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英語教學課程論文
⑴ 急求~~!!英語課堂教學英文論文一篇~~!!!
當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日期:2005-07-23 來源: 作者:
[ 摘要 ] :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當前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填鴨式、陳舊式、應試式、厭教式、母語式。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即做到:精簡講解、導練結合;加強英語教學設備建設;用英語口語講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 關鍵詞 ] : 英語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原因、對策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教,學生在課堂上怎樣學,一直是研究者探討的重要問題。近年來,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經過了改革和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目前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筆者擬就這些問題作分析探討,並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求教於同行者。
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影響和阻礙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問題有:
1 、填鴨式。有些教師上課時滔滔不絕,黑板寫得滿滿的,學生不停地記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帶來很多弊病。教師講得過多,他所能提供給學生獨立掌握知識、主動訓練能力的機會就越少,學生常處於被動位置,沒有時間及時思考、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當然沒法鞏固。再有,講得過多,重點不突出,學生掌握不了要領,課堂氣氛也沉悶,學生客易產生疲勞。
2 、陳舊式。有些教師上課停留在原始的教學狀態中,沒有語音室,沒有幻燈片,沒有電腦等現代化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甚至連錄音機都少用,從始至終都只靠教師講述,根本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3 、應試式。學生參加中考和高考,只有筆試,不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為了適應學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師不注重聽說訓練,學生滿腦子裝的全是語法、句型和條條框框,聽說能力很差。
4 、厭教式。有些教師不能透徹地掌握教材,處理課文缺少靈活性,教學方法呆板,又不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和更新知識,長年累月地重復這種教學,感到厭煩。另外,有些教師教學任務重,既當班主任,又同教幾個班,還有中高考壓力,一天忙於教學等事務之中,時間一長,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5 、厭學式。學生學習死記硬背,有些學生甚至不識音標,不會拼讀單詞。往往按照單詞的字母順序,象讀電話號碼那樣反復背誦、書寫生詞。結果,學生的 「 努力學習 」 收不到應有的成效,學過的單詞念不準,新的單詞不會念,加上作業過多,越學越吃力,就會在心理上產生害怕、厭惡甚至抵觸的情緒。
6 、母語式。有些老師較多地利用母語教學,把英語課變成漢語課。在初一外語教學中,由於教學內容淺,容易聽得懂,易於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不必處處藉助母語翻譯。但在高中階段,一些教師還習慣用母語來講授和解釋,學習外語的氣氛在高年級中,還沒有較好地形成。
二、原因分析
上述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產生的原因較復雜。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具體表現在:
1 、教師習慣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採用填鴨式和落後的教學手段,因為,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簡單和省事,不用多動腦筋和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就可以進行教學了。雖然有些學校不乏先進的教學設備,但一些教師為了圖簡單和省事,不認真動腦筋考慮教改問題,不想搬動教學設備,只靠一本書,幾支粉筆和一張嘴就進行英語教學了,使得學生在缺乏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手段的課堂上只能被動地接受灌輸。
2 、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走。雖然學生考試分數是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但是為了單純考試,導致教師在教學上和學生在學習上,只注重猜題和筆試練習,忽視了英語的聽說教學、全面的基礎知識教學和綜合能力訓練。有的只注重抓畢業班、抓重點班和抓尖子學生,結果是著重從初一抓起,大面積地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質量成為一句空話。
3 、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任務過重。在教師教學上,由於一些學校英語教師相對缺乏,使教師上的班數多,批改作業的任務十分繁重,教學任務只停留在完成時數上,沒有精力去研究教學質量,上課內容來回重復,致使教師產生厭教情緒。在學生學習上,由於學生學習單調,掌握不了新知識,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學生感到壓力很重,也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4 、外語教學用母語講解,英語教學,應盡量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即用英語來講解,但有些教師認為學生聽不懂和不理解,除讀課文是用英語朗讀之外,其餘課堂講解基本上是用漢語來解釋,久而久之,學生的聽力亦無法提高。
