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支撐座工藝課程設計

支撐座工藝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11 12:31:01

㈠ 塑料模課程設計的問題解答

1. 本組課程設計各部分名稱? 1)分型面的選擇和確定 2)型腔數目的確定及型腔的排列 3)澆注系統的設計 4)成型零件結構設計 5)推出機構的選擇 6)排氣結構設計 7)冷卻系統的設計 8)標准模架的選擇 2. 本組設計模架如何選擇? 通過對成型零件的的相關計算,根據設計手冊選擇250×250規格中的A2型。模架規格如下:①定模座板厚25mm,定模板A取50mm,動模板厚度B取25mm,支承板厚度取30mm,墊塊厚度取70mm;②頂件桿頂出出製件。③動模座板厚25mm。模具厚度M=25+50+25+30+70+25=225mm。 3. 分型面選擇、分型面的位置和分型面選擇的原則? 按塑件結構,有兩種分型面方案:方案1:型芯設在動模 方案2:型芯設在定模 方案1與方案2相比,方案1型芯設在動模塑件包在型芯上留在動模,符合分型面設計原則,簡化了模具結構,且縮短了流道,節約材料,提高經濟效益,故採用方案1設計。 分型面選擇的原則: 1)分型面應便於塑件的脫模 2)應有利於側向分型與抽芯 3)應保證塑件的質量 4)應有利於防止溢料 5)應有利於排氣 6)應盡量使成型零件便於加工 7)應盡量減小由於脫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端尺寸差異 4. 各部分零件的作用?定位圈的作用?澆口套的作用?拉極釘、復位桿的作用?等高塊的作用? 1)導向裝置作用:導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得側向壓力(導柱、導套) 2)支撐零件:包括動模坐板、定模座板、動模板、定模板、支撐板、墊塊(等高塊) 動模坐板、定模座板:它是動模和定模的基座,也是固定式塑料膜與成型設備連接的模板。 動模板、定模板:它的作用是固定凸模或型芯、凹模、導柱、導套等零件,所以又稱固定板。 支撐板:是墊在固定板背面的模板,他的作用是防止型芯或凸模、凹模、導柱、導套等零件脫出,增強這些零件的穩固性並承受型芯與凹模等傳遞而來的成型壓力。 墊塊(等高塊):作用是使動模支撐板與動模座板之間形成用於推出機構運動的空間、或調節模具總高度以適應成型設備上模具安裝空間對模具總高的要求。 復位桿:復位作用,有一定得導向作用,支撐作用 5. 澆注系統的四個部分位置?澆口的作用?澆口的類型?1)一般澆注系統由1.主流道、2.分流道、3.進料口(也稱澆口)、4.冷料穴四個部分組成。2)澆口的作用:熔料經狹小的澆口增速、增溫,利於填充型腔。注射保壓補縮後澆口處首先凝固封閉型腔,減小塑件的變形和破裂,狹小澆口便於澆道凝料下塑件分離,修整方便。3)澆口類型:
直接澆口 直接澆口廣泛應用於單型腔模具
側澆口 一般開設在分型面上,適合於一模多腔,澆口去除方便,但壓力損失大、殼形件排氣不便、易產生熔接痕。(本設計用側澆口)
圓盤澆口 此類型澆口適用同心。且尺寸的要求嚴格。及不容許有熔接痕生成的塑料製品。
輪輻式澆口輪輻澆口雙稱為四點澆口或是十字澆口。此種澆口適用於管狀塑料製品,且澆口容易去除和節省材料。
薄膜澆口 薄膜澆口適用於既平坦又大面積、且翹曲要保持最小的設計。
護耳澆口 通常應用於平板狀且薄的成型品,以降低型腔內的剪應力
點澆口 適合於多型腔模。塑件外觀要求較高時採用
環形澆口 用於型芯裝在兩側的管狀塑件
扇形澆口 應用於多型腔模,進料邊寬度較大的薄片狀塑件
針點澆口 應用於成型中小型塑件的一模多腔模具中,也可用於單型腔模 6. 澆注系統的類型?平衡式分布和非平衡式分布有何區別?在應用上有什麼不同?7. 推出機構的類型?本組設計屬於那一類推出機構?本組用推桿推出機構 8. 本組模具的開合模步驟動作和分析?

嘉文~~~我有啊~~~

㈡ 急求皮帶輸送機的課程設計!

參考:

可伸縮膠帶輸送機與普通膠帶輸送機的工作原理一樣,是以膠帶作為牽引承載機的連續運輸設備,它與普通膠帶輸送機相比增加了儲帶裝置和收放膠帶裝置等,當游動小車向機尾一端移動時,膠帶進入儲帶裝置內,機尾回縮;反之則機尾延伸,因而使輸送機具有可伸縮的性能。

結構概述

伸縮膠帶輸送機分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兩大部分。固定部分由機頭傳動裝置、儲帶裝置、收放膠帶裝置等組成;非固定部分由無螺栓連接的快速可拆支架、機尾等組成。

1、 機頭傳動裝置由傳動捲筒、減速器、液力聯軸器、機架、卸載滾筒、清掃器組成。

n 機頭傳動裝置是整個輸送機的驅動部分,兩台電機通過液力聯軸器、減速器分別傳遞轉距給兩個傳動滾筒(也可以用兩個齒輪串聯起來傳動)。用齒輪傳動時,應卸下一組電機、液力聯軸器和減速器。

n 液力聯軸器為YL-400型,它由泵輪、透平輪、外殼、從動軸等構成,其特點是泵輪側有一輔助室,電機啟動後,液流透過小孔進入工作室,因而能使負載比較平衡地啟動而電機則按近於堅載啟動,工作時殼體內加20號機械油,充油量為14m3,減速器採用上級齒輪減速,第一級為圓弧錐齒輪,第二、第三級為斜齒和直齒圓柱齒輪,總傳動比為25.564,與SGW-620/40T型刮板輸送機可通用互換,減速器用螺栓直接與機架連接。

