筆試、口試、實踐操作、成長記錄和綜合表現等多種方式,質量測評的內容應全面。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評價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實際出發,注意適度性和科學性。
2.對數學學習的測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3.質量測評的試題編制應以教學課程標准為依據,並參考所選用的教材。注重對數學「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內容應盡可能全面並突出重點。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適度加強對數學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的考查,適當體現對動手實踐能力的考查,試題應有層次性,但容易題(難度系數0.8以上)應佔70%,試題表述力求科學、規范、簡潔、無歧義。
4.科學選擇測評方式和方法,恰當安排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認真做好單元檢測,期末考試的組織、批改、成績記載,以及試卷分析等各項工作。每學期單元形成性檢測不少於6次,要全批全改,並有講評與訂正。及時對檢測的情況進行系統的分析、反思與反饋,使學生了解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5.建立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質量測評體系,讓學生、教師能多渠道獲取信息,以利於反思、調整,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6.建立學生數學學習成長檔案,並及時予以記錄,教師每學期寫一份所任教班級的質量分析報告。
❹ 新課程標准下的數學教教學設計怎麼寫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說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於參與到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來.《新課程標准》中還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審美能力這三個目標.因此,新課程標准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設計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實、活、新、美、趣.
(一)、實實,即課堂教學中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過程要穩固扎實,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也是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必須注重實效,扎實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❺ 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目標和初中數學課程標准分別是什麼
(1)精簡教學內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學。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與倍數,而是在直觀的基礎上,通過乘法算式得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由於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區分整除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和經驗,對整除的含義能夠清晰的理解,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現「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藉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②「分解質因數」 和「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質因數」 及「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是作為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質因數」一直作為必學內容編排。而在本冊教材中,由於允許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分解質因數」失去了其基礎知識的作用,因此不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而只作為一個補充知識,安排在「你知道嗎?」中介紹。 (2)增加了直觀和聯系實際。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於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與現實生活無關;從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難以直觀。而小學數學的大多數教學內容的引出都注意從實際引入,注重提供直觀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注意內容的呈現、展開盡量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 2、5、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例題和習題都增加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和插圖;用鋪地磚的問題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等。這樣的處理便於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有利於學生理解有關概念的現實意義,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開放性。 例如,「3的倍數的特徵」的得出,「做100以內的質數表」,找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過程等等,都體現了放手讓學生探究,鼓勵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❻ 《中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主要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按照教育大綱的要求介紹了中學數學的典型的解題方法,內容相當精闢。
❼ 數學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何區別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2、大綱強調的是知識和技能目標,標准關注的版是學生學習的過權程、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3、突破學科中心,為終身發展打基礎
4、注重學生的學,強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5、課程標准提出了多元評價建議
6、課程標准為教材編寫者、教師教學及學業評價留下了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