5 、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目的不夠明確。在開始學習英語時,感到新鮮並下了一定功夫,但學習時間長了,便感到枯燥無味。加上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引導,致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三、措施與對策
採取相應措施,克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於全面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將起到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精簡多練,導練結合。 「 精簡多練 」 是指教師在傳授語言基礎時要精練講解,不必面面俱到,鬍子眉毛一把抓。精講就是要講重點、講疑點、講難點,所給出的例句要精煉、典型、實用,以便學生記憶和模仿,靈活運用英語。
「 導練結合 」 是指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精心設計訓練的步驟,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所設計的練習要貼近生活實際,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學一句,就要真正掌握一句,到交際場合能夠脫口而出,所以練的方式十分重要。教師要吸收一切有效的方法為教學服務。
為了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要活學活用,激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上反身代詞這一講時,首先明確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七個反身代詞和作主語同位語的主要用法,然後根據學生平時所接受的程度來確定教法。在 「 聯舊引新 」 這個環節中,可讓英語成績較差的一男生和一女生上黑板寫 I--my , you--your (你的), he--his , she--her , we--our , you--your (你們的), they--their 七對作主格和作形容詞用的人稱代詞,給他們一個表現機會,老師指著那位男生對全班說(並提醒全班在聽的過程中特別注意最後一個單詞,分析其構詞法), 「He can write these words himself」 ;然後指著那位女生對全班說: 「she can write these words herself」 ;(每引出一個反身代詞,都把它寫在學生所寫單詞後面)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 They can write these words -- .提問學生這個空格該填什麼。學生在前面例子的啟發下,有些填 theirself ,有些填 themself 。英語中沒有這兩個單詞。教師把正確的填法 themselves 告訴他們,此時,正確與錯誤的填法相對照,學生印象深刻,記得牢。接著,教師又提問全班 「Can all of you write these words yourselves ? 」 。教師聽到有人回答時用 ourself 、 weself 、 ourselves 。接著又問: 「Can all of us write these words ourselves ? 」 學生回答之後老師再說, 「Yes . We can write these words ourselves 。 」 這樣,把正確的反身代詞 ourselves 告訴了學生。教師又在黑板上邊畫簡筆畫邊說, 「I can draw a tree myself . I can draw a car myself . 」 接著,教師又提問一個學生 「Can you draw a cat yourself ? 」 他在回答時用了 myself .至此,引出了七個反身代詞。現在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反身代詞的構成規律,特別指出 himself 、 themselves 是個例外。此時,指出反身代詞作主語同位語的用法。
在引導學生進行鞏固練習上,教師聯系生活實際,提問學生,例如 「Do you do your homework yourself (你自己) /yourselves (你們自己)? 」「Do you go to school yourself ? 」 教師還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背、交換句型練習。創造語言環境,當學生看圖說出 「Mike can find his shoes himself under the bed」 時,情不自禁地為形象的畫面所感染,這樣就輕松地達到了教學的要求。
2 、加強英語教學設備建設,採用先進手段來組織教學。當今的社會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英語教學還停留在原始的教學狀態中,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現在一些發達國家的語言教學,普遍採用了先進的教學手段,不僅通過語音室設備、幻燈片、錄音機、錄像機等來輔助教學,還採用了電腦教學手段、電腦考試手段等等。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特別是電腦教學手段和電腦考試手段,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還沒有得到普及使用。為了大面積地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質量,必須加強英語教學設備建設,採用先進設備來組織教學。
3 、強化用英語口語講授,但不排除母語。初一學的漢語習慣已基本形成,母語對英語學習產生的負遷性較大。充分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創造外語環境,盡量減少負遷性的作用,無疑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