n 傳動捲筒為焊接結構,外徑為Φ500毫米,捲筒表面有特製的硫化膠層,因此對提高膠帶與滾筒的eua值,防止打滑、減少初張力,具有較好的效果。

n 卸載端和頭部清掃器,帶式逆止器,便於卸載,機頭最前部有外伸的卸載臂,由卸載滾筒和伸出架組成,滾筒安裝在伸出架上,其軸線位置可通過軸承兩側的螺栓進行調節,以調整膠帶在機頭部的跑偏,在卸載滾筒的下部裝有兩道清掃器,由於清掃器刮板緊壓在膠帶上,故可除去粘附著的碎煤,帶式逆止器以防止停車時膠帶倒轉。

n 機架為焊接結構,用螺栓組裝,機頭傳動裝置所有的零部件均安裝在機架上。電動機和減速器可根據具體情況安裝在機架的左側或右側。

2、 儲帶裝置包括儲帶轉向架、儲帶倉架、換向滾筒、托輥小車、游動小車、張緊裝置、張緊絞車等。

n 儲帶裝置的骨架由框架和支架用螺栓連接而成,在機頭傳動裝置兩具轉框架上裝有三個固定換向滾筒與游動小車上的兩個換向滾筒一起供膠帶在儲帶裝置中往復導向,架子上面安裝固定槽形托輥和平托輥,以支撐膠帶,架子內側有軌道,供托輥不畫和游動小車行走。

n 固定換向滾筒為定軸式,用於儲帶裝置進行儲帶時,用以主承膠帶,使其懸垂度不致過大,托輥小車隨游動小車位置的變動,需要用人力拉出或退回。

n 游動小車由車架、換向滾筒、滑輪組、車輪等組成,滑輪組裝在車身後都與另一滑輪組相適應,其位置可保證受力時車身不被抬起,這樣,對保持車身穩定,防止換向滾筒上的膠帶跑偏效果較好,車身下部還裝著止爬鉤,用以防止車輪脫軌掉道。

n 游動小車向左側移動時,膠帶放出,機身伸長,游動小車向右側移動時,膠帶儲存,機身縮短,通過鋼絲繩拉緊游動小車可使膠帶得到適當的張緊度。

n 在儲帶裝置的後部,設有張緊絞車,膠帶張力指示器和張力緩沖器,張力緩沖器的作用是使輸送機(在起動時讓膠帶始終保持一定的張力,以減少空載膠帶的不適度和膠帶層間的拍打)。

3、 收放膠帶裝置位於張緊絞車的後部,它由機架、調心托輥、減速器、電動機、旋桿等組成,其作用是將膠帶增補到輸送機機身上或從輸送機機身取下,機架的兩端和後端,各裝一旋桿,當增加或減少膠帶時用以夾緊主膠帶,調心托輥組供捲筒收放膠帶時導向,工作時將捲筒推進機架的一端用尾架頂起,另一端頂在減速器出軸的頂尖上,開動電動機通過減速器出軸的撥盤帶動捲筒,收卷膠帶,放出膠帶,放出膠帶時不開電機由外拖動捲筒反轉,在不工作時活動軌可用插銷掛在機架上,以縮小寬度,在活動軌上方應設置起重裝置懸弔捲筒,巷道寬度可視具體情況適當拓寬,以利膠帶收入時操作。

4、 中間架由無螺栓連接的快速可拆支架,由H型支架、鋼管、平托輥和掛鉤式槽形托輥、「V」型托輥等組成,是機器的非固定部分,鋼管可作為拆卸的機身,用柱銷固裝在鋼管上,用小錘可以打動,掛鉤式槽形托輥膠接式,槽形角30°,用掛鉤掛在鋼管的柱銷上,掛鉤上制動的圓弧齒槽,托輥就是通過齒槽掛在柱銷上的,可向前向後移動,以調節托輥位置控制膠帶跑偏。

5、 上料裝置、下料裝置;上料裝置安裝在收放裝置後邊,由轉向轉導向接上料段,運送的物料從此段裝上運至下料段,下料裝置由下料段一組斜托輥將物料卸下,下料段直接極為,機尾由導軌(Ⅰ、Ⅱ、Ⅲ)和機尾滾筒座組成,導軌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中支座上,並與另一導軌的前端用柱銷膠接,藉以適應底板的不平,機尾滾筒與儲帶裝置中的滾筒結構相同,能互換,其軸線位置可用螺栓調節,以調整膠帶中在機尾的跑偏,機尾滾筒前端設有刮煤板,可使滾筒表面的碎煤或粉煤刮下,並收集泥槽中,用特製的拉泥板取出,機尾加上裝有緩沖托輥組,受料時,可降低塊煤對膠帶的沖擊,有利於提高膠帶壽命
參考資料:祝夢想成真 學業有成!

