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指導思想

發布時間: 2021-02-11 19:44:11

A. 如何理解新課標的指導思想

一、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是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體 「教學」一詞,最簡單的理解便是「教」與「學」,也可理解為「師教生學」或「以教導學」、「以教促學」。歸根結底,「教」為了「學」。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數學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新課程標准下還要求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新課程標准還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新課程標准認為教材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介質,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課程標准,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校本資源在內的多樣化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發展空間。 二、新課程標准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 新課程標准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強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由於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並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新課程標准下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之一就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之由客體變為主體,使之積極地、目的明確地、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離開生活的數學只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於是,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素材,積極創設問題情境,營造一個激勵、探索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學習空間。下面我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這個問題的看法。 三、新課程標准下數學教學過程的完美實現在於教師與學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新課程標准下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的切身感受,理解他們的處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只要你對學生充滿愛心,相信學生會向著健康、上進的方向發展的。因為「教育是植根於愛的(魯迅語)」。「聰明的教師總是跟在學生後面;愚昧的教師總是堵在學生的前面。」 基於以上的觀點,教師在課前應該認真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現有的認知水平,尤其是與新知識有聯系的現有水平;了解他們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設計雙重教學方案:備教學目標,更備學習目標;備教法,更要備學法;備教路,更備學路;備教師的活動,更備學生的活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的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明白、記不住,因此,課上教師說得多、重復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其實「說」也只是浮在表面上,並沒有什麼深度地說。教師的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達、訴說。契可夫曾說過:「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跟老師交談。」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准下要轉變觀念,積極創設能激起學生回答慾望、貼近學生生活、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變「一言堂」為「群言堂」。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聖陶先生說:「教者,蓋在於引導、啟發。」這就是說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是啟發者就不能「填鴨」。因此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目中無人」,把自己視為教學的指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基於此,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評價、傾聽、激勵,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後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台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了解到、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學生出現了問題,沒關系,這正是教學的切入點,是教師「點」和「導」的最佳時機。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啟發、幫助,學生必將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不必作直接的詳盡的解答,只對學生作適當的啟發提示,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動腦,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他們良好的自學習慣。課上教師應該做到三個「不」: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說;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師不教。盡可能地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認識,激發學生的數學情感,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 四、新課程標准下數學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的組織性和協調性 新課程標准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信息,帶領學生去管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加發發展;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成人。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復,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數學的神奇世界;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他們讓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和整個教育的文化。可以說,促進人的發展,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准下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科學知識永遠在演進中,它是一個不斷構造和改組的過程」,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正是接受了這種辯證的認識,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一系列信息加工的過程,是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擴大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科學的數學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在展現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能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准確把握不同類型的課型特徵,挖掘出教材知識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通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的目的。 數學的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老師是否講得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師是否給同學創設了一種情境,使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活動的過程,使學生不只是「親身聽到」而且要「親身經歷」,把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最終目的。無疑「問題情境」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之一。

B. 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及其意義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1、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課改要點為重點。新的課程理念是①樹立課程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經歷並獲得學習經驗的觀念;②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體現時代特徵和上海特點的課程體系;③以德育為核心,強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④以學習方式改變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⑤加強課程的整合,促進課程各要素間的有機聯系。

2、以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為重要任務

3、在試驗過程中充分發揮試驗學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二期課改的實驗工作,以不斷完善二期課改的課程體系。

4、以試驗帶動配套項目的建設。通過二期課改的試驗,將不斷帶動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設施設備的建設,課程管理體系的建設,教育教學評價管理體系的建設。形成一支適應未來教學需要的師資隊伍,形成一套適應學生自主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和課程體系,形成一套能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的評價體系。但這些問題在實驗的方案都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希望在試驗過程中探索出實施目標和手段、提出相應的要求再由上級有關部門統一研究並提出解決的方案。

C. 關於新課改內容,目的。指導思想,想知道下官方一點的答案。。

新課改問題
我們常常以為課程改革就是改換教材,這是不正確的。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有六大"改變":
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比如學化學,過去只是明確地告訴你什麼加什麼會產生怎樣的反應,現在我們經常不告訴學生結果,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習、理解和記憶,體驗過程,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突出的是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類的課程得到強化,同時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選擇性。
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的知識。
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
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四川課改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比如,有的學生基礎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沒及格,老師可以給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學習。
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已經感受到了一些變化:各地用的課本是不完全一樣的;老師上課不是"緊扣教科書"了;學生的"問題"多起來了;高中錄取不是只看分數了。學業評價不是只看考試結果了等等。