教學實踐表明,在初一英語教學中有計劃地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為初一隻要使用簡單的英語,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英語訓練,而且教學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易於採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不必處處藉助母語翻譯。當然,對於抽象意義的單詞和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適當用母語點撥一下,不僅是允許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4 、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使自己的課生動有趣,吸引學生,讓學生保持旺盛的學習興趣。對於起始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就是動力。培養學習興趣是導致學生熱愛這門學科的途徑,而好的教學方法又是激發興趣的重要因素。教無趣,必不樂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教師的主觀努力,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總結,把培養學習興趣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教案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自己所講的知識將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怎樣的理解,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二是控制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中學外語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採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識的講授,更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進展情況,例如,我給同學們講完 can . must 相互轉換的用法以後,立即在會話中進行訓練。我問一個同學: 「May I use you pen ? 」 回答: 「Yes , you may . 」 並把鋼筆遞給我。接著我又向他 「 借 」 尺子、橡皮、小刀,他的回答是相同的,而且越答越快,我突然問道; 「May I use your head ? 」 他也脫口而出: 「Yes you may . 」 課堂里隨即爆發出一陣轟笑,他自己也笑了,並馬上糾正說: 「sorry . You mustn't . 」 我接著向全班提問: 「May I go now ? 」 一位同學站起來回答: 「No . you mustn't . 」 我接著問: 「Why ? 」 他想了一想說: 「We are having a class . 」 當下課鈴響以後,我又問另一個同學: 「May I go now ? 」 她說: 「Yes , you may . 」 我問: 「Why ? 」 她道: 「The class is over now . 」 此時此刻,我們雖然是在進行練習,但同學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而是沉浸在語言交際中,並把機械性的練習變成了創造性的練習,學生興趣很濃,學習效果亦大大提高。
5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的努力。教師應該是學生的貼心人,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善於激勵他們。
進入中學的學生心理有一個明顯特點是:自尊心強。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就要注意學生的這些特點,確立尊重學生的思想。教師如果認為自己是 「 大人 」 ,學生是 「 小孩 」 ,或者歧視差生,就會在行動上自覺不自覺地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當然無法建立和諧的交往關系。
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教師對差生的態度尤其要慎重,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的書,並教他們一些改善大腦記憶力的鍛煉方法。對於作業出現較多的錯誤,不是簡單用紅筆打 「×」 ,一概否定,而是把正確的部分劃出來,寫上 「good point」 或 「good sentence」 之類的表揚話,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對差生,還要經常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那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學生並不是單純地追求表揚,往往是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激發繼續向上的動力。學生進步了,對老師的感情也深了。師生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
6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要注意傳授自學方法,並從初中抓起,如教給學生記憶 26 個字母的句子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提供記憶動詞 be 的變化歌;教會學生查字典;幫助學生掌握名詞復數、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規律;用圖解法幫助學生理解現在進行時;指導學生建立 「 做學習有心人 」 的學習卡片,隨時記下單詞的合成、轉化,派生詞和反義、近義、同音詞;幫助學生過好音標關,用讀音規則來拼寫單詞;堅持讓學生在上新課前,先聽錄音,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等等。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拼讀單詞的能力、構詞分析能力和推斷能力;幫助學生具有論證能力、概括能力和閱讀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對句法分析的能力。在句法分析的能力上,提醒學生以求正確理解,否則就難免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例如,有些學生把 I should like to be in formed when you will be free .錯譯成: 「 當您有空的時候,我很想請您告知我一下。 」 因為他們把 when you will be free 看作是時間狀語從句,實則這里是 in formed 的賓語從句,全句的意思是: 「 我很想請您告知我您何時有空。 」 可見培養學生的句法分析能力對自學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要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克服存在的主要問題,採取相應對策。同時,學生也要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認真聽課,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只有雙方的共同努力,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才能取得好效果。
⑵ 英語課堂教學論文
字數?