㈢ 求: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膠帶輸送機捲筒傳動裝置

OPQ匯總的1000份機械課設畢設,都是別人做好的,給個採納哦R

㈣ 教輔機構如何通過課堂設計鋪墊續費

我國小學教學中存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就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然而學生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發展,教學缺乏應有的效益。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新課標中的角色定位,創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活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信、開心、美不勝收的小學課堂教學里遨遊、體驗,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力求在課堂教學中培養良好的情感交流、創設活躍的課堂教學情境、有效練習、優化課堂教學評價,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初步的談一下我的理解。一、處理好「復習鋪墊」與「創設情境」的關系。復習鋪墊是知識編排體系與學生邏輯認知起點之間的載體。教材呈現的是靜態的知識狀態,教材編排者只是從理論上的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規律角度出發,設置准備題力求構建新知識點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得以有效同化、順應、遷移。對准備題(復習鋪墊)的理解有助於教師對教材整個體系的理解,為教師把握學生邏輯起點上的認知起點提供重要依據與參考。復習鋪墊是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原有認知結構的調整和補充。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學生原有的認知狀態與新知識之間的矛盾或空缺就需要復習鋪墊這座橋梁予以溝通和填補。當學生有能力自主構建,教師就沒有必要再牽制學生的發展,此時就沒有必要再進行復習鋪墊。反之,教師就要進行復習鋪墊,引導、提示學生回顧原有的知識體系板塊,使其較好地找到相應的知識板塊進行建構和歸納。對情境的關注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的重要話題之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在旦虎測臼爻鉸詫歇超忙「前言」中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課程實施建議」中又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確實,創設有效的數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後,對於每一個環節的安排,都應該有一定的目的,不僅要緊扣所要教學的數學知識或技能,而且不能流於形式。課堂教學之所以需要創設情境,主要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而並非為了趕時髦,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在案例中,教師的情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過於迂迴曲折,太多的無關信息,佔用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其教學效果也是一般,缺乏優化思想。教師要設計最優化的教學活動,並且能及時地從情境中提煉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展開探究活動。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同時應引導學生及時地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去思考……創設情境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也不能拘泥於過多的非數學信息,不能幹擾、弱化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的發展。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一般都是按照這樣的流程進行教學:檢查復習——揭示課題——新授——鞏固——小結——布置作業。教師們也習慣於這樣的流程進行備課與上課。現在我們使用的省編教材是按課時編寫的,這樣的安排,反映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除了極個別的新授課以外,每一課時一般都安排了「准備題、例題、試一試、練一練」,體現了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特點,並將學法、教法滲透在教材之中。這樣的編寫,對教師來說,易於把握,只要稍作處理,便可加以運用。 例如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進位乘法」時,教師可以這樣處理:先復習,用豎式計算13×2;然後改動其中的一個數字,使其成為新的算式,如17×2、13×3、13×6、43×2、73×2、15×2等等,引導學生按計算時是否進位把算式分類。選擇需要進位的一題作為例題,並討論總結出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其他的算式作為嘗試練習,最後還可以讓學生相互出題練習。 教學時沒有了「生動」的情境,但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舊知識自然地引入,在計算中通過比較感受計算方法的異同,同時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有一個比較完滿的認識:分為進位和不進位,並感受到知識的聯系與區別。 那麼到底是該復習鋪墊?還是創設情境? 首先,我覺得是我們教師的教材使用觀問題。教材呈現的是一種靜態的知識,它只是一個範例,並非是知識的全部。我們在使用時完全按照教材從准備題(復習鋪墊)開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我們在備課時,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一想:關於這一知識我已經知道了什麼?那麼,我們在備課時就會有一種全新的思路。「復習鋪墊」是該割捨,還是保留,就會有更加合適的處理。當學生已經完全具備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舊知識時,那麼,我們此時就可以考慮將這一環節設計成為創設情境。 其次,是教師教學策略的使用問題。對於採用復習鋪墊還是情境創設,人們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顧忌(特別是在課改的今天),總認為如果還用復習鋪墊的話,就會覺得自己還在老觀念中徘徊,沒有更新理念。其實不然,設計怎樣的教學環節,其實歸根結底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一環節不是非要不可,可視學生的情況取捨,還可以將課前復習檢查改為創設新奇、和諧、有趣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去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例如教學「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時,一位教師先用多媒體出示學生喜歡的玩具及其價格,如汽車24元、熊貓35元、飛機27元、布娃娃17元,接著教師當售貨員,讓學生用50元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並提出以下問題:(1)邊購物邊思考,你購買的玩具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2)獨立嘗試著算算看。(3)抽取其中一例作重點討論。以課始創設的問題情境為起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也可以將創設情境改為復習鋪墊,或者兩者同時使用。如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時,需復習鋪墊的內容就是整十數減一位數的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如果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較好了,那麼教師就可以將環節設計成為創設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構建新課的學習材料進行嘗試。但如果在嘗試中,發現學生對於需復習鋪墊的知識不甚掌握,教師就可以立刻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復習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我們的學生,並以此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來設計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才能使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二、強化小組交流的「互動性」。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學生參與面廣,參與有效率高。但是,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而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保證交流的有效進行。選擇有交流價值的問題。學生在小組內研討不起來,多數原因在於老師設計的問題過於簡單,沒有交流的價值,學生沒有交流的需要。所以,讓學生在小組交流的問題一定是「有難度」個人難以完成的;「有分歧」難以統一的;或是「有多種答案」開放性的問題。一般說來,同類型的幾道題,小組成員先每人做一道,然後互相交流,讓人人都得到練習的機會,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動手操作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質,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整理書包時,讓小組合作,按一定的分類標准拿,結果,一個小組中,有的組員拿數學書和數學作業本,有的拿語文書和語文作業本,其餘拿非語、數書和作業本;還有的小組,有的拿大本的書、大本的作業本,有的拿小本的書、小本的作業本……就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調動了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合作得以有效地進行;在題目的答案多樣時進行合作交流,能拓寬學生的思路。新教材中有很多開放性的題,其答案多樣化,而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往往想不到多種答案,這時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在這種合作氛圍下進發出創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從而拓展了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向別人學習的好習慣。教師對學生的交流不僅要有指導,而且指導要細化為具體的行為上(包括:程序、交流的語氣等)。例如:老師在小組交流前就可以提出下面指導性的要求:(1)每個同學都要注意聽一聽小組同學誰的想法和你的不一樣?哪一點不一樣?你聽懂同學的想法了嗎?他的想法正確嗎?有什麼可以學習的?你能給他提出什麼建議?(2)歸納一下你們組的想法,想一想該怎麼說給全班同學聽?教師還可從以下二個方面使學生體驗交流的情感: 1.成功體驗。學生在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採取不定性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交流成果予以積極的評價,提高學生對交流活動的認知水平,使學生產生積極的交流需求情感,並予以維護和支持。 2.平等互助。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樹立平等互助的師生、生生的關系,要充分確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的地位下放到學生的水平線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思維成果,師生共同研討、交流,在平等的氛圍中增進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教師應注重以疑激趣,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交流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不同的角度可能產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合作激智,起到揚長補短的作用。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交流活動作出積極評價。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准,而要針對學生的回答,肯定其積極因素,倡導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的有機結合,促成學生對交流活動的積極響應。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交流空間和交流時間,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交流的動機,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三、「練習」的實效性練習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途徑。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必須有較高的練習質量作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不注意練習的選擇和使用,根據教學實際改造或自編練習的意識不強,也很少設計一些引導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情境問題,很多練習是單純的模仿操作,練習的組織比較隨意,導致了學生的練習效益不高。如何發揮練習應有的功能,提高練習的實效呢?我覺得在練習中要處理好練習的質與量的關系,才能提高學生練習的成效。數學練習不能以數量為主,如果盲目地加大練習量,類似的題做了一遍又一遍,搞題海戰術,會導致很多無效、低效的練習,也必然使學生不堪重負,事倍功半。但如果只注意練習的「質」,練習量太少,也難達到鞏固知識、促進發展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和組織練習時,要精心設計一些「花時少,質量高,信息量大,發展性強」的練習,要設計和利用好每一道練習題,使學生練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收獲,在練習中悟出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還有在練習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提供適當的指導,避免學生因盲目地嘗試而耗費過多的實踐和產生不必要的錯誤,以達到最佳的練習效果。但一定要注意並非指導越多越好。教師指導時要「蹲下來看孩子的世界」,遵循學生思維的途徑和規律,因勢利導。教師在指導時還要盡可能讓學生了解練習的目的,明確練習的依據,提高學生練習的主動性和練習的策略水平。而學生的個體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認知水平也不是整齊劃一的。「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理念。因此,練習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可以在練習量、練習內容等方面進行彈性處理,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思維困惑,這就需要加強對練習的指導,促進學生內化知識。教師在練習指導時,要及時收集教學信息,了解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不同學生採取不同的指導,重點進行思考方法的指導。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在出示嘗試題「0.065÷0.5」,並進行解題方法的初步討論後,指導學生「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能夠計算的可以獨立計算,覺得還不能計算的和老師一起研究」。結果大部分學生自己開始獨立計算,有5位學生不能嘗試計算,到講台前和老師一起研究。我與這5位學生一起從「一支鉛筆5角錢,1元5角可以買幾支?」這個簡單的問題出發研究,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最後再收集學生嘗試中的多種演算法指導,這樣不同的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都理解了算理。其次,教師在練習評價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反饋方式。如在口頭評價時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語言,以使學生都能產生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使學生從教師富有個性色彩的評價語言中了解練習成果的合理歸因。練習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更新教育觀念,加強練習的研究。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精心設計練習,充分發揮練習的功能,減少練習的無效或低效勞動,提高練習的效益,使數學練習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重要手段。希望我們所有一線教師把握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的關鍵,提高駕馭數學課堂的能力。