D. 新課程有效教學關注哪三個方面

g u=e;t# C)學校要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並通過學校內涵發展不斷優化教學環境。 vpZ#ld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現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聚焦教學,決戰課堂」。我們的老師要把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上來,深入地研究課標、教材、學生實際。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摸准學生的個性心理與生理特徵,深思「教學設計」,熟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最終達到「成就教師事業輝煌也成就學生精彩人生」的美妙境界。 回答者: 丁義娥 - 二級 2011-03-01 19:55 進入我的個人中心 退出 總有一個人知道你問題的答案我要提問A)教師要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學准備策略特別是教師自身的情感准備(「教學有哪些准備策略」請參閱本人網易博客「淺談教師的教學准備策略」一文),二是開放、民主、探究課堂的科學構建(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為學生創設自由探究、自由思考辯論、自主合作、自由溝通的「開放」環境)。 ZM(C(k(V-W B) 通過教師長期的輔導,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有效課堂中並積極探究、思考、動手實踐。 g u=e;t# C)學校要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並通過學校內涵發展不斷優化教學環境。 vpZ#ld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實現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我們「聚焦教學,決戰課堂」。我們的老師要把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上來,深入地研究課標、教材、學生實際。把握教學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摸准學生的個性心理與生理特徵,深思「教學設計」,熟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最終達到「成就教師事業輝煌也成就學生精彩人生」的美妙境界。

E. 如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版;不斷對權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F.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指導思想是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及其各學科課程標准為依據,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立足我省實際,努力構建具有我省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體系。
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是:
(一)整體性原則。全面實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整體構建普通高中階段學習領域、科目和模塊三層次的課程,整體設置和安排必修、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畢業和進一步學習的基本需求。
(二)規范性原則。嚴格執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省政府《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規范課程設置及教學行為,遵循普通高中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和高中學生的成長特點,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課程。
(三)多樣性原則。努力構建重基礎、多樣化的課程,保證學生的課程選擇權。努力促進普通高中學生在達到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學有所長,促進普通高中學校在協調發展的基礎上辦出特色。
(四)實效性原則。鼓勵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有效開發學校課程,努力提高課程建設、管理和實施水平。充分考慮甘肅省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從甘肅省普通高中的整體水平和大多數普通高中的實際出發,保證所有普通高中(含民族地區實施「雙語」教學的普通高中)均能夠順利推進課程改革工作並取得實效。

G. 如何增強新課程下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的研究目的與意義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含義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質就是教師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和加速學生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同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結構,為學生終身的數學實踐活動奠定基礎.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符合教育教學規律,通過這些教學活動,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及興趣,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運用,給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穩固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在新課程標准規定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
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改正、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2.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1)重視創設探索情境,使探索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教學時,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營造自然、和諧、民主的探索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問題情境的探索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問題和規律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產生激勵、推動自己學習數學的內驅力,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
(2)改進教學方法,探索培養模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絕不是僅僅換一套教材,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材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著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學方式也由被動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要求每一個教師,堅持學生是學習、探究的主體,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全員參入、全程參入.要改變培養模式,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 (3)改進教學評價.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調整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以及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習目標採取多種形式的評價,除了常規的測驗、考試等筆試外,應把評價過程動態化,使之貫穿於課堂、日常、活動過程.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授課情況的反饋意見,提倡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反饋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法,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成績.
(4)引導反思探索過程,讓每個學生都學會反思.新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通過對解決問題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這樣說,沒有學生的自我反思,就難以促進學生的自我提高和可持續發展.在探索過程中或探索結束後,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當解決一個數學問題似乎大功告成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全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如結果可信嗎?計算有無錯誤?推理是否嚴密?方法能否改進?從這些不同的側面,多角度地思考體會探索的方法、策略,使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加強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相互溝通,提高進行數學活動的能力.
3.恰當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堂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在教學中,應重視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課堂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同時,應盡可能使用科學型計算器、計算機及軟體、互聯網,以及各種數學教育平台,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教師應恰當使用信息技術,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藉助信息技術學習有關數學內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數學教育教學理論研究者和教學實踐者探討的一個永恆的課題.我們只有更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勇於實踐,大膽創新,與時俱進,才能探索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H. 新課改下如何實施有效教學

一、營造課堂氛圍
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內和主動容性,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語文實施成功教法的集中體現。不同課堂氛圍,有著不同韻味,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帶來的是不同的課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滿堂灌,課堂節奏緩慢呆板、無起伏波瀾,課堂氣氛如死水一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填鴨式的滿堂灌,課堂節奏呈無規律地急促跳躍,教師情急急,學生心慌慌。這樣的課堂教學節奏與新課改的課堂節奏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注重運用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等方法營造良好氛圍,創設學生學習的良好情境。只有營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實現高效率。
二、創設教學情境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行為,它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變傳統的競爭和個人學習為合作學習,讓每一個學習者都受到課堂氣氛和群體情緒的影響。因而,創造教學的最佳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情緒高漲,就容易產生教學共鳴。

I.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什麼

新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4、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9)新課程下有效教學的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工業經濟對於「效率」的崇拜又決定了學校教育必須以簡約、規范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因此,建立在對知識加以分門別類基礎之上的分科課程就成為課程結構最重要的特色。

此外,各門學科對於各自領域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邏輯性」「權威性」的追求,不僅造成了學科之間的森嚴壁壘,而且使教科書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尊嚴。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以教科書為載體知識便處於核心地位,成為制約教師和學生活動的依據。換言之,知識成為學校課程體系的目的。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