⑶ 日本的大學授課都是用日語嗎有用英語教學的嗎
除了上英語課以外 還有抄一種情況就是 你上的這門課絕大多數是留學生 而少數的日本人也會英語 講師是外教 他會在開課前問你們用英語授課行不行 就像有的課程裡面都是中國的留學生 講師也是中國人 那就自然而然的上課時使用的就是中文
⑷ 如何寫英語教學論文
參加教育實習並積累資料是很重要的,還可以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或在網上先查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以及相關的著作,再認真研究。
⑸ 怎樣進行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
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值得我們去研究。筆者從事英語教學版多年,對於初中英語有權效課堂教學有許多想法。在課堂上如何進行語法教學、怎樣指導學生背誦、如何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等都成為本文所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方法
⑹ 英語專業課程論文
一、教育思想:變「以英語為本」為「以人為本」
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在我國首次提出了英語教育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綜合素質為本,以人的持續發展為本;培養的是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又能持續發展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單純著眼於他眼下掌握了多少個單詞和句型。先成人,後成才,英語教育也同樣責無旁貸地承擔著這項歷史使命。
多年來,許多教師用大量的事實證明,英語教學本身,不僅應該承擔掌握語言的教學任務,還應該而且完全能夠承擔培養學生以下七個方面的基本素質和發展能力的教育功能。這七個方面是: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思維品質、個性品質、文化素養、學習能力、社會能力。
思想品德
通過英語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大綱規定的重要的教學原則之一,也是一項英語教師長期以來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教學實踐證明,通過英語教學能夠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愛國主義、國際主義;人生觀、價值觀;熱愛集體、熱愛勞動;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行為准則、是非觀念;關心他人、學會合作。
心理素質
與智商(IQ,Intelligent Quotient)相對應,美國心理學家戈曼提出了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的概念。所謂情商,是指了解、控制、調整和激勵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增強注意力和創造力的能力。
顯然,戈曼所說的情商,大體上相當於我們所說的包括諸如興趣、愛好、動機、態度、內驅力、情感、性格、毅力等在內的非智力因素。也相當於新的《英語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中提出的「情感」目標的內涵與外延(見第29頁圖表)。
戈曼指出,一個人要想成就事業,不僅要有一定的智商水平,更需要有較高的情商。情商是使智商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是應付波折,抵禦挫折的動力。因此二者必須同時開發,交融並舉,它們互補融合才能構成人的完整素質。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偏重認知活動,而忽略情感活動;只重視開發智商,而忽視開發情商,致使學生心理障礙嚴重,耐挫能力低下。順利時忘乎所以;受挫時悲觀喪氣,嚴重地阻礙著智力因素的發揮。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對學生進行興趣訓練、好奇感訓練、情感訓練、毅力訓練、性格訓練、注意力訓練等諸方面的心理素質的基礎訓練。這樣做,在語言方面,能夠激勵他們大膽進行語言實踐,不礙口、不害羞、不怕犯錯誤,勇於矯正錯誤,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在心理素質的鑄造方面,也有助於他們逐步形成爭強好勝,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敢於冒風險,敢於迎接挑戰,勇於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對挫折和失敗具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健康完美的心理素質。
思維品質
語言既是思維的主要載體,也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英語語言教學與思維品質的形成有著直接和密切的關系。
在英語課堂呈現階段,教師應該創設真實或模擬的情景,運用實物、模型、圖片、動作、表情、身姿、手勢等直觀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化的新語言變成具體的、形象化的、立體的直觀影像呈現給學生,既達到了語言輸入的任務,完成了理解新語言的功能,同時也發展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在語言操練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類似聯想、對比聯想、搭配聯想和相鄰聯想等聯想思維的方法來掌握和記憶單詞和句子,既能事半功倍地學習語言,又能開發學生聯想思想能力。同時,在該階段,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判斷和推理以及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比較與概括、抽象與具體等抽象思維的方法來理解掌握句型和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在語言實踐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諸如讀圖對話、憧憬想像、打破定勢、發散集中、新舊連接、矛盾辯論等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對子表演,以激活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靈感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英語教學應該而且能夠訓練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的方式和方法,培養他們具有廣泛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個性品質
長期以來,我國的應試教育過分強調共性制約,無論是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測試手段甚至試題答案都必須整齊劃一。學生跟著教師走,教師跟著教材走,師生都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走,用這同一個模子塑造人才;一個標准、一個規格、強求一致,人人都必須進行求同思維,誰也不許越雷池半步;這些都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他們成了循規蹈矩、人雲亦雲,被教師和教材牽著鼻子走的「小綿羊」和「書獃子」。
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而且個性素質包含並表現共性素質。因此,在發展學生共性素質的同時發展他們的個性素質,這是英語教學又一項教育功能。針對當前我國學生個性不強的弱點,更應該著重對他們進行個性素質和特殊才能的培養。
以思維方法為例,應該鼓勵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反向思維、逆向思維,敢於唱反調,善於用不同語言結構表達同一思想,以使他們在具有普遍素質的前提下具有自己的特殊素質,成為「全面發展加個性」或者「合格加特長」的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