㈤ 襯套的鑄造工藝設計 一份課程設計

1、鑄造
下圖為一零件的方案,編寫零件鑄造工藝設計圖

一,零件圖工藝性分析
1.1零件結構功用分析
題目所給的零件是襯套,它的作用是對軸的支撐,避免軸直接和座孔對磨,減小對軸的損害,起到保護作用使軸在襯套內做復合旋轉運動。襯套的使用能減少設備的磨損、振動和噪音,並有防腐蝕的效果。襯套的使用還能方便機械設備的維修、簡化設備的結構和製造工藝。內孔因為其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質量均影響機器或部件的裝配質量,進而影響其性能與工作壽命,因為它的加工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1.2 鑄造件的選材並說明原因
襯套的材質多是軟質的金屬、橡膠、尼龍及非金屬聚合物等,這些材質的質地相對較軟、價格成本較低。在各種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襯套承受振動、摩擦和腐蝕來保護裹住的部件,而襯套本身在損壞後更換方便、成本低、經濟性好。
灰鑄鐵(HT200) 標准:GB 9439-88 指的是最低抗拉強度為200MPa的灰鑄鐵特性及適用范圍 抗拉強度和塑性低,但鑄造性能和減震性能好,主要用來鑄造汽車發動機汽缸、汽缸套、車床床身等承受壓力及振動部件。由於選擇砂型鑄造,HT200鑄造性能好,基體為珠光體,強度、耐磨性、耐熱性均較好,進行人工時效處理後,減振性良好。故採用灰鑄鐵(HT200)
1.3結構分析、確定造型方法、澆注位置和分型面
零件上φ 36mm的孔要鑄出,但內孔的小台階不鑄出,故採用簡單的圓棒型芯;為簡化鑄造工藝,φ8mm的小孔和鑄件側壁的小台階和小凹槽均不鑄出。鑄件高度不大,可採用兩箱整體模造型、垂直澆注。分型面選在φ160mm的端面處,採用二箱整體模造型。
1.4 確定鑄件尺寸(繪制鑄件工藝圖)
(1)型芯頭該芯頭為垂直芯頭。查有關手冊(本書略)得芯頭尺寸,如鑄造工藝圖所示。
(2)分型面 選擇最大平面處
(3)起模斜度 在垂直於分型面處(平行於起模方面),按增厚法確定起模斜度。取寬度a=1.0mm。圖中「7/6」表示考慮了加工餘量和起模斜度後,上端與下端的餘量。
(4)鑄造圓角 鑄造圓角按(1/3~1/5)壁厚的方法,取R內為8mm;R外為4mm。
(5)加工餘量 鑄件各個面都要加工,故都應有餘量。砂型鑄造灰鑄鐵件的公差及配套的加工餘量等級為14/H。頂面和孔的加工餘量等級降一級(取J級),加
工餘量數值可查GB/T11350-1989選取,φ160mm和φ104mm圓周面雙側加工,每側餘量為6.0mm,底面的加工餘量為6.0mm,頂面的加工餘量為7.0mm,內孔的每側的加工餘量為6.0mm。
(6)線收縮率 由於是小批生產,鑄件各尺寸方向的鑄造收縮率可取相同的數值,取鑄造收縮率為1%。

(請在此圖中繪制鑄造工藝圖)

鑄件圖

㈥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

目 錄
設計計劃任務書 ﹎﹎﹎﹎﹎﹎﹎﹎﹎﹎﹎﹎1
傳動方案說明﹎﹎﹎﹎﹎﹎﹎﹎﹎﹎﹎﹎﹎﹎2
電動機的選擇﹎﹎﹎﹎﹎﹎﹎﹎﹎﹎﹎﹎﹎﹎3
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5
傳動件的設計計算﹎﹎﹎﹎﹎﹎﹎﹎﹎﹎﹎﹎6
軸的設計計算﹎﹎﹎﹎﹎﹎﹎﹎﹎﹎﹎﹎﹎﹎8
聯軸器的選擇﹎﹎﹎﹎﹎﹎﹎﹎﹎﹎﹎﹎﹎﹎10
滾動軸承的選擇及計算﹎﹎﹎﹎﹎﹎﹎﹎﹎﹎13
鍵聯接的選擇及校核計算﹎﹎﹎﹎﹎﹎﹎﹎﹎14
減速器附件的選擇﹎﹎﹎﹎﹎﹎﹎﹎﹎﹎﹎﹎15
潤滑與密封﹎﹎﹎﹎﹎﹎﹎﹎﹎﹎﹎﹎﹎﹎﹎16
設計小結﹎﹎﹎﹎﹎﹎﹎﹎﹎﹎﹎﹎﹎﹎﹎﹎16
參考資料﹎﹎﹎﹎﹎﹎﹎﹎﹎﹎﹎﹎﹎﹎﹎﹎17

1.擬定傳動方案
為了估計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范圍,以便選擇合適的傳動機構和傳動方案,可先由已知條件計算其驅動捲筒的轉速nw,即
v=1.1m/s;D=350mm;
nw=60*1000*v/(∏*D)=60*1000*1.1/(3.14*350)
一般常選用同步轉速為1000r/min或1500r/min的電動機作為原動機,因此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約為17或25。
2.選擇電動機
1)電動機類型和結構形式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條件,選用一般用途的Y(IP44)系列三相非同步電動機。它為卧式封閉結構。
2)電動機容量
(1)捲筒軸的輸出功率Pw
F=2800r/min;
Pw=F*v/1000=2800*1.1/1000
(2)電動機輸出功率Pd
Pd=Pw/t
傳動裝置的總效率 t=t1*t2^2*t3*t4*t5
式中,t1,t2,…為從電動機到捲筒之間的各傳動機構和軸承的效率。由表2-4查得:
彈性聯軸器 1個
t4=0.99;
滾動軸承 2對
t2=0.99;
圓柱齒輪閉式 1對
t3=0.97;
V帶開式傳動 1幅
t1=0.95;
捲筒軸滑動軸承潤滑良好 1對
t5=0.98;

t=t1*t2^2*t3*t4*t5=0.95*0.99^2*0.97*0.99*0.98=0.8762

Pd=Pw/t=3.08/0.8762
(3)電動機額定功率Ped
由第二十章表20-1選取電動機額定功率ped=4KW。
3)電動機的轉速
為了便於選擇電動事,先推算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圍。由表2-1查得V帶傳動常用傳動比范圍2~4,單級圓柱齒輪傳動比范圍3~6,
可選電動機的最小轉速
Nmin=nw*6=60.0241*6=360.1449r/min
可選電動機的最大轉速
Nmin=nw*24=60.0241*24=1440.6 r/min
同步轉速為960r/min
選定電動機型號為Y132M1-6。
4)電動機的技術數據和外形、安裝尺寸
由表20-1、表20-2查出Y132M1-6型電動機的方根技術數據和
外形、安裝尺寸,並列表刻錄備用。

電機型號 額定功率 同步轉速 滿載轉速 電機質量 軸徑mm
Y132M1-6 4Kw 1000 960 73 28

大齒輪數比小齒輪數=101/19=5.3158
3.計算傳動裝置總傳動比和分配各級傳動比
1)傳動裝置總傳動比
nm=960r/min;
i=nm/nw=960/60.0241=15.9936
2)分配各級傳動比
取V帶傳動比為
i1=3;
則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比為
i2=i/i1=15.9936/3=5.3312
所得i2值符合一般圓柱齒輪和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傳動比的常用范圍。
4.計算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
1)各軸轉速
電動機軸為0軸,減速器高速軸為Ⅰ軸,低速軸為Ⅱ軸,各軸轉速為
n0=nm;
n1=n0/i1=60.0241/3=320r/min
n2=n1/i2=320/5.3312=60.0241r/min

2)各軸輸入功率
按機器的輸出功率Pd計算各軸輸入功率,即
P0=Ped=4kw
軸I 的功率
P1=P0*t1=4*0.95=3.8kw
軸II功率
P2=P1*t2*t3=3.8*0.99*0.97=3.6491kw
3)各軸轉矩
T0=9550*P0/n0=9550*4/960=39.7917 Nm
T1=9550*P1/n1=9550*3.8/320=113.4063 Nm
T2=9550*P2/n2=9550*3.6491/60.0241=580.5878 Nm
二、設計帶輪
1、計算功率
P=Ped=4Kw
一班制,工作8小時,載荷平穩,原動機為籠型交流電動機
查課本表8-10,得KA=1.1;
計算功率
Pc=KA*P=1.1*4=4.4kw
2選擇普通V帶型號
n0 =960r/min
根據Pc=4.4Kw,n0=960r/min,由圖13-15(205頁)查得坐標點位於A型
d1=80~100
3、確定帶輪基準直徑
表8-11及推薦標准值
小輪直徑
d1=100mm;
大輪直徑
d2=d1*3.5=100*3.5=350mm
取標准件
d2=355mm;
4、驗算帶速
驗算帶速
v=∏*d1*n0/60000=3.14*100*960/60000=5.0265m/s
在5~25m/s范圍內
從動輪轉速
n22=n0*d1/d2=960*100/355=270.4225m/s
n21=n0/3.5=960/3.5=274.2857m/s
從動輪轉速誤差=(n22-n21)/n21=270.4225-274.2857/274.2857
=-0.0141
5、V帶基準長度和中心距
初定中心距
中心距的范圍
amin=0.75*(d1+d2)=0.75*(100+355)=341.2500mm
amax=0.8*(d1+d2)=0.8*(100+355)=364mm
a0=350mm;
初算帶長
Lc=2*a0+pi*(d1+d2)/2+(d2-d1)^2/4/a0
Lc = 1461.2mm
選定基準長度
表8-7,表8-8查得
Ld=1600mm;
定中心距
a0+(Ld-Lc)/2=(1600-1461.3)/2=419.4206mm
a=420mm;
amin=a-0.015*Ld=420-0.015*1600=396mm
amax=a+0.03*Ld=420+0.03*1600=468mm
6、驗算小帶輪包角
驗算包角
=180-(d2-d1)*57.3/a=180-(355-100)*57.3/a
145.2107 >120度 故合格
7、求V帶根數Z
由式(13-15)得
查得 n1=960r/min , d1=120mm
查表13-3 P0=0.95
由式13-9得傳動比
i=d2/(d1(1+0.0141)=350/(100*(1+0.0141)=3.5
查表(13-4)得

由包角145.21度
查表13-5得Ka=0.92
KL=0.99
z=4.4/((0.95+0.05)*0.92*0.99)=3
8、作用在帶上的壓力F
查表13-1得q=0.10
故由13-17得單根V帶初拉力

三、軸
初做軸直徑:
軸I和軸II選用45#鋼 c=110
d1=110*(3.8/320)^(1/3)=25.096mm
取d1=28mm
d2=110*(3.65/60)^(1/3)=43.262mm
由於d2與聯軸器聯接,且聯軸器為標准件,由軸II扭矩,查162頁表
取YL10YLd10聯軸器
Tn=630>580.5878Nm 軸II直徑與聯軸器內孔一致
取d2=45mm
四、齒輪
1、齒輪強度
由n2=320r/min,P=3.8Kw,i=3
採用軟齒面,小齒輪40MnB調質,齒面硬度為260HBS,大齒輪用ZG35SiMn調質齒面硬度為225HBS。
因 ,
SH1=1.1, SH2=1.1


因: , ,SF=1.3
所以

2、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
設齒輪按9級精度製造。取載荷系數K=1.5,齒寬系數
小齒輪上的轉矩
按 計算中心距
u=i=5.333
mm
齒數z1=19,則z2=z1*5.333=101
模數m=2a/(z1+z2)=2.0667 取模數m=2.5
確定中心矩a=m(z1+z1)/2=150mm
齒寬b=
b1=70mm,b2=60mm
3、驗算彎曲強度
齒形系數YF1=2.57,YF2=2.18
按式(11-8)輪齒彎曲強度

4、齒輪圓周速度

按162頁表11-2應選9做精度。與初選一致。

五、軸校核:

圓周力Ft=2T/d1
徑向力Fr=Ft*tan =20度 標准壓力角
d=mz=2.5*101=252.5mm
Ft=2T/d1=2*104.79/252.5=5852.5N
Fr=5852.5*tan20=2031.9N
1、求垂直面的支承壓力Fr1,Fr2
由Fr2*L-Fr*L/2=0
得Fr2=Fr/2=1015.9N

2、求水平平面的支承力
FH1=FH2=Ft/2=2791.2N

3、畫垂直面彎矩圖
L=40/2+40/2+90+10=140mm
Mav=Fr2*L/2=1015.9*140/2=71.113Nm

4、畫水平面彎矩圖
MaH=FH*L/2=2791.2*140/2=195.384Nm

5、求合成彎矩圖

6、求軸傳遞轉矩
T=Ft*d2/2=2791.2*2.5*101/2=352.389Nm

7、求危險截面的當量彎矩
從圖可見a-a截面是最危險截面,其當量彎矩為
軸的扭切應力是脈動循環應力
取摺合系數a=0.6代入上式可得

8、計算危險截面處軸的直徑
軸的材料,用45#鋼,調質處理,由表14-1查得
由表13-3查得許用彎曲應力 ,
所以
考慮到鍵槽對軸的削弱,將軸的最小危險直徑d加4%。
故d=1.04*25.4=26.42mm
由實際最小直徑d=40mm,大於危險直徑
所以此軸選d=40mm,安全
六、軸承的選擇
由於無軸向載荷,所以應選深溝球軸承6000系列
徑向載荷Fr=2031.9N,兩個軸承支撐,Fr1=2031.9/2=1015.9N
工作時間Lh=3*365*8=8760(小時)
因為大修期三年,可更換一次軸承
所以取三年
由公式
式中 fp=1.1,P=Fr1=1015.9N,ft=1 (工作環境溫度不高)
(深溝球軸承系列)

由附表選6207型軸承
七、鍵的選擇
選普通平鍵A型
由表10-9按最小直徑計算,最薄的齒輪計算
b=14mm,h=9mm,L=80mm,d=40mm
由公式
所以
選變通平鍵,鑄鐵鍵

所以齒輪與軸的聯接中可採用此平鍵。
八、減速器附件的選擇
1、通氣器:
由於在外界使用,有粉塵,選用通氣室採用M18 1.5
2、油麵指示器:
選用油標尺,規格M16
3、起吊裝置:採用箱蓋吊耳,箱座吊耳
4、放油螺塞:選用外六角細牙螺塞及墊片M16 1.5
5、窺視孔及視孔蓋
選用板結構的視孔蓋
九、潤滑與密封:
1、齒輪的潤滑:採用浸油潤滑,由於低速級大齒輪的速度為:

查《課程設計》P19表3-3大齒輪浸油深度為六分之一大齒輪半徑,所以取浸油深度為30mm。
2、滾動軸承的潤滑
採用飛濺潤滑在箱座凸緣面上開設導油溝,並設擋油盤,以防止軸承旁齒輪嚙合時,所擠出的熱油濺入軸承內部,增加軸承的阻力。
3、潤滑油的選擇
齒輪與軸承用同種潤滑油較為便利,考慮到該裝置用於小型設備選用
L-AN15潤滑油
4、密封方式選取:
選用凸緣式端蓋,易於調整軸承間隙,採用端蓋安裝氈圈油封實現密封。
軸承蓋結構尺寸按用其定位的軸承外徑決定。
設計小結:
二、課程設計總結
設計中運用了Matlab科學工程計算軟體,用notebook命令調用MS—Word來完成設計說明書及設計總結,在設計過程中用了機械設計手冊2.0 軟體版輔助進行設計,翻閱了學過的各種關於力學,制圖,公差方面的書籍,綜合運用了這些知識,感覺提高許多,當然尤其是在計算機軟體CAD 方面的運用,深切感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給設計人員帶來的方便,各種設計,計算,制圖全套完成。
由於沒有經驗,第一次做整個設計工作,在設計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比如線形,制圖規格,零件設計中的微小計算錯誤等都沒有更正,設計說明書的排版也比較混亂等等。對圖層,線形不熟悉甚至就不確定自己畫出的線,在出圖到圖紙上時實際上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對於各種線寬度,沒有實際的概念。再比如標注較混亂,還是因為第一次做整個設計工作,沒有經驗,不熟悉。

這次設計的目的是掌握機械設計規律,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通過設計計算,繪圖以及運用技術標准,規范設計手冊等有關設計資料進行全面的機械設計技能訓練。目的已經達到,有許多要求、標准心中雖然明確理解掌握但是要全力,全面的應用在實際中,還有待於提高水平。

特別感謝—程莉老師。

參考資料目錄
[1]《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任成高主編,2006年2月第一版;
[2]《簡明機械零件設計實用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胡家秀主編,2006年1月第一版;
[3]《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圖冊》,高等教育出版社,龔桂義主編,1989年5月第三版;
[3]《設計手冊軟體》,網路上下載;
[4] 湖南工院學生論壇----機械制圖專欄---bbs.yeux.cn

Nw=60.0241r/min

Pw=3.08Kw

效率t=0.8762

Pd = 3.5150

Ped=4Kw

i=15.9936

i1=3

i2=5.3312

n0=960r/min
n1=320r/min
n2=60.0241r/min

P0=4Kw

P1=3.8Kw

P2=3.6491Kw

T0=39.7917Nm
T1=113.4063Nm
T2=589.5878Nm

KA=1.1

Pc=4.4Kw

d1=100mm

d2=355mm

初定中心距
a0=350mm

Lc=1461.3mm

Ld=1600mm

中心距
a=420mm

z=3根

預緊力
FQ=274.3N

d1=28mm

d2=45mm

YL10YLd10

T1=113.4063Nm

m=2.5
a=150mm

=20度

Ft=5582.5N
Fr=2031.9N

FH1=FH2=2791.2N

Mav=71.113Nm

MaH=195.38Nm

Ma=216.16Nm

Me=457.15Nm

Fr1=1015.9N

Lh=8760小時

6207型

b h L=14 9 80

輸送帶拉力 F=2800 N
輸送帶速度 V=1.1 m/s
滾筒直徑 D=350 mm

㈦ 如何把PBL融入到教學課件設計中去

前教育部部陳至立說:21世紀信息技術教育影響估量僅帶教育形式習式重變化更重要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產深刻影響信息技術革命浪潮驚速度改變著我產式、工作式、習式式類社快速形高度信息化社知識爆炸式增、更新速度越越快社背景教育走教育信息化路信息技術已經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等諸面都產全位影響教育界經歷著場由信息技術帶形式、內容觀念重變革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質量我中國需解決課題、 信息技術教育教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傳統教育眾足改變傳統知識存儲、傳播提取式引起教育新變革數字化、智能化、中國絡化媒體化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帶機力其教應用與傳統教育技術相比著更強優勢顯著功能特點()信息技術具豐富表現力 媒體技術使知識內容通文本、圖像、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形式或者幾種形式組合表現使知識內容豐富彩媒體技術運用能夠刺激種覺器官利於記憶增強進行聯想線索(二)效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特中國實現優秀教資源全球共享及更新電郵件、聊室、視頻點播、視頻議等實現師與彼間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空前擴展教師信息源訪問各種電化課程資源庫獲直接相關素材資料(三)自主式習良實現媒體技術僅具模擬性且直觀展示原直接展示東西且具交互性擺脫傳統、注入式教式種教模式能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彩互動式機界面易於激發習者習興趣並其實現探索發現知識創造利條件建立主頁或集主頁創設性化習平台(四)提供虛擬化教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教環境意味若教程度脫離物理空間間限制信息化教育重要特徵虛擬教環境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猶身真實環境般受(五)提供良教管理功能計算機管理教發展趨向中國絡建立電檔其包含電作品、習記錄、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檔支持教評價改革實現面向習程評價 綜所述現代信息技術教應用提高教教育質量重要措施教育事業發展產著深刻影響教師充認識點樹立確觀念並主習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效率提高積極作用二、 教育教何效利用信息技術()用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綜合素質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指:要培養科精神創新意識重視培養收集處理信息能力見我家已經信息能力作素質教育重要組部我能夠發展信息能力基礎充利用現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其能力取事倍功半效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良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指知道候需要信息並能檢索、評估效利用信息能力信息化社知識量爆炸式速度增要想讓些知識都撐握能所教何利用些信息顯尤重要具備定信息素養面需要解決問題能夠浩煙海信息找自需要知識所信息素養21世紀材基本重要素質信息技術課培養信息素養技術基礎信息素養形需要定信息技術技能作支撐所信息技術課教師應該教使用些基本技能:操作系統、中國絡瀏覽器搜索引擎及載工具使用信息加工字處理軟體、媒體製作工具、中國頁製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自能力由於知識快速增更新校所知識遠遠足應付未工作所自能力便21世紀材重要能力(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提供別輔導例利用些輔助習型軟體進行別化習些軟體圖文並茂機交互性較強能夠寓教於樂容易調習興趣且設置同難易程度讓容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別化調整種習模式僅實現交流習式且讓獨自面問題根據計算機提示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獲幫助助於其自能力培養(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提供習資源面定習目標教師引導利用信息技術環境搜索習資料自解決習程遇困難遠程習典型模式通中國絡獲取習資源並且通中國絡獲幫助些資源師預先設置根據自需要internet搜索由於中國絡知識量浩煙海所習程選擇余相於課本說信息量更角度更知識更新更快且面容量信息必須進行選擇析加工知覺鍛煉其自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協作能力(1)、讓種協作式能傳統教環境組習式由於受物理位置制約變比較勉強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起討論實際座位相鄰其觀點思維式及習節奏都相同所組習效率往往低並能激發思維火花中國絡化信息技術環境組式受制約變靈通種式中國、中國論壇、中國主頁等式闡述自觀點交流習資料(2)、提供總結交流工具性平台組要解決同問題員間協作能力顯尤其重要種協作能工能合作能競爭信息技術環境給種能力培養提供友平台例組員自觀點習資料放中國絡同文件夾或者中國站供全體員交流評價些搜索整理習資料與其組共享達共同習目標程協作能力提高4、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教終目標要讓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面能力培養信息技術給予強力支持(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其進行析問題、解決問題願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媒體課件形象特點及中國絡資源容量、門類、即性強特點引起問題關注問題興趣等於功半(2)、信息技術環境資源作種研究工具協助取功具定信息素養首先確定需要信息資源根據現信息技術環境些資源些信息進行析、濾、加工處理程問題目求解程問題程式隨著信息斷豐富問題認識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術環境資源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認知領域種高層能力必須定知識量事物理解作基礎熟能巧種能力樸素注釋所要想培養創新能力必須讓涉獵廣泛知識並能融貫通些知識作基礎創新才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作支持:(1)、提供容量知識創新教育廣博知識基礎信息技術剛提供些資源除些內部資源庫互聯中國針某知識點中國絡資源更勝數些資源創新思維提供物質基礎(2)、加強科間聯系進行科知識整合首先信息技術其科整合信息技術優勢賦於其科使些科教教師主導傳統教模式走向主體自主探究教模式,信息技術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點利於其想像力、發展式思維跳躍式思維養其科間通信息技術條紐帶進行整合實現課程綜合性創造教育需要科支持要求科間融貫通信息技術環境科間機整合變能(3)、進行信息技術環境研究性習教師要讓自主意識主體讓掌握自身發展主權教師主要任務引導進入情境探究程充向導顧問角色種平等交流關系信息技術環境研究性習面需要解決問題教師指導早用信息技術落環境及其資源查找自需要信息面量知識擁充信息選擇自主權助於培養通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能力(二)利用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教師運用現代媒體信息技術教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特功能信息技術各科特點結合起使教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化、視覺化充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主體作用電教媒體橋梁紐帶作用使充受情景發現、提、解決問題激發興趣充調積極性1、設疑——利用媒體創新教情境引發創新思維設疑指知識鋪墊程創設問題情景即根據教內容特點利用聲、色、圖、文等種媒體創設情境讓課始進入具魅力、引入勝數境界變要我我要引發創新思維 2、析疑——利用媒體進行新知內化誘發創新思維教師精設計主獲取知識習程讓直觀知、手操作使新知化難易、變抽象具體教師握機恰提問、適點撥變知識知識誘發創新思維及溝通新舊知識間聯系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3、質疑——利用媒體引申知識遷移激發創新思維啟發加強所知識縱橫聯系提沒弄明白問題或進行獨特見解思維完新知精組織圍繞新知內容展討論、膽質疑所知識引申、深化參與注意力讓靜悟道理變主激發創新思維4、釋疑——利用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強化創新思維釋疑指鞏固新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使鞏固運用知識程拓展思路、發展智能種教利用媒體畫效設計練習程注重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強化創新思維(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近教育改革主要課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指課程教程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力資源課程內容機結合共同完課程教任務種新型教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代教育要求教育發展必趨勢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增強合作技能解決問題能力;使信息技術運用習程機組部便於掌握信息收集、檢索、析、評價、轉發利用技能;促進班級內合作交流通互聯中國促進本校與全球性習社區合作交流闊視野2、實施課程整合工作應遵循原則(1)層性原則強調針同教育象確立同創新教育目標設置同習目標要求(2)主性原則強調習程充發揮主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奇使習自主探求客觀事物認識解決實際問題(3)別化教協作習相結合原則別化教於發揮主性進行異指導疑處強調別化夠協作習合作精神培養良際關系形明顯促進作用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村教策略所課程整合應該考慮別化教與協作習相結合使習收效益(4)注重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培養原則強調發展創新能力提高求知慾創造欲信息技術教育程手實踐程;創造程完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習程都需要腦筋、膽想像自手(5)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推進信息技術教育同能忽視信息垃圾帶負面影響互聯中國迅速發展教育發展與改革辟廣闊空間帶令安問題科、偽科、健康甚至害信息垃圾泛濫要培養鑒別信息真偽能力負責任使用信息技術(三)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堂課與其說現代化教手段引入教說現代教育理念指導教科技術進步僅使教內容充實促使著教及手段斷改革先進科技帶教質量提升數字化代電腦及其中國絡理應現代教育或缺重要技術手段電腦及其中國絡視解決教育問題症結靈丹妙葯或攻破教難關萬能工具顯科要首先著眼於轉變師觀念讓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美童電腦教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說:先進工業美德所犯錯誤電腦代替教師近才逐漸明白才教育工具並認功教要由素結合像游泳能單靠游泳池(硬體)能單靠水(軟體)要教師教師定擁科、先進教育理念教師2、建設符合需要資源庫沒豐富信息資源同車貨校資源庫建設必須用放、相統反映校特色標准整合知識內容核簡單堆砌離散信息盡量做素材標准化適用於同軟體使用各類素材應注重交互性與操作性適合展實互教3、本展培訓 理想課件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辦讓線教師製作課件先進教育理念、性化教特色融入課件教師信息素養提高整合根本性問題三、信息技術引入教師素質要求()教思想應現代教育思想 教師應新教觀念何培養保持習興趣應貫穿教整程教師要幫助樹立習信、克服習困難並引導循序漸進逐步走向功並讓種功體驗直激勵斷進取通信息技術引用實現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讓興趣知識、實踐練能力教師要充發揮主導作用根據特點、教材特點精設計教程精安排教環節充調習積極性、主性讓充體驗功喜悅培養觀念應現代教育理論依據遵循認知規律身發展規律社發展需要角度培養信息素養(二)教應全新與手段要充利用現代化教設備充利用各種媒體手段輔助教視靜態或態畫面、悅耳聲音豐富彩圖像映入眼簾傳入耳新穎獨特式吸引注意調習積極性強化所知識理解與記憶(三)教要重視非智力素作用教應激發習興趣、加強情溝通創設寬松、諧、放習氛圍使習愉快求知慾滿足教注意根據教材、教師、、設備等特點與玩結合起教與興趣培養結合起知識與應用結合起手與腦結合起智力素與非智力素結合努力提高教效注意非智力素同要注意興趣持久性引導始習神秘、奇平穩渡認真、投入、主習(四)思想意識要較強代意識超前意識現代科技術高速發展教師提更高、更新要求教師應主適應社發展教需要通自修、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培訓班等及掌握新科技信息斷提高自業務水平斷充實、完善自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教師已再前桶水碗水關系要源源斷水四、科效應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目標優化現代信息技術教廣泛應用促進教手段、、內容重變革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我面要教育教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面要充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強優勢通教設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優化組合科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問題1、信息技術教廣泛應用促進傳統教式及習式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幫助支持自主習、主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面具強優勢教師能用技術用技術避免機灌或其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利於發展教式2、確處理機關系體現本教育理念重視教習社性文性重視性情要求避免電腦取代腦、技術取代文化良技術應用傾向充考慮教程需要利益要讓機器服務提供便造新障礙3、實現綜合化、層教目標促進面發展杜絕切斷與社、實踐聯系全盤電化能用信息技術剝奪手實踐機避免信息技術應用與其式樹立4、避免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教支撐作用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內化面主要作用具體說能僅僅具體材料演示綱要性課件替代教材忽視指導閱讀析教材五、結束語教育教應用信息技術並簡單技術問題要強調科教育觀指導信息技術習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機結合起應用信息技術教育體系、內容、手段進全